2009/09/29 國際環境新聞節選 - 生態環境討論

By Franklin
at 2009-09-30T03:17
at 2009-09-30T03:17
Table of Contents
20090929 國際環境新聞提要:
1. 乾旱席捲非澳 需靠進口水過活
2. 俄羅斯蓋新核電廠 3.6萬人連署反對
3. G20峰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29/115/1s01r.html
台灣醒報- 乾旱席捲非澳 需靠進口水過活 2009.09.29
楊舒婷綜合報導
聖嬰現象發威,極端氣候現象也接踵而至,乾旱席捲非洲、澳洲等地,影響非洲七國、兩
千多萬人,十年來最嚴重;澳洲南部河川水位降低、持續鹽化,城市百萬人口恐得依靠進
口礦泉水過活。
專注人道救援的國際組織樂施會(Oxfam)已發起緊急救援計畫,投注1500萬美元,協助目
前陷入缺糧危機的衣索比亞與其他東非國家。前陣子已傳出當地許多動物因缺水缺糧而陳
屍路旁,樂施會預估受影響的人口恐達2300萬,比上次乾旱危機嚴重一倍。
目前最危急的幾個非洲國家,包括肯亞、烏干達、蘇丹、索馬利亞、吉布地與坦尚尼亞。
當地人民陷入困境,缺乏乾淨飲水,小朋友生病,大人也因缺糧太久,身體無法順利進食
。
澳洲南部城市阿德萊德則面臨缺水危機。當地河川水平面持續下降,水質鹽化,未來居民
恐依賴進口水,才有辦法過活。目前水庫蓄水也只有預期四分之一的水量,地方政府很擔
心很快就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
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資料,澳洲東南部、北美洲西南部等地,未來恐怕得常常面臨乾旱
;南非、北非、地中海一帶、中東、中亞、印度等地,都有缺水危機。
------------------------------------------------------------------------------
新聞來源:http://e-info.org.tw/node/47740
ENS- 俄羅斯蓋新核電廠 3.6萬人連署反對 2009.09.25
俄羅斯莫斯科報導/莫聞編譯 陳瑞賓審校
俄羅斯政府正計畫在莫斯科以東400公里處的下諾夫哥羅德州(Nizhny Novgorod)納瓦希
諾區(Navashino)新建一座核能電廠。政府認為核電廠可生產電力又可增加就業機會,
居民則憂心核廢料與輻射外洩問題。此計畫遭到36,000多名俄羅斯公民連署請願反對,環
保人士22日已將請願書親手交到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手中。
連署的公民來自核電廠預定地方圓30公里內的居民,其中多數來自鄰近奧卡河盼的穆羅姆
市(Murom)。
環保人士於遞交請願書前,在莫斯科獨立媒體中心舉辦一場記者會,向媒體展示請願內容
。會中穆羅姆市議會代表佛卡耶夫(Vasily Vakhlyaev)指出,民調顯示有95%穆羅姆市
民強力反對核電廠距離過短。
該電廠將裝設兩座1170MW反應爐,預計每年供電170億度電,長期而言可提供1000名就業
機會。首座反應爐預計於2017年啟用。
反核團體Ecodefense成員斯力耶克(Vladimir Slivyak)在記者會中指出此案存在許多問
題:
首先,核廢料處置計畫不明。他指出,「根據計畫書,用過核燃料將送往『再生工廠』,
但所謂再生工廠目前既不存在,也沒有興建的打算……高階核廢料的危險期約可維持24萬
年,且沒有任何安全的貯存技術,很可能就永久存放在下諾夫哥羅德州。因此,該討論的
問題應該有兩個:核反應爐與核廢料貯存場。」
其次,核電預定場址為喀斯特地質區,可能導致此地質損壞或崩毀。
批評者指出,核電計劃書也未見核燃料運送的相關影響評估數據,具體的反應爐除役年限
,以及地區發展的其他替代方案分析。此外,也欠缺電廠正常運轉期間的氚、碳-14等放
射性同位素的排放量計算。而這些都是環境影響評估的重要部份。
斯力耶克說,「我們必須讓聯邦官員落實公共參與法律。在本案中,這意味著停建此一危
險、昂貴、又附帶核廢與輻射物質排放問題的核電廠。如果在俄國採用最新的省能技術,
將可省下全國核電廠發電容量總和的兩倍電力。」
俄羅斯科學院雅布羅科夫教授(Alexey Yablokov)在記者會中指出,「核能直接影響罹
病率與死亡率,德國等許多國家的研究以證明這一點。」他表示,只要全國更換省電燈泡
,可省下的足夠的電力而不必蓋核電廠。
他呼籲,整個計畫「危險、昂貴,效益又低」,應該全部取消。
------------------------------------------------------------------------------
新聞來源: http://e-info.org.tw/node/47742
ENS- G20峰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 2009.09.25
美國匹茲堡報導/莫聞編譯 蔡麗伶審校
25日甫於美國匹茲堡閉幕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與會領袖同意逐步廢除化石燃料補
貼政策作為中程目標,以配合低收入家庭扶助計畫。他們一致表示,預料這項創新行動可
鼓勵能源節約、促進能源安全,並啟動國內事件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承諾。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閉幕演說中指出:「我們都同意必須淘汰化石燃料補貼政策,如此我們
才能邁向21世紀的能源經濟──這項劃時代的作法,最終將為全球省下將近3000億美元的
補貼。」
G20包括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尼、義大利、日本
、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南韓、土耳其、英國、美國等19國,以及歐洲
中央銀行擔任輪值主席所代表的歐盟。該集團所代表的經濟體,能源使用量約站全世界
80%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與OECD組織估算,全世界廢除化石燃料補貼政策後,全球在
2050年約可減少10%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
廢除補貼政策,也有助於矯正市場扭曲,促進市場在能源效能技術與非化石能源供應方面
的投資。
削減能源補貼預期能降低能源消耗與能源進口需求,並可提高能源出口潛力──這都有助
於防止未來能源供應短缺的危機發生。例如2008年間,儘管能源價格高漲,實施石油補貼
的國家,其需求量仍以每天100萬桶的數量成長。
G20各國領袖表示,消除補貼,才能把資源釋放出來作社會扶助,可大大改善低收入家庭
的生活品質。若再搭配國際上普及現代化能源服務的推展措施,將有助於大大降低空氣污
染,進而拯救人命。
環保人士讚許這項作為,儘管有些人仍批評這不足以扭轉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像地球之
友協會主席皮卡(Erich Pica)就表示:「我們讚揚G20達成協議要終止政府的化石燃料
補貼,但仍認為工業化國家錯失良機,未能承諾創見國際級的氣候金融體系,這是讓全球
擺脫骯髒化石燃料的關鍵,因為若缺少資金上的承諾,將危害到全球在抗暖化協議。」
自然資源防護協會(NRDC)主席班內克(Frances Bernecke)的態度則較為支持,他表示
:「這項承諾意味著,未來為乾淨能源所支付的成本可大大減少。」
--
1. 乾旱席捲非澳 需靠進口水過活
2. 俄羅斯蓋新核電廠 3.6萬人連署反對
3. G20峰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29/115/1s01r.html
台灣醒報- 乾旱席捲非澳 需靠進口水過活 2009.09.29
楊舒婷綜合報導
聖嬰現象發威,極端氣候現象也接踵而至,乾旱席捲非洲、澳洲等地,影響非洲七國、兩
千多萬人,十年來最嚴重;澳洲南部河川水位降低、持續鹽化,城市百萬人口恐得依靠進
口礦泉水過活。
專注人道救援的國際組織樂施會(Oxfam)已發起緊急救援計畫,投注1500萬美元,協助目
前陷入缺糧危機的衣索比亞與其他東非國家。前陣子已傳出當地許多動物因缺水缺糧而陳
屍路旁,樂施會預估受影響的人口恐達2300萬,比上次乾旱危機嚴重一倍。
目前最危急的幾個非洲國家,包括肯亞、烏干達、蘇丹、索馬利亞、吉布地與坦尚尼亞。
當地人民陷入困境,缺乏乾淨飲水,小朋友生病,大人也因缺糧太久,身體無法順利進食
。
澳洲南部城市阿德萊德則面臨缺水危機。當地河川水平面持續下降,水質鹽化,未來居民
恐依賴進口水,才有辦法過活。目前水庫蓄水也只有預期四分之一的水量,地方政府很擔
心很快就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
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資料,澳洲東南部、北美洲西南部等地,未來恐怕得常常面臨乾旱
;南非、北非、地中海一帶、中東、中亞、印度等地,都有缺水危機。
------------------------------------------------------------------------------
新聞來源:http://e-info.org.tw/node/47740
ENS- 俄羅斯蓋新核電廠 3.6萬人連署反對 2009.09.25
俄羅斯莫斯科報導/莫聞編譯 陳瑞賓審校
俄羅斯政府正計畫在莫斯科以東400公里處的下諾夫哥羅德州(Nizhny Novgorod)納瓦希
諾區(Navashino)新建一座核能電廠。政府認為核電廠可生產電力又可增加就業機會,
居民則憂心核廢料與輻射外洩問題。此計畫遭到36,000多名俄羅斯公民連署請願反對,環
保人士22日已將請願書親手交到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手中。
連署的公民來自核電廠預定地方圓30公里內的居民,其中多數來自鄰近奧卡河盼的穆羅姆
市(Murom)。
環保人士於遞交請願書前,在莫斯科獨立媒體中心舉辦一場記者會,向媒體展示請願內容
。會中穆羅姆市議會代表佛卡耶夫(Vasily Vakhlyaev)指出,民調顯示有95%穆羅姆市
民強力反對核電廠距離過短。
該電廠將裝設兩座1170MW反應爐,預計每年供電170億度電,長期而言可提供1000名就業
機會。首座反應爐預計於2017年啟用。
反核團體Ecodefense成員斯力耶克(Vladimir Slivyak)在記者會中指出此案存在許多問
題:
首先,核廢料處置計畫不明。他指出,「根據計畫書,用過核燃料將送往『再生工廠』,
但所謂再生工廠目前既不存在,也沒有興建的打算……高階核廢料的危險期約可維持24萬
年,且沒有任何安全的貯存技術,很可能就永久存放在下諾夫哥羅德州。因此,該討論的
問題應該有兩個:核反應爐與核廢料貯存場。」
其次,核電預定場址為喀斯特地質區,可能導致此地質損壞或崩毀。
批評者指出,核電計劃書也未見核燃料運送的相關影響評估數據,具體的反應爐除役年限
,以及地區發展的其他替代方案分析。此外,也欠缺電廠正常運轉期間的氚、碳-14等放
射性同位素的排放量計算。而這些都是環境影響評估的重要部份。
斯力耶克說,「我們必須讓聯邦官員落實公共參與法律。在本案中,這意味著停建此一危
險、昂貴、又附帶核廢與輻射物質排放問題的核電廠。如果在俄國採用最新的省能技術,
將可省下全國核電廠發電容量總和的兩倍電力。」
俄羅斯科學院雅布羅科夫教授(Alexey Yablokov)在記者會中指出,「核能直接影響罹
病率與死亡率,德國等許多國家的研究以證明這一點。」他表示,只要全國更換省電燈泡
,可省下的足夠的電力而不必蓋核電廠。
他呼籲,整個計畫「危險、昂貴,效益又低」,應該全部取消。
------------------------------------------------------------------------------
新聞來源: http://e-info.org.tw/node/47742
ENS- G20峰會: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 2009.09.25
美國匹茲堡報導/莫聞編譯 蔡麗伶審校
25日甫於美國匹茲堡閉幕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與會領袖同意逐步廢除化石燃料補
貼政策作為中程目標,以配合低收入家庭扶助計畫。他們一致表示,預料這項創新行動可
鼓勵能源節約、促進能源安全,並啟動國內事件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承諾。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閉幕演說中指出:「我們都同意必須淘汰化石燃料補貼政策,如此我們
才能邁向21世紀的能源經濟──這項劃時代的作法,最終將為全球省下將近3000億美元的
補貼。」
G20包括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印度、印尼、義大利、日本
、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南韓、土耳其、英國、美國等19國,以及歐洲
中央銀行擔任輪值主席所代表的歐盟。該集團所代表的經濟體,能源使用量約站全世界
80%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與OECD組織估算,全世界廢除化石燃料補貼政策後,全球在
2050年約可減少10%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
廢除補貼政策,也有助於矯正市場扭曲,促進市場在能源效能技術與非化石能源供應方面
的投資。
削減能源補貼預期能降低能源消耗與能源進口需求,並可提高能源出口潛力──這都有助
於防止未來能源供應短缺的危機發生。例如2008年間,儘管能源價格高漲,實施石油補貼
的國家,其需求量仍以每天100萬桶的數量成長。
G20各國領袖表示,消除補貼,才能把資源釋放出來作社會扶助,可大大改善低收入家庭
的生活品質。若再搭配國際上普及現代化能源服務的推展措施,將有助於大大降低空氣污
染,進而拯救人命。
環保人士讚許這項作為,儘管有些人仍批評這不足以扭轉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像地球之
友協會主席皮卡(Erich Pica)就表示:「我們讚揚G20達成協議要終止政府的化石燃料
補貼,但仍認為工業化國家錯失良機,未能承諾創見國際級的氣候金融體系,這是讓全球
擺脫骯髒化石燃料的關鍵,因為若缺少資金上的承諾,將危害到全球在抗暖化協議。」
自然資源防護協會(NRDC)主席班內克(Frances Bernecke)的態度則較為支持,他表示
:「這項承諾意味著,未來為乾淨能源所支付的成本可大大減少。」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Hedy
at 2009-10-03T03:00
at 2009-10-03T03:00

By Lily
at 2009-10-06T02:44
at 2009-10-06T02:44

By Connor
at 2009-10-09T02:27
at 2009-10-09T02:27
Related Posts
[情報] 2009綠色產業發展國際論壇

By Donna
at 2009-09-29T22:12
at 2009-09-29T22:12
心連心 救地球--關心全球暖化會議

By Gilbert
at 2009-09-29T13:30
at 2009-09-29T13:30
歐洲歐洲太空總署 研發環境偵測系統

By Emma
at 2009-09-29T10:00
at 2009-09-29T10:00
為年底簽新協定 曼谷氣候變遷會議展開談判

By Sierra Rose
at 2009-09-28T23:47
at 2009-09-28T23:47
八八災後 原無疆界系列座談

By Megan
at 2009-09-28T22:48
at 2009-09-28T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