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1 國內環境新聞節選 - 生態環境討論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09-10-01T20:38

Table of Contents

20091001 國內環境新聞提要:

1. 搶救山林 綠委籲停止獎勵輔導造林辦法
2. 矽谷毒物專家:台灣高科技治污標準落後200年
3. 台灣之光 產學合作 線上微波殺米蟲
4. 工研院氫能電力丸 領先全球用於手機充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1/5/1s54g.html

中央社- 搶救山林 綠委籲停止獎勵輔導造林辦法 2009.10.01
記者黃名璽台北1日電

地球公民協會與民進黨籍立委田秋堇今天表示,希望行政院長吳敦義停止「獎勵輔導造林
辦法」,避免因錯誤政策而假造林、真砍樹」,破壞山林環境。

田秋堇與地球公民協會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指出,獎勵輔導造林辦法造成為求造林業
績、先砍大樹現象,又噴灑大量除草劑,造成環境荷爾蒙過量;田秋堇認為「這不是造林
,是造孽」

田秋堇指出,獎勵輔導造林辦法在前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任內被停止,但總統馬英九
上台後,又繼續這項錯誤政策;呼籲吳敦義儘速停止這項政策。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獎勵輔導造林辦法是在國民黨過去執政時實施,2004年
民進黨執政時停止,沒想到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竟然又再實施這項危害山林政策,恐造成
山林萬劫不復。

地球公民協會研究員楊俊朗說,日前赴花蓮瑞穗山區實勘,發現這個山區根本就是森林,
何需造林?為了造林獎勵輔導,山區大樹被砍掉,改成種植多種類小苗,甚至還有外來種
,且造林區只見草、沒有樹這項政策根本是「假造林、真砍樹」

與會者呼籲立即停止獎勵輔導造林辦法,避免台灣山林遭受無辜破壞;將相關經費移轉至
「限制伐木補償」,保護既有森林;並希望監察委員積極介入調查本案。
------------------------------------------------------------------------------
新聞來源: http://e-info.org.tw/node/47848

環資會- 矽谷毒物專家:台灣高科技治污標準落後200年 2009.10.01
台北訊/呂苡榕報導

「台灣有21世紀的高科技產業,卻只有19世紀的防治標準」,從事科技產業污染監督近30
年的「矽谷毒物聯盟」資深策略顧問Ted Smith,昨(9月30日)如此公開抨擊台灣高科技
污染治理政策。他提出三點具體建議:首先應要求企業資訊公開,其次是仿效歐盟REACH
指令,修正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最後則是針對高科技產業制定適當的水污、空污及廢棄
物管制標準

所謂REACH,係指歐盟《化學品登記、評估及授權指令》,是目前歐盟關於化學務品管理
的統一法規。它擁有一套完善的註冊及評估體系,涉及約3萬種化學物質,要求年生產量
或進口量達到或超過1噸的所有「現有」或「新」的化學物質都要進行註冊,以提供相關
的使用安全性資訊。

昨日在台灣環境行動網與立委黃淑英主辦的高科技污染物管制記者會上,Smith表示,這
兩天走訪了台灣高科技污染地,其中包括霄裡溪與彰化王功地區,他認為像友達這類的公
司,斷然拒絕政府或民間團體對其公開資訊的要求,不願公布所使用的化學物質內容,對
民眾及環境造成深切的傷害。而這種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僅僅只是短視近利,因為全體
人類必須共同承擔傷害環境所帶來的後果。

彰化王功的抗議現場,警力將抗議民眾團團圍住;圖片來源:林聖崇除了前往霄裡溪,
Smith也參與了29日彰化地區農民在縣政府前的抗議,現場數十位老農民拿著蔬果希望能
進縣政府陳情,而政府卻祭出數百名手持盾牌與棍棒的警力,與人民相互對峙。即使最後
縣政府讓農民進入表達意見,但縣政府卻無法提出具體解決方案。Smith表示,現場的狀
況非常糟糕,會面似乎沒有達到任何效益。

他接著表示,台灣空有21世紀的高科技產業,卻只有19世紀的防治標準。環保署公告列管
的259種有毒物質,根本不是針對高科技產業。他無法想像友達、華映居然在水源上游直
接排放廢水,嚴重影響下游飲用水及灌溉用水。

化學品資訊 企業不應隱匿

Smith指出,台灣政府首先應該著重在資訊公開這部分,要求企業將所使用的化學物質種
類、數量公布只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因為人民有權力了解發生在他們四週的事。他接著表
示,在美國企業必須召開說明會,完整告知當地居民它們所使用的化學物質,並且獲得居
民同意才能得到營運許可。而台灣政府在這部分仍待加強。

新竹縣新埔鎮愛鄉協會理事長陳金進也表示,9月4日檢察官前往霄裡溪查看,但政府對於
水質檢測的能力顯然不足。許多污染物未加入管制標準中,因此在所謂的「合乎管制標準
」底下仍造成嚴重傷害,讓新埔人喝了近十年污水。

陳金進指出,溪裡的魚蝦貝類全部消失,連農民痛恨的福壽螺也全看不見,這樣的溪水政
府敢說它沒有問題?而政府還表示10月後不再供應當地飲用水,讓居民直接飲用溪水。而
當民眾向政府提出質疑時,環保署官員只會互踢皮球,將問題在各部門間流轉卻不解決問
題。陳金進表示,這樣的做法是逼人民進行抗爭。

淨竹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聖崇表示,友達、華映偷排廢水好幾年,兩年前問題爆發後,環
保署唯一做法只有「改排桃園老街溪」,原因只是桃園老街溪已經污染夠嚴重了,對於友
達、華映既不關廠,也未懲罰,更不用說兩年間廢水仍持續排入霄裡溪。

面對Smith與民間團體對霄裡溪事件的質疑,環保署毒管處飲用水管理科科長陳志銘僅表
示,廢水當然是不能喝的,但處理過之後的水是可以喝的,水質標準是一種風險管理,「
主要判定它對人體的影響是否在合理範圍內,日常生活總是存在任何風險。」

座談會上大家討論台灣高科技污染問題;圖片來源:林聖崇企業拒申報化學品 水質如何
把關?

針對這樣的回應,陳金進表示,霄裡溪本來就是飲用水,造成污染已經有錯在先,更不用
環保署連友達華映究竟使用甚麼化學物質都不知道,到底該如何處理?綠色消費者基金會
董事長方檢表示,像友達、華映這樣的公司早該關廠,而環保署不只有環評法,還有毒物
管理法,只是環保署不肯以毒管法去要求這些廠商。

1980年他在美國矽谷聖荷西發現地下水污染與高科技污染的關係。Smith指出,只要高科
技存在的地方,地下水就有污染,高科技產業並非「乾淨產業」。

立委田秋菫表示,台灣長期以高科技作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因此政府對於這些產業總是
盡力配合,但經濟發展應該是為了讓人民過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傷害人民生活環境,今天
高科技污染突顯了政府在執法上的不足

台灣環境行動網辦公室主任李毓蓉表示,面對立法上的漏洞,當務之急便是要求環署修正
「毒性物質管理法」在「危害評估及預防」與「管理」兩章,詳列廠商負擔起化學物品無
害的舉證責任,並要求鄰近農業區之科技工業園區,將放流水標準提升至灌溉水質標準,
同時從源頭進行污染物禁用與減量,落實清潔生產。
--
Ted Smith 小檔案(資料提供:台灣環境行動網)

1972年自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律研究所畢業,Ted Smith長期在國際環保運動及非污染高科
技的國際網絡中擔任重要的推動領導地位。Smith於1981年創辦矽谷毒物聯盟(SVTC)並擔
任執行長,目前是矽谷毒物聯盟的資深策略顧問;也是致力於永續發展、提倡非污染科技
的國際網絡「責任科技跨國運動」(International Campaign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 ,ICRT)共同創始人及總召集人。2007年起,他擔任「回收電腦運動」(
Computer TakeBack Campaign)指導委員會的主席,鼓吹高科技電子業生產者對整個產品
生命週期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

2001年,史密斯先生在環境運動中的領導地位,受到達賴喇嘛的公開表揚肯定。

矽谷毒物聯盟(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 SVTC)

http://www.etoxics.org/site/PageServer

1981年成立於美國加州的矽谷毒物聯盟,長期專注全球科技電子產業快速發展下,所衍生
的環境與健康問題。透過研究、倡議、草根組織與跨國組織串連,矽谷毒物聯盟結合社區
、研究者、科技產業的勞工,鼓吹攸關科技電子發展的環境正義與人類健康問題,為倡議
全球永續高科技運動的領先組織。
------------------------------------------------------------------------------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1/78/1s4mg.html

自由時報- 台灣之光 產學合作 線上微波殺米蟲 2009.10.01
記者歐素美/大甲報導

中興大學與立盈科技公司產學合作,首創線上微波殺米蟲系統,不僅可殺死米粒上的蟲卵
,且不破壞米質,技術獨步全球,堪稱台灣之光,大甲鎮農會獲農委會補助率先試用半年
,證明效果良好。

米象蟲即俗稱的「米蟲」,因牠的口器尖尖的,能在米粒上鑽洞產卵,特殊的產卵特性,
使民眾買回白米後,不論是真空或一般包裝,過不了多久,白米中就出現一隻隻黑色的米
象蟲,令人十分困擾。

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教授萬一怒表示,目前全球防治米蟲的方法,多採用藥物
燻蒸,由於使用的磷化鋁、磷化鎂等燻蒸藥劑具有強腐蝕性,容易造成毒性殘留、甚至可
能致癌等問題。

農委會鑑於白米長蟲後重新處理不僅增加成本,也影響儲存及外銷,因而委託中興大學進
行產學合作,歷經兩年實驗,終於研發出「稻米線上高頻殺蟲加工機械設備」,並率先在
大甲鎮農會測試半年,證實處理過的白米,經過長時間也不再長蟲。

萬一怒表示,該系統是利用高頻微高速震盪的物理原理,因白米含水率約15%,一般蟲卵
含水率約70%,在微波至高溫60度時,蟲卵因水分高、吸收微波較快而容易破壞,白米則
可保有原來品質,成功達到殺蟲卻不破壞米質的目的

這也是全球第一套採用物理方式解決食米生蟲問題的設備,每小時約可處理1公噸白米,
且可並聯使用、擴大生產,還可延伸應用到豆類等五穀雜糧,目前廠商已接獲國內外多張
訂單 。
------------------------------------------------------------------------------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01/5/1s54m.html

中央社- 工研院氫能電力丸 領先全球用於手機充電 2009.10.01
記者唐佩君台北1日電

工研院今天公開「氫能電力丸」成品,宣布領先全球成功應用在手機充電系統,只要2小
時就可讓電池充飽電力,高效率又低污染,將是未來能源新方向。

經濟部能源局上午舉辦「氫能時代啟動儀式暨記者會」,能源局長葉惠青表示,從今天開
始,台灣正式進入氫能時代,政府將大力支持氫能源燃料電池產業,高效率又低污染的特
色,是台灣綠能產業進入國際生產鏈的重要切入點,盼在2012年前關鍵技術本土化、且研
發技術能儘快進入市場。

燃料電池與目前一般充電電池不同之處,在於用完後不插電充電,而是繼續添加燃料以維
持電力,而這個燃料就是「氫」。

記者會上展出數種氫能源燃料電池產品,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由工研院研發的「氫能電力丸
」。工研院能源環境研究所研究員薛展立表示,電力丸加入水後會釋放出氫能,把這 2者
結合開發成一支電力管,領先全球成功應用在手機充電系統,只要2個小時,手機不插電
就能充飽電力

工研院表示,其實不只有氫能電力丸,另有電力片,可以配合手機發展應用,不過,雖然
氫能原料成本低於新台幣10元,但手機充電器整組目前要500元,如果未來能大量生產帶
領價格下降,相信非常具有競爭力。

會場另展出使用2罐氫能燃料電池,在平均時速40公里下,能跑超過80公里的摩托車,以
及應用在不斷電系統的電力設備,讓電信公司及大科技公司免除停電恐懼的新能源設備。

--

All Comments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09-10-03T07:09
借轉

從澳大利亞到沙烏地阿拉伯,沙塵暴襲全球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09-10-01T17:46
來源網址: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930/11/5KF5CJ2K000125LI.html 有照片喔 2009-09-30 據《衛報》報導,從澳大利亞到沙烏地阿拉伯,從中國甘肅到撒哈拉地區,沙塵暴肆虐全 球、來勢洶洶。 這個星期,70年來最嚴重的沙塵暴席捲整個澳 ...

Epson海報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09-10-01T16:16
最近Epson推出環境系列的第三張(最後一張)海報 主題是森林 有興趣者可以盡速上網索取 http://w3.epson.com.tw/earthday/index.html - ...

抗暖化 世銀:每年需千億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9-10-01T16:05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8731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正式會將在年底哥本哈根展開,最後協商會議第二場正於曼谷舉行。 世界銀行提出最新數據,以未來40年會升溫2度為預估前提,要調適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危 機, ...

天馬行空的環境保護政策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09-10-01T12:24
好久沒有這樣的討論議題,至少沒有什麼文章可以引出版上的幾位高手來認真回答XD 有鑑於此,小弟在此拋磚引玉,來討論個如何有效地改變現有的環境 政策?手段?什麼都好,虎爛也可以 首先,個人的政策就是 統治全地球,禁止所有軍事活動,武裝設施通通回收 這樣各國就不會浪費資源去發展武器,武器跟軍隊真的很燒錢 ...

誰出資減碳?逾五成:已發展國家

Xanthe avatar
By Xanthe
at 2009-09-30T11:47
來源網址: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8699 年底哥本哈根協定,目前還卡在協商對抗全球暖化需要的資金由誰來付?於上周六(26日) 結束的「全球暖化世界公民高峰會」,不論已發展或發展中國家,全球38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