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2 國內環境新聞節選 - 生態環境討論

By Zanna
at 2009-12-22T15:55
at 2009-12-22T15:55
Table of Contents
20091222 國內環境新聞提要:
1. 綠黨:救太平洋島國 先剔除碳交易
2. 離島用水 擴大海水淡化規模
3. 科技業也需海水淡化廠
4. 太陽能路竹示範場 今竣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222/131/1xdov.html
台灣立報- 綠黨:救太平洋島國 先剔除碳交易 2009.12.22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
哥本哈根會議落幕,沒有做出任何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意味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法》
恐怕仍會以包藏碳交易的形式闖關。綠黨發言人潘翰聲對哥本哈根會議大表失望,認為台
灣若有心減碳,首要之務是得將碳交易從溫減法中剔除。
溫減法如金融商品
自溫減法提出以來,環保團體一直批評溫減法是「沒有牙齒的老虎」,既無減量目標與期
程,又包藏碳交易,無益減碳,反而是金融商品的炒作。
環保署溫減管理室認為,國際上將減量目標與期程納入條文的國家僅歐盟、英國及瑞士;
相鄰的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都未將減量目標入法。日本預計在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
量減到1990年時的25%;韓國則是在2020年將排放量較基本排放情景減少30%。
環署表示,若將這些目標換算成2005年為基準估算,相當於將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回到
2005年水準再降低4%。行政院去年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希望在「2016至2020年
間回到2008年排放水準(255百萬公噸/年)、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水準(214百萬公噸
/年),於2050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50%水準的一半(107百 萬公噸/年)」,等於在
2025年時的排放量會減少17%。
環團觀察,哥本哈根會議的協議中並無法律約束力的目標、也無個別國家減碳目標,對曾
聲明要等哥本哈根會議結束後,再推動包含碳交易的溫減法的環署來說,成了有力的基礎
,但這也意味氣候變遷的調適與減量行動退回原點。
保持現狀 島國消失
潘翰聲批評,峇里島會議以來舉行9次會談,哥本哈根會議卻將這些「路徑圖」變成「起
點」。哥本哈根會議舉行前曾希望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可以是「望」本哈根(
Hopenhagen),但現在來看,已是完全的「破」本哈根(Brokehagen)。
潘翰聲表示,明年墨西哥第16次締約國會議(COP16),或許會協商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
具體議定書,「因應氣候變遷已變成延長賽、且是窮國、富國與人民、企業的延長賽。」
哥本哈根會議結論希望全球氣候保持在升溫2度的狀況下,但潘翰聲認為,以目前各國、
包括台灣將碳交易列為唯一減碳的手段下,不可能達成。對太平洋島國而言,溫度至少要
保持在1.5度,否則就有危急。
潘翰聲說,環署不斷強調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盤查且成效不錯,以通過溫減法就能變成「
強制盤查」。以他國經驗來看,盤查機制並不精確,甚至被揭露有許多造假虛報的狀況,
「台灣若將碳交易與減碳綁在一起相當危險。」呼籲政府應訂立「沒有碳交易」的溫減法
,盡快催生能源稅。
------------------------------------------------------------------------------
新聞來源: http://ppt.cc/gb97
工商時報- 離島用水 擴大海水淡化規模 2009.12.22
劉朱松/台中報導
離島的海水淡化廠,將成為澎湖、金門,及馬祖等地用水的主要供應來源之一,將盡量不
再仰賴台灣運水支援。經濟部水利署昨(21)日透露,包括澎湖的馬公烏崁、望安,及馬
祖的南竿等地,明年將有新的海水淡化廠加入營運,藉以擴大當地海水淡化廠的營運規模
。
水利署表示,離島地區,因天然水資源缺乏,只能利用天然降雨,經截流儲存在湖庫裡
,作為自來水的原始水源,但此水源距離滿足當地的公共給水需求,還有段距離,且離島
運水成本頗高,因而墊高離島地區的供水成本。以高雄運水至澎湖為例,每噸約160元;
由台中運水至金門,每噸約700元;由基隆運水至馬祖約 450元,使得離島的海水淡化廠
,可望成為穩定當地民生用水的主力。
馬祖目前已有南竿、北竿、東引,及西莒等4處海水淡化廠。其中,南竿1期海水淡化廠
已於97年停產,目前馬祖的南竿2期海水淡化廠,每日產水量為500噸。
為增加馬祖南竿的海水淡化廠供水量,經濟部水利署計畫補助經費,再新增一處南竿海
水淡化廠,規畫每日產水量為950噸,預估至民國99年5月試產水,最快同年11月正式產水
。
至於南竿1期海水淡化廠未來何去何從,已成為馬祖居民關心的議題。據了解,全案已
委託顧問公司評估,並完成期末報告,連江縣自來水廠有意明年爭取預算,進行整建,並
期望未來將南竿1、2期的海水淡化廠,全部更新,每日產水量為1,000噸。
同樣地,澎湖目前正在興建中的海水淡化廠,包括馬公5,500噸的海水淡化廠,及望安
400噸的海水淡化廠整建案,均由上櫃公司千附實業旗下子公司承包興建與代操作。兩案
均將趕於民國99年落成。
此外,澎湖西嶼750噸的海水淡化廠,則以BTO方式招商,民間營運期為15年,整體工程
將延至民國99年5月完工。
至於正在規畫中的馬公4,000噸的海水淡化廠,經台灣自來水公司與地方溝通協調之後
,建議廠址的地點,由原馬公的「井子垵段」,改為馬公烏崁,而該項計畫正在檢討修正
中。另吉貝500噸的海水淡化廠計畫,目前尚在評估階段。同樣地,小金門也有950噸的海
水淡化廠建置案,將供應小金門地區的民生與觀光用水需求,目前全案正在檢討修正中。
至於已營運中的大金門2,000噸的海水淡化廠,將規畫功能改善暨擴建機組計畫,希望
整廠每日產水量,可提高至4,000噸,該項修正計畫,已陳報行政院審定。
------------------------------------------------------------------------------
新聞來源: http://ppt.cc/w909
工商時報- 科技業也需海水淡化廠 2009.12.22
劉朱松/台中報導
海水淡化廠不再是解決離島飲用水的專利,台灣本島也有意跟進。經濟部水利署昨(21)
日表示,為因應桃園新興工業區的開發與高科技產業的用水需求,該署將在桃園規畫1座
日產量3萬噸的海水淡化廠,預計民國101年9月完工產水,就近供應桃園科技工業區的產
業用水。
水利署表示,台灣最早的海水淡化廠,是台灣電力公司核三廠的電廠用水,該廠於民國
79年投資2.06億元,興建海水淡化廠,藉以供應核三廠的冷卻用水,及小部分民生用水所
需。
水利署強調,台灣本島的海水淡化技術,雖然已進步很多,但每單位產水成本,以台灣
每噸海水淡化成本約30至50元之間,仍遠高於傳統水庫供水的水價。所以,台灣本島過去
一直以開發天然水資源為主,並沒有大力推廣海水淡化廠。
不過,台灣高科技產業在製程中,不容許有缺水的危機,否則,製程中的半成品與材料
,恐將全部泡湯。舉例來說,高科技廠商遇到20%的缺水,即可能造成50%的製程停擺;
另遇到枯旱期的缺水危機,高科技廠商造成的損失風險,還會更高。
水利署認為,台灣本島的海水淡化廠,現階段將以供應高產值且缺水將造成嚴重損失的
高科技產業為主,這樣海水淡化廠的營運,才具有經濟效益。
再者,未來台灣本島或離島的重大開發案,未來開發業者也應規畫自備水源,以免影響
當地供水的總量管制,在此情況下,海水淡化廠,未來將是業者自備水源的選項之一。
水利署表示,未來公、民營的工業區或科學園區開發案,若當地無傳統水資源,該署將
要求開發單位建置海水淡化廠,或使用再生水等水源,且3年後,該署每年將編列1、20億
元的預算,推動上述設施,讓20年後,包括再生水及海水淡化等多元化水資源,約占台灣
供水比率可達10%。
------------------------------------------------------------------------------
新聞來源: http://ppt.cc/gprD
工商時報- 太陽能路竹示範場 今竣工 2009.12.22
林憲祥/高雄報導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在高雄縣路竹鄉設置的「高聚光太陽能發電路竹示範場」建置工
程,將於今(22)日舉行竣工典禮,將邀請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立委江玲君等各界人士參
加,共同見證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歷史時刻。
「高聚光太陽能發電路竹示範場」所展現的主要意涵有2項,包括具體呈現馬總統節能
減碳和發展綠能產業政見,還有聚光型太陽能發電示範場為台灣第一和亞洲最大,因該太
陽能發電示範場占地約2公頃,設置141座太陽能聚光板架等。
--
1. 綠黨:救太平洋島國 先剔除碳交易
2. 離島用水 擴大海水淡化規模
3. 科技業也需海水淡化廠
4. 太陽能路竹示範場 今竣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222/131/1xdov.html
台灣立報- 綠黨:救太平洋島國 先剔除碳交易 2009.12.22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
哥本哈根會議落幕,沒有做出任何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意味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法》
恐怕仍會以包藏碳交易的形式闖關。綠黨發言人潘翰聲對哥本哈根會議大表失望,認為台
灣若有心減碳,首要之務是得將碳交易從溫減法中剔除。
溫減法如金融商品
自溫減法提出以來,環保團體一直批評溫減法是「沒有牙齒的老虎」,既無減量目標與期
程,又包藏碳交易,無益減碳,反而是金融商品的炒作。
環保署溫減管理室認為,國際上將減量目標與期程納入條文的國家僅歐盟、英國及瑞士;
相鄰的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都未將減量目標入法。日本預計在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
量減到1990年時的25%;韓國則是在2020年將排放量較基本排放情景減少30%。
環署表示,若將這些目標換算成2005年為基準估算,相當於將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回到
2005年水準再降低4%。行政院去年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希望在「2016至2020年
間回到2008年排放水準(255百萬公噸/年)、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水準(214百萬公噸
/年),於2050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50%水準的一半(107百 萬公噸/年)」,等於在
2025年時的排放量會減少17%。
環團觀察,哥本哈根會議的協議中並無法律約束力的目標、也無個別國家減碳目標,對曾
聲明要等哥本哈根會議結束後,再推動包含碳交易的溫減法的環署來說,成了有力的基礎
,但這也意味氣候變遷的調適與減量行動退回原點。
保持現狀 島國消失
潘翰聲批評,峇里島會議以來舉行9次會談,哥本哈根會議卻將這些「路徑圖」變成「起
點」。哥本哈根會議舉行前曾希望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可以是「望」本哈根(
Hopenhagen),但現在來看,已是完全的「破」本哈根(Brokehagen)。
潘翰聲表示,明年墨西哥第16次締約國會議(COP16),或許會協商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
具體議定書,「因應氣候變遷已變成延長賽、且是窮國、富國與人民、企業的延長賽。」
哥本哈根會議結論希望全球氣候保持在升溫2度的狀況下,但潘翰聲認為,以目前各國、
包括台灣將碳交易列為唯一減碳的手段下,不可能達成。對太平洋島國而言,溫度至少要
保持在1.5度,否則就有危急。
潘翰聲說,環署不斷強調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盤查且成效不錯,以通過溫減法就能變成「
強制盤查」。以他國經驗來看,盤查機制並不精確,甚至被揭露有許多造假虛報的狀況,
「台灣若將碳交易與減碳綁在一起相當危險。」呼籲政府應訂立「沒有碳交易」的溫減法
,盡快催生能源稅。
------------------------------------------------------------------------------
新聞來源: http://ppt.cc/gb97
工商時報- 離島用水 擴大海水淡化規模 2009.12.22
劉朱松/台中報導
離島的海水淡化廠,將成為澎湖、金門,及馬祖等地用水的主要供應來源之一,將盡量不
再仰賴台灣運水支援。經濟部水利署昨(21)日透露,包括澎湖的馬公烏崁、望安,及馬
祖的南竿等地,明年將有新的海水淡化廠加入營運,藉以擴大當地海水淡化廠的營運規模
。
水利署表示,離島地區,因天然水資源缺乏,只能利用天然降雨,經截流儲存在湖庫裡
,作為自來水的原始水源,但此水源距離滿足當地的公共給水需求,還有段距離,且離島
運水成本頗高,因而墊高離島地區的供水成本。以高雄運水至澎湖為例,每噸約160元;
由台中運水至金門,每噸約700元;由基隆運水至馬祖約 450元,使得離島的海水淡化廠
,可望成為穩定當地民生用水的主力。
馬祖目前已有南竿、北竿、東引,及西莒等4處海水淡化廠。其中,南竿1期海水淡化廠
已於97年停產,目前馬祖的南竿2期海水淡化廠,每日產水量為500噸。
為增加馬祖南竿的海水淡化廠供水量,經濟部水利署計畫補助經費,再新增一處南竿海
水淡化廠,規畫每日產水量為950噸,預估至民國99年5月試產水,最快同年11月正式產水
。
至於南竿1期海水淡化廠未來何去何從,已成為馬祖居民關心的議題。據了解,全案已
委託顧問公司評估,並完成期末報告,連江縣自來水廠有意明年爭取預算,進行整建,並
期望未來將南竿1、2期的海水淡化廠,全部更新,每日產水量為1,000噸。
同樣地,澎湖目前正在興建中的海水淡化廠,包括馬公5,500噸的海水淡化廠,及望安
400噸的海水淡化廠整建案,均由上櫃公司千附實業旗下子公司承包興建與代操作。兩案
均將趕於民國99年落成。
此外,澎湖西嶼750噸的海水淡化廠,則以BTO方式招商,民間營運期為15年,整體工程
將延至民國99年5月完工。
至於正在規畫中的馬公4,000噸的海水淡化廠,經台灣自來水公司與地方溝通協調之後
,建議廠址的地點,由原馬公的「井子垵段」,改為馬公烏崁,而該項計畫正在檢討修正
中。另吉貝500噸的海水淡化廠計畫,目前尚在評估階段。同樣地,小金門也有950噸的海
水淡化廠建置案,將供應小金門地區的民生與觀光用水需求,目前全案正在檢討修正中。
至於已營運中的大金門2,000噸的海水淡化廠,將規畫功能改善暨擴建機組計畫,希望
整廠每日產水量,可提高至4,000噸,該項修正計畫,已陳報行政院審定。
------------------------------------------------------------------------------
新聞來源: http://ppt.cc/w909
工商時報- 科技業也需海水淡化廠 2009.12.22
劉朱松/台中報導
海水淡化廠不再是解決離島飲用水的專利,台灣本島也有意跟進。經濟部水利署昨(21)
日表示,為因應桃園新興工業區的開發與高科技產業的用水需求,該署將在桃園規畫1座
日產量3萬噸的海水淡化廠,預計民國101年9月完工產水,就近供應桃園科技工業區的產
業用水。
水利署表示,台灣最早的海水淡化廠,是台灣電力公司核三廠的電廠用水,該廠於民國
79年投資2.06億元,興建海水淡化廠,藉以供應核三廠的冷卻用水,及小部分民生用水所
需。
水利署強調,台灣本島的海水淡化技術,雖然已進步很多,但每單位產水成本,以台灣
每噸海水淡化成本約30至50元之間,仍遠高於傳統水庫供水的水價。所以,台灣本島過去
一直以開發天然水資源為主,並沒有大力推廣海水淡化廠。
不過,台灣高科技產業在製程中,不容許有缺水的危機,否則,製程中的半成品與材料
,恐將全部泡湯。舉例來說,高科技廠商遇到20%的缺水,即可能造成50%的製程停擺;
另遇到枯旱期的缺水危機,高科技廠商造成的損失風險,還會更高。
水利署認為,台灣本島的海水淡化廠,現階段將以供應高產值且缺水將造成嚴重損失的
高科技產業為主,這樣海水淡化廠的營運,才具有經濟效益。
再者,未來台灣本島或離島的重大開發案,未來開發業者也應規畫自備水源,以免影響
當地供水的總量管制,在此情況下,海水淡化廠,未來將是業者自備水源的選項之一。
水利署表示,未來公、民營的工業區或科學園區開發案,若當地無傳統水資源,該署將
要求開發單位建置海水淡化廠,或使用再生水等水源,且3年後,該署每年將編列1、20億
元的預算,推動上述設施,讓20年後,包括再生水及海水淡化等多元化水資源,約占台灣
供水比率可達10%。
------------------------------------------------------------------------------
新聞來源: http://ppt.cc/gprD
工商時報- 太陽能路竹示範場 今竣工 2009.12.22
林憲祥/高雄報導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在高雄縣路竹鄉設置的「高聚光太陽能發電路竹示範場」建置工
程,將於今(22)日舉行竣工典禮,將邀請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立委江玲君等各界人士參
加,共同見證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歷史時刻。
「高聚光太陽能發電路竹示範場」所展現的主要意涵有2項,包括具體呈現馬總統節能
減碳和發展綠能產業政見,還有聚光型太陽能發電示範場為台灣第一和亞洲最大,因該太
陽能發電示範場占地約2公頃,設置141座太陽能聚光板架等。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地理資訊系統資料庫建置與調查計畫

By Robert
at 2009-12-21T12:04
at 2009-12-21T12:04
校園農學集-搶救灣寶大作戰 12/17~30 作伙來趕集

By Frederica
at 2009-12-21T00:36
at 2009-12-21T00:36
南部板聚?

By Caitlin
at 2009-12-21T00:34
at 2009-12-21T00:34
[網宣]換 換 愛--邀你一同用愛心換地球!!

By Valerie
at 2009-12-20T23:01
at 2009-12-20T23:01
溫家寶退席歐巴馬發飆 峰會鬧劇險破局

By Jake
at 2009-12-20T18:20
at 2009-12-20T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