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西非之旅 沒有象牙的海岸 - 非洲

By Odelette
at 2015-05-15T08:42
at 2015-05-15T08:42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版網誌請點選以下連接
http://blog.yam.com/yipin/article/91132760
西元15, 16世紀, 葡萄牙人與法國人來到西非, 發現幾內亞灣的不同地區, 有著不同的貿
易模式, 因此以交易的貨物為名, 取了四個地名: 代表今天迦納的黃金海岸, 今天的賴比
瑞亞的胡椒海岸, 今天的貝寧的奴隸海岸, 以及今天我們要拜訪的象牙海岸, 十九世紀中
期, 法國的殖民勢力襲捲西非, 象牙海岸因此納入了法屬西非的範圍, 因為地理位置良好
, 濱臨幾內亞灣, 西元1893年, 法國將法屬西非的首都, 建立在在象牙海岸的城市巴森
(Grand Bassam)
巴森位於象牙海岸首都阿必尚東方大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地方, 位於一個潟湖形成的小島
上, 在這座小島上仍可見到許多當年留下的遺跡, 這座紀念碑描述著當年法國傳教士, 於
1835年從巴森上岸, 從這裡開始進入象牙海岸
傳教士建立了教堂, 這座天主教堂就是在那個時代所建立的, 教堂裡仍遺留下了許多法式
建築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 這座教堂是天主教在巴森教區的主教座堂(天主教的教堂分
為很多的等級, 主教所居住和工作的教堂稱為主教座堂)
除了傳教士, 政府等統治階層也來到了巴森, 他們在巴森建立了許多的政府機關建築, 底
下這座建築就是當時的法屬西非的總督府(現在已經作為民俗博物館一用)
另外這座建築則是當時的法院, 大法官就在這裡辦公
巴森有許多的小巷, 漫遊這些巷弄間, 很難不被這些法式的建築吸引, 真是像走入時光隧
道中啊
然而, 西元1896年, 黃熱病突然地在象牙海岸爆發, 聚集了許多人口的巴森首當其衝, 許
多的人離開了這個城市躲避疫情, 法國政府也決定將法屬西非的首府由巴森遷到東南部的
Bingerville
(現在的巴森有一座紀念碑紀念一百多年前的黃熱病疫情)
政府東遷過後, 接著西元1960年象牙海岸獨立, 首都再也沒能遷回巴森, 巴森這座城市逐
漸沒落, 現在這座城市只有約5000人口
西元1979年, 因為象牙海岸總統的獨裁, 及多項經濟政策的不當, 國庫虛空, 人民在巴森
展開抗議活動, 為了紀念這一次的民主抗爭, 在進入潟湖小島的入口建立了一座橋, 命名
為勝利之橋(Pont de la Victoire), 在橋上遠望, 處處可見潟湖風情, 像極了台灣西部
的漁家風景
今天的巴森因為這些古老的法式建築,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美麗的
海岸, 更是在阿必尚居民短暫逃離城市喧囂的好去處呢
--
http://blog.yam.com/yipin/article/91132760
西元15, 16世紀, 葡萄牙人與法國人來到西非, 發現幾內亞灣的不同地區, 有著不同的貿
易模式, 因此以交易的貨物為名, 取了四個地名: 代表今天迦納的黃金海岸, 今天的賴比
瑞亞的胡椒海岸, 今天的貝寧的奴隸海岸, 以及今天我們要拜訪的象牙海岸, 十九世紀中
期, 法國的殖民勢力襲捲西非, 象牙海岸因此納入了法屬西非的範圍, 因為地理位置良好
, 濱臨幾內亞灣, 西元1893年, 法國將法屬西非的首都, 建立在在象牙海岸的城市巴森
(Grand Bassam)
巴森位於象牙海岸首都阿必尚東方大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地方, 位於一個潟湖形成的小島
上, 在這座小島上仍可見到許多當年留下的遺跡, 這座紀念碑描述著當年法國傳教士, 於
1835年從巴森上岸, 從這裡開始進入象牙海岸
傳教士建立了教堂, 這座天主教堂就是在那個時代所建立的, 教堂裡仍遺留下了許多法式
建築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 這座教堂是天主教在巴森教區的主教座堂(天主教的教堂分
為很多的等級, 主教所居住和工作的教堂稱為主教座堂)
除了傳教士, 政府等統治階層也來到了巴森, 他們在巴森建立了許多的政府機關建築, 底
下這座建築就是當時的法屬西非的總督府(現在已經作為民俗博物館一用)
另外這座建築則是當時的法院, 大法官就在這裡辦公
巴森有許多的小巷, 漫遊這些巷弄間, 很難不被這些法式的建築吸引, 真是像走入時光隧
道中啊
然而, 西元1896年, 黃熱病突然地在象牙海岸爆發, 聚集了許多人口的巴森首當其衝, 許
多的人離開了這個城市躲避疫情, 法國政府也決定將法屬西非的首府由巴森遷到東南部的
Bingerville
(現在的巴森有一座紀念碑紀念一百多年前的黃熱病疫情)
政府東遷過後, 接著西元1960年象牙海岸獨立, 首都再也沒能遷回巴森, 巴森這座城市逐
漸沒落, 現在這座城市只有約5000人口
西元1979年, 因為象牙海岸總統的獨裁, 及多項經濟政策的不當, 國庫虛空, 人民在巴森
展開抗議活動, 為了紀念這一次的民主抗爭, 在進入潟湖小島的入口建立了一座橋, 命名
為勝利之橋(Pont de la Victoire), 在橋上遠望, 處處可見潟湖風情, 像極了台灣西部
的漁家風景
今天的巴森因為這些古老的法式建築,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美麗的
海岸, 更是在阿必尚居民短暫逃離城市喧囂的好去處呢
--
Tags:
非洲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2014冬西非之旅 馬利的桃花源

By Brianna
at 2015-05-09T19:46
at 2015-05-09T19:46
2014冬西非之旅 走走走 一起去趕集

By Catherine
at 2015-05-09T00:23
at 2015-05-09T00:23
2014冬西非之旅 撒哈拉商路終點站

By Queena
at 2015-05-09T00:13
at 2015-05-09T00:13
夢迴埃及之春-埃及博物館(四)木乃伊

By Eartha
at 2015-05-07T21:18
at 2015-05-07T21:18
2014冬西非之旅 老城新國王

By Megan
at 2015-05-06T11:56
at 2015-05-06T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