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orak分析法(與T Number)有關 - 颱風討論

By Bethany
at 2008-09-30T08:42
at 2008-09-30T08:42
Table of Contents
這方法非常的複雜 部份文字及圖片摘錄自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
http://www.hkcoc.com/
我會盡量先自己消化後再簡化來說明
首先第一步->確認你要分析的對象是個熱帶氣旋
這點JTWC幫我們做好了 , 所以都是有W的(ex:21W)才有T值圖嘛
這時先定T-Number為 1
接著來分析這個熱帶擾動的形態(決定DT值)
總共有四種方法 以下會分別說明
a.中心外露型或是中心偏向於對流的特定側型(切離型)
b.已經有風眼的熱帶氣旋(必須可見風眼超過24hr , 且T-Number>2.0)
c.紅外線還看不到風眼 , 但已有CDO(中心密集對流區) , 且在可見光雲圖看得到風眼發展
(必須中心CDO溫度低於W以下(色階對照表請見下面),且T-Number>=3.5持續12小時以上)
http://www.hkcoc.com/study/ea_adjust.jpg
d.有CCC(冷雲蓋)的熱帶氣旋
如果熱帶氣旋已達颱風(中度颱風)強度 , 請照下圖右決定其BF值
http://hkcoc.weather.com.hk/study/dvorak2.jpg
a情況->
a-1:計算熱帶氣旋的旋捲度(也就是環流繞中心多少圈) , 旋捲度愈高 , DT值愈高
a-2:計算熱帶氣旋的切離度(高層和低層中心相差了多少緯度) , 切離度愈低 , DT值愈高
實際換算值請參照下圖
http://hkcoc.weather.com.hk/study/dvorak1.jpg
Rule-如果基本環流/主對流團之雲頂溫度很低(色階W以上),DT增加0.5。
http://www.hkcoc.com/study/ea_adjust.jpg (色階對照表)
b情況->
請看色調強化雲圖 , 分析眼牆的寬度(不是風眼的寬度喔)以及風眼週圍的雲頂溫度
眼牆寬度愈大愈厚 , E-NUMBER愈高
計算E值法請對照下表
眼牆寬度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4度(44公里)
E-Number 6.5 6.0 5.5 5.0
≧0.4度(44公里) ≧0.3度(33公里) ≧0.3度(33公里)
E-Number 4.5 4.5 4.0
風眼周圍的雲頂溫度愈低 , EA-NUMBER愈高
EA值的計算請參照下圖
http://hkcoc.weather.com.hk/study/ea_adjust.jpg
然後計算DT值 , 此時DT=E+EA+BF
c情況->
請看色調強化雲圖 , 分析CDO的半徑 , CDO半徑愈大 , CF值愈高
然後計算DT值 , 此時DT=CF+BF
CF值的計算請對照下表
對流團半徑 ≧0.6度(66公里) ≧0.6度(66公里) ≧0.5度(55公里) ≧0.5度(55公里)
CF值 5.0 5.0 4.5 4.0
≧0.4度(44公里) ≧0.4度(44公里)
CF值 4.0 3.5
d情況->(註CCC即冷雲蓋)
Rule1 - 如果先前T指數少於或等於3.0,則未來12小時T指數使用過去12小時趨勢(例如繼
續增強或減弱),12小時後則保持同等T指數,直接中心冷雲蓋消失。
Rule2 - 如果先前T指數大過3.5,則定最終T指數為3.5,直至中心冷雲蓋消失。
Rule3 - 不要因CCC範圍縮小以估計其強度減弱,這是相當常見的。
Rule4 - 當CCC消失,一般它都會發展為一個T4強度的颱風
==============================================================================
好 , 基本型態分析完成後 , 我們應該都得到了一個DT值
接著要來分析這熱帶氣旋過去24小時的強度變化
分為三類 增強,不變,或是減弱
增強的特徵 (D - Development):
1.環流特徵: 螺旋雲帶變得緊密或旋卷度增加。
2.密集雲區特徵: 中心密集雲層區擴張及雲頂溫度下降,螺旋型態增加。
3.切離特徵: 深層對流鞏固到其中心附近發展。
4.風眼特徵: 眼牆變寬且雲頂溫度下降;風眼縮小而變得渾圓,當中溫度上升。
5.日際變化: 雲頂溫度在日間沒有回升現象。
減弱的特徵 (W - Weaken):
1.環流特徵: 螺旋雲帶變得鬆散或減弱。
2.密集雲區特徵: 中心密集雲層區縮小及雲頂溫度上升,邊緣變得不渾圓。
3.切離特徵: 深層對流減弱並切離。
4.風眼特徵: 眼牆變窄或崩潰,雲頂溫度上升;風眼擴大而變得不規則狀,當中溫度下降
。
5.日際變化: 雲頂溫度在晚間沒有明顯下降現象。
強度不變的特徵 (S - Steady):
1.中心冷雲蓋(CCC)出現,並持續12小時。
2.增強及減弱的特徵同時出現。
3.正常日夜的雲頂溫度變化(日間雲頂溫度上升、晚間下降)。
==============================================================================
再來 , 計算PT值
PT值和上面算出來的DT值都是用來修正MET值的 , MET是什麼後面會提到
請看紅外線雲圖 然後參考下圖決定其PT值
http://hkcoc.weather.com.hk/study/dvorak4.jpg
==============================================================================
再來 , 決定MET值
首先說明MET是什麼 , 它的全名是<Model Expected T-number>
MET是把熱帶氣旋的過去強度變化趨勢數值化的一種做法,決定MET也是頗為主觀的,
通常DT和PT值就是用來修正MET,故MET可視為是T指數的粗略估計
熱帶氣旋起始生成第一天、或當熱帶擾動進入TCFA(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的階段時,MET就會定為1.0。
此後,MET隨著我們所分析過去一天內強弱變化的增強、不變或減弱所跟著變化,通常是以
昨天的最終T指數+0.5、+1.0、-0.5或-1.0。
如熱帶氣旋迅速增強或減弱,則加減幅度可達1.5。如果以上情況皆不明顯,則假設MET每
日加1.0。
=============================================================================
重頭戲來了 , 現在我們要開始算T-Number了
我們將跟據DT、PT和MET去決定最終的T指數數值。
首先,比較三者是否接近甚至一致,否則,則因應分析過程那個較為有代表性而作出取捨
RULEA - 盡可能使用連續3小時的衛星雲圖估計熱帶氣旋強度,以避免短期性的強度變化
RULEB - 若DT/PT值真的相差很遠,又不知那一較有代表性,則應先取較接近MET的數值或
取DT/PT兩值之平均數作為T-number。
決定T指數另外亦需注意以下的限制:
RULE1 - 熱帶氣旋的第一次T指數評估必定為1.0或1.5。
RULE2 - 首24小時,應逐步將熱帶氣旋T指數由1升至2,除非出現明顯的減弱或增強,但
即使增強T指數亦必需在4.0以下。
RULE3 - 首48小時,若熱帶氣旋是處於增強狀態,則晚間不可降低T指數的值。
RULE4 - 當T指數仍細於4.0時,接著6小時T指數變化最多0.5、12小時1.5、18小時2.0及
24小時2.5。
RULE5 - 最終的T-number相差MET值不應大過1。
當然,以下限制只屬參考性質,因為要考慮到氣壓下降速度未必及得上雲團發展速度。
但實際西太平洋每年平均有一個熱帶氣旋會突破以上限制,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增強,T指
數可在24小時內急增4.0以上。
如出現這些情況,T指數亦可按情況迅速調整至DT/PT值而無須考慮以上限制。
<注意T-Number就是我們常在討論的那張T值圖中的綠線>
==============================================================================
最後一步 , 決定熱帶強度值CI<也就是那張圖中的藍線啦>
Current Intensity (CI),根據一些規則修正T指數以減少因錯誤評估熱帶氣旋減弱狀態
而引起的問題,因此CI是決定目前熱帶氣旋強度及級數的最終指標。
RULE1 - 在非減弱或重新增強的情況下,CI = T-number
RULE2 - 若熱帶氣旋開始減弱,CI在接著12小時必需保持相同,之後維持CI比T-number高
0.5或1.0。
==============================================================================
結束了
你是不是也覺得看那張圖比自己算容易多了呢?
但了解一些理論還是有好處的 , 有空的時候來研究一下吧 , 我已經盡量簡化了
大家一起加油
--
http://www.hkcoc.com/
我會盡量先自己消化後再簡化來說明
首先第一步->確認你要分析的對象是個熱帶氣旋
這點JTWC幫我們做好了 , 所以都是有W的(ex:21W)才有T值圖嘛
這時先定T-Number為 1
接著來分析這個熱帶擾動的形態(決定DT值)
總共有四種方法 以下會分別說明
a.中心外露型或是中心偏向於對流的特定側型(切離型)
b.已經有風眼的熱帶氣旋(必須可見風眼超過24hr , 且T-Number>2.0)
c.紅外線還看不到風眼 , 但已有CDO(中心密集對流區) , 且在可見光雲圖看得到風眼發展
(必須中心CDO溫度低於W以下(色階對照表請見下面),且T-Number>=3.5持續12小時以上)
http://www.hkcoc.com/study/ea_adjust.jpg

如果熱帶氣旋已達颱風(中度颱風)強度 , 請照下圖右決定其BF值
http://hkcoc.weather.com.hk/study/dvorak2.jpg

a情況->
a-1:計算熱帶氣旋的旋捲度(也就是環流繞中心多少圈) , 旋捲度愈高 , DT值愈高
a-2:計算熱帶氣旋的切離度(高層和低層中心相差了多少緯度) , 切離度愈低 , DT值愈高
實際換算值請參照下圖
http://hkcoc.weather.com.hk/study/dvorak1.jpg

http://www.hkcoc.com/study/ea_adjust.jpg (色階對照表)

b情況->
請看色調強化雲圖 , 分析眼牆的寬度(不是風眼的寬度喔)以及風眼週圍的雲頂溫度
眼牆寬度愈大愈厚 , E-NUMBER愈高
計算E值法請對照下表
眼牆寬度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5度 (55公里) ≧0.4度(44公里)
E-Number 6.5 6.0 5.5 5.0
≧0.4度(44公里) ≧0.3度(33公里) ≧0.3度(33公里)
E-Number 4.5 4.5 4.0
風眼周圍的雲頂溫度愈低 , EA-NUMBER愈高
EA值的計算請參照下圖
http://hkcoc.weather.com.hk/study/ea_adjust.jpg

然後計算DT值 , 此時DT=E+EA+BF
c情況->
請看色調強化雲圖 , 分析CDO的半徑 , CDO半徑愈大 , CF值愈高
然後計算DT值 , 此時DT=CF+BF
CF值的計算請對照下表
對流團半徑 ≧0.6度(66公里) ≧0.6度(66公里) ≧0.5度(55公里) ≧0.5度(55公里)
CF值 5.0 5.0 4.5 4.0
≧0.4度(44公里) ≧0.4度(44公里)
CF值 4.0 3.5
d情況->(註CCC即冷雲蓋)
Rule1 - 如果先前T指數少於或等於3.0,則未來12小時T指數使用過去12小時趨勢(例如繼
續增強或減弱),12小時後則保持同等T指數,直接中心冷雲蓋消失。
Rule2 - 如果先前T指數大過3.5,則定最終T指數為3.5,直至中心冷雲蓋消失。
Rule3 - 不要因CCC範圍縮小以估計其強度減弱,這是相當常見的。
Rule4 - 當CCC消失,一般它都會發展為一個T4強度的颱風
==============================================================================
好 , 基本型態分析完成後 , 我們應該都得到了一個DT值
接著要來分析這熱帶氣旋過去24小時的強度變化
分為三類 增強,不變,或是減弱
增強的特徵 (D - Development):
1.環流特徵: 螺旋雲帶變得緊密或旋卷度增加。
2.密集雲區特徵: 中心密集雲層區擴張及雲頂溫度下降,螺旋型態增加。
3.切離特徵: 深層對流鞏固到其中心附近發展。
4.風眼特徵: 眼牆變寬且雲頂溫度下降;風眼縮小而變得渾圓,當中溫度上升。
5.日際變化: 雲頂溫度在日間沒有回升現象。
減弱的特徵 (W - Weaken):
1.環流特徵: 螺旋雲帶變得鬆散或減弱。
2.密集雲區特徵: 中心密集雲層區縮小及雲頂溫度上升,邊緣變得不渾圓。
3.切離特徵: 深層對流減弱並切離。
4.風眼特徵: 眼牆變窄或崩潰,雲頂溫度上升;風眼擴大而變得不規則狀,當中溫度下降
。
5.日際變化: 雲頂溫度在晚間沒有明顯下降現象。
強度不變的特徵 (S - Steady):
1.中心冷雲蓋(CCC)出現,並持續12小時。
2.增強及減弱的特徵同時出現。
3.正常日夜的雲頂溫度變化(日間雲頂溫度上升、晚間下降)。
==============================================================================
再來 , 計算PT值
PT值和上面算出來的DT值都是用來修正MET值的 , MET是什麼後面會提到
請看紅外線雲圖 然後參考下圖決定其PT值
http://hkcoc.weather.com.hk/study/dvorak4.jpg

再來 , 決定MET值
首先說明MET是什麼 , 它的全名是<Model Expected T-number>
MET是把熱帶氣旋的過去強度變化趨勢數值化的一種做法,決定MET也是頗為主觀的,
通常DT和PT值就是用來修正MET,故MET可視為是T指數的粗略估計
熱帶氣旋起始生成第一天、或當熱帶擾動進入TCFA(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
的階段時,MET就會定為1.0。
此後,MET隨著我們所分析過去一天內強弱變化的增強、不變或減弱所跟著變化,通常是以
昨天的最終T指數+0.5、+1.0、-0.5或-1.0。
如熱帶氣旋迅速增強或減弱,則加減幅度可達1.5。如果以上情況皆不明顯,則假設MET每
日加1.0。
=============================================================================
重頭戲來了 , 現在我們要開始算T-Number了
我們將跟據DT、PT和MET去決定最終的T指數數值。
首先,比較三者是否接近甚至一致,否則,則因應分析過程那個較為有代表性而作出取捨
RULEA - 盡可能使用連續3小時的衛星雲圖估計熱帶氣旋強度,以避免短期性的強度變化
RULEB - 若DT/PT值真的相差很遠,又不知那一較有代表性,則應先取較接近MET的數值或
取DT/PT兩值之平均數作為T-number。
決定T指數另外亦需注意以下的限制:
RULE1 - 熱帶氣旋的第一次T指數評估必定為1.0或1.5。
RULE2 - 首24小時,應逐步將熱帶氣旋T指數由1升至2,除非出現明顯的減弱或增強,但
即使增強T指數亦必需在4.0以下。
RULE3 - 首48小時,若熱帶氣旋是處於增強狀態,則晚間不可降低T指數的值。
RULE4 - 當T指數仍細於4.0時,接著6小時T指數變化最多0.5、12小時1.5、18小時2.0及
24小時2.5。
RULE5 - 最終的T-number相差MET值不應大過1。
當然,以下限制只屬參考性質,因為要考慮到氣壓下降速度未必及得上雲團發展速度。
但實際西太平洋每年平均有一個熱帶氣旋會突破以上限制,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增強,T指
數可在24小時內急增4.0以上。
如出現這些情況,T指數亦可按情況迅速調整至DT/PT值而無須考慮以上限制。
<注意T-Number就是我們常在討論的那張T值圖中的綠線>
==============================================================================
最後一步 , 決定熱帶強度值CI<也就是那張圖中的藍線啦>
Current Intensity (CI),根據一些規則修正T指數以減少因錯誤評估熱帶氣旋減弱狀態
而引起的問題,因此CI是決定目前熱帶氣旋強度及級數的最終指標。
RULE1 - 在非減弱或重新增強的情況下,CI = T-number
RULE2 - 若熱帶氣旋開始減弱,CI在接著12小時必需保持相同,之後維持CI比T-number高
0.5或1.0。
==============================================================================
結束了
你是不是也覺得看那張圖比自己算容易多了呢?
但了解一些理論還是有好處的 , 有空的時候來研究一下吧 , 我已經盡量簡化了
大家一起加油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a
at 2008-10-02T01:25
at 2008-10-02T01:25

By Frederic
at 2008-10-03T18:07
at 2008-10-03T18:07

By Kristin
at 2008-10-05T10:49
at 2008-10-05T10:49

By Audriana
at 2008-10-07T03:32
at 2008-10-07T03:32

By Hazel
at 2008-10-08T20:14
at 2008-10-08T20:14

By Gary
at 2008-10-10T12:56
at 2008-10-10T12:56

By Audriana
at 2008-10-12T05:39
at 2008-10-12T05:39

By Kristin
at 2008-10-13T22:21
at 2008-10-13T22:21

By Irma
at 2008-10-15T15:03
at 2008-10-15T15:03

By Skylar Davis
at 2008-10-17T07:46
at 2008-10-17T07:46
Related Posts
準海高斯分析#1

By Kristin
at 2008-09-30T07:20
at 2008-09-30T07:20
颱風形成預警 -- 21w

By Blanche
at 2008-09-30T06:19
at 2008-09-30T06:19
薔密颱風侵台時 雷達+雲圖連續動畫

By Olga
at 2008-09-30T02:40
at 2008-09-30T02:40
薔蜜撞牆,強烈變輕度,台灣高山有如門 …

By Tom
at 2008-09-30T02:21
at 2008-09-30T02:21
相關統計資料

By Rae
at 2008-09-30T02:15
at 2008-09-30T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