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_Research 大氣科學板 入板懶人包 - 颱風討論

By Sierra Rose
at 2017-09-12T00:11
at 2017-09-12T00:11
Table of Contents
看不懂太多專業術語和簡稱嗎?希望這篇大氣板懶人包能夠幫到各位。
然後這篇po文因為不是太專業的東西,不會放到《薇子看氣象》這系列,
所以如果有人要找這po文的話,建議還是搜尋「懶人包」就好。
Q1:這板是什麼板?
A1:這裡是大氣科學板,專門聊大氣科學相關議題,主要是氣象和氣候這些。
關於TY_Research的涵義,TY是Typhoon(颱風)的縮寫,
所以這邊只要颱風要來臺灣,就會湧入很多人來關注天氣動態。
Q2:明天天氣如何?
A2:請移駕telnet://ptt2.cc的weathertw板詢問,或於置底天氣詢問文推文詢問。
氣象局是你的豪捧油,如果你信任他的話。https://www.cwb.gov.tw/V8/C/
Q3:明天需不需要上班上課?會放颱風假嗎?
A3:https://www.dgpa.gov.tw/
Q4:請問明天某某行業有沒有上班(營業)?
A4:這邊有人會知道才有鬼。自己打電話問啦。
Q5:氣象局三不五時就在修改雨量預報,這樣是氣象局報不準嗎?
A5:因為雨量牽涉到颱風結構、移動、環境風場、地形......等等複雜因素,
全球現階段科技對於雨量預報的掌握仍不佳,故須配合最新的預報資料隨時修正。
由於準確率很低,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氣象單位並不預報颱風定量降雨。
Q6:常用的各國氣象機構簡稱?
A6:網站請自己找,Google一定找得到。還有別再問誰比較準了拜託。
黃字為RSMC(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即各洋域之國際委任官方機構。
JMA——日本氣象廳(板友稱小J,十分鐘風速)
JTWC——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板友稱老J,一分鐘風速)
CWB——臺灣中央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CMA——中國氣象局(二分鐘風速)
NMC——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隸屬於CMA)
HKO——香港天文台(十分鐘風速)
SMG——澳門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KMA——南韓氣象廳(十分鐘風速)
PAGASA——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十分鐘風速)
NWS——美國國家氣象局(一分鐘風速)
NHC——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一分鐘風速)
CPHC——中太平洋颶風中心(一分鐘風速)
IMD——印度氣象部(三分鐘風速)
FMS——斐濟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MFR——法國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BoM——澳洲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族繁不及備載。
Q7:常用的各電腦數值預報模式簡稱?
A7:NCEP GFS(板友稱高富帥)——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全球預報模式
EC/ECMWF——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CMC——加拿大氣象中心
Q8:常用的熱帶氣旋強度分級簡稱?
A8:LPA——低壓區
TC——熱帶氣旋(泛指熱帶性低氣壓以上)
TD——熱帶性低氣壓
TS——熱帶風暴
STS——強烈熱帶風暴
TY——颱風(狹義,相當於中度颱風以上)
ST——強颱風(中港澳使用)
STY——超級颱風(美軍使用)、
超強颱風(中港澳使用)
C1/貓1——一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C2/貓2——二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C3/貓3——三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C4/貓4——四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C5/貓5——五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Q9:各國強度怎麼劃分?如何對照?
A9:https://i.imgur.com/CIo5OgX.png
Q10:為什麼這颱風叫做這個名字?
A10:命名表是事先由各國取好的,如果日本認為它是熱帶風暴(輕颱),
那麼就會給予名稱,還有國際編號(年份+順序,如0116)。
第六世代命名表在此:https://reurl.cc/W182n9
Q11:90幾W是什麼?
A11:這是NRL(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的熱帶擾動臨時編號。
當JTWC將其認定為熱帶性低氣壓之後,
會另外給個熱帶氣旋通用編號和正式編號,就不會是90幾W了,
例如2001年納莉就是當年通用編號的20W,
表示她是JTWC所認定,當年出現於西北太平洋(W)的第20個熱帶氣旋。
其正式編號則是WP202001,表示她是JTWC所認定,
當年出現於西北太平洋(WP)的第20個熱帶氣旋,年份在2001年。
Q12:幾Z是什麼?
A12: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例如12Z就是格林威治時間12時,
加8小時就是臺灣時間,也就是晚間八點,以此類推。
Q13:系集預報在哪裡看?
A13:由於系集預報沒有經過人為修正,故僅供參考,
或曰:「盡信模式,不如無模式也。」
https://reurl.cc/yMK32O
https://goo.gl/f9j9c6
Q14:各國機構路徑在哪裡看?
A14:https://goo.gl/rBWXUC
Q15:衛星雲圖在哪裡看?
A15:https://goo.gl/fsPztM
Q16:雷達圖在哪裡看?
A16:https://reurl.cc/RX9Zar
Q17:風切分析圖在哪裡看?
A17:https://goo.gl/ajdMRt
Q18:渦度分析圖在哪裡看?
A18:https://goo.gl/pZoUip
Q19:駛流分析圖在哪裡看?
A19:https://goo.gl/9pz8Q2
Q20:風場在哪裡看?
A20:https://goo.gl/TnLgHc
https://goo.gl/L3fhTC
Q21:更多有關颱風的分析在哪裡看?
A21:https://goo.gl/5bwrfD
https://goo.gl/7jKNSk
https://goo.gl/NyAAhN
Q22:熱帶擾動發展在哪裡看?
A22:https://goo.gl/WguVgn
https://reurl.cc/NRNW1m
Q23:歷史熱帶氣旋相關連結在哪裡看?
A23:#1NBVZo_4 (TY_Research)
Q24:更多追擊熱帶氣旋相關連結在哪裡看?
A24:#1LsBet_C (TY_Research)
#1NNhtLBt (TY_Research)
Q25:「幾級風」有定義嗎?
A25:https://reurl.cc/ZblmnQ
Q26:風力單位怎麼換算?
A26:https://goo.gl/PQnWum
Q27:「臺北 8G13」是什麼意思?
A27:G就是陣風(gust)的意思。
「xGy」就是當地測得最高持續x級、瞬間y級的風力。
所以「臺北 8G13」就是臺北測站
測得最高持續8級、瞬間13級的風力。
Q28:什麼是T值和CI值?德沃夏克分析法是什麼?
A28:德沃夏克分析法是指用同步衛星衛星雲圖推估強度。
總之就是中心密集雲團溫度愈低,代表對流發展愈高。
T值是德沃夏克分析法的型態分析,CI值則是T值再經人為修正的值。
理論上,中心密集雲團和眼溫的溫差愈大,
也就是中心密集雲團溫度愈低、眼溫愈高,
熱帶氣旋就會愈強,中心氣壓和持續風力為估計值。
詳見:https://goo.gl/LLxkHg
https://reurl.cc/gMnd2z
註:中心氣壓如有實測值,則應以實測為準。
Q29:什麼是「副中心」?
A29:就是颱風移近陸地時,環流受地形影響,
常在其他地點形成另外的氣旋式環流中心。
通常會在山的背風面之適當地區形成副中心,
有時會出現數個副中心同時存在的狀況,
在颱風離去時才會逐漸消失。
有時某個副中心會發展而取代原來的颱風中心,
因此在颱風通過臺灣時,常可見到颱風中心似乎有跳躍現象,
實際就是副中心的取代作用(例如2005年的泰利),
氣象界稱之「分裂過山」;
反之如果副中心在過程中皆未產生取代作用(例如2001年的納莉),
氣象界則稱之「自由過山」。
Q30:「藤原效應」是什麼?
A30:兩個以上的熱帶氣旋相互繞著相連的軸線,
做環狀逆時鐘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
由各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的強度來決定。
此交互作用現象係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開始研究而得名。
Q31:什麼是「裸奔」?什麼是「禿頭」?什麼是「高低層分離」?
A31:指颱風的高層環流與低層環流受到周遭風切影響,無法協同行動,
在雲圖上會出現兩團位置不一致的螺旋環流,
由於此種情形會讓低層中心失去高層雲系的遮蔽,所以俗稱裸奔。
Q32:CNN(美國有線新聞網)每次都誇大強度是真的嗎?
A32:蠻多情況都是臺灣媒體腦補而來的。
「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在美軍就只是一個颱風等級,
也就是一分鐘持續風速達130kts(約 66.9m/s 或 240.8 km/h),
這相當於臺灣這邊的強烈颱風,並非誇飾形容詞;
而且美軍觀測時是使用一分鐘風速,臺灣則用十分鐘風速,
他們的風力數值當然會比臺灣還要稍微大一點,
但臺灣媒體往往未經換算就報導,造成觀眾理解上的落差。
另外,「今年地表最強風暴」是指該年在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
由於侵襲臺灣時可能會有所減弱,所以這不是指侵襲強度,
而純粹是指在海面上的巔峰強度,請勿誤解。
Q33:警報內文中,颱風每小時X轉Y公里的意思是?
A33:表示依照現行預測資料,颱風在未來12小時的移動速度平均為X公里,
而13-24小時內的平均時速則為Y公里。
Q34:什麼是CDO?什麼是CCC?
A34:https://goo.gl/97Vf5C
https://goo.gl/ygMbfb
Q35:什麼是RI?
A35:Rapid Intensification(快速增強)的縮寫,
定義是一分鐘持續風力在24小時內增強達30節以上,所以這風力數值要看美軍的。
另外請不要和Explosive Deepening(爆發增強)搞混,
爆發增強是指颱風在最低海平面氣壓在12小時內持續每小時下降2.5hPa,
或持續6小時內每小時下降5hPa。
換句話說,就是12小時內最少下降21hPa,或6小時內最少下降30hPa,
相當於純T指數在6至12小時內增加1.0至1.5。
希望有解決大家的疑惑,並歡迎板友擴充FAQ內容,謝謝閱讀。
--
◥◣◥◣ 歡迎搭乘西北太平洋環狀線捷運系統! 》》》◤
◢◤◢◤ Welcome to take Circular Line of Western Pacific Metro! ◤
本側開門 谷超 → 泰利 →→ 杜蘇芮
← ▍ ︽ ▍→ —○————●—————○—→
Exit side Guchol → Talim →→ Doksuri
--
然後這篇po文因為不是太專業的東西,不會放到《薇子看氣象》這系列,
所以如果有人要找這po文的話,建議還是搜尋「懶人包」就好。
Q1:這板是什麼板?
A1:這裡是大氣科學板,專門聊大氣科學相關議題,主要是氣象和氣候這些。
關於TY_Research的涵義,TY是Typhoon(颱風)的縮寫,
所以這邊只要颱風要來臺灣,就會湧入很多人來關注天氣動態。
Q2:明天天氣如何?
A2:請移駕telnet://ptt2.cc的weathertw板詢問,或於置底天氣詢問文推文詢問。
氣象局是你的豪捧油,如果你信任他的話。https://www.cwb.gov.tw/V8/C/
Q3:明天需不需要上班上課?會放颱風假嗎?
A3:https://www.dgpa.gov.tw/
Q4:請問明天某某行業有沒有上班(營業)?
A4:這邊有人會知道才有鬼。自己打電話問啦。
Q5:氣象局三不五時就在修改雨量預報,這樣是氣象局報不準嗎?
A5:因為雨量牽涉到颱風結構、移動、環境風場、地形......等等複雜因素,
全球現階段科技對於雨量預報的掌握仍不佳,故須配合最新的預報資料隨時修正。
由於準確率很低,目前絕大多數國家的氣象單位並不預報颱風定量降雨。
Q6:常用的各國氣象機構簡稱?
A6:網站請自己找,Google一定找得到。還有別再問誰比較準了拜託。
黃字為RSMC(區域專業氣象中心),即各洋域之國際委任官方機構。
JMA——日本氣象廳(板友稱小J,十分鐘風速)
JTWC——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板友稱老J,一分鐘風速)
CWB——臺灣中央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CMA——中國氣象局(二分鐘風速)
NMC——中國國家氣象中心(隸屬於CMA)
HKO——香港天文台(十分鐘風速)
SMG——澳門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KMA——南韓氣象廳(十分鐘風速)
PAGASA——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十分鐘風速)
NWS——美國國家氣象局(一分鐘風速)
NHC——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一分鐘風速)
CPHC——中太平洋颶風中心(一分鐘風速)
IMD——印度氣象部(三分鐘風速)
FMS——斐濟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MFR——法國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BoM——澳洲氣象局(十分鐘風速)
……族繁不及備載。
Q7:常用的各電腦數值預報模式簡稱?
A7:NCEP GFS(板友稱高富帥)——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全球預報模式
EC/ECMWF——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CMC——加拿大氣象中心
Q8:常用的熱帶氣旋強度分級簡稱?
A8:LPA——低壓區
TC——熱帶氣旋(泛指熱帶性低氣壓以上)
TD——熱帶性低氣壓
TS——熱帶風暴
STS——強烈熱帶風暴
TY——颱風(狹義,相當於中度颱風以上)
ST——強颱風(中港澳使用)
STY——超級颱風(美軍使用)、
超強颱風(中港澳使用)
C1/貓1——一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C2/貓2——二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C3/貓3——三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C4/貓4——四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C5/貓5——五級熱帶氣旋(美國使用)
Q9:各國強度怎麼劃分?如何對照?
A9:https://i.imgur.com/CIo5OgX.png

Q10:為什麼這颱風叫做這個名字?
A10:命名表是事先由各國取好的,如果日本認為它是熱帶風暴(輕颱),
那麼就會給予名稱,還有國際編號(年份+順序,如0116)。
第六世代命名表在此:https://reurl.cc/W182n9
Q11:90幾W是什麼?
A11:這是NRL(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的熱帶擾動臨時編號。
當JTWC將其認定為熱帶性低氣壓之後,
會另外給個熱帶氣旋通用編號和正式編號,就不會是90幾W了,
例如2001年納莉就是當年通用編號的20W,
表示她是JTWC所認定,當年出現於西北太平洋(W)的第20個熱帶氣旋。
其正式編號則是WP202001,表示她是JTWC所認定,
當年出現於西北太平洋(WP)的第20個熱帶氣旋,年份在2001年。
Q12:幾Z是什麼?
A12: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例如12Z就是格林威治時間12時,
加8小時就是臺灣時間,也就是晚間八點,以此類推。
Q13:系集預報在哪裡看?
A13:由於系集預報沒有經過人為修正,故僅供參考,
或曰:「盡信模式,不如無模式也。」
https://reurl.cc/yMK32O
https://goo.gl/f9j9c6
Q14:各國機構路徑在哪裡看?
A14:https://goo.gl/rBWXUC
Q15:衛星雲圖在哪裡看?
A15:https://goo.gl/fsPztM
Q16:雷達圖在哪裡看?
A16:https://reurl.cc/RX9Zar
Q17:風切分析圖在哪裡看?
A17:https://goo.gl/ajdMRt
Q18:渦度分析圖在哪裡看?
A18:https://goo.gl/pZoUip
Q19:駛流分析圖在哪裡看?
A19:https://goo.gl/9pz8Q2
Q20:風場在哪裡看?
A20:https://goo.gl/TnLgHc
https://goo.gl/L3fhTC
Q21:更多有關颱風的分析在哪裡看?
A21:https://goo.gl/5bwrfD
https://goo.gl/7jKNSk
https://goo.gl/NyAAhN
Q22:熱帶擾動發展在哪裡看?
A22:https://goo.gl/WguVgn
https://reurl.cc/NRNW1m
Q23:歷史熱帶氣旋相關連結在哪裡看?
A23:#1NBVZo_4 (TY_Research)
Q24:更多追擊熱帶氣旋相關連結在哪裡看?
A24:#1LsBet_C (TY_Research)
#1NNhtLBt (TY_Research)
Q25:「幾級風」有定義嗎?
A25:https://reurl.cc/ZblmnQ
Q26:風力單位怎麼換算?
A26:https://goo.gl/PQnWum
Q27:「臺北 8G13」是什麼意思?
A27:G就是陣風(gust)的意思。
「xGy」就是當地測得最高持續x級、瞬間y級的風力。
所以「臺北 8G13」就是臺北測站
測得最高持續8級、瞬間13級的風力。
Q28:什麼是T值和CI值?德沃夏克分析法是什麼?
A28:德沃夏克分析法是指用同步衛星衛星雲圖推估強度。
總之就是中心密集雲團溫度愈低,代表對流發展愈高。
T值是德沃夏克分析法的型態分析,CI值則是T值再經人為修正的值。
理論上,中心密集雲團和眼溫的溫差愈大,
也就是中心密集雲團溫度愈低、眼溫愈高,
熱帶氣旋就會愈強,中心氣壓和持續風力為估計值。
詳見:https://goo.gl/LLxkHg
https://reurl.cc/gMnd2z
註:中心氣壓如有實測值,則應以實測為準。
Q29:什麼是「副中心」?
A29:就是颱風移近陸地時,環流受地形影響,
常在其他地點形成另外的氣旋式環流中心。
通常會在山的背風面之適當地區形成副中心,
有時會出現數個副中心同時存在的狀況,
在颱風離去時才會逐漸消失。
有時某個副中心會發展而取代原來的颱風中心,
因此在颱風通過臺灣時,常可見到颱風中心似乎有跳躍現象,
實際就是副中心的取代作用(例如2005年的泰利),
氣象界稱之「分裂過山」;
反之如果副中心在過程中皆未產生取代作用(例如2001年的納莉),
氣象界則稱之「自由過山」。
Q30:「藤原效應」是什麼?
A30:兩個以上的熱帶氣旋相互繞著相連的軸線,
做環狀逆時鐘方向旋轉,旋轉中心的位置,
由各個颱風的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的強度來決定。
此交互作用現象係由日本氣象學家藤原咲平開始研究而得名。
Q31:什麼是「裸奔」?什麼是「禿頭」?什麼是「高低層分離」?
A31:指颱風的高層環流與低層環流受到周遭風切影響,無法協同行動,
在雲圖上會出現兩團位置不一致的螺旋環流,
由於此種情形會讓低層中心失去高層雲系的遮蔽,所以俗稱裸奔。
Q32:CNN(美國有線新聞網)每次都誇大強度是真的嗎?
A32:蠻多情況都是臺灣媒體腦補而來的。
「超級颱風」(super typhoon)在美軍就只是一個颱風等級,
也就是一分鐘持續風速達130kts(約 66.9m/s 或 240.8 km/h),
這相當於臺灣這邊的強烈颱風,並非誇飾形容詞;
而且美軍觀測時是使用一分鐘風速,臺灣則用十分鐘風速,
他們的風力數值當然會比臺灣還要稍微大一點,
但臺灣媒體往往未經換算就報導,造成觀眾理解上的落差。
另外,「今年地表最強風暴」是指該年在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
由於侵襲臺灣時可能會有所減弱,所以這不是指侵襲強度,
而純粹是指在海面上的巔峰強度,請勿誤解。
Q33:警報內文中,颱風每小時X轉Y公里的意思是?
A33:表示依照現行預測資料,颱風在未來12小時的移動速度平均為X公里,
而13-24小時內的平均時速則為Y公里。
Q34:什麼是CDO?什麼是CCC?
A34:https://goo.gl/97Vf5C
https://goo.gl/ygMbfb
Q35:什麼是RI?
A35:Rapid Intensification(快速增強)的縮寫,
定義是一分鐘持續風力在24小時內增強達30節以上,所以這風力數值要看美軍的。
另外請不要和Explosive Deepening(爆發增強)搞混,
爆發增強是指颱風在最低海平面氣壓在12小時內持續每小時下降2.5hPa,
或持續6小時內每小時下降5hPa。
換句話說,就是12小時內最少下降21hPa,或6小時內最少下降30hPa,
相當於純T指數在6至12小時內增加1.0至1.5。
希望有解決大家的疑惑,並歡迎板友擴充FAQ內容,謝謝閱讀。
--
◥◣◥◣ 歡迎搭乘西北太平洋環狀線捷運系統! 》》》◤
◢◤◢◤ Welcome to take Circular Line of Western Pacific Metro! ◤
本側開門 谷超 → 泰利 →→ 杜蘇芮
← ▍ ︽ ▍→ —○————●—————○—→
Exit side Guchol → Talim →→ Doksuri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Ethan
at 2017-09-16T12:25
at 2017-09-16T12:25

By Genevieve
at 2017-09-21T00:38
at 2017-09-21T00:38

By Genevieve
at 2017-09-25T12:52
at 2017-09-25T12:52

By Kumar
at 2017-09-30T01:05
at 2017-09-30T01:05

By Sierra Rose
at 2017-10-04T13:19
at 2017-10-04T13:19

By Tom
at 2017-10-09T01:32
at 2017-10-09T01:32

By Dinah
at 2017-10-13T13:46
at 2017-10-13T13:46

By Joseph
at 2017-10-18T01:59
at 2017-10-18T01:59

By Robert
at 2017-10-22T14:13
at 2017-10-22T14:13

By Heather
at 2017-10-27T02:26
at 2017-10-27T02:26

By Zenobia
at 2017-10-31T14:40
at 2017-10-31T14:40

By Brianna
at 2017-11-05T02:53
at 2017-11-05T02:53

By Puput
at 2017-11-09T15:07
at 2017-11-09T15:07

By Puput
at 2017-11-14T03:20
at 2017-11-14T03:20

By Brianna
at 2017-11-18T15:34
at 2017-11-18T15:34

By Christine
at 2017-11-23T03:47
at 2017-11-23T03:47

By Jack
at 2017-11-27T16:01
at 2017-11-27T16:01

By Leila
at 2017-12-02T04:14
at 2017-12-02T04:14

By Annie
at 2017-12-06T16:28
at 2017-12-06T16:28

By Charlie
at 2017-12-11T04:41
at 2017-12-11T04:41

By Wallis
at 2017-12-15T16:55
at 2017-12-15T16:55

By Robert
at 2017-12-20T05:08
at 2017-12-20T05:08

By Caroline
at 2017-12-24T17:22
at 2017-12-24T17:22

By Harry
at 2017-12-29T05:35
at 2017-12-29T05:35

By Jacob
at 2018-01-02T17:49
at 2018-01-02T17:49

By Zora
at 2018-01-07T06:02
at 2018-01-07T06:02

By Lucy
at 2018-01-11T18:16
at 2018-01-11T18:16

By Yedda
at 2018-01-16T06:29
at 2018-01-16T06:29

By Zanna
at 2018-01-20T18:43
at 2018-01-20T18:43

By Edwina
at 2018-01-25T06:56
at 2018-01-25T06:56

By Daniel
at 2018-01-29T19:10
at 2018-01-29T19:10

By Hedwig
at 2018-02-03T07:23
at 2018-02-03T07:23

By Andy
at 2018-02-07T19:37
at 2018-02-07T19:37

By Candice
at 2018-02-12T07:50
at 2018-02-12T07:50

By Anonymous
at 2018-02-16T20:04
at 2018-02-16T20:04

By Selena
at 2018-02-21T08:17
at 2018-02-21T08:17

By Gary
at 2018-02-25T20:31
at 2018-02-25T20:31

By Joseph
at 2018-03-02T08:44
at 2018-03-02T08:44

By Belly
at 2018-03-06T20:58
at 2018-03-06T20:5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3-11T09:11
at 2018-03-11T09:11

By Hardy
at 2018-03-15T21:25
at 2018-03-15T21:25

By Dora
at 2018-03-20T09:38
at 2018-03-20T09:38

By Eden
at 2018-03-24T21:52
at 2018-03-24T21:52

By Agatha
at 2018-03-29T10:05
at 2018-03-29T10:05

By Jack
at 2018-04-02T22:19
at 2018-04-02T22:19

By Jacky
at 2018-04-07T10:32
at 2018-04-07T10:32

By James
at 2018-04-11T22:46
at 2018-04-11T22:46

By Charlie
at 2018-04-16T10:59
at 2018-04-16T10:59

By William
at 2018-04-20T23:13
at 2018-04-20T23:13

By Olivia
at 2018-04-25T11:26
at 2018-04-25T11:26

By Sandy
at 2018-04-29T23:40
at 2018-04-29T23:40

By Quintina
at 2018-05-04T11:53
at 2018-05-04T11:53

By Carol
at 2018-05-09T00:07
at 2018-05-09T00:07

By Freda
at 2018-05-13T12:20
at 2018-05-13T12:20

By Quintina
at 2018-05-18T00:34
at 2018-05-18T00:34

By Megan
at 2018-05-22T12:47
at 2018-05-22T12:47

By Harry
at 2018-05-27T01:01
at 2018-05-27T01:01

By Sarah
at 2018-05-31T13:14
at 2018-05-31T13:14

By Daniel
at 2018-06-05T01:28
at 2018-06-05T01:28

By Genevieve
at 2018-06-09T13:41
at 2018-06-09T13:41

By William
at 2018-06-14T01:55
at 2018-06-14T01:55

By Dora
at 2018-06-18T14:08
at 2018-06-18T14:08

By Suhail Hany
at 2018-06-23T02:22
at 2018-06-23T02:22

By Mary
at 2018-06-27T14:35
at 2018-06-27T14:35

By Catherine
at 2018-07-02T02:49
at 2018-07-02T02:4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7-06T15:02
at 2018-07-06T15:02

By Daph Bay
at 2018-07-11T03:16
at 2018-07-11T03:16

By Caitlin
at 2018-07-15T15:29
at 2018-07-15T15:29

By Caitlin
at 2018-07-20T03:43
at 2018-07-20T03:43

By Odelette
at 2018-07-24T15:56
at 2018-07-24T15:56

By Odelette
at 2018-07-29T04:10
at 2018-07-29T04:10

By Necoo
at 2018-08-02T16:23
at 2018-08-02T16:23

By Connor
at 2018-08-07T04:37
at 2018-08-07T04:37

By Megan
at 2018-08-11T16:50
at 2018-08-11T16:50

By Puput
at 2018-08-16T05:04
at 2018-08-16T05:04

By Gary
at 2018-08-20T17:17
at 2018-08-20T17:17

By Susan
at 2018-08-25T05:31
at 2018-08-25T05:31

By Olivia
at 2018-08-29T17:44
at 2018-08-29T17:44

By Carol
at 2018-09-03T05:58
at 2018-09-03T05:58

By Selena
at 2018-09-07T18:11
at 2018-09-07T18:11

By Charlie
at 2018-09-12T06:25
at 2018-09-12T06:25

By Frederic
at 2018-09-16T18:38
at 2018-09-16T18:38

By Liam
at 2018-09-21T06:52
at 2018-09-21T06:52

By John
at 2018-09-25T19:05
at 2018-09-25T19:05

By Lauren
at 2018-09-30T07:19
at 2018-09-30T07:19

By Edwina
at 2018-10-04T19:32
at 2018-10-04T19:32

By Valerie
at 2018-10-09T07:46
at 2018-10-09T07:46
Related Posts
Irma吸走海水

By Vanessa
at 2017-09-11T23:35
at 2017-09-11T23:35
1718-泰利形成

By Belly
at 2017-09-11T21:53
at 2017-09-11T21:53
台灣對於防災假之保守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By Charlotte
at 2017-09-11T21:17
at 2017-09-11T21:17
1718-泰利形成

By Isla
at 2017-09-11T19:26
at 2017-09-11T19:26
準19號颱風預警

By Zenobia
at 2017-09-11T18:10
at 2017-09-11T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