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風災重建條例系列之一】(苦勞網) - 生態環境討論

By Ida
at 2009-08-24T20:48
at 2009-08-24T20:48
Table of Contents
【批判風災重建條例系列之一】環保團體:馬劉政府正在趁火打劫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5177
(編按:行政院院會於20日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條例草案》下週25至27日,
立法院將加開臨時會審議。此條例將編列三年新台幣一千億元災後重建預算,對
災區重建工作影響重大。然究其內容,空白授權甚多,問題重重,如不謹慎處理
,未來恐對災區帶來二次傷害,成為「災難重建」條例。
本系列報導試圖初步整理社運界對此重建草案的批判和分析,希望透過社會大眾
共同的討論和監督,促使朝野黨團能夠正視災民重建的需求,真正解決災民的困
難處境。)
系列一:環保團體:莫拉克風災重建條例正趁火打劫
面對立法院即將闖關通過的三年一千億元救災預算,以及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指出,馬劉政府是透過災難,將政治權力擴權,放寬環評等環境保
護機制,更可怕的是,美其名要籌款,卻趁火打劫,打算賤賣土地銀行等公共資產,推
動國營金融機構私有化。
綠黨昨(21)日邀請數位長期關心台灣環境問題的環保人士座談。會中眾人除抨擊此
次莫拉克風災的所凸顯的種種環境問題,並特別針對《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草案》,
提出數點批評。
台灣版的震撼主義
潘翰聲比喻,這是「台灣版的震撼主義」。震撼主義一書,是提到布希政府在卡翠納
颱風發生後,無能救災,卻利用紐澳良社區被摧毀的災難,布希政府趁機擴權,做出
更可怕的事,在政治侵害人權,在經濟推動徹底的私有化,比如,把公立學校私有化
,卻不以公共資源去救災。
重建條例趁勢鬆綁環境管制
潘翰聲說,重建條例的首要問題,是政府不僅不思考應該落實環境保護相關法規,反
而藉此鬆綁環境保護管制,最明顯的就是重建條例第12條,強制徵收遷村所需土地,
不受到國有財產法、土地法管制,第13條規定安置土地不受環評、水土保持法、國家
公園法、區域計畫法等限制,第14條排除水利法,第15條防洪土石復填、安置不受土
地管制、森林保護等水土保持法等。
潘翰聲說,越域引水工程就是政府帶頭違法,未通過環評,政府應該思考要落實環評
,不能忽視環境影響評估,應該要思索加速通過國土復育條例、國土規劃法等重要的
國土資源保護。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說,重建條例第13、14、15、16條,等於是把緊急命令常
態化,換句話說,這是「無政府狀態」的重建條例。用此方式重建,肯定會發生二次
傷害,「又發生另一場災禍,誰來負責?」
政府若想要以強勢行政力,整頓山上的國土,應該是要把被退撫會、林務局等侵佔的
八萬公頃國土,這些都是安全的土地,強勢取回,退輔會和林務局侵佔這些土地,BOT
給民間單位濫用開發。這才是問題所在。
重建條例假籌款,真推動私有化
潘翰聲指出,救災預算擬定要籌款一千億元,其中,四成預算將來自出售土地銀行的
股權,土地銀行是全民的資產,是賺錢的資產,馬劉政府卻打算用賤賣國有官股的資
產來籌款,加速推動私有化。
人民火大聯盟蘇雅婷指出,行政院重建條例讓政府擴權,進入法令的無狀府狀態,台
灣經歷過九二一地震重建,如今又遭遇到八八水災,台灣政府有必要打破舊的施政思
維,重新看待我們的環境政策、經濟發展政策和重建政策。
蘇雅婷說,馬劉政府卻沒有檢討,卻忙著掏錢繼續要治水,甚至借災難,趁火打劫,
竟然要賤賣全民資產—土地銀行,土地銀行是會賺錢的銀行,為何要把全民的資產賤
賣?
遷村缺乏民眾參予機制,應把土地還給原住民
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指出,馬劉政府似乎要跳過安置機制,直接進入重建,讓具備
龐大募款能力的慈善團體,直接來興建房屋。這種由上而下的安排,缺乏對原住民災
民的尊重,沒有思考到如何保護他們的文化、經濟圈。
潘翰聲說,重建條例的遷村政策,最恐怖的是政府無限制擴權,重建條例第12條恐怕
會被縣市政府濫用,比如,台北縣可能就可以依此法,來整頓三鶯部落等,其次的問
題是,重建政策隻字未提到災民,完全缺乏民眾參與的機制,無法把居民的意見和配
套作法納入,更沒有考慮到遷村之後原住民文化保存問題。
潘翰聲建議,遷村政策應該要尊重原住民的意願,政府應該用鐵腕先收回被退輔會、
林務局和特權人士侵佔的國有山林地,把土地還給原住民,讓原住民能夠取回傳統領
地,自己找適合和安全的地點來討論遷村問題,在遷村的過程中,尊重原住民的經濟
圈、文化保留問題。
下載: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草案全文
http://www.coolloud.org.tw/files/doc_4.doc
--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5177
(編按:行政院院會於20日通過《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條例草案》下週25至27日,
立法院將加開臨時會審議。此條例將編列三年新台幣一千億元災後重建預算,對
災區重建工作影響重大。然究其內容,空白授權甚多,問題重重,如不謹慎處理
,未來恐對災區帶來二次傷害,成為「災難重建」條例。
本系列報導試圖初步整理社運界對此重建草案的批判和分析,希望透過社會大眾
共同的討論和監督,促使朝野黨團能夠正視災民重建的需求,真正解決災民的困
難處境。)
系列一:環保團體:莫拉克風災重建條例正趁火打劫
面對立法院即將闖關通過的三年一千億元救災預算,以及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指出,馬劉政府是透過災難,將政治權力擴權,放寬環評等環境保
護機制,更可怕的是,美其名要籌款,卻趁火打劫,打算賤賣土地銀行等公共資產,推
動國營金融機構私有化。
綠黨昨(21)日邀請數位長期關心台灣環境問題的環保人士座談。會中眾人除抨擊此
次莫拉克風災的所凸顯的種種環境問題,並特別針對《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草案》,
提出數點批評。
台灣版的震撼主義
潘翰聲比喻,這是「台灣版的震撼主義」。震撼主義一書,是提到布希政府在卡翠納
颱風發生後,無能救災,卻利用紐澳良社區被摧毀的災難,布希政府趁機擴權,做出
更可怕的事,在政治侵害人權,在經濟推動徹底的私有化,比如,把公立學校私有化
,卻不以公共資源去救災。
重建條例趁勢鬆綁環境管制
潘翰聲說,重建條例的首要問題,是政府不僅不思考應該落實環境保護相關法規,反
而藉此鬆綁環境保護管制,最明顯的就是重建條例第12條,強制徵收遷村所需土地,
不受到國有財產法、土地法管制,第13條規定安置土地不受環評、水土保持法、國家
公園法、區域計畫法等限制,第14條排除水利法,第15條防洪土石復填、安置不受土
地管制、森林保護等水土保持法等。
潘翰聲說,越域引水工程就是政府帶頭違法,未通過環評,政府應該思考要落實環評
,不能忽視環境影響評估,應該要思索加速通過國土復育條例、國土規劃法等重要的
國土資源保護。
綠色陣線協會執行長吳東傑說,重建條例第13、14、15、16條,等於是把緊急命令常
態化,換句話說,這是「無政府狀態」的重建條例。用此方式重建,肯定會發生二次
傷害,「又發生另一場災禍,誰來負責?」
政府若想要以強勢行政力,整頓山上的國土,應該是要把被退撫會、林務局等侵佔的
八萬公頃國土,這些都是安全的土地,強勢取回,退輔會和林務局侵佔這些土地,BOT
給民間單位濫用開發。這才是問題所在。
重建條例假籌款,真推動私有化
潘翰聲指出,救災預算擬定要籌款一千億元,其中,四成預算將來自出售土地銀行的
股權,土地銀行是全民的資產,是賺錢的資產,馬劉政府卻打算用賤賣國有官股的資
產來籌款,加速推動私有化。
人民火大聯盟蘇雅婷指出,行政院重建條例讓政府擴權,進入法令的無狀府狀態,台
灣經歷過九二一地震重建,如今又遭遇到八八水災,台灣政府有必要打破舊的施政思
維,重新看待我們的環境政策、經濟發展政策和重建政策。
蘇雅婷說,馬劉政府卻沒有檢討,卻忙著掏錢繼續要治水,甚至借災難,趁火打劫,
竟然要賤賣全民資產—土地銀行,土地銀行是會賺錢的銀行,為何要把全民的資產賤
賣?
遷村缺乏民眾參予機制,應把土地還給原住民
綠色陣線執行長吳東傑指出,馬劉政府似乎要跳過安置機制,直接進入重建,讓具備
龐大募款能力的慈善團體,直接來興建房屋。這種由上而下的安排,缺乏對原住民災
民的尊重,沒有思考到如何保護他們的文化、經濟圈。
潘翰聲說,重建條例的遷村政策,最恐怖的是政府無限制擴權,重建條例第12條恐怕
會被縣市政府濫用,比如,台北縣可能就可以依此法,來整頓三鶯部落等,其次的問
題是,重建政策隻字未提到災民,完全缺乏民眾參與的機制,無法把居民的意見和配
套作法納入,更沒有考慮到遷村之後原住民文化保存問題。
潘翰聲建議,遷村政策應該要尊重原住民的意願,政府應該用鐵腕先收回被退輔會、
林務局和特權人士侵佔的國有山林地,把土地還給原住民,讓原住民能夠取回傳統領
地,自己找適合和安全的地點來討論遷村問題,在遷村的過程中,尊重原住民的經濟
圈、文化保留問題。
下載:莫拉克災後重建條例草案全文
http://www.coolloud.org.tw/files/doc_4.doc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這裡有涉足海洋保育領域的人嗎?

By Connor
at 2009-08-24T07:21
at 2009-08-24T07:21
亞洲大黃蜂入侵法國

By Dorothy
at 2009-08-23T13:13
at 2009-08-23T13:13
巴黎蜜蜂 覓食輕鬆住皇宮

By Agatha
at 2009-08-23T13:11
at 2009-08-23T13:11
鉛中毒後效應 幼兒園無生源面臨倒閉

By Rachel
at 2009-08-23T10:28
at 2009-08-23T10:28
板工的閒聊

By Charlotte
at 2009-08-23T04:05
at 2009-08-23T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