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港蘋果大篇幅討論香港的追風計劃 - 颱風討論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3-12-01T11:03
at 2013-12-01T11:03
Table of Contents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1201/18531696
其它都是相關新聞,連結就不貼了
天文台「收風」 闖尤特風眼睇真啲
科學主任乘定翼機探測資料 全球最準確
【本報訊】今年8月超強颱風尤特吹襲本港,天文台掛起本年首個八號風球,這個中心風
力達每小時175公里的颱風來勢洶洶之際,政府飛行服務隊一架定翼機執行特別任務,載
着天文台科學主任直闖颱風風眼探測其路徑與破壞力,拍攝到太平洋地區首批風眼內照片
,更圍繞風眼飛行一圈收集數據,締造全球最準確颱風預測紀錄。
記者:呂焯均
天文台與飛行服務隊於2011年起合作追風,當有颱風預計會影響本港,加裝了氣象探測儀
器的定翼機便直飛颱風,為天文台收集颱風實況數據。過去兩年多已飛了10多次,但只穿
越颱風和風眼,未曾於風眼逗留,今年錄得尤特風眼真像,揭開太平洋區氣象歷史新一頁
,而以往只有美國軍機曾在大西洋地區直撲颶風及風眼收集氣象資料,香港天文台這次深
入颱風,取得太平洋區最詳盡的數據,可作最準確預測。
負責監測颱風的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向本報稱,強颱風尤特中心風力最高逾170公
里,體積龐大,一般颱風由水面至風頂的高度約10公里,再高已是無水無雲的大氣,但由
衞星圖片所見,尤特的對流特別旺盛,海面的水氣被空氣吸上高空,衝破正常高度,達到
10多公里,「佢特別勁,大氣都壓抑唔到,升穿頂」。
闖入雲帶零視野靠雷達
尤特登陸前三天,距港400公里,定翼機機師馬鈞濠在8月13日出動,隨機還有一名天文台
科學主任,在機上即時分析颱風數據。受颱風影響,機場升降繁忙,馬鈞濠被迫延遲半小
時升空,因颱風移動了,令飛行遇到更惡劣的天氣情況。
飛機離開香港後,由上而下飛入尤特的雲帶,馬鈞濠說此行是他遇過最強風力的航程,四
周被濃密的雲包圍變得白茫茫,狂風暴雨猛擊玻璃,淹沒了引擎聲,「只聽到連續不斷嘅
啪啪聲,雨點打落機身發出,機身又不斷震動,被氣流拖高拉低,明明吹西南風,突然變
成喺機後面吹過來」。在零視野情況下,他說當時只能靠雷達導航,當雷達儀表顯示前方
有紅色,即是會有暴雨和亂流時,要立刻避開。
風暴過後果然是天晴,頃刻間定翼機穿越厚雲,馬鈞濠說恍如進入世外桃源,天無雲海無
浪,一片寧靜,原來已進入風眼,估計直徑超過20公里,「喺風眼望向風壁時,竟然見到
到一道彩虹」。隨機的天文台科學主任與他商量後,決定低空飛行並拍攝,因收集的數據
會更準確。
着地一刻驚嘆人類渺小
他環繞風眼飛行一圈,歷時10分鐘,創造了太平洋區新紀錄。他說在風眼中飛行高度約離
水平面2,500至3,000呎,是低空飛行極限,相當於兩幢國金中心高度,再低的話,遇上氣
流飛機隨時失速墮海,而這次闖入尤特的行動歷時4小時才結束,返抵赤鱲角機場。結束
此驚險之旅,他說:「好似啱啱玩完過山車落地嗰一刻,平靜晒。大自然威力好驚人,人
類真係渺小。」
天文台根據從風眼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預測本港可避過颱風正面吹襲的威脅,尤特會在本
港西南偏南300多公里掠過,結果路徑預測誤差僅80公里。尤特襲港期間,天文台於8月14
日凌晨起懸掛了12小時的八號風球,600航班受影響,機場大混亂,一艘貨輪在本港西南
海面翻沉,21名船員獲救生還,還有多宗塌樹、冧棚意外,九名市民受傷;其威力在廣東
省未減弱,有逾400萬人受災、20人死亡。
====================================
追風機師拍攝風暴彩虹
【迎風而上】
圍繞風眼飛行的政府飛行服務隊機師馬鈞濠(圖),與天文台科學主任多次合作,執行直
擊颱風的飛行任務,去年8月曾駕定翼機進入「啟德」,拍得啟德風眼範圍內的照片,以
及外圍雲帶的假風眼。去年6月,馬鈞濠曾飛到颱風「泰利」在風眼上8,000呎高空,拍得
風暴中的彩虹相片,真正見慣風雨的他說:「達到超級颱風級數嘅尤特,確係勁啲。」
機師接受訓練時,面對風暴必然是避之則吉,但執行追風任務的機師,卻反其道而行,要
迎風而上。颱風外圍風暴威力駭人,在高空也能看到海面上洶湧的巨浪,然而闖過風暴後
是另一種境界,馬鈞濠說置身風眼,平靜情況難以置信,隨機的科學主任甚至可除下安全
帶,在機內行走尋找合適角度拍攝,而與他出生入死的定翼機,每次歷險歸來也煥然一新
,因為被風吹雨打得「立立令」。
《蘋果》記者
====================================
學美國「投彈」誤差大減
【本報訊】飛入颱風風眼測量數據,令香港天文台成為預測太平洋風暴世界權威。天文台
明年將仿效美國的「投彈」技術,以飛機在風眼頂部投放「下投式探空儀」(Dropsonde
),在風暴中心預測颱風路徑和風力,可由現時預測誤差範圍100公里,顯著縮減至少於
60公里,相當於香港至深圳大鵬灣的距離,天文台考慮在風眼現場即時報道颱風消息。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目前以雷達和氣象衞星只能預測颱風路徑
,不能收集風力、氣壓等數據,故預測的偏差相當大,而颱風越接近,預測準確度必須越
高,才能有效採取防風措施及警告,但現時的預測方法誤差達100公里,今次在風眼內繞
圈飛行收集數據,可將誤差減至80公里,已達全球最準確程度及極限。
身處風眼報道颱風
美國受大西洋地區的颶風吹襲,用軍機加裝氣象探測儀器,直飛風眼中心測量,現在採用
下投式探空儀,陳柏緯說香港有意效法,飛行服務隊現役兩架螺旋槳定翼機明年退役,由
新訂購的噴射機接棒,飛行速度和續航力均較強,新的噴射機可爬升高空10公里以上,比
颱風頂更高,可投擲下投式探空儀,飛機在風眼頂繞圈,於不同位置投放10至20個探空儀
,附有降落傘的探空儀會降下,可收集更多的數據以分析風暴狀況。
陳柏緯解釋,由於飛機飛行高度不能太低,下投式探空儀可克服此問題,他說台灣也有用
此方式監測颱風,但只是在颱風外圍投放,香港有信心可在風眼中完成任務,把追風收集
的颱風數據,與鄰近地區分享。
配備先進儀器,天文台考慮突破在天文台發佈風暴消息的傳統做法,派科學主任乘坐追風
飛機飛入颱風收集數據後,機上即時分析和報道,「屆時唔止喺天文台報道,係科學主任
身處風眼報道」。
==================================
探空儀備降傘助減速
【話你知】
下投式探空儀由美國研發,專門用來探測颱風風眼的氣象數據,毋須飛機飛入風眼內逗留
。本港天文台從美國購入,外形大小如一支筆,每個價錢數千港元,每次行動會投放10多
個。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說,探空儀由飛機運載,當飛機飛到颱風頂部,即高空10公里
以上,到達颱風風眼上空,由飛機的彈射裝置把探空儀於不同位置彈射出機外。探空儀有
降落傘吊着,減慢下降速度,約20分鐘才落到水面。其間,探空儀內的感應器不斷收集氣
象資料,包括風速、氣壓、濕度及溫度等,傳送到飛機上的儀器,機上儀器再傳送回天文
台,天文台再用有關數據預測颱風的路徑和威力,發出天氣消息及颱風報告。
==================================
簡單說,自明年起,香港也學著台灣扔Dropwindsonde進颱風了,
希望以往對南中國海的颱風的預測更準確,認識更加深。
--
其它都是相關新聞,連結就不貼了
天文台「收風」 闖尤特風眼睇真啲
科學主任乘定翼機探測資料 全球最準確
【本報訊】今年8月超強颱風尤特吹襲本港,天文台掛起本年首個八號風球,這個中心風
力達每小時175公里的颱風來勢洶洶之際,政府飛行服務隊一架定翼機執行特別任務,載
着天文台科學主任直闖颱風風眼探測其路徑與破壞力,拍攝到太平洋地區首批風眼內照片
,更圍繞風眼飛行一圈收集數據,締造全球最準確颱風預測紀錄。
記者:呂焯均
天文台與飛行服務隊於2011年起合作追風,當有颱風預計會影響本港,加裝了氣象探測儀
器的定翼機便直飛颱風,為天文台收集颱風實況數據。過去兩年多已飛了10多次,但只穿
越颱風和風眼,未曾於風眼逗留,今年錄得尤特風眼真像,揭開太平洋區氣象歷史新一頁
,而以往只有美國軍機曾在大西洋地區直撲颶風及風眼收集氣象資料,香港天文台這次深
入颱風,取得太平洋區最詳盡的數據,可作最準確預測。
負責監測颱風的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向本報稱,強颱風尤特中心風力最高逾170公
里,體積龐大,一般颱風由水面至風頂的高度約10公里,再高已是無水無雲的大氣,但由
衞星圖片所見,尤特的對流特別旺盛,海面的水氣被空氣吸上高空,衝破正常高度,達到
10多公里,「佢特別勁,大氣都壓抑唔到,升穿頂」。
闖入雲帶零視野靠雷達
尤特登陸前三天,距港400公里,定翼機機師馬鈞濠在8月13日出動,隨機還有一名天文台
科學主任,在機上即時分析颱風數據。受颱風影響,機場升降繁忙,馬鈞濠被迫延遲半小
時升空,因颱風移動了,令飛行遇到更惡劣的天氣情況。
飛機離開香港後,由上而下飛入尤特的雲帶,馬鈞濠說此行是他遇過最強風力的航程,四
周被濃密的雲包圍變得白茫茫,狂風暴雨猛擊玻璃,淹沒了引擎聲,「只聽到連續不斷嘅
啪啪聲,雨點打落機身發出,機身又不斷震動,被氣流拖高拉低,明明吹西南風,突然變
成喺機後面吹過來」。在零視野情況下,他說當時只能靠雷達導航,當雷達儀表顯示前方
有紅色,即是會有暴雨和亂流時,要立刻避開。
風暴過後果然是天晴,頃刻間定翼機穿越厚雲,馬鈞濠說恍如進入世外桃源,天無雲海無
浪,一片寧靜,原來已進入風眼,估計直徑超過20公里,「喺風眼望向風壁時,竟然見到
到一道彩虹」。隨機的天文台科學主任與他商量後,決定低空飛行並拍攝,因收集的數據
會更準確。
着地一刻驚嘆人類渺小
他環繞風眼飛行一圈,歷時10分鐘,創造了太平洋區新紀錄。他說在風眼中飛行高度約離
水平面2,500至3,000呎,是低空飛行極限,相當於兩幢國金中心高度,再低的話,遇上氣
流飛機隨時失速墮海,而這次闖入尤特的行動歷時4小時才結束,返抵赤鱲角機場。結束
此驚險之旅,他說:「好似啱啱玩完過山車落地嗰一刻,平靜晒。大自然威力好驚人,人
類真係渺小。」
天文台根據從風眼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預測本港可避過颱風正面吹襲的威脅,尤特會在本
港西南偏南300多公里掠過,結果路徑預測誤差僅80公里。尤特襲港期間,天文台於8月14
日凌晨起懸掛了12小時的八號風球,600航班受影響,機場大混亂,一艘貨輪在本港西南
海面翻沉,21名船員獲救生還,還有多宗塌樹、冧棚意外,九名市民受傷;其威力在廣東
省未減弱,有逾400萬人受災、20人死亡。
====================================
追風機師拍攝風暴彩虹
【迎風而上】
圍繞風眼飛行的政府飛行服務隊機師馬鈞濠(圖),與天文台科學主任多次合作,執行直
擊颱風的飛行任務,去年8月曾駕定翼機進入「啟德」,拍得啟德風眼範圍內的照片,以
及外圍雲帶的假風眼。去年6月,馬鈞濠曾飛到颱風「泰利」在風眼上8,000呎高空,拍得
風暴中的彩虹相片,真正見慣風雨的他說:「達到超級颱風級數嘅尤特,確係勁啲。」
機師接受訓練時,面對風暴必然是避之則吉,但執行追風任務的機師,卻反其道而行,要
迎風而上。颱風外圍風暴威力駭人,在高空也能看到海面上洶湧的巨浪,然而闖過風暴後
是另一種境界,馬鈞濠說置身風眼,平靜情況難以置信,隨機的科學主任甚至可除下安全
帶,在機內行走尋找合適角度拍攝,而與他出生入死的定翼機,每次歷險歸來也煥然一新
,因為被風吹雨打得「立立令」。
《蘋果》記者
====================================
學美國「投彈」誤差大減
【本報訊】飛入颱風風眼測量數據,令香港天文台成為預測太平洋風暴世界權威。天文台
明年將仿效美國的「投彈」技術,以飛機在風眼頂部投放「下投式探空儀」(Dropsonde
),在風暴中心預測颱風路徑和風力,可由現時預測誤差範圍100公里,顯著縮減至少於
60公里,相當於香港至深圳大鵬灣的距離,天文台考慮在風眼現場即時報道颱風消息。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目前以雷達和氣象衞星只能預測颱風路徑
,不能收集風力、氣壓等數據,故預測的偏差相當大,而颱風越接近,預測準確度必須越
高,才能有效採取防風措施及警告,但現時的預測方法誤差達100公里,今次在風眼內繞
圈飛行收集數據,可將誤差減至80公里,已達全球最準確程度及極限。
身處風眼報道颱風
美國受大西洋地區的颶風吹襲,用軍機加裝氣象探測儀器,直飛風眼中心測量,現在採用
下投式探空儀,陳柏緯說香港有意效法,飛行服務隊現役兩架螺旋槳定翼機明年退役,由
新訂購的噴射機接棒,飛行速度和續航力均較強,新的噴射機可爬升高空10公里以上,比
颱風頂更高,可投擲下投式探空儀,飛機在風眼頂繞圈,於不同位置投放10至20個探空儀
,附有降落傘的探空儀會降下,可收集更多的數據以分析風暴狀況。
陳柏緯解釋,由於飛機飛行高度不能太低,下投式探空儀可克服此問題,他說台灣也有用
此方式監測颱風,但只是在颱風外圍投放,香港有信心可在風眼中完成任務,把追風收集
的颱風數據,與鄰近地區分享。
配備先進儀器,天文台考慮突破在天文台發佈風暴消息的傳統做法,派科學主任乘坐追風
飛機飛入颱風收集數據後,機上即時分析和報道,「屆時唔止喺天文台報道,係科學主任
身處風眼報道」。
==================================
探空儀備降傘助減速
【話你知】
下投式探空儀由美國研發,專門用來探測颱風風眼的氣象數據,毋須飛機飛入風眼內逗留
。本港天文台從美國購入,外形大小如一支筆,每個價錢數千港元,每次行動會投放10多
個。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說,探空儀由飛機運載,當飛機飛到颱風頂部,即高空10公里
以上,到達颱風風眼上空,由飛機的彈射裝置把探空儀於不同位置彈射出機外。探空儀有
降落傘吊着,減慢下降速度,約20分鐘才落到水面。其間,探空儀內的感應器不斷收集氣
象資料,包括風速、氣壓、濕度及溫度等,傳送到飛機上的儀器,機上儀器再傳送回天文
台,天文台再用有關數據預測颱風的路徑和威力,發出天氣消息及颱風報告。
==================================
簡單說,自明年起,香港也學著台灣扔Dropwindsonde進颱風了,
希望以往對南中國海的颱風的預測更準確,認識更加深。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3-12-02T18:18
at 2013-12-02T18:18

By Suhail Hany
at 2013-12-04T01:33
at 2013-12-04T01:33

By Tracy
at 2013-12-05T08:48
at 2013-12-05T08:48

By Sarah
at 2013-12-06T16:03
at 2013-12-06T16:03

By Mia
at 2013-12-07T23:18
at 2013-12-07T23:18

By Kyle
at 2013-12-09T06:33
at 2013-12-09T06:33

By Charlotte
at 2013-12-10T13:48
at 2013-12-10T13:48
Related Posts
氣象局:未來一季乾冷機會大

By Faithe
at 2013-11-30T19:08
at 2013-11-30T19:08
21世紀目前各颱風評價 , 海燕(燕王)獲得

By Iris
at 2013-11-30T00:00
at 2013-11-30T00:00
氣象局:未來一季乾冷機會大

By Susan
at 2013-11-29T11:52
at 2013-11-29T11:52
天空雲量減少中~明晨注意輻射冷卻~102/11/28

By Candice
at 2013-11-28T18:21
at 2013-11-28T18:21
暴雨襲美東 感恩節長假毀了

By Poppy
at 2013-11-28T14:01
at 2013-11-28T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