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社區總體營造” - 社會議題

By Todd Johnson
at 2008-05-16T00:00
at 2008-05-16T00:00
Table of Contents
"社區總體營造"的意思是什麼,可舉一些實例嗎.希望字數在3000字以上,Thanks
Tags:
社會議題
All Comments

By Enid
at 2008-05-18T09:07
at 2008-05-18T09:07
社區總體營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社區總體營造起始於1993年12月,當時台灣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產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另外,其他的定義像「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與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讓各地方社區建立屬於這個社區的意象」(朱益生 2002 [1])亦不出申學庸當初的理念。
[编辑] 相關網站
台灣:文化環境基金會
====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22/22-11.htm
社區總體營造的美麗與哀愁
朱益生 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
前言
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推動至今,無論是在「量」或「質」的範疇面上,成效已初步呈現。且在從事社區總體營造的過程中,誕生了許多驕傲且驚喜的故事,然而不可避免的,故事的背後,仍有許多需解決之課題,如何的突破困境、衝破「撞牆期」來邁向下一階段的新挑戰,走向永續發展之路,更是值得關心之社會議題。基於此,本文將藉由相關文獻的回顧,再省思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分享社區總體營造的美麗與哀愁。
話說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
何謂社區總體營造?簡言之,則是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與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讓各地方社區建立屬於這個社區的意象(image)。此外,展閱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可發現六項特徵(黃世輝、宮崎清,1996)。
1. 從老街保存到社區總體營造
2. 從少數民族(原住民或客家人)到福建系漢民族
3. 從農山漁村到都會社區
4. 從民間到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
5. 從產業的手工業到文化的手工藝
6. 從生產的農會到文化的農會
綜觀言之,六項特徵之共通的精神即是「地方文化的再生與應用」。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可說就是尋回地方文化的生命力起始的。
社區總體營造的源起則須從「社區」-「社區發展」-「社區總體營造」三階段做說明。根據過往文獻(陶蕃瀛,1994;黃世輝、宮崎清,1996;陳其南,1998;林信華,1999;劉蕙苓,2000;曾梓峰,2002)的整理,歸納如下:
1960年代政府引進新的地方單位「社區」。簡言之,社區如同日本的町或美國的Community,也就是一個共同體的意義和情感。1965年「社區發展」概念被提出,亦即是一群生活於同一地理區域的人,自願性的社會行動過程,其目的在於改善經濟、社會、文化與生活環境。1968年內政部提出「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且到了1983年和1991年又分別加以修正。1991年則將社區組織規定為人民團體的社區發展協會。但可惜的是,長久以來社區發展協會之政治象徵性與意義仍大過於實際功能性的執行,若非如此,相信台灣社區自發性的改造,應有機會更早來進行。1994年開始,社區總體營造的名詞開始出現在大眾傳媒上。政策性的指示、文史工作室的成立等,讓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一瞬間的蔓延至各地,找尋一個屬於「人」的價值觀環境。至今,這個來自於經濟發展迷思、自然環境破壞、傳統文化喪失的社會運動,仍持續的進行中。值得讚許的是,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所帶來的正向積極意義,確實能讓長久以來接受制式教育與對土地疏離的大眾,找到與認同屬於「家」的感覺。
.....(文太長,***去看)
Related Posts
關係接吻我嘴巴有註牙!但只接吻一下沾了一些口水是否會染愛滋

By Xanthe
at 2008-05-16T00:00
at 2008-05-16T00:00
燃料電池的應用~15點

By Leila
at 2008-05-16T00:00
at 2008-05-16T00:00
懷孕不適狀況的問題~請醫護人員或有經驗的人回答!

By Daniel
at 2008-05-16T00:00
at 2008-05-16T00:00
不能喝冰的人,是否一輩子都不能享用優酪乳

By Susan
at 2008-05-16T00:00
at 2008-05-16T00:00
監獄法法律問題

By Zanna
at 2008-05-16T00:00
at 2008-05-16T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