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卡西尼計畫 探測土星 葉永烜獲NASA特殊公共服務勳章 - 地球科學討論

By Todd Johnson
at 2009-06-09T16:27
at 2009-06-09T16:27
Table of Contents
新聞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609/4/1kx03.html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06/09 03:43" 李宗祐/台北報導
卡西尼號太空船在二○○四年進入土星軌道後,陸續傳回許多珍貴觀測資料,讓科學家對
土星及太陽系有更多認識。為表彰卡西尼計畫的科學貢獻,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
A)決定把二○○九年「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頒給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
等三位推動卡西尼計畫的台美法科學家。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預定美國加州時間六月九日舉行贈勳儀式,葉永烜因必須在國內主持
國際研討會,由長女葉亦航代為領獎。
現任中央大學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黃鍔,也曾在二○○五年獲頒NASA「特殊科
技成就榮譽勳章」。
一九八二年,葉永烜(時任歐洲太空總署科學家)與法國科學家Daniel Gautier、美國學
者Toby Owen共同向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提出卡西尼號太空船探測土星計
畫;卡西尼號太空船在一九九七年十月發射升空,二○○四年七月飛抵土星軌道,並派遣
惠更斯號登陸艇降落在擁有濃厚大氣層的泰坦衛星。
至目前為止,卡西尼號太空船已陸續傳回土星磁層及土星環大氣層觀測資料,並發現泰坦
衛星有湖泊、恩塞勒達斯衛星像彗星一樣,會噴出水分子氣體等珍貴資料。
葉永烜表示,卡西尼原本設定任務壽命應在二○○八年結束,但太空船至今「還非常健康
」,任務壽命可能延長到二○一○年。
葉永烜回想,當年他和另兩位科學家先向ESA提出卡西尼計畫,因資源有限,ESA要
求科學團隊必須跟NASA合作,否則無法推動。但當時NASA剛發射太空船研究太陽
風計畫,跟ESA鬧不愉快,雙方根本不說話。「我們去找NASA時,他們說:『我們
剛吵架,你們還敢來找我們?』」
葉永烜等人提案過程雖吃了很多閉門羹,最後NASA摒棄與ESA的心結,合作推動卡
西尼計畫。
--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06/09 03:43" 李宗祐/台北報導
卡西尼號太空船在二○○四年進入土星軌道後,陸續傳回許多珍貴觀測資料,讓科學家對
土星及太陽系有更多認識。為表彰卡西尼計畫的科學貢獻,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
A)決定把二○○九年「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頒給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葉永烜
等三位推動卡西尼計畫的台美法科學家。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預定美國加州時間六月九日舉行贈勳儀式,葉永烜因必須在國內主持
國際研討會,由長女葉亦航代為領獎。
現任中央大學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黃鍔,也曾在二○○五年獲頒NASA「特殊科
技成就榮譽勳章」。
一九八二年,葉永烜(時任歐洲太空總署科學家)與法國科學家Daniel Gautier、美國學
者Toby Owen共同向NASA與歐洲太空總署(ESA)提出卡西尼號太空船探測土星計
畫;卡西尼號太空船在一九九七年十月發射升空,二○○四年七月飛抵土星軌道,並派遣
惠更斯號登陸艇降落在擁有濃厚大氣層的泰坦衛星。
至目前為止,卡西尼號太空船已陸續傳回土星磁層及土星環大氣層觀測資料,並發現泰坦
衛星有湖泊、恩塞勒達斯衛星像彗星一樣,會噴出水分子氣體等珍貴資料。
葉永烜表示,卡西尼原本設定任務壽命應在二○○八年結束,但太空船至今「還非常健康
」,任務壽命可能延長到二○一○年。
葉永烜回想,當年他和另兩位科學家先向ESA提出卡西尼計畫,因資源有限,ESA要
求科學團隊必須跟NASA合作,否則無法推動。但當時NASA剛發射太空船研究太陽
風計畫,跟ESA鬧不愉快,雙方根本不說話。「我們去找NASA時,他們說:『我們
剛吵架,你們還敢來找我們?』」
葉永烜等人提案過程雖吃了很多閉門羹,最後NASA摒棄與ESA的心結,合作推動卡
西尼計畫。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澳洲觀測南天星區 架設新天文望遠鏡

By Queena
at 2009-06-07T02:55
at 2009-06-07T02:55
聯合國:保育森林及泥炭地可緩解全球暖化

By Belly
at 2009-06-06T00:36
at 2009-06-06T00:36
史上生物大滅絕或源於峨眉火山爆發

By Lucy
at 2009-06-06T00:33
at 2009-06-06T00:33
[新聞] 登陸追日7月22日本世紀最長全食秀

By Rosalind
at 2009-06-02T18:52
at 2009-06-02T18:52
氣候變遷導致海洋變酸

By Odelette
at 2009-06-02T00:40
at 2009-06-02T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