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後的政治演變 - 社會議題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08-05-18T00:00

Table of Contents

光復後的政治演變之:
二二八事件......
當時政局的演變
名主政治的發展

All Comments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08-05-20T12:44
1945年的台灣「光復」,是台灣海峽兩岸的一次「統一」。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這次「統一」的後遺症, 其主要癥結, 在於台灣社會與中國社會的差距太大、體質不同,彼此適應不良。這種適應不良,可以說是由文化水準較落後的一方,統治文化水準較高的一方,所產生的壓制與抗拒的循環過程。
事件後的台灣,經濟不見好轉,通貨益加膨脹,生活依然困苦,然而反抗與不滿的聲音,已經不易在街頭巷尾聽聞得到。倒是海外開始出現台灣獨立運動,當然,那是劫後餘生者的精神出路。此外,少部分共產主義者則投入中國大陸,後來加入紅色中國的陣營。如1948年2月28日,廖文毅在香港成立「台灣再解放聯盟」;1958年,「台灣獨立聯盟」在美國成立;1960年,王育德在日本成立「台灣青年社」;各種關心台灣前途的海外組織,相繼成立,也帶來了台灣前途再思考的多元角度。
事件結束的兩年後,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上與共產黨的軍事鬥爭全面潰敗,輾轉逃入台灣。受過二二八洗禮的台灣人民,從此負擔起供養國民黨政府的義務,並且扛荷著「中華民國」的牌號, 國民黨政府自稱這是代表全中國的稱謂。實際上,中華民國名號下的台灣,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島國,日漸「中華」化的台灣,政經、文化、社會等結構,又開始與對岸的共產中國分道揚鑣。
從文化的意義看,二二八事件是一場文化衝突。但是,若從統治的觀點看,則是一場「官逼民反」、「民反官壓」的輪迴,以悲劇收場的二二八事件,為台灣的住民烙下了一個深刻的胎記。台灣人的性格中,顯現出比過去更加卑屈的奴性;而在另一方面,卻又產生對政治的恐懼感。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省籍矛盾的一個重要開端。二二八以及其後的清鄉,剷除了大量本省籍政治精英,加上暴力鎮壓的恐怖效果,使其造成嚴重的省籍矛盾問題,激發了台灣人開始去思考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二二八反而成為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起點。
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之後,為了建立統治正當性,因此積極推動文化的改造計畫。1991年則出現所謂四大族群的論述。這是因為本土化的浪潮指向當然不只是以福佬人為主的台獨運動,同時也激發了客家人、原住民的自覺,和爭取應有的政治經濟,或文化權利。甚至在台獨運動中,也出現了外省人的聲音,他們一方面追求台灣獨立,另方面也希望外省人的獨特文化得以被尊重。然而當四大族群的論述逐漸被社會接受,台灣的省籍矛盾正在消融中時,以國家認同為主軸的對立反而更嚴重化。1994年台灣首次的省市長民選,國家認同對立的激化更達到最高潮。
台灣政治的自由化,是反對人士與執政的國民黨之間長期鬥爭互動的結果。執政者會考慮鎮壓成本與容忍成本,來決定是否推動政治改革。八○年代是一個轉變的時期,可是這個轉變還不是非常巨大,因為一直到蔣經國逝世之前,國民黨的威權體制事實上雖然有在鬆動,但不是轉變非常大。
中華民國76年7月15日國民黨政府宣佈解除戒嚴令,但卻又同時頒佈國家安全法,繼續維持它對政治的掌控。一直到1988年1月前總統蔣經國逝世,李登輝依法繼任總統,並在一番鬥爭後,兼任了國民黨主席,台灣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這個時期也是國民黨最大的變化的時期,1988年李登輝上台之後,一直到1993年郝柏村下臺,在這個過程裡面,也是李登輝從一個弱勢的黨主席、弱勢的總統,逐漸建立到一個非常具有權勢的一個黨中央以及具有實權的總統的一個過程。
戰後五十多年來,台灣的政治發展一直受到國際局勢與中國因素的影響,90年代之後,台灣政治雖然已經民主化,但是中國因素對台灣民主政治的干擾卻與日俱增,展望將來,統獨、省籍、族群、與國家認同的問題,在二十一世紀,仍將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的主要議題。
Barb Cronin avatar
By Barb Cronin
at 2008-05-22T22:55
二二八事件
1947年2月27日,台北專賣局緝私員查緝私煙時毆打婦人,激起眾怒後又擊斃路人,引起民眾與軍警衝突。
28日,群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抗議時遭衛兵開槍掃射,使人民更為憤恨,對大陸籍人士的不滿全爆發出來,到處攻擊外省人,全島各大市鎮都陷入騷動。
事件擴大後,台灣各級民意代表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負責與政府交涉,要求台灣自治。結果陳儀採取緩兵之計,承諾改革的要求,同時要求中央派兵鎮壓。
3月6日,駐台軍隊開始鎮壓,中央軍抵台後更是四處屠殺,以基隆、高雄、嘉義死傷最為慘重。動亂平息後政府為了消除反對力量,又展開「清鄉」,大肆株連逮捕,超過一萬人被逮捕與處決,其中尤以知識份子受害最重。
血腥鎮壓後,政府也採取一些措施以安撫台人,如廢除行政長官公署、設台灣省政府、提前舉行縣市長選舉、擴大省政府中台籍人士比例、公務人員同工同酬等均是。
政府雖有改革,但對引發事件的責任問題不但沒有明確處理,更採取隱瞞、封鎖的作法,使「二二八」成為政治禁忌。這種作法讓部分台灣人對國民黨一直懷恨在心,統治階級與外省人被劃上等號,成為日後族群對立的根源。此外,逃亡海外的台籍人士也因對中國極為失望,開始轉而尋求台灣人民自主,促成台獨運動的展開。這些就是228事件

請問台北市的一些問題........

Lydia avatar
By Lydia
at 2008-05-17T00:00
請問台北市....1.中低級地區(就是比較沒有都會氣息,有很多數十年老店的地方)在哪裡?2.豪宅、政商名流居住的�� ...

節能減碳對地球的影響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08-05-17T00:00
麻煩各位幫我找一下有關節能減碳的相關實例(要是真實的)然後告訴我做了之後對地球有什麼改善或影響拜託囉~. ...

有關家庭的社會變化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08-05-17T00:00
單身貴族增加婚姻延後生產率降低職業婦女增加離婚率增加單親家庭增加生活貧窮的兒童增加再婚現象增加有關這 ...

有關嬰兒方面的問題(急十點)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08-05-17T00:00
請問嬰兒期發生意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三項)謝謝

寶特瓶的一些問題?請告訴我?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08-05-17T00:00
1.寶特瓶是甚麼做的?2.寶特瓶得優點跟缺點?3.寶特瓶為甚麼只能回收,不能丟掉?4.寶特瓶對大自然有什麼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