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資產 將鬧天災 - 生態環境討論

By Jacob
at 2009-12-14T14:09
at 2009-12-14T14:09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網址:http://ppt.cc/tP9n
工商時報- 全球城市資產 將鬧天災 2009.12.14
徐晨縈/台北報導
或許民眾習慣夏天吹冷氣,出門以車代步,但可能沒有認真想過,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會危
害到地球生態,根據安聯集團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發佈一份氣候變遷影響報告指出,到了
2050年前海平面將上升50公分,全球將有136個人口超過百萬的港口城市受到影響,將造
成28.2兆美元的損失。市場法人認為,減碳計畫已成為各國致力發展目標,相關產業將如
雨後春筍般的崛起,帶來新的投資商機。
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異常現象,到了2050年,將促使包括巴爾的摩、波士頓、紐約、費
城等,這些城市曝險資產將從1.35兆美元遽增為7.43兆美元,甚至可見到紐約受到颶風的
侵襲,屆時所估計的損失將達5兆美元。若以亞洲的喜馬拉雅冰河融解速度加快,改變印
度水循環系統,促使旱災發生機率倍增來說,每年所損失的金額約420億美元。
安聯集團指出,這份報告主要以保險行業的角度,去預估氣候變遷衝擊之下,可能曝險
的資產以及將造成損失的金額統計,並且認為這些與氣候暖化相關的巨變,很有可能出乎
大家之意料、更無法預測,同時它們能夠帶來很嚴重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導致上兆億美元
的損失。
該報告內容提到,包括美國東海岸海平面的上升,加州越來越乾燥的氣候,印度夏季季
風給印度和尼泊爾所帶來的侵擾,以及亞馬遜雨林植被乾燥枯死等,都很有可能影響上億
人的生活,並造成巨大損失。
正因如此,各國致力減碳,中美兩國已表明至2020年的減碳目標。中國在2020年達到減
碳40至50%的目標,美國也承諾2020年溫室排放量相較於2005年的基礎減少17%。印度的
目標是未來10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最高削減25%的碳排放量。
--
工商時報- 全球城市資產 將鬧天災 2009.12.14
徐晨縈/台北報導
或許民眾習慣夏天吹冷氣,出門以車代步,但可能沒有認真想過,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會危
害到地球生態,根據安聯集團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發佈一份氣候變遷影響報告指出,到了
2050年前海平面將上升50公分,全球將有136個人口超過百萬的港口城市受到影響,將造
成28.2兆美元的損失。市場法人認為,減碳計畫已成為各國致力發展目標,相關產業將如
雨後春筍般的崛起,帶來新的投資商機。
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異常現象,到了2050年,將促使包括巴爾的摩、波士頓、紐約、費
城等,這些城市曝險資產將從1.35兆美元遽增為7.43兆美元,甚至可見到紐約受到颶風的
侵襲,屆時所估計的損失將達5兆美元。若以亞洲的喜馬拉雅冰河融解速度加快,改變印
度水循環系統,促使旱災發生機率倍增來說,每年所損失的金額約420億美元。
安聯集團指出,這份報告主要以保險行業的角度,去預估氣候變遷衝擊之下,可能曝險
的資產以及將造成損失的金額統計,並且認為這些與氣候暖化相關的巨變,很有可能出乎
大家之意料、更無法預測,同時它們能夠帶來很嚴重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導致上兆億美元
的損失。
該報告內容提到,包括美國東海岸海平面的上升,加州越來越乾燥的氣候,印度夏季季
風給印度和尼泊爾所帶來的侵擾,以及亞馬遜雨林植被乾燥枯死等,都很有可能影響上億
人的生活,並造成巨大損失。
正因如此,各國致力減碳,中美兩國已表明至2020年的減碳目標。中國在2020年達到減
碳40至50%的目標,美國也承諾2020年溫室排放量相較於2005年的基礎減少17%。印度的
目標是未來10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最高削減25%的碳排放量。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Sarah
at 2009-12-19T08:38
at 2009-12-19T08:38

By Olive
at 2009-12-24T03:08
at 2009-12-24T03:08

By Annie
at 2009-12-28T21:37
at 2009-12-28T21:37
Related Posts
有關消費環保

By Charlotte
at 2009-12-13T20:30
at 2009-12-13T20:30
哥本哈根會議開幕時的影片

By Caroline
at 2009-12-13T11:47
at 2009-12-13T11:47
不滿氣候峰會無作為 哥本哈根五萬人上街大遊行

By Bethany
at 2009-12-13T10:34
at 2009-12-13T10:34
關於熱帶雨林

By Charlie
at 2009-12-13T01:35
at 2009-12-13T01:35
[新聞] 乾淨能源產值 2020上看2.4兆美元

By Ina
at 2009-12-13T00:23
at 2009-12-13T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