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證據 北極湖泊沉積物驟增 - 地球科學討論

By Elma
at 2009-10-24T17:03
at 2009-10-24T17:03
Table of Contents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0/19/1tbhy.html
法新社- 全球暖化證據 北極湖泊沉積物驟增 2009.10.20
中央社蘇莉婷編譯
一項研究今天顯示,可追溯到20萬年前的一個加拿大北極湖泊,1950年以來,在全球暖化
中,沉積物史無前例增加,而人類的活動可能是沉積物增加的原因之一。
在加拿大、美國研究人員共同進行的這項研究中,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冰河專家艾克福德(Yarrow Axford)表示,「以我們在沉積物中所見到的生
物和化學紀錄而言,過去幾10年來在20萬年的歷史中是很獨特的。」
艾克福德在「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研究,「當北極由於自然進程的原因,應在逐漸冷卻之際,我們在地球最
偏遠地區之一卻見到了暖化的明顯證據。」
研究人員表示,數千年來,加拿夫巴芬島(BaffinIsland)的環境,緊隨著自然和循環性
氣候變遷而改變。這些氣候變遷包括地球繞著太陽運轉時擺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
不過,可追溯到1950年的湖泊沉積物顯示,原預期的氣候變冷,卻被諸如排放溫室氣體等
人類活動推翻。
研究人員欲從100英畝(40公頃)湖泊裡取出沉積物,分析裡面的藻類、昆蟲化石和地球
化學痕跡,重建過去20萬年前的當地的氣候模式。
這些沉積物較現在丹麥格陵蘭(Greenland)仍存在的冰芯,還要再早8萬年。它揭露過去
2次冰河時期和3次兩個冰河期中間時期的環境條件。
研究人員發現,幾千年來在寒冷的湖邊大量孳生類似蚊子的的蠓,卻在1950年後開始銳減
。曾經表現能適應最寒冷氣候的兩種蠓已一起消失。
共同研究人員史莫(John Smol)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足跡,即使在偏遠的
北極地區,也會壓倒長期以來存在的自然進程。」
--
法新社- 全球暖化證據 北極湖泊沉積物驟增 2009.10.20
中央社蘇莉婷編譯
一項研究今天顯示,可追溯到20萬年前的一個加拿大北極湖泊,1950年以來,在全球暖化
中,沉積物史無前例增加,而人類的活動可能是沉積物增加的原因之一。
在加拿大、美國研究人員共同進行的這項研究中,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冰河專家艾克福德(Yarrow Axford)表示,「以我們在沉積物中所見到的生
物和化學紀錄而言,過去幾10年來在20萬年的歷史中是很獨特的。」
艾克福德在「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研究,「當北極由於自然進程的原因,應在逐漸冷卻之際,我們在地球最
偏遠地區之一卻見到了暖化的明顯證據。」
研究人員表示,數千年來,加拿夫巴芬島(BaffinIsland)的環境,緊隨著自然和循環性
氣候變遷而改變。這些氣候變遷包括地球繞著太陽運轉時擺動所造成的氣候變遷。
不過,可追溯到1950年的湖泊沉積物顯示,原預期的氣候變冷,卻被諸如排放溫室氣體等
人類活動推翻。
研究人員欲從100英畝(40公頃)湖泊裡取出沉積物,分析裡面的藻類、昆蟲化石和地球
化學痕跡,重建過去20萬年前的當地的氣候模式。
這些沉積物較現在丹麥格陵蘭(Greenland)仍存在的冰芯,還要再早8萬年。它揭露過去
2次冰河時期和3次兩個冰河期中間時期的環境條件。
研究人員發現,幾千年來在寒冷的湖邊大量孳生類似蚊子的的蠓,卻在1950年後開始銳減
。曾經表現能適應最寒冷氣候的兩種蠓已一起消失。
共同研究人員史莫(John Smol)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足跡,即使在偏遠的
北極地區,也會壓倒長期以來存在的自然進程。」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天文講座:在獵戶座右轉

By Caroline
at 2009-10-23T23:02
at 2009-10-23T23:02
臺北今天下午的地震

By Kyle
at 2009-10-23T05:14
at 2009-10-23T05:14
中央氣象局 第123號有感地震報告

By Ina
at 2009-10-23T05:01
at 2009-10-23T05:01
兩岸曾相連 水下考古為證

By Joe
at 2009-10-22T10:50
at 2009-10-22T10:50
阿根廷魔鬼坡 發現世界最大隕石坑群

By Kama
at 2009-10-22T03:30
at 2009-10-22T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