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乾燥沙漠藏線索 火星可能有生命 - 地球科學討論

By Susan
at 2018-03-01T01:34
at 2018-03-01T01:34
Table of Contents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2270148-1.aspx
全球最乾燥沙漠藏線索 火星可能有生命
(中央社邁阿密26日綜合外電報導)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10年或更久才下一次雨,但微
小的細菌和微生物卻能存活,研究人員今天說,這暗示火星也可能有類似生命存在。
美國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刊出的報告指出,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橫跨智利和秘魯,是地表最乾燥的非
極性沙漠,生存環境可能最接近火星。
法新社報導,研究主筆、德國柏林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行星科
學教授舒爾茲-馬庫赫(Dirk Schulze-Makuch)2015年與研究團隊造訪這座沙漠,想知道
那裡孕育著怎樣的生命形式。
結果出乎意料,沙漠下起了雨。科學家隨後發現土壤中湧現大量的生物活動,立刻用無菌
匙採樣。
經基因組分析發現,許多微生物顯然是當地原生種,大部分是細菌。這些微生物可能蟄伏
許多年,降雨時才重生繁衍,用這種方式來適應這裡的嚴酷生存環境。
舒爾茲-馬庫赫說:「這是科學家首度在阿塔卡馬沙漠土壤中,發現能長期存活的生命形
式。」
「我們相信這種微生物可以蟄伏數百甚至數千年,環境可能與火星十分類似,然後一場雨
讓它又有了生命。」
2016和2017年,科學家回到阿塔卡馬沙漠追蹤,發現土壤中相同的微生物群落又漸漸回到
蟄伏狀態。但報告說,它們並非完全死去,沙漠地底較深處找到的單細胞生物體「數百萬
年來已組成生生不息的群落,演化應付嚴酷的生存條件」。
舒爾茲-馬庫赫說,這份報告或可幫助科學家朝火星微生物研究的核心邁進,它們可能如
同阿塔卡馬沙漠的微生物,長年來演化出蟄伏狀態,以在火星更寒冷、更乾燥的氣候下生
存。(譯者:梁元齡/核稿:蔡佳敏)1070227
--
全球最乾燥沙漠藏線索 火星可能有生命
(中央社邁阿密26日綜合外電報導)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10年或更久才下一次雨,但微
小的細菌和微生物卻能存活,研究人員今天說,這暗示火星也可能有類似生命存在。
美國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刊出的報告指出,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橫跨智利和秘魯,是地表最乾燥的非
極性沙漠,生存環境可能最接近火星。
法新社報導,研究主筆、德國柏林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行星科
學教授舒爾茲-馬庫赫(Dirk Schulze-Makuch)2015年與研究團隊造訪這座沙漠,想知道
那裡孕育著怎樣的生命形式。
結果出乎意料,沙漠下起了雨。科學家隨後發現土壤中湧現大量的生物活動,立刻用無菌
匙採樣。
經基因組分析發現,許多微生物顯然是當地原生種,大部分是細菌。這些微生物可能蟄伏
許多年,降雨時才重生繁衍,用這種方式來適應這裡的嚴酷生存環境。
舒爾茲-馬庫赫說:「這是科學家首度在阿塔卡馬沙漠土壤中,發現能長期存活的生命形
式。」
「我們相信這種微生物可以蟄伏數百甚至數千年,環境可能與火星十分類似,然後一場雨
讓它又有了生命。」
2016和2017年,科學家回到阿塔卡馬沙漠追蹤,發現土壤中相同的微生物群落又漸漸回到
蟄伏狀態。但報告說,它們並非完全死去,沙漠地底較深處找到的單細胞生物體「數百萬
年來已組成生生不息的群落,演化應付嚴酷的生存條件」。
舒爾茲-馬庫赫說,這份報告或可幫助科學家朝火星微生物研究的核心邁進,它們可能如
同阿塔卡馬沙漠的微生物,長年來演化出蟄伏狀態,以在火星更寒冷、更乾燥的氣候下生
存。(譯者:梁元齡/核稿:蔡佳敏)1070227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東部海域規模5.2地震 最大震度南澳5級台

By Zanna
at 2018-02-26T12:26
at 2018-02-26T12:26
高三生求解

By Kyle
at 2018-02-25T21:56
at 2018-02-25T21:56
高三生求解

By Elma
at 2018-02-25T20:44
at 2018-02-25T20:44
高三生求解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2-25T18:02
at 2018-02-25T18:02
活埋19天 花蓮地震最後2名罹難者遺體挖出

By Charlotte
at 2018-02-25T17:25
at 2018-02-25T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