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期進入間冰期 - 地球科學討論

By Franklin
at 2018-01-02T06:30
at 2018-01-02T06:30
Table of Contents
: 推 ipad9: https://goo.gl/nm2QM2 維基上查到的圖
: → ipad9: 這可以說明 沙漠在間冰期應該是縮小的嗎?
回應這個問題,如果是單純看末次冰期極大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跟
全新世(Holocene)來比的話看起來像是“冰期-間冰期"的對比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LGM跟Holocene剛好也是分別也是北半球日照量的低值與高值
而日照量的主導變化是歲差(2萬年)而不是10萬年的偏心率
所以看起來像是冰期跟間冰期的對比,但實際上剛好也是日照量低跟高的比較
剛好也是上一篇我提到的ITCZ南北移動的影響
Peter deMenocal曾在印度及大西洋側找許多根從現代到Miocene的岩芯
尋找海洋岩芯裡面的風成沉積物的比例,試圖把這個比例看作陸地上
乾燥氣候區域(主要是撒哈拉沙漠與阿拉伯半島)變化的指標,
簡單的來說就是如果海洋裡面看到比較多的陸源沉積物,就當作附近有比較大的沙漠。
結果顯示風成沉積物的比例的確有4萬,10萬年的週期,但如果仔細把過去100-200萬年
的紀錄打開來看的話,你會發現它並不是完全對應到全球平均的冰川體積變化的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270/5233/53
同樣的方法日本學者也應用在日本海的記錄當中,計算在過去20萬年日本海中
的風成沉積物的比例,認為是中國西北一帶還有黃土高原的乾燥程度的記錄
基本上看起來好像有10萬年的冰期間冰期的變化,不過記錄還不夠長
只有兩個週期可能要再等更多紀錄出來才能確定
日本海有新的鑽探,並且年代模式有更好的處理,未來這樣的數據應該是指日可待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1818102001352
海洋岩芯中風成沉積物用作沙漠或是乾燥程度的指標有一個潛在的問題
就是要有風成沉積物搬運到海裡面需要兩個因素:1. 要有沉積物的來源,
2.風力跟風向的配合
如果一個地方超級乾燥,物理風化下導致很多破碎的沉積物,但是卻沒有適當的風
把沉積物帶到海裡也是徒然,或是一個地方雖然乾燥,但是岩性導致這個地方主要是
”礫漠"而不是沙漠,那這樣風也沒辦法帶走這麼大的顆粒
那這樣說起來的話黃土是個不錯的紀錄器,乾燥的時候黃土增加,但濕潤的時候
土壤化會把原來的黃土轉變成土壤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1999GL008419/full
基本上在晚第四紀黃土土壤化的程度的確與冰期間冰期變化一致,
但是再更老的紀錄就不太一樣了,另外黃土發育良好的區域有良好年代控制的也幾乎
只有中國,所以要說全球性的變化的話還要有一點時間做更多研究
總之,趕快來做古氣候研究吧!哈哈
--
讓我們起來吧!!
用狂飆的熱情和鐵般的理智
創造我們的世紀!!!!
--
: → ipad9: 這可以說明 沙漠在間冰期應該是縮小的嗎?
回應這個問題,如果是單純看末次冰期極大期(Last glacial maximum, LGM)跟
全新世(Holocene)來比的話看起來像是“冰期-間冰期"的對比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LGM跟Holocene剛好也是分別也是北半球日照量的低值與高值
而日照量的主導變化是歲差(2萬年)而不是10萬年的偏心率
所以看起來像是冰期跟間冰期的對比,但實際上剛好也是日照量低跟高的比較
剛好也是上一篇我提到的ITCZ南北移動的影響
Peter deMenocal曾在印度及大西洋側找許多根從現代到Miocene的岩芯
尋找海洋岩芯裡面的風成沉積物的比例,試圖把這個比例看作陸地上
乾燥氣候區域(主要是撒哈拉沙漠與阿拉伯半島)變化的指標,
簡單的來說就是如果海洋裡面看到比較多的陸源沉積物,就當作附近有比較大的沙漠。
結果顯示風成沉積物的比例的確有4萬,10萬年的週期,但如果仔細把過去100-200萬年
的紀錄打開來看的話,你會發現它並不是完全對應到全球平均的冰川體積變化的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270/5233/53
同樣的方法日本學者也應用在日本海的記錄當中,計算在過去20萬年日本海中
的風成沉積物的比例,認為是中國西北一帶還有黃土高原的乾燥程度的記錄
基本上看起來好像有10萬年的冰期間冰期的變化,不過記錄還不夠長
只有兩個週期可能要再等更多紀錄出來才能確定
日本海有新的鑽探,並且年代模式有更好的處理,未來這樣的數據應該是指日可待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1818102001352
海洋岩芯中風成沉積物用作沙漠或是乾燥程度的指標有一個潛在的問題
就是要有風成沉積物搬運到海裡面需要兩個因素:1. 要有沉積物的來源,
2.風力跟風向的配合
如果一個地方超級乾燥,物理風化下導致很多破碎的沉積物,但是卻沒有適當的風
把沉積物帶到海裡也是徒然,或是一個地方雖然乾燥,但是岩性導致這個地方主要是
”礫漠"而不是沙漠,那這樣風也沒辦法帶走這麼大的顆粒
那這樣說起來的話黃土是個不錯的紀錄器,乾燥的時候黃土增加,但濕潤的時候
土壤化會把原來的黃土轉變成土壤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1999GL008419/full
基本上在晚第四紀黃土土壤化的程度的確與冰期間冰期變化一致,
但是再更老的紀錄就不太一樣了,另外黃土發育良好的區域有良好年代控制的也幾乎
只有中國,所以要說全球性的變化的話還要有一點時間做更多研究
總之,趕快來做古氣候研究吧!哈哈
--
讓我們起來吧!!
用狂飆的熱情和鐵般的理智
創造我們的世紀!!!!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Ula
at 2018-01-05T13:42
at 2018-01-05T13:42

By Anthony
at 2018-01-08T20:53
at 2018-01-08T20:53

By Ida
at 2018-01-12T04:05
at 2018-01-12T04:05

By Hamiltion
at 2018-01-15T11:17
at 2018-01-15T11:17

By Kyle
at 2018-01-18T18:28
at 2018-01-18T18:28

By Candice
at 2018-01-22T01:40
at 2018-01-22T01:40

By Regina
at 2018-01-25T08:52
at 2018-01-25T08:52
Related Posts
規模4.6地震襲希臘 暫未傳傷亡

By Vanessa
at 2018-01-02T02:03
at 2018-01-02T02:03
印尼西納彭火山噴發無人傷亡 官員:民眾

By Kumar
at 2017-12-30T02:00
at 2017-12-30T02:00
花蓮土砂監控30年 歸納治理系統盼減災

By Rosalind
at 2017-12-29T01:54
at 2017-12-29T01:54
無實績礦場 王美花:半年內檢視狀況

By Faithe
at 2017-12-28T00:45
at 2017-12-28T00:45
打臉印尼總統安全保證 阿貢火山再度強力

By Annie
at 2017-12-27T01:24
at 2017-12-27T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