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小觀:南海季風低壓衰退-淺談季風低壓 - 颱風討論

By Tristan Cohan
at 2013-07-26T11:28
at 2013-07-26T11:28
Table of Contents
即時小觀:南海季風低壓衰退-淺談季風低壓
季風低壓一般是指南亞熱帶海洋上夏季季風作用下產生的季風低壓。
雖然季風低壓有熱帶低壓(颱風前身)的性質,但還是有分別的。
夏季,印度半島陸地上受熱形成的封閉氣旋,為熱低壓
孟加拉灣一般出現季風低壓,(南海有時也會出現季風低壓)
西太平洋上季風槽上出現的為熱帶低壓。
季風低壓的特徵是在大氣中低層700帕的高空最明顯。
就像高空冷心低壓有機會向下發展"轉化"為暖心的颱風一樣,
季風低壓也有機會"自身發展"為颱風,
機率比起冷心低壓高許多,但也不是很容易。
這就要來看季風低壓的特徵了:
為啥會有季風低壓,要回到北半球夏季高空最強高壓系統的南亞高壓說起,
因為青藏高原的存在使高原上的空氣溫度比起鄰近地區高出許多,
在大氣高層盤踞著一非常強大的南亞高壓,也稱青藏高壓
由於高原上大氣高層存在一個很強的輻散氣流,
因此有利於高原南方(印度半島北部)大氣中低層的氣流幅合,
當熱帶海洋上出現封閉氣流曲線時,就是季風低壓。
因此季風低壓的生成是從一大範圍的氣流輻合氣團開始,
季風低壓開始時,往往很大一片沒有組織的雲團,
但由於季風低壓在熱帶海洋上形成,海洋上的水氣凝結提供熱能,
因此,季風低壓也有熱帶低壓的CISK機制,
在大環境的配合下,季風低壓有機會繼續自身發展為颱風。
但是季風低壓轉颱風的機率仍不高,
因為季風低壓範圍大,
CISK機制運作為主不易(颱風是以CISK運作為主)
且還得克服風切,以及所處在的位置:
夏季的季風低壓通常是形成於阿拉波海到孟加拉灣到南海一帶。
形成後範圍大且往往很接近陸地。
此外,季風低壓一般表現在大氣中低層為主,約在700帕最強,
因此,北印度洋的夏季風場就變群雄割據。
在北大氣低層,
南印度洋強大的馬斯克林冷高壓帶來越赤道流轉西南季風,
因此北印度洋吹的盛行風就是旺盛的西南季風。
在大氣中低層~大氣中層,
由於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上存在的季風低壓,
北印度洋位於季風低壓南側,因此大氣中低層的盛行風為西風。
大氣中層以上又是一個壁壘分明的風向風水嶺,
由於高空有南亞高壓盤據,而南亞高壓的南側是熱帶東風噴流,
因此北印度洋的大氣高層盛行風是東風噴流。
北印度洋上大氣中低層的西風與大氣高層的東風,因此有著很強的垂直風切。
季風低壓在這種環境下的特徵為
在大氣中低層可看出明顯的氣旋,到了中高層便轉為反氣旋式幅散。
也由於大範圍輻合系統開始,組織較難整合,
往往外圍降水多,因季風低壓與夏季季風息息相關,
因此外圍常常捲入的西南季風造成降水劇烈。
而季風低壓的消退就是如果大氣環境的不佳,
封閉的等壓線消失,環流便漸漸消散,季風低壓走向衰亡。
但如果順利往熱帶低壓發展,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說了一堆,以下即時小觀...XD:
目前南海季風低壓登陸,走向衰亡。
南海環境恢復西南季風型態到台灣。
不過後期有變數,季風槽可能有熱帶低壓出現。
--
季風低壓一般是指南亞熱帶海洋上夏季季風作用下產生的季風低壓。
雖然季風低壓有熱帶低壓(颱風前身)的性質,但還是有分別的。
夏季,印度半島陸地上受熱形成的封閉氣旋,為熱低壓
孟加拉灣一般出現季風低壓,(南海有時也會出現季風低壓)
西太平洋上季風槽上出現的為熱帶低壓。
季風低壓的特徵是在大氣中低層700帕的高空最明顯。
就像高空冷心低壓有機會向下發展"轉化"為暖心的颱風一樣,
季風低壓也有機會"自身發展"為颱風,
機率比起冷心低壓高許多,但也不是很容易。
這就要來看季風低壓的特徵了:
為啥會有季風低壓,要回到北半球夏季高空最強高壓系統的南亞高壓說起,
因為青藏高原的存在使高原上的空氣溫度比起鄰近地區高出許多,
在大氣高層盤踞著一非常強大的南亞高壓,也稱青藏高壓
由於高原上大氣高層存在一個很強的輻散氣流,
因此有利於高原南方(印度半島北部)大氣中低層的氣流幅合,
當熱帶海洋上出現封閉氣流曲線時,就是季風低壓。
因此季風低壓的生成是從一大範圍的氣流輻合氣團開始,
季風低壓開始時,往往很大一片沒有組織的雲團,
但由於季風低壓在熱帶海洋上形成,海洋上的水氣凝結提供熱能,
因此,季風低壓也有熱帶低壓的CISK機制,
在大環境的配合下,季風低壓有機會繼續自身發展為颱風。
但是季風低壓轉颱風的機率仍不高,
因為季風低壓範圍大,
CISK機制運作為主不易(颱風是以CISK運作為主)
且還得克服風切,以及所處在的位置:
夏季的季風低壓通常是形成於阿拉波海到孟加拉灣到南海一帶。
形成後範圍大且往往很接近陸地。
此外,季風低壓一般表現在大氣中低層為主,約在700帕最強,
因此,北印度洋的夏季風場就變群雄割據。
在北大氣低層,
南印度洋強大的馬斯克林冷高壓帶來越赤道流轉西南季風,
因此北印度洋吹的盛行風就是旺盛的西南季風。
在大氣中低層~大氣中層,
由於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上存在的季風低壓,
北印度洋位於季風低壓南側,因此大氣中低層的盛行風為西風。
大氣中層以上又是一個壁壘分明的風向風水嶺,
由於高空有南亞高壓盤據,而南亞高壓的南側是熱帶東風噴流,
因此北印度洋的大氣高層盛行風是東風噴流。
北印度洋上大氣中低層的西風與大氣高層的東風,因此有著很強的垂直風切。
季風低壓在這種環境下的特徵為
在大氣中低層可看出明顯的氣旋,到了中高層便轉為反氣旋式幅散。
也由於大範圍輻合系統開始,組織較難整合,
往往外圍降水多,因季風低壓與夏季季風息息相關,
因此外圍常常捲入的西南季風造成降水劇烈。
而季風低壓的消退就是如果大氣環境的不佳,
封閉的等壓線消失,環流便漸漸消散,季風低壓走向衰亡。
但如果順利往熱帶低壓發展,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說了一堆,以下即時小觀...XD:
目前南海季風低壓登陸,走向衰亡。
南海環境恢復西南季風型態到台灣。
不過後期有變數,季風槽可能有熱帶低壓出現。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Elvira
at 2013-07-28T09:31
at 2013-07-28T09:31

By Rosalind
at 2013-07-30T07:35
at 2013-07-30T07:35

By Yedda
at 2013-08-01T05:38
at 2013-08-01T05:38

By Belly
at 2013-08-03T03:41
at 2013-08-03T03:41
Related Posts
週日前注意午後大雷雨~102/07/25

By Leila
at 2013-07-25T23:53
at 2013-07-25T23:53
2013「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比賽

By Ina
at 2013-07-25T16:15
at 2013-07-25T16:15
今日排行榜

By Skylar Davis
at 2013-07-25T16:11
at 2013-07-25T16:11
即時小觀:季風低壓明天減弱,水氣往台灣

By Donna
at 2013-07-25T15:45
at 2013-07-25T15:45
颱風名稱改版?

By Hedwig
at 2013-07-25T01:08
at 2013-07-25T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