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學在台灣 - 地球科學討論

By Hazel
at 2010-01-03T17:34
at 2010-01-03T17:3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oceanlight (森森森森...林)》之銘言:
: 目前古生物學在台灣的情形是怎麼樣呢?
: 似乎有開設古生物學的學校越來越少了
: 而研究部分 也幾乎都是微體古生物的部份
: 如果對古生物很有興趣(脊椎古生物)
: 會不會未來很難找到工作呢?
: 想問問各位板上前輩的看法~
: 感謝:)
我稍微認真一點回答你的問題好了
如果你想謀職容易些,那麼請不要學古生物,尤其是脊椎古生物學XD
不過如果能作到頂尖,這麼冷門的學問,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得天獨厚?
(我私心希望不要有太多人來跟我們搶飯碗...XDDD)
純古生物學本來就是非常學術性、知識性、與民生經濟無直接關係的學問
(除非你想買賣化石...但是買賣化石不一定得有古生物學知識XD)
就市場而言,除了石尚和博物館,大概也不會有地方需要古生物的人了oTZ
現在在台灣學界還被人認為具有古生物學背景的人,幾希矣!
而這幾個人之中,真正自認為是古生物學家的,一隻手就數得完了。
舉個例子,在成大開古生物課程的黃奇瑜教授,
如果要說他是有孔蟲微體化石的專家,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反對,
但是如果當面問他自認為是哪一個學門的專家,
他一定回答你「地質學」,頂多再延伸一門「古海洋學」
另一個例子(而且就「古生物學」研究來說,其實比黃教授更貼切的)
以浮游性有孔蟲演化的研究成名的台大魏國彥教授,
近年來的研究重心同樣是擺在古海洋學
雖然他們實驗室還是有一些關於有孔蟲演化的研究
但是微體古生物終究是不太可能跟古海洋和古氣候學脫鉤的吧XD
實際上,古生物學、化石,對目前台灣地學界而言,
只是研究工具,而不是研究的主題
至於「純粹的」古生物學呢?
自然還是有人在作研究的,例如在科博館服務,
自嘲「已經是瀕臨絕種的」古生物學家程延年博士。
這裡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程博士,
所研究的也已經超乎古生物學(Paleontology),
而跨入「化石生物學(Paleobiology)」的領域了,
也就是說,生物學的成分更加濃厚,研究方法也多是出自生物學的範疇
其實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對於古生物研究的大趨勢
所以嚴格說來,你所問的「古生物學」,
實際上已經跨出地學,而應該是生物學主導的工作了。
不過,因為古生物學和化石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化石」,
國內生科系的學者們似乎對這方面的瞭解和關注並不大?
就這方面來說,從地學界跨行去作古生物學,
或許可以具有一些地質學知識背景上的優勢吧...
但這也意味著,如果你是一位地球科學相關系所出身的學生,
要不就去雙修生物學系的課程(例如演化生物學、支系分類學、比較解剖學),
要不就得像程博士一樣得天獨厚地佔有優渥的位置而有餘裕花個十年的時間自修...
(當然,長期的努力、佈局、濃厚的興趣以及適量的自戀(XD)才是他成功的原動力)
所以,
除非你家有恆產或是中了威力彩頭獎什麼的,
不然把古生物學家當作職業,
十之八九是一條需要安貧樂道、孤獨而又曲折的不歸路......T_T
--
當然,純粹把古生物作為休閒嗜好的話,又是另一回事了啦...XD
--
︿___︿ ︿___︿ ︿___︿ ︿___︿ ︿___︿
(≡Φ。Φ≡)(≡—。—≡)(≡>。<≡)(≡T。T≡)(≡*。*≡)
︿___︿ ∩∩ ︿___︿ ︿___︿ ︿___︿
(≡◎。◎≡) ( ‥ ) (≡‵。′≡)(≡Π。Π≡)(≡★。★≡)
︿___︿ ︿___︿ ︿___︿ ︿___︿ ︿___︿
(≡⊙。⊙≡)(≡=。=≡)(≡′。‵≡)(≡Θ。Θ≡)(≡˙。˙≡)
--
: 目前古生物學在台灣的情形是怎麼樣呢?
: 似乎有開設古生物學的學校越來越少了
: 而研究部分 也幾乎都是微體古生物的部份
: 如果對古生物很有興趣(脊椎古生物)
: 會不會未來很難找到工作呢?
: 想問問各位板上前輩的看法~
: 感謝:)
我稍微認真一點回答你的問題好了
如果你想謀職容易些,那麼請不要學古生物,尤其是脊椎古生物學XD
不過如果能作到頂尖,這麼冷門的學問,從另一方面來看也是得天獨厚?
(我私心希望不要有太多人來跟我們搶飯碗...XDDD)
純古生物學本來就是非常學術性、知識性、與民生經濟無直接關係的學問
(除非你想買賣化石...但是買賣化石不一定得有古生物學知識XD)
就市場而言,除了石尚和博物館,大概也不會有地方需要古生物的人了oTZ
現在在台灣學界還被人認為具有古生物學背景的人,幾希矣!
而這幾個人之中,真正自認為是古生物學家的,一隻手就數得完了。
舉個例子,在成大開古生物課程的黃奇瑜教授,
如果要說他是有孔蟲微體化石的專家,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反對,
但是如果當面問他自認為是哪一個學門的專家,
他一定回答你「地質學」,頂多再延伸一門「古海洋學」
另一個例子(而且就「古生物學」研究來說,其實比黃教授更貼切的)
以浮游性有孔蟲演化的研究成名的台大魏國彥教授,
近年來的研究重心同樣是擺在古海洋學
雖然他們實驗室還是有一些關於有孔蟲演化的研究
但是微體古生物終究是不太可能跟古海洋和古氣候學脫鉤的吧XD
實際上,古生物學、化石,對目前台灣地學界而言,
只是研究工具,而不是研究的主題
至於「純粹的」古生物學呢?
自然還是有人在作研究的,例如在科博館服務,
自嘲「已經是瀕臨絕種的」古生物學家程延年博士。
這裡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程博士,
所研究的也已經超乎古生物學(Paleontology),
而跨入「化石生物學(Paleobiology)」的領域了,
也就是說,生物學的成分更加濃厚,研究方法也多是出自生物學的範疇
其實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對於古生物研究的大趨勢
所以嚴格說來,你所問的「古生物學」,
實際上已經跨出地學,而應該是生物學主導的工作了。
不過,因為古生物學和化石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化石」,
國內生科系的學者們似乎對這方面的瞭解和關注並不大?
就這方面來說,從地學界跨行去作古生物學,
或許可以具有一些地質學知識背景上的優勢吧...
但這也意味著,如果你是一位地球科學相關系所出身的學生,
要不就去雙修生物學系的課程(例如演化生物學、支系分類學、比較解剖學),
要不就得像程博士一樣得天獨厚地佔有優渥的位置而有餘裕花個十年的時間自修...
(當然,長期的努力、佈局、濃厚的興趣以及適量的自戀(XD)才是他成功的原動力)
所以,
除非你家有恆產或是中了威力彩頭獎什麼的,
不然把古生物學家當作職業,
十之八九是一條需要安貧樂道、孤獨而又曲折的不歸路......T_T
--
當然,純粹把古生物作為休閒嗜好的話,又是另一回事了啦...XD
--
︿___︿ ︿___︿ ︿___︿ ︿___︿ ︿___︿
(≡Φ。Φ≡)(≡—。—≡)(≡>。<≡)(≡T。T≡)(≡*。*≡)
︿___︿ ∩∩ ︿___︿ ︿___︿ ︿___︿
(≡◎。◎≡) ( ‥ ) (≡‵。′≡)(≡Π。Π≡)(≡★。★≡)
︿___︿ ︿___︿ ︿___︿ ︿___︿ ︿___︿
(≡⊙。⊙≡)(≡=。=≡)(≡′。‵≡)(≡Θ。Θ≡)(≡˙。˙≡)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Daph Bay
at 2010-01-04T07:07
at 2010-01-04T07:07

By Sandy
at 2010-01-04T20:40
at 2010-01-04T20:40

By Lauren
at 2010-01-05T10:13
at 2010-01-05T10:13

By Jacob
at 2010-01-05T23:46
at 2010-01-05T23:46

By Jessica
at 2010-01-06T13:19
at 2010-01-06T13:19

By Valerie
at 2010-01-07T02:52
at 2010-01-07T02:52
Related Posts
古生物學在台灣

By Hedwig
at 2010-01-02T23:13
at 2010-01-02T23:13
地球科學問題2

By William
at 2010-01-02T20:38
at 2010-01-02T20:38
中央氣象局第001號有感地震報告 花蓮M5.1

By Hedda
at 2010-01-02T03:18
at 2010-01-02T03:18
繁星蒼穹˙星空特展 1/1~3/31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

By Ida
at 2010-01-01T10:33
at 2010-01-01T10:33
加09年10大天氣異象 反常夏季排第一

By Edith
at 2009-12-31T09:55
at 2009-12-31T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