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發生時,知道什麼時候才到達我所在的地方 - 地球科學討論

By Gilbert
at 2018-03-23T19:53
at 2018-03-23T19:53
Table of Contents
http://chinese.donga.com/BIG/Home/3/all/29/1261947/1
地震發生時,知道什麼時候才到達我所在的地方
Posted March. 23, 2018 08:00 Updated March. 23, 2018 08:00
https://i.imgur.com/5BcgLx1.jpg
「11月15日14點29分,慶尚北道浦項市北區以北6公里地區發生5.5地震/餘震,敬請注意
安全。」
這是去年11月浦項發生地震時,氣象廳通報的緊急災難短信內容。其中只包含了地震發生
的時間和地點、地震的絕對強度(規模)等信息。收到短信的人難以知道自己所在的地點
在多久之後、將發生多強的震動。
最近,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地震研究中心開發出了以地區設施而不是地震發生地點為中心
提供信息的「混合地震預警系統」和地震預警智能手機應用軟件。該應用程序將同時告知
使用者所在地點預計將發生的震動、損失程度(震級)、距地震到達剩餘時間以及行動要
領等。這一應用軟體既可以瞭解地震的詳細資訊,也可以發送現場信息。
「混合地震預警系統」採取的方式,是通過全國各地的地震觀測所,把各地區設施自行收
集的數據,傳送到感知地震的中央網絡。地震研究中心責任研究員朴正浩(音譯)表示:
「即便地震規模相同,但由於與震中的距離和當地地質特點、建築物的高度等不同,震動
強度也會有所不同。市民們需要的必要信息,是自己所在地點的損失程度。」
韓國鐵道公社為鐵道安全在全國高鐵網設置的加速地震儀,就是其典型性設施。去年9月
慶州發生地震時,在東大區站~蔚山站區間的京釜高速鐵路上,感知到了地震。朴正浩解
釋說,「雖然無法知道地震發生在哪裡,但至少能夠告知哪個區間出現危險。」他還解釋
說:「即使只追加使用基礎設施、產業設施等現場警報系統,也能夠實現充分、迅速、有
用的地震警報。」
研究小組計畫,為了實用化,到明年年底為止,將經過現場實證和技術完善,把方案提交
給氣象廳。根據現行法律,除氣象廳長以外,任何人不得發佈有關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觀測
結果和災情快訊。朴正浩表示:「即使將災情快訊歸口氣象廳,地方自治團體、研究機構
、生產企業等也有必要共享有關觀測結果。在日本、台灣等地,都是以民間參與為基礎,
提供多種地震資訊,然後迅速採取應對措施。」
氣象廳還制定了在年內將地震預警傳送時間提前到觀測後7秒的目標。為此,還計畫把地
震觀測所從250處增加到314處。從今年10月起,將正式運營能夠告知地震規模和實際感受
震動程度的「震級資訊服務」。
東亞科學記者 宋慶恩 [email protected]
--
地震發生時,知道什麼時候才到達我所在的地方
Posted March. 23, 2018 08:00 Updated March. 23, 2018 08:00
https://i.imgur.com/5BcgLx1.jpg

「11月15日14點29分,慶尚北道浦項市北區以北6公里地區發生5.5地震/餘震,敬請注意
安全。」
這是去年11月浦項發生地震時,氣象廳通報的緊急災難短信內容。其中只包含了地震發生
的時間和地點、地震的絕對強度(規模)等信息。收到短信的人難以知道自己所在的地點
在多久之後、將發生多強的震動。
最近,韓國地質資源研究院地震研究中心開發出了以地區設施而不是地震發生地點為中心
提供信息的「混合地震預警系統」和地震預警智能手機應用軟件。該應用程序將同時告知
使用者所在地點預計將發生的震動、損失程度(震級)、距地震到達剩餘時間以及行動要
領等。這一應用軟體既可以瞭解地震的詳細資訊,也可以發送現場信息。
「混合地震預警系統」採取的方式,是通過全國各地的地震觀測所,把各地區設施自行收
集的數據,傳送到感知地震的中央網絡。地震研究中心責任研究員朴正浩(音譯)表示:
「即便地震規模相同,但由於與震中的距離和當地地質特點、建築物的高度等不同,震動
強度也會有所不同。市民們需要的必要信息,是自己所在地點的損失程度。」
韓國鐵道公社為鐵道安全在全國高鐵網設置的加速地震儀,就是其典型性設施。去年9月
慶州發生地震時,在東大區站~蔚山站區間的京釜高速鐵路上,感知到了地震。朴正浩解
釋說,「雖然無法知道地震發生在哪裡,但至少能夠告知哪個區間出現危險。」他還解釋
說:「即使只追加使用基礎設施、產業設施等現場警報系統,也能夠實現充分、迅速、有
用的地震警報。」
研究小組計畫,為了實用化,到明年年底為止,將經過現場實證和技術完善,把方案提交
給氣象廳。根據現行法律,除氣象廳長以外,任何人不得發佈有關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觀測
結果和災情快訊。朴正浩表示:「即使將災情快訊歸口氣象廳,地方自治團體、研究機構
、生產企業等也有必要共享有關觀測結果。在日本、台灣等地,都是以民間參與為基礎,
提供多種地震資訊,然後迅速採取應對措施。」
氣象廳還制定了在年內將地震預警傳送時間提前到觀測後7秒的目標。為此,還計畫把地
震觀測所從250處增加到314處。從今年10月起,將正式運營能夠告知地震規模和實際感受
震動程度的「震級資訊服務」。
東亞科學記者 宋慶恩 [email protected]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印尼火山突噴發毒氣 30人送醫百人撤離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3-23T00:23
at 2018-03-23T00:23
中央氣象局074號有感地震報告 嘉義M4.6

By Annie
at 2018-03-22T22:55
at 2018-03-22T22:55
地牛翻身!18:44 宜蘭發生規模4.0地震

By Frederic
at 2018-03-22T01:28
at 2018-03-22T01:28
有夠小! 中國這裡最高的山 海拔48公分..

By Ula
at 2018-03-21T01:36
at 2018-03-21T01:36
中央氣象局072號有感地震報告 嘉義M5.2

By Rachel
at 2018-03-20T18:00
at 2018-03-20T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