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北極渦旋退回北極,準備大爆發 - 颱風討論

By Mary
at 2017-12-26T20:12
at 2017-12-26T20:12
Table of Contents
燦藍色的地球不是得自海洋,而是染自於天空
如果我們有幸坐上熱氣球飛往天外時,我們會看到,
遠方的地平線開始彎曲,構成一道弧線,映襯著漆黑太空,
地平線上映襯出藍色的光暈,這道光圈就是大氣。
大氣是地球上最寶貴的收藏,也是生命的起源,形成燦藍色星球。
天網電離層
太陽每天外地球帶來光和熱,帶來彩虹也同時帶來致命的紫外線和X射線,
感謝天空的保護,這些的輻射並不會到達地表,
在地球表面上方80公里到數百公里,稀疏的空氣分子盡責的警戒,負責攔截致命的X射線
,
過程中原子被轟擊成離子,並加熱到攝氏一千度,形成電離層。
在這大氣中的主導力量是電,當帶電粒子與電離層中的氣體碰撞後,
捕捉來自太陽及宇宙的各種有害生命的γ射線、X光…等短波輻射。
藍色的火焰向上噴發,從地上看不到這種上下顛倒的雷霆閃電,
來自外太空的隕石在這裡灰飛煙滅,化為道道燦爛的流星。
奇妙臭氧層
從電離層溜出的紫外線,向下來到地球的第二層保護層臭氧層,
臭氧分子受到紫外線轟擊而分裂,但又重新構組,
彷彿無限重生的力量,紫外線在這一層被完全吸收乾淨。
由臭氧層繼續往下,溫度降到異常寒冷,可達零下60~80度
這裡已經接近地球最濃密的大氣厚毯-對流層。
望向兩極,已能看到寒冷下沉的大漩渦,正是南北極渦旋,隨著季節強弱變化;
而此刻,在2017年12月26日的今天,這裡的北極有全球最強的冷渦旋,北極渦旋。
超級北極渦旋準備現身
最新模式預報,北極渦旋挑戰日本海後大失血,退回北極療傷,
不可思議但不意外的是,在永夜的大本營中,北極渦旋從寒冰中大爆發
3天後北極渦旋療傷復原,中心百帕高度場15100米(想像910百帕颱風),
並持續爆發,一周過後模式已預報出現14900米的超級北極渦旋(想像890百帕超級颱風)。
北極渦旋一回到北極連跳三級,只有在隆冬的永夜環境下,才有如此驚人發展。
整個北極海陷入大冰凍,不過北極海已全面結冰(不計挪威永不結凍海域),
北極熊早已很高興。
西風脊連結副高回暖易偏熱
在冬季的西風系統主宰下,西風氣流會帶來北方冷平流,從槽後脊前而來,
而脊後槽前的暖平流則會讓回暖升溫,若是連結西風脊連結副高,則回溫更熱,
這也是前兩天台灣溫度大幅度回升,
因為隨著北極渦旋退回北極,東亞大槽減弱,南方副高悄悄往台灣接近,
不過,冬季的副高遠不如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太平洋高壓),
冬季的副高很不穩定,尤其未來一週又消退。
東亞未來一週冷空氣活動仍頻繁
儘管少了北極渦旋加持,但模式顯示中亞有暖脊發展,
雖不看好形成阻塞高壓,但使東亞短波槽頻頻活動,
冷空氣頻頻南下,讓東亞溫度降低了,不再局限於東北亞冷中心。
同時拜中亞暖脊,意圖形成阻塞高壓所賜,
西伯利亞發展出大範圍地面冷高壓,冷高壓中心在西伯利亞,邊緣已跨到台灣。
因此模式也顯示未來一週後期的冷空氣較強,
850帕3度線接近台灣,地面溫度會降到14~15度。
而明天起,副高開始消退,再加上短波脊也不會結合副高,
因此未來一週台灣也受北方短波槽活動,冷空氣雖然不算強但也頻頻南下,
冷的時候還是會接近15度,熱的時候回溫也不會太高。
12月的均溫
回顧12月中上旬,偏冷的天數不少,
到了下旬西風脊與副高的結合出現大回暖的情況,
不過到了最後尾聲,冷空氣頻頻活動,溫度還是有回拉的情況,
因此,整體來看,雖然12月沒有寒流,但均溫應該不至於偏高,
甚至有偏低的機會。
後冬時期
展望後冬時期,今年東亞與去年不同的是,
北極渦旋留下的戰績是另整片鄂霍次克海的西側海域結冰,且結冰蔓延到接近一半,
換言之,鄂霍次克海將近一半都是陸地了,亞洲大陸向東延伸出新的平坦乾冰陸地,
西伯利亞/蒙古不再那麼稀罕地成為冷氣團堆積所在地,
長期模式預報認為,後冬時期開始,亞洲遠東又有強烈冷凍氣團發展。
而最新的日本北海道沿岸已全面結冰,北極渦旋打下的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反觀往年以西伯利亞/蒙古為中心的
應該結冰的渤海還沒結冰;只能說今年與去年大不同,
或許有機會出現罕見的日本海結冰也說不定了。
對台灣來說,這未必會有利寒流出現,但也不見得偏暖,後續觀察了。
(以上供參囉)
--
如果我們有幸坐上熱氣球飛往天外時,我們會看到,
遠方的地平線開始彎曲,構成一道弧線,映襯著漆黑太空,
地平線上映襯出藍色的光暈,這道光圈就是大氣。
大氣是地球上最寶貴的收藏,也是生命的起源,形成燦藍色星球。
天網電離層
太陽每天外地球帶來光和熱,帶來彩虹也同時帶來致命的紫外線和X射線,
感謝天空的保護,這些的輻射並不會到達地表,
在地球表面上方80公里到數百公里,稀疏的空氣分子盡責的警戒,負責攔截致命的X射線
,
過程中原子被轟擊成離子,並加熱到攝氏一千度,形成電離層。
在這大氣中的主導力量是電,當帶電粒子與電離層中的氣體碰撞後,
捕捉來自太陽及宇宙的各種有害生命的γ射線、X光…等短波輻射。
藍色的火焰向上噴發,從地上看不到這種上下顛倒的雷霆閃電,
來自外太空的隕石在這裡灰飛煙滅,化為道道燦爛的流星。
奇妙臭氧層
從電離層溜出的紫外線,向下來到地球的第二層保護層臭氧層,
臭氧分子受到紫外線轟擊而分裂,但又重新構組,
彷彿無限重生的力量,紫外線在這一層被完全吸收乾淨。
由臭氧層繼續往下,溫度降到異常寒冷,可達零下60~80度
這裡已經接近地球最濃密的大氣厚毯-對流層。
望向兩極,已能看到寒冷下沉的大漩渦,正是南北極渦旋,隨著季節強弱變化;
而此刻,在2017年12月26日的今天,這裡的北極有全球最強的冷渦旋,北極渦旋。
超級北極渦旋準備現身
最新模式預報,北極渦旋挑戰日本海後大失血,退回北極療傷,
不可思議但不意外的是,在永夜的大本營中,北極渦旋從寒冰中大爆發
3天後北極渦旋療傷復原,中心百帕高度場15100米(想像910百帕颱風),
並持續爆發,一周過後模式已預報出現14900米的超級北極渦旋(想像890百帕超級颱風)。
北極渦旋一回到北極連跳三級,只有在隆冬的永夜環境下,才有如此驚人發展。
整個北極海陷入大冰凍,不過北極海已全面結冰(不計挪威永不結凍海域),
北極熊早已很高興。
西風脊連結副高回暖易偏熱
在冬季的西風系統主宰下,西風氣流會帶來北方冷平流,從槽後脊前而來,
而脊後槽前的暖平流則會讓回暖升溫,若是連結西風脊連結副高,則回溫更熱,
這也是前兩天台灣溫度大幅度回升,
因為隨著北極渦旋退回北極,東亞大槽減弱,南方副高悄悄往台灣接近,
不過,冬季的副高遠不如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太平洋高壓),
冬季的副高很不穩定,尤其未來一週又消退。
東亞未來一週冷空氣活動仍頻繁
儘管少了北極渦旋加持,但模式顯示中亞有暖脊發展,
雖不看好形成阻塞高壓,但使東亞短波槽頻頻活動,
冷空氣頻頻南下,讓東亞溫度降低了,不再局限於東北亞冷中心。
同時拜中亞暖脊,意圖形成阻塞高壓所賜,
西伯利亞發展出大範圍地面冷高壓,冷高壓中心在西伯利亞,邊緣已跨到台灣。
因此模式也顯示未來一週後期的冷空氣較強,
850帕3度線接近台灣,地面溫度會降到14~15度。
而明天起,副高開始消退,再加上短波脊也不會結合副高,
因此未來一週台灣也受北方短波槽活動,冷空氣雖然不算強但也頻頻南下,
冷的時候還是會接近15度,熱的時候回溫也不會太高。
12月的均溫
回顧12月中上旬,偏冷的天數不少,
到了下旬西風脊與副高的結合出現大回暖的情況,
不過到了最後尾聲,冷空氣頻頻活動,溫度還是有回拉的情況,
因此,整體來看,雖然12月沒有寒流,但均溫應該不至於偏高,
甚至有偏低的機會。
後冬時期
展望後冬時期,今年東亞與去年不同的是,
北極渦旋留下的戰績是另整片鄂霍次克海的西側海域結冰,且結冰蔓延到接近一半,
換言之,鄂霍次克海將近一半都是陸地了,亞洲大陸向東延伸出新的平坦乾冰陸地,
西伯利亞/蒙古不再那麼稀罕地成為冷氣團堆積所在地,
長期模式預報認為,後冬時期開始,亞洲遠東又有強烈冷凍氣團發展。
而最新的日本北海道沿岸已全面結冰,北極渦旋打下的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反觀往年以西伯利亞/蒙古為中心的
應該結冰的渤海還沒結冰;只能說今年與去年大不同,
或許有機會出現罕見的日本海結冰也說不定了。
對台灣來說,這未必會有利寒流出現,但也不見得偏暖,後續觀察了。
(以上供參囉)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Adele
at 2017-12-28T09:16
at 2017-12-28T09:16

By Lucy
at 2017-12-29T22:20
at 2017-12-29T22:20

By Hardy
at 2017-12-31T11:24
at 2017-12-31T11:24

By Margaret
at 2018-01-02T00:28
at 2018-01-02T00:28

By Blanche
at 2018-01-03T13:32
at 2018-01-03T13:32

By Una
at 2018-01-05T02:36
at 2018-01-05T02:36

By Bethany
at 2018-01-06T15:39
at 2018-01-06T15:39

By Sandy
at 2018-01-08T04:43
at 2018-01-08T04:43

By Emma
at 2018-01-09T17:47
at 2018-01-09T17:47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1-11T06:51
at 2018-01-11T06:51

By Audriana
at 2018-01-12T19:55
at 2018-01-12T19:55

By Elizabeth
at 2018-01-14T08:59
at 2018-01-14T08:59

By Olivia
at 2018-01-15T22:03
at 2018-01-15T22:03

By Isabella
at 2018-01-17T11:07
at 2018-01-17T11:07

By Thomas
at 2018-01-19T00:11
at 2018-01-19T00:11

By Suhail Hany
at 2018-01-20T13:15
at 2018-01-20T13:15

By Enid
at 2018-01-22T02:19
at 2018-01-22T02:19

By Franklin
at 2018-01-23T15:23
at 2018-01-23T15:23

By Candice
at 2018-01-25T04:27
at 2018-01-25T04:27

By Susan
at 2018-01-26T17:31
at 2018-01-26T17:31

By Margaret
at 2018-01-28T06:35
at 2018-01-28T06:35

By Jacky
at 2018-01-29T19:38
at 2018-01-29T19:38

By Elvira
at 2018-01-31T08:42
at 2018-01-31T08:42

By Jessica
at 2018-02-01T21:46
at 2018-02-01T21:46

By Daniel
at 2018-02-03T10:50
at 2018-02-03T10:50

By Mason
at 2018-02-04T23:54
at 2018-02-04T23:54

By Irma
at 2018-02-06T12:58
at 2018-02-06T12:58

By Annie
at 2018-02-08T02:02
at 2018-02-08T02:02

By Jack
at 2018-02-09T15:06
at 2018-02-09T15:06

By Frederica
at 2018-02-11T04:10
at 2018-02-11T04:10

By Sandy
at 2018-02-12T17:14
at 2018-02-12T17:14

By Iris
at 2018-02-14T06:18
at 2018-02-14T06:18

By Zanna
at 2018-02-15T19:22
at 2018-02-15T19:22

By Michael
at 2018-02-17T08:26
at 2018-02-17T08:26

By Puput
at 2018-02-18T21:30
at 2018-02-18T21:30

By Faithe
at 2018-02-20T10:34
at 2018-02-20T10:34

By Susan
at 2018-02-21T23:37
at 2018-02-21T23:37

By Zenobia
at 2018-02-23T12:41
at 2018-02-23T12:41

By Agatha
at 2018-02-25T01:45
at 2018-02-25T01:45

By Rosalind
at 2018-02-26T14:49
at 2018-02-26T14:49

By Hedwig
at 2018-02-28T03:53
at 2018-02-28T03:53

By Frederica
at 2018-03-01T16:57
at 2018-03-01T16:57

By Leila
at 2018-03-03T06:01
at 2018-03-03T06:01

By Jack
at 2018-03-04T19:05
at 2018-03-04T19:05

By Frederica
at 2018-03-06T08:09
at 2018-03-06T08:09

By Heather
at 2018-03-07T21:13
at 2018-03-07T21:13

By Dora
at 2018-03-09T10:17
at 2018-03-09T10:17

By Belly
at 2018-03-10T23:21
at 2018-03-10T23:21

By Ingrid
at 2018-03-12T12:25
at 2018-03-12T12:25
Related Posts
立法院委員會要求氣象局落實執行氣象法

By Kyle
at 2017-12-22T22:01
at 2017-12-22T22:01
竹苗水庫「枯枯」了 27日起一階限水

By Ingrid
at 2017-12-22T02:45
at 2017-12-22T02:45
天氣小觀:輻冷不如預期,未來一週有冷未必冷氣團

By Bethany
at 2017-12-21T21:25
at 2017-12-21T21:25
台風第27号 (テンビン)天秤

By Franklin
at 2017-12-21T05:33
at 2017-12-21T05:33
阿拉斯加降雪量倍增 研究指向全球暖化

By Noah
at 2017-12-21T01:23
at 2017-12-21T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