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未來一周,注意大冷鋒通過,但不冷 - 颱風討論

By Jessica
at 2016-05-08T09:19
at 2016-05-08T09:19
Table of Contents
天氣小觀:未來一周,大冷鋒通過,但不冷,主要是注意降雨
亞洲南方目前在阿拉伯海北部與中南半島北部各以一塊地獄火,
這區的溫度屬於火熱的搖滾區,前者主要是東非副熱帶高壓的下沉作用引起,
後者為中南半島上空的副熱帶高壓單體與太平洋高壓連結造成。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西風槽切斷中南半島上空的副高與太平洋高壓之間的連結,
中南半島上空的副高位置不變,持續控制者中南半島一帶,
兩旁的孟加拉灣與南海都沒有顯示西南季風肇始的跡象。
南亞高壓必須增強並往西伸北抬,才能加強大氣的抽吸作用,利於西南季風爆發,
無奈的是,大氣高層南亞高壓未來一周趨向減弱,
原因在於受到東亞大氣高層的西風槽的衝擊,使南亞高壓弱化。
這波西風槽的衝擊最主要來自於:
目前位於東北亞外海有出現大範圍溫帶氣旋,
溫帶氣旋推動東亞地區的南北大氣冷熱交換。
以及中南半島熱低壓分裂往東北移併入東亞中緯度西風槽系統。
醞釀一次西風大槽的波動。
未來一周,
東亞這波西風大槽的影響,地面系統會伴隨著溫帶氣旋與鋒面產生,
溫帶氣旋兩側分別是冷鋒與暖鋒,台灣受到冷鋒過境影響。
但並不是很冷的冷鋒,而是涼爽的空氣南下,
後頭沒有明顯的地面冷高壓,當然也沒有所謂的東北季風。
而是屬於變性高壓帶來的涼爽的偏北風。
在這季節,地面大陸冷高壓經常在陸地變性,而不會等到出海才變性。
反之,在隆冬季節,地面冷高壓甚至出海後也還沒變性。
未來一周,這波地面鋒面由北往南掃過全台灣,
鋒面來襲前,偏南風的背風低壓,北部要當心熱對流的午後大雷雨。
緊接著鋒面通過台灣,
鋒面到達中南部時,因為偏南風的迎風面與鋒面對流,
中南面要注意大雨,甚至豪雨。
而在鋒面一兩天通過後,涼爽空氣南下天氣轉為較穩定,但涼爽時間很短就是了。
約略一兩天後,太平洋高壓的東風波在台灣附近,不至於發展熱帶性低氣壓,
但在未來一周的尾聲,可能位台灣南部帶來不穩定,後續待觀察。
在春秋的過渡季節中,中緯度天氣系統南下之後,
往往促成很有趣的現象,熟悉的例如海燕颱風。
而在春季,最有名的就是引爆南海西南季風。
但這次則很是促成太平洋上高壓南側的東風波動。
最主要在於西風槽後出現的封閉的反氣旋向東移,
使太平洋高壓在西風槽前後不斷快速的變動與調整,東退又北移。
地面系統在偏北風與高壓東風轉南風的輻合下,出現東風波擾動。
因此,模式預報預報,後期的東風波動雖然不強,
但東南部的迎風面與中南部的背風低壓,天氣都比較不穩定。
(以上供參)
--
亞洲南方目前在阿拉伯海北部與中南半島北部各以一塊地獄火,
這區的溫度屬於火熱的搖滾區,前者主要是東非副熱帶高壓的下沉作用引起,
後者為中南半島上空的副熱帶高壓單體與太平洋高壓連結造成。
模式預報,未來一周西風槽切斷中南半島上空的副高與太平洋高壓之間的連結,
中南半島上空的副高位置不變,持續控制者中南半島一帶,
兩旁的孟加拉灣與南海都沒有顯示西南季風肇始的跡象。
南亞高壓必須增強並往西伸北抬,才能加強大氣的抽吸作用,利於西南季風爆發,
無奈的是,大氣高層南亞高壓未來一周趨向減弱,
原因在於受到東亞大氣高層的西風槽的衝擊,使南亞高壓弱化。
這波西風槽的衝擊最主要來自於:
目前位於東北亞外海有出現大範圍溫帶氣旋,
溫帶氣旋推動東亞地區的南北大氣冷熱交換。
以及中南半島熱低壓分裂往東北移併入東亞中緯度西風槽系統。
醞釀一次西風大槽的波動。
未來一周,
東亞這波西風大槽的影響,地面系統會伴隨著溫帶氣旋與鋒面產生,
溫帶氣旋兩側分別是冷鋒與暖鋒,台灣受到冷鋒過境影響。
但並不是很冷的冷鋒,而是涼爽的空氣南下,
後頭沒有明顯的地面冷高壓,當然也沒有所謂的東北季風。
而是屬於變性高壓帶來的涼爽的偏北風。
在這季節,地面大陸冷高壓經常在陸地變性,而不會等到出海才變性。
反之,在隆冬季節,地面冷高壓甚至出海後也還沒變性。
未來一周,這波地面鋒面由北往南掃過全台灣,
鋒面來襲前,偏南風的背風低壓,北部要當心熱對流的午後大雷雨。
緊接著鋒面通過台灣,
鋒面到達中南部時,因為偏南風的迎風面與鋒面對流,
中南面要注意大雨,甚至豪雨。
而在鋒面一兩天通過後,涼爽空氣南下天氣轉為較穩定,但涼爽時間很短就是了。
約略一兩天後,太平洋高壓的東風波在台灣附近,不至於發展熱帶性低氣壓,
但在未來一周的尾聲,可能位台灣南部帶來不穩定,後續待觀察。
在春秋的過渡季節中,中緯度天氣系統南下之後,
往往促成很有趣的現象,熟悉的例如海燕颱風。
而在春季,最有名的就是引爆南海西南季風。
但這次則很是促成太平洋上高壓南側的東風波動。
最主要在於西風槽後出現的封閉的反氣旋向東移,
使太平洋高壓在西風槽前後不斷快速的變動與調整,東退又北移。
地面系統在偏北風與高壓東風轉南風的輻合下,出現東風波擾動。
因此,模式預報預報,後期的東風波動雖然不強,
但東南部的迎風面與中南部的背風低壓,天氣都比較不穩定。
(以上供參)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Hazel
at 2016-05-10T07:54
at 2016-05-10T07:54

By Olive
at 2016-05-12T06:29
at 2016-05-12T06:29

By William
at 2016-05-14T05:04
at 2016-05-14T05:04

By Oscar
at 2016-05-16T03:39
at 2016-05-16T03:39

By Zora
at 2016-05-18T02:15
at 2016-05-18T02:15

By Irma
at 2016-05-20T00:50
at 2016-05-20T00:50

By Aaliyah
at 2016-05-21T23:25
at 2016-05-21T23:25

By Zenobia
at 2016-05-23T22:00
at 2016-05-23T22:00

By Ursula
at 2016-05-25T20:35
at 2016-05-25T20:35

By Connor
at 2016-05-27T19:10
at 2016-05-27T19:10

By Cara
at 2016-05-29T17:45
at 2016-05-29T17:45

By Suhail Hany
at 2016-05-31T16:20
at 2016-05-31T16:20

By Frederic
at 2016-06-02T14:55
at 2016-06-02T14:55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6-04T13:30
at 2016-06-04T13:30

By Regina
at 2016-06-06T12:05
at 2016-06-06T12:05

By Margaret
at 2016-06-08T10:40
at 2016-06-08T10:40

By Edith
at 2016-06-10T09:15
at 2016-06-10T09:15

By Isla
at 2016-06-12T07:50
at 2016-06-12T07:50

By Lydia
at 2016-06-14T06:25
at 2016-06-14T06:25

By Leila
at 2016-06-16T05:01
at 2016-06-16T05:01

By Rosalind
at 2016-06-18T03:36
at 2016-06-18T03:36

By Oscar
at 2016-06-20T02:11
at 2016-06-20T02:11

By George
at 2016-06-22T00:46
at 2016-06-22T00:46

By Emma
at 2016-06-23T23:21
at 2016-06-23T23:2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6-06-25T21:56
at 2016-06-25T21:56

By Tracy
at 2016-06-27T20:31
at 2016-06-27T20:31

By Noah
at 2016-06-29T19:06
at 2016-06-29T19:06

By Elma
at 2016-07-01T17:41
at 2016-07-01T17:41

By Iris
at 2016-07-03T16:16
at 2016-07-03T16:16

By Iris
at 2016-07-05T14:51
at 2016-07-05T14:51

By Callum
at 2016-07-07T13:26
at 2016-07-07T13:26
Related Posts
MIT台灣誌專訪大氣科學研究所與中研院環變中心

By Hardy
at 2016-05-06T23:30
at 2016-05-06T23:30
閃電不斷未聞雷聲 專家分析2因素

By Damian
at 2016-05-06T19:55
at 2016-05-06T19:55
真的好熱! 台北34.6℃創今年新高溫紀錄

By Iris
at 2016-05-06T11:59
at 2016-05-06T11:59
氣象局示警! 大台北地區今將有36℃高溫

By Wallis
at 2016-05-06T11:57
at 2016-05-06T11:57
北台灣昨晚有閃電卻沒雷聲?鄭明典這麼說

By Adele
at 2016-05-06T09:19
at 2016-05-06T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