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第一個西伯利亞冷高壓將出現,無影響 - 颱風討論

By John
at 2013-09-03T11:22
at 2013-09-03T11:22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非常白話說明)
目前西伯利亞大陸開始降溫,冷空氣漸漸往西伯利亞堆積,
四天後,入秋的第一個西伯利亞冷高壓建立,模式預報強度約1030百帕,
冷高壓建立後,如果影響台灣,帶下來的就是正式的東北季風登場了。
不過,沒這麼好康的事。
太平洋高壓:NO WAY
在太平洋高壓的強勢阻擋之下,西風槽無法引導冷空氣南下,
即使冷空氣的前鋒部隊也只不過華中地區。
在本次聖戰中,太平洋高壓在東亞大槽的打擊下,大輸一場,
因此面對下一場聖戰,太平洋高壓賦予著不得再輸的壓力,而必須搶下勝利。
原因其來有自:
在大氣高層,
因為青藏高原仍屬強勢熱源區,北方西風噴流無法在中亞順利南壓,
只能在東亞找尋弱點南壓,
使得南亞高壓在東亞的勢力面臨考驗,出現震盪,一部分往東分裂進入太平洋,
太平洋高壓在上層南壓高壓東伸的加持下,勢力得已增強往西伸
因此兩大高壓合力下,儘管第一波西伯利亞冷高壓形成,
西風槽受到高壓阻擋也無法引導南下到台灣。
東北季風還無法登場。
但是西南季風也不活躍,因為太平洋高壓的強勢,南海西南季風受到抑制轉為偏東風,
高壓本身的東南風並不強,水氣量也不如西南季風,因此預報後期遇上北方冷空氣對峙,
在東亞大陸上形成秋天降雨槽(鋒面),但降雨也不如春雨或梅雨那樣旺盛。
對南方地區如台灣等地而言:
春天降雨槽:西風南支槽和梅雨槽為先後代表
夏天降雨槽:季風槽為代表
冬天降雨槽:東亞大槽為代表
然而,秋天降雨槽無代表槽,在這個季節,降雨槽的兩側,
雙方背後的大氣動力都不夠強大,
首先是北方系統沒有強大的冷高壓做後盾維持輻合氣流,
南方系統的西南季風又容易受到太平洋高壓的抑制,以及颱風扮演亂數攪局。
而以太平洋高壓的動力提供的輻合氣流,不容易維持秋季的降雨槽,
因為太平洋高壓受到西風槽影響容易東退,很少會和西風槽持續對峙維持秋季降雨槽。
因次秋季並沒有代表性的降雨槽。
總結,這波西風槽影響時間不短,冷空氣持續南下大概有兩三天,天氣較涼
之後,太平洋高壓開始展現強勢,期盼它,加油。XD
(以上供參囉)
--
目前西伯利亞大陸開始降溫,冷空氣漸漸往西伯利亞堆積,
四天後,入秋的第一個西伯利亞冷高壓建立,模式預報強度約1030百帕,
冷高壓建立後,如果影響台灣,帶下來的就是正式的東北季風登場了。
不過,沒這麼好康的事。
太平洋高壓:NO WAY
在太平洋高壓的強勢阻擋之下,西風槽無法引導冷空氣南下,
即使冷空氣的前鋒部隊也只不過華中地區。
在本次聖戰中,太平洋高壓在東亞大槽的打擊下,大輸一場,
因此面對下一場聖戰,太平洋高壓賦予著不得再輸的壓力,而必須搶下勝利。
原因其來有自:
在大氣高層,
因為青藏高原仍屬強勢熱源區,北方西風噴流無法在中亞順利南壓,
只能在東亞找尋弱點南壓,
使得南亞高壓在東亞的勢力面臨考驗,出現震盪,一部分往東分裂進入太平洋,
太平洋高壓在上層南壓高壓東伸的加持下,勢力得已增強往西伸
因此兩大高壓合力下,儘管第一波西伯利亞冷高壓形成,
西風槽受到高壓阻擋也無法引導南下到台灣。
東北季風還無法登場。
但是西南季風也不活躍,因為太平洋高壓的強勢,南海西南季風受到抑制轉為偏東風,
高壓本身的東南風並不強,水氣量也不如西南季風,因此預報後期遇上北方冷空氣對峙,
在東亞大陸上形成秋天降雨槽(鋒面),但降雨也不如春雨或梅雨那樣旺盛。
對南方地區如台灣等地而言:
春天降雨槽:西風南支槽和梅雨槽為先後代表
夏天降雨槽:季風槽為代表
冬天降雨槽:東亞大槽為代表
然而,秋天降雨槽無代表槽,在這個季節,降雨槽的兩側,
雙方背後的大氣動力都不夠強大,
首先是北方系統沒有強大的冷高壓做後盾維持輻合氣流,
南方系統的西南季風又容易受到太平洋高壓的抑制,以及颱風扮演亂數攪局。
而以太平洋高壓的動力提供的輻合氣流,不容易維持秋季的降雨槽,
因為太平洋高壓受到西風槽影響容易東退,很少會和西風槽持續對峙維持秋季降雨槽。
因次秋季並沒有代表性的降雨槽。
總結,這波西風槽影響時間不短,冷空氣持續南下大概有兩三天,天氣較涼
之後,太平洋高壓開始展現強勢,期盼它,加油。XD
(以上供參囉)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3-09-07T13:15
at 2013-09-07T13:15

By Ina
at 2013-09-11T15:08
at 2013-09-11T15:08

By Noah
at 2013-09-15T17:01
at 2013-09-15T17:01

By Ursula
at 2013-09-19T18:54
at 2013-09-19T18:54

By Lucy
at 2013-09-23T20:47
at 2013-09-23T20:47

By Belly
at 2013-09-27T22:40
at 2013-09-27T22:40

By Linda
at 2013-10-02T00:33
at 2013-10-02T00:33

By Wallis
at 2013-10-06T02:25
at 2013-10-06T02:25

By Audriana
at 2013-10-10T04:18
at 2013-10-10T04:18

By Steve
at 2013-10-14T06:11
at 2013-10-14T06:1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3-10-18T08:04
at 2013-10-18T08:04

By Gary
at 2013-10-22T09:57
at 2013-10-22T09:57

By Kelly
at 2013-10-23T00:06
at 2013-10-23T00:06

By Lily
at 2013-10-27T01:59
at 2013-10-27T01:59

By Delia
at 2013-10-31T03:51
at 2013-10-31T03:51

By Victoria
at 2013-11-04T05:44
at 2013-11-04T05:44

By Caitlin
at 2013-11-08T07:37
at 2013-11-08T07:37

By Rachel
at 2013-11-12T09:30
at 2013-11-12T09:30

By Hazel
at 2013-11-16T11:23
at 2013-11-16T11:23

By Hedy
at 2013-11-20T13:16
at 2013-11-20T13:16

By Joseph
at 2013-11-24T15:09
at 2013-11-24T15:09

By Necoo
at 2013-11-28T17:02
at 2013-11-28T17:02

By George
at 2013-12-02T18:55
at 2013-12-02T18:55

By Kama
at 2013-12-06T20:47
at 2013-12-06T20:47

By Jessica
at 2013-12-10T22:40
at 2013-12-10T22:40

By Frederica
at 2013-12-15T00:33
at 2013-12-15T00:33

By Kyle
at 2013-12-19T02:26
at 2013-12-19T02:26

By Tracy
at 2013-12-23T04:19
at 2013-12-23T04:19
Related Posts
關於太平洋高壓的問題

By Steve
at 2013-09-02T08:21
at 2013-09-02T08:21
1317桔梗形成

By Joe
at 2013-09-02T03:24
at 2013-09-02T03:24
15W形成

By Blanche
at 2013-09-01T22:46
at 2013-09-01T22:46
2013年8月每天雨量第一所在地

By Megan
at 2013-09-01T19:32
at 2013-09-01T19:32
海平面風場掃描的網站

By Kumar
at 2013-09-01T19:32
at 2013-09-01T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