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遲到的夏季系統,後期西伯利亞冰凍 - 颱風討論

By Quanna
at 2016-04-23T11:08
at 2016-04-23T11:08
Table of Contents
天氣小觀:遲到的夏季系統,一周後期西伯利亞冰凍氣團
如果不看季節日期,未來一周的模式預報感覺像是入秋的季節。
因為模式預報出現類東北季風以及更後期的西伯利亞冷凍氣團出現。
至於看了季節日期可能會問,夏季系統呢:模式預報,夏季系統將會遲到
首先原本四月底孟加拉灣西南風應該加強,並預備爆發。
但結果:目前模式預報,孟加拉灣西南風竟然受到阻礙,
未來一周又出現反氣旋勢力,雖然兩天後恢復成西南風,
但後面又出現新的反氣旋勢力從赤道出現,
這表示南半球的跨赤道氣旋受到赤道的反氣旋勢力阻擋。
孟加拉灣的西南風不斷受到一波波的抑制。
接著四月下旬應該上場的南亞高壓,
但竟然難產中,這就很嚴重了,
因為,南亞高壓是夏季系統的統帥,
主宰著近半個北半球的夏季高空大氣場,
南亞高壓的出現才有辦法向北推走冬季系統的西風噴流。
西風噴流可廣義的視為北極渦旋的外圍環流,
有它在,北方系統就會不斷往南侵襲。
一旦南亞高壓將西風噴流北推後,北方系統無法再發揮影響力,
就是真正的盛夏季來臨。
另外南亞高壓也會結合下層的太平洋高壓,共創夏季高空的新天地,
南亞高壓不是常駐的大氣系統,冷季受到北極渦旋的影響,
因此出現的時間是每年的4月到10月。
但是下周的模式預報不見影子,非常不尋常。
接著中南半島的熱低壓發展不如預期,地面氣壓場還在1008百帕左右
受到孟加拉灣西南風發展不如預期的影響,
以及印度熱低壓發展太強,下沉氣流往中南半島,
因此,中南半島的對流系統不活躍。
中南半島的對流系統不活躍,熱低壓發展受到抑制,這也是個大問題。
因為,南海西南季風的爆發,需要中南半島的熱低壓的支援。
才有辦法一鼓作氣突破太平洋高壓設下的障礙,出現強降水與季風爆發。
至於太平洋高壓的表現則呈現非常溫和,表現不如預期,
整個四月期間,對東亞的控制能力很差,
只有台灣和部分華南地區在特定期間受到影響而已。
以上整個看來,夏季系統是不及格的,遲延而且溫和。
另外,冬季系統也是表現出乎預期。感覺就像是入秋的環境。
因為模式預報,
後期地面高壓的類東北季風帶來明顯降溫,天氣轉涼尤其北部,需要外套。
最新預報看來,主要是高空西風槽快速東移疊加,
對應一波波的地面高壓將涼空氣帶往東亞,
儘管地面高壓一南下就減弱或變性,
但最後總有一波地面高壓,會將冷(涼)空氣推到台灣,
於是東北風從地面高壓吹至,導致類東北季風的出現。
未來一周尾聲也是不得了,由於北極冷氣團再釋放,
西伯利亞出現冰凍氣團,氣溫急凍,
而且這波強大的冷氣團的高空西風槽似乎轉直加深的趨勢,
槽前對應一波西風脊推向台灣,台灣變得炎熱。
接著迎接西風大槽的冷空氣。
不過這個期間超過一週,還需要再觀察。
若是西風槽轉直南下的速度夠快的話,東北季風不排除又出現。
當然,這種機率是較低的,因為季節不同了,時節已逼近春末夏初的5月。
因此,較高的機率是:儘管西伯利亞有強冷氣團,但被擋在北方。
目前大氣環境表現最正常的是印度半島,長期的大晴天,持續熱到發燒了。
因為印度半島的夏季風是最晚的,要等到六月才會出現(一出現就最強)。
因此,印度半島多數地區在這季節只要多持續炎熱+晴天,
就是正常的大氣環境。
--
如果不看季節日期,未來一周的模式預報感覺像是入秋的季節。
因為模式預報出現類東北季風以及更後期的西伯利亞冷凍氣團出現。
至於看了季節日期可能會問,夏季系統呢:模式預報,夏季系統將會遲到
首先原本四月底孟加拉灣西南風應該加強,並預備爆發。
但結果:目前模式預報,孟加拉灣西南風竟然受到阻礙,
未來一周又出現反氣旋勢力,雖然兩天後恢復成西南風,
但後面又出現新的反氣旋勢力從赤道出現,
這表示南半球的跨赤道氣旋受到赤道的反氣旋勢力阻擋。
孟加拉灣的西南風不斷受到一波波的抑制。
接著四月下旬應該上場的南亞高壓,
但竟然難產中,這就很嚴重了,
因為,南亞高壓是夏季系統的統帥,
主宰著近半個北半球的夏季高空大氣場,
南亞高壓的出現才有辦法向北推走冬季系統的西風噴流。
西風噴流可廣義的視為北極渦旋的外圍環流,
有它在,北方系統就會不斷往南侵襲。
一旦南亞高壓將西風噴流北推後,北方系統無法再發揮影響力,
就是真正的盛夏季來臨。
另外南亞高壓也會結合下層的太平洋高壓,共創夏季高空的新天地,
南亞高壓不是常駐的大氣系統,冷季受到北極渦旋的影響,
因此出現的時間是每年的4月到10月。
但是下周的模式預報不見影子,非常不尋常。
接著中南半島的熱低壓發展不如預期,地面氣壓場還在1008百帕左右
受到孟加拉灣西南風發展不如預期的影響,
以及印度熱低壓發展太強,下沉氣流往中南半島,
因此,中南半島的對流系統不活躍。
中南半島的對流系統不活躍,熱低壓發展受到抑制,這也是個大問題。
因為,南海西南季風的爆發,需要中南半島的熱低壓的支援。
才有辦法一鼓作氣突破太平洋高壓設下的障礙,出現強降水與季風爆發。
至於太平洋高壓的表現則呈現非常溫和,表現不如預期,
整個四月期間,對東亞的控制能力很差,
只有台灣和部分華南地區在特定期間受到影響而已。
以上整個看來,夏季系統是不及格的,遲延而且溫和。
另外,冬季系統也是表現出乎預期。感覺就像是入秋的環境。
因為模式預報,
後期地面高壓的類東北季風帶來明顯降溫,天氣轉涼尤其北部,需要外套。
最新預報看來,主要是高空西風槽快速東移疊加,
對應一波波的地面高壓將涼空氣帶往東亞,
儘管地面高壓一南下就減弱或變性,
但最後總有一波地面高壓,會將冷(涼)空氣推到台灣,
於是東北風從地面高壓吹至,導致類東北季風的出現。
未來一周尾聲也是不得了,由於北極冷氣團再釋放,
西伯利亞出現冰凍氣團,氣溫急凍,
而且這波強大的冷氣團的高空西風槽似乎轉直加深的趨勢,
槽前對應一波西風脊推向台灣,台灣變得炎熱。
接著迎接西風大槽的冷空氣。
不過這個期間超過一週,還需要再觀察。
若是西風槽轉直南下的速度夠快的話,東北季風不排除又出現。
當然,這種機率是較低的,因為季節不同了,時節已逼近春末夏初的5月。
因此,較高的機率是:儘管西伯利亞有強冷氣團,但被擋在北方。
目前大氣環境表現最正常的是印度半島,長期的大晴天,持續熱到發燒了。
因為印度半島的夏季風是最晚的,要等到六月才會出現(一出現就最強)。
因此,印度半島多數地區在這季節只要多持續炎熱+晴天,
就是正常的大氣環境。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Carol
at 2016-04-25T03:35
at 2016-04-25T03:35

By Hazel
at 2016-04-26T20:03
at 2016-04-26T20:03

By Jake
at 2016-04-28T12:31
at 2016-04-28T12:31

By Agnes
at 2016-04-28T20:10
at 2016-04-28T20:10

By Genevieve
at 2016-04-30T12:38
at 2016-04-30T12:38

By Iris
at 2016-05-02T05:06
at 2016-05-02T05:06

By Ina
at 2016-05-03T21:33
at 2016-05-03T21:33

By Leila
at 2016-05-05T14:01
at 2016-05-05T14:01

By Linda
at 2016-05-07T06:29
at 2016-05-07T06:29

By Necoo
at 2016-05-08T22:56
at 2016-05-08T22:56

By Necoo
at 2016-05-10T15:24
at 2016-05-10T15:24

By Tom
at 2016-05-12T07:52
at 2016-05-12T07:52

By Joe
at 2016-05-14T00:20
at 2016-05-14T00:20

By Ursula
at 2016-05-15T16:47
at 2016-05-15T16:47

By Delia
at 2016-05-17T09:15
at 2016-05-17T09:15

By Jack
at 2016-05-19T01:43
at 2016-05-19T01:43

By Irma
at 2016-05-20T18:11
at 2016-05-20T18:11

By Sarah
at 2016-05-22T10:38
at 2016-05-22T10:38

By Bethany
at 2016-05-24T03:06
at 2016-05-24T03:06

By James
at 2016-05-25T19:34
at 2016-05-25T19:34

By Hamiltion
at 2016-05-27T12:02
at 2016-05-27T12:02

By Rosalind
at 2016-05-29T04:29
at 2016-05-29T04:29

By Catherine
at 2016-05-30T20:57
at 2016-05-30T20:57

By Quintina
at 2016-06-01T13:25
at 2016-06-01T13:25

By Callum
at 2016-06-03T05:52
at 2016-06-03T05:52

By Mason
at 2016-06-04T22:20
at 2016-06-04T22:20

By Elma
at 2016-06-06T14:48
at 2016-06-06T14:48

By Valerie
at 2016-06-08T07:16
at 2016-06-08T07:16

By Lydia
at 2016-06-09T23:43
at 2016-06-09T23:43

By Rachel
at 2016-06-11T16:11
at 2016-06-11T16:11

By Rosalind
at 2016-06-13T08:39
at 2016-06-13T08:39

By Victoria
at 2016-06-15T01:07
at 2016-06-15T01:07
Related Posts
4/22 豪雨特報

By Dinah
at 2016-04-22T14:23
at 2016-04-22T14:23
105/04/11各水庫水位一覽

By Leila
at 2016-04-20T18:23
at 2016-04-20T18:23
氣象局新產品-Windyty

By Odelette
at 2016-04-20T11:56
at 2016-04-20T11:56
美休士頓下歷史性暴雨 記者救險滅頂車主

By Aaliyah
at 2016-04-20T11:40
at 2016-04-20T11:40
民國104年(2015)雷神索爾的最愛

By Caitlin
at 2016-04-19T03:23
at 2016-04-19T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