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阻塞高壓(脊)出現,東亞梅雨季 - 颱風討論

By David
at 2013-06-23T17:00
at 2013-06-23T17:00
Table of Contents
天氣小觀:阻塞高壓(脊)出現,東亞梅雨季開始
先來觀今年東亞梅雨季,
今年東亞梅雨季感覺來得比較晚,應該與颱風有關係。
不過隨著阻塞高壓(脊)的出現,冷空氣源源不絕南下,
遇上西南季風北上,東亞梅雨季到底還是開始了。
雖然往年東亞梅雨季開始時,已經是台灣梅雨季的末期,
不過今年台灣梅雨季早已經結束啦。
未來模式預報梅雨鋒面在長江流域上下擺動,
有時壓到江南,離台灣還蠻近的,不過到不了台灣。
東亞梅雨季爆發後,就是冷暖系統的大戰正式展開,
西方方戰線:
北方系統代表:北方大低壓槽
南方系統代表:西南季風
大氣環境在北緯50~70度阻塞高壓(脊)出現,
東西兩個一個在歐亞大陸,一個在東北亞,
在歐亞大陸與東北亞之間夾雜著一個大低壓槽,
在大低壓槽裡冷空氣不斷南下,
其中冷空氣的一支路徑會南下到長江流域遇上西南季風,
東南亞西南季風與南海西南季風很活躍,
源源不絕進入東亞,遇上北方大低壓槽下來的冷空氣,
雙方大戰立即觸發,產收梅雨鋒面降雨。
沒有南下冷空氣在較高緯度通過,遇上高壓迴流的暖空氣,
也可能在較高緯度產生降雨。
東方戰線:
北方系統代表:東亞大槽
南方系統代表:太平洋高壓
東方戰線主要影響的是台灣或東亞沿海,
對大部分的東亞陸地影響不到。
東方戰線是以太平洋高壓與東亞大槽相互壓制,
冷空氣從東北亞東方的東亞大槽南下,
東亞大槽在冬季最為活躍,屬於北方中高緯度系統,
為冬季引導寒流南下的主要系統,
在夏季會往東退逐漸離開陸地,盛夏時退到中太平洋上,
到秋季後再逐漸回到東北亞引導冷空氣南下。
模式預報未來東亞大槽逐漸從日本北方外海往東退,
冷空氣從日寒一帶南下到東亞沿海、琉球海域。
太平洋高壓脊縣支撐在北緯20度左右,
高壓西側的偏南風與南海西南季風全力北上,
與東北亞下來的冷空氣相遇,產生降雨。
梅雨鋒面延伸至東亞外海到日本南方。
太平洋高壓脊的支撐下,台灣持續在夏季系統的勢力範圍
活力奔放、熱情一百。
再來觀察活力一百的台灣,
由於西南季風活躍,
未來一段時間,台灣南部多雨,有時雨勢較大,
後期西南季風減弱,南部降雨偏向高屏沿海,漸漸不明顯。
而北部地區由於西南季風偏強,
北部位於背風低壓,午後雷雨應該也會偏多。
大環境偏西南風:背風低壓區主要在台北、基隆、宜蘭
大環境偏南風:背風低壓主區要在台北、桃園
大環境篇東南風:背風低壓區主要在桃園以南、台南以北
大環境篇東風:背風低壓主區要在台中、嘉南平原
大環境篇東北風:背風低壓區主要在高雄、屏東
東部陸地窄,不易有午後對流雨,背風低壓區主要在海上。
例如:今天大環境吹偏南風,台北的背風低壓加持了熱雷雨發展。
七八月時,台灣主要受到太平洋高壓或南方颱風/熱低的偏東風影響,
午後對流雨則容易出現在中南部。
因此,從嘉南平原到屏東平原靠山區為台灣午後對流雷雨最多的區域。
在七八月,當西南季風增強,太平洋高壓減弱時,
台灣附近環境風場為偏南風或西南風時,北部也容易出現雷雨。
未來一周,南海西南季風活躍,台灣位於太平洋高壓邊緣,
若中南部有低壓氣旋低壓降雨時,
北部午後的對流會因為下沉作用不易發展出雷雨。
反之,若台灣附近無氣旋低壓發展,環境風場穩定為偏南風或西南風時,
桃園、台北、宜蘭(尤其以台北盆地)都要留意午後發展的雷雨。
(以上供參囉)
--
先來觀今年東亞梅雨季,
今年東亞梅雨季感覺來得比較晚,應該與颱風有關係。
不過隨著阻塞高壓(脊)的出現,冷空氣源源不絕南下,
遇上西南季風北上,東亞梅雨季到底還是開始了。
雖然往年東亞梅雨季開始時,已經是台灣梅雨季的末期,
不過今年台灣梅雨季早已經結束啦。
未來模式預報梅雨鋒面在長江流域上下擺動,
有時壓到江南,離台灣還蠻近的,不過到不了台灣。
東亞梅雨季爆發後,就是冷暖系統的大戰正式展開,
西方方戰線:
北方系統代表:北方大低壓槽
南方系統代表:西南季風
大氣環境在北緯50~70度阻塞高壓(脊)出現,
東西兩個一個在歐亞大陸,一個在東北亞,
在歐亞大陸與東北亞之間夾雜著一個大低壓槽,
在大低壓槽裡冷空氣不斷南下,
其中冷空氣的一支路徑會南下到長江流域遇上西南季風,
東南亞西南季風與南海西南季風很活躍,
源源不絕進入東亞,遇上北方大低壓槽下來的冷空氣,
雙方大戰立即觸發,產收梅雨鋒面降雨。
沒有南下冷空氣在較高緯度通過,遇上高壓迴流的暖空氣,
也可能在較高緯度產生降雨。
東方戰線:
北方系統代表:東亞大槽
南方系統代表:太平洋高壓
東方戰線主要影響的是台灣或東亞沿海,
對大部分的東亞陸地影響不到。
東方戰線是以太平洋高壓與東亞大槽相互壓制,
冷空氣從東北亞東方的東亞大槽南下,
東亞大槽在冬季最為活躍,屬於北方中高緯度系統,
為冬季引導寒流南下的主要系統,
在夏季會往東退逐漸離開陸地,盛夏時退到中太平洋上,
到秋季後再逐漸回到東北亞引導冷空氣南下。
模式預報未來東亞大槽逐漸從日本北方外海往東退,
冷空氣從日寒一帶南下到東亞沿海、琉球海域。
太平洋高壓脊縣支撐在北緯20度左右,
高壓西側的偏南風與南海西南季風全力北上,
與東北亞下來的冷空氣相遇,產生降雨。
梅雨鋒面延伸至東亞外海到日本南方。
太平洋高壓脊的支撐下,台灣持續在夏季系統的勢力範圍
活力奔放、熱情一百。
再來觀察活力一百的台灣,
由於西南季風活躍,
未來一段時間,台灣南部多雨,有時雨勢較大,
後期西南季風減弱,南部降雨偏向高屏沿海,漸漸不明顯。
而北部地區由於西南季風偏強,
北部位於背風低壓,午後雷雨應該也會偏多。
大環境偏西南風:背風低壓區主要在台北、基隆、宜蘭
大環境偏南風:背風低壓主區要在台北、桃園
大環境篇東南風:背風低壓區主要在桃園以南、台南以北
大環境篇東風:背風低壓主區要在台中、嘉南平原
大環境篇東北風:背風低壓區主要在高雄、屏東
東部陸地窄,不易有午後對流雨,背風低壓區主要在海上。
例如:今天大環境吹偏南風,台北的背風低壓加持了熱雷雨發展。
七八月時,台灣主要受到太平洋高壓或南方颱風/熱低的偏東風影響,
午後對流雨則容易出現在中南部。
因此,從嘉南平原到屏東平原靠山區為台灣午後對流雷雨最多的區域。
在七八月,當西南季風增強,太平洋高壓減弱時,
台灣附近環境風場為偏南風或西南風時,北部也容易出現雷雨。
未來一周,南海西南季風活躍,台灣位於太平洋高壓邊緣,
若中南部有低壓氣旋低壓降雨時,
北部午後的對流會因為下沉作用不易發展出雷雨。
反之,若台灣附近無氣旋低壓發展,環境風場穩定為偏南風或西南風時,
桃園、台北、宜蘭(尤其以台北盆地)都要留意午後發展的雷雨。
(以上供參囉)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Anthony
at 2013-06-25T19:55
at 2013-06-25T19:55

By Mia
at 2013-06-27T22:50
at 2013-06-27T22:50

By Ursula
at 2013-06-30T01:45
at 2013-06-30T01:45

By Christine
at 2013-07-02T04:40
at 2013-07-02T04:40

By Jack
at 2013-07-04T07:35
at 2013-07-04T07:35

By Gary
at 2013-07-06T10:30
at 2013-07-06T10:30

By Agnes
at 2013-07-08T13:25
at 2013-07-08T13:25

By James
at 2013-07-10T16:20
at 2013-07-10T16:20

By Isabella
at 2013-07-12T19:15
at 2013-07-12T19:15

By Isla
at 2013-07-14T22:10
at 2013-07-14T22:10

By Gilbert
at 2013-07-17T01:05
at 2013-07-17T01:05

By Jacob
at 2013-07-19T04:00
at 2013-07-19T04:00

By Valerie
at 2013-07-21T06:55
at 2013-07-21T06:55

By Susan
at 2013-07-23T09:50
at 2013-07-23T09:50

By Leila
at 2013-07-25T12:45
at 2013-07-25T12:45

By Ethan
at 2013-07-27T15:40
at 2013-07-27T15:40

By Daniel
at 2013-07-29T18:35
at 2013-07-29T18:35

By William
at 2013-07-31T21:30
at 2013-07-31T21:30

By Hedwig
at 2013-08-03T00:25
at 2013-08-03T00:25

By Kelly
at 2013-08-05T03:20
at 2013-08-05T03:20

By Kelly
at 2013-08-07T06:14
at 2013-08-07T06:14

By Donna
at 2013-08-09T09:09
at 2013-08-09T09:09

By Brianna
at 2013-08-11T12:04
at 2013-08-11T12:04

By Odelette
at 2013-08-13T14:59
at 2013-08-13T14:59
Related Posts
未來一週高溫濕熱~102/06/22

By Michael
at 2013-06-22T19:27
at 2013-06-22T19:27
四季之歌: 2013春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3-06-21T20:04
at 2013-06-21T20:04
今年反聖嬰年 夏天較熱颱風較少

By Ethan
at 2013-06-21T19:52
at 2013-06-21T19:52
2013年瞬間暴雨紀錄

By Edwina
at 2013-06-21T19:17
at 2013-06-21T19:17
5號颱風-貝碧佳

By Andy
at 2013-06-21T09:58
at 2013-06-21T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