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概況~2009/10/15 - 颱風討論

By Ophelia
at 2009-10-15T10:05
at 2009-10-15T10:05
Table of Contents
今天一到公司就有事要忙~發文比較晚請見諒~
昨天東北季風下來~前緣鋒面把台灣東部海面擾嚷多日的不穩定低壓波帶開
恢復到正常的東北季風型態降雨後~雨勢總算是比較減少下來了
不過也如昨天講的~底層的水氣還是很多
東北季風將這些水氣帶到迎風的北基宜等地還是下了不少雨
蘇澳的日雨量仍超過1百毫米以上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不同季節~上空都是太平洋高壓影響的情況下天氣會不相同?
原因還是在於冬季有位於低層的東北季風搞鬼
東北季風是來自北方較冷的空氣~原本是偏乾的大陸氣團
南下到台灣的過程中經過黃海東海等地~底部跟較暖海面接觸
經由海氣熱通量以及混合作用逐漸增濕~夾帶水氣增加
於是很容易在迎風面因為地形的阻擋以及舉升作用形成持久不散的低雲
加上秋冬季節台灣往往位於副高壓的北緣
帶來的是南海或低緯度海面繞上來的水氣
這些水氣在中高層活動~北上到台灣附近遇到底層的冷空氣自然又會加重雲層的產生
甚至變成是產生鋒面系統因素之一的暖濕氣團部分
也就是台灣在冬半年承受來自東北季風帶來的底部潮濕空氣
以及中高層由副高壓帶上來的低緯度水氣~
配合冷暖空氣的對峙交會~不斷有低壓波動或是鋒面系統出現
因此迎風的北部東北部就經常是陰雨不斷
夏季的狀況則不相同~副高壓位置偏北
台灣經常位於副高壓中心附近或是高壓南側的東風到東南風範圍內
副高壓屬於動力下沉的高壓~研究發現高壓中心以及其南側下沉的特別厲害
而且沒有冷暖空氣對峙的問題~因此天氣經常是又熱又晴朗
降雨只能靠突破高壓限制而發展起來的熱力對流
高壓較弱的時候發展的就比較強烈~降雨就很明顯
其實夏季的太平洋高壓也不是不會帶來陰雨的天氣
當高壓中心位於台灣東方或東南方~帶來潮濕的偏南或西南氣流時~降雨也是相當明顯
扯遠了~還是來看今天的天氣
昨天帶來東北季風補充的大陸冷高壓中心目前已經南下到長江下游
今天會逐漸東移出海減弱~但是仍然持續帶來東北風
迎風的北部(桃園台北)東北部(基隆宜蘭)還有花蓮仍是陰沉沉的天氣
降雨也還是會有的~屬於東北季風的正常降雨型態~也就是短暫陣雨或毛毛細雨
尤其在基隆北海岸還有宜蘭會比較明顯~台北縣市東側的情況也相同
台北西側到桃園一帶還有花蓮則主要是多雲或陰的天氣~偶爾有幾陣小雨
台東到恆春半島還有新竹為多雲的天氣~新竹以南到高屏地區天氣相對晴朗許多
溫度上在台北基隆宜蘭較為陰涼~高溫可能只有25~26度左右
桃園新竹其次~高溫約26~27度~花蓮北側又稍微高一點可能達到28度以上
新竹以南還有南花蓮到台東恆春等地仍然較溫暖~高溫可超過30度以上
今天清晨在北台灣低溫約21~23度之間~今晚到明晨也差不多是這個溫度
苗栗以南的日夜溫差較大~中部低溫也可達22~23度~南部約24~25度
花蓮北部低溫也只有22~23度~但是南花蓮到台東恆春半島低溫逐漸升到24~25度左右
整體來看低溫不算低~不過仍要注意穿著上的搭配以免著涼
明天的天氣可能稍有變化~
北邊的地面冷高壓出海~台灣附近漸轉偏東風~風速減小
不過南海的擾動93W東北側慢慢有水氣北飄~
從最新資料看起來水氣量不會很多~畢竟93W強度較弱而且位置也較偏南
但是配合偏東風以及冷暖空氣交會的作用
東半部的基隆宜蘭花蓮台東到恆春半島持續有短暫陣雨~
台北桃園的天氣在轉東風後則可能比今天好一點~
為多雲或陰的天氣~有機會看到一點陽光出現
預估明晚北邊有新一波西風槽東移~前緣冷鋒掠過東海往東前進
台灣東部海面的冷暖交會區上可能逐漸產生低壓波動系統
不過看起來將會隨著槽前鋒面往東朝琉球方向發展~水氣也會被帶開
因此到周末假期雖然東北季風再度增強~槽後地面高壓再度南下
但是天氣不會太糟糕~只有迎風面地區有正常的東北季風型態降雨機會
原本擔心的共伴效應看起來這一回應該是伴不成了~
溫度上北東較涼~中南部較暖的形態還會持續下去
昨天到今天逐漸通過菲律賓進入南海的擾動93W目前來看仍結構鬆散
對流活動旺盛~不過它的環流還沒有看到收縮整理的現象~旋轉的狀況到是有增強~
菲律賓群島的神奇輻合作用似乎沒有幫到多少忙~CISK機制未見啟動
現在它的LLCC已經進入南海~環流會不會慢慢收緊整理值得觀察
未來預估會繼續往西順著高壓邊緣往越南靠近
另一個焦點就是TD-22W
這個系統過去一天迅速沿著高壓南側的偏東風往西移動
範圍頗大~螺旋狀的雲系也相當明顯~有旋轉的現象
不過可能是速度很快的關係~結構還是顯得有點鬆散~環流範圍仍在收縮整理之中
但是對流已經慢慢鞏固到LLCC周圍~CISK機制可望開始有效運作~建立明顯暖心
環境上相當不錯~不論是海溫~垂直風切以及水氣供應跟輻散通道都不差
預估今天進一步進行環流整理~CISK機制持續運轉~24小時內有機會增強為輕度颱風
未來的方向大致會朝菲律賓移動~也就是以偏西為主
雖然北邊的西風槽頗為活躍~不過看起來都是北支噴流內的系統
而且南伸的幅度都不夠~主要原因是南支噴流內的南支槽系統並不配合
往上游看在亞洲中部未來一段時間將存在阻塞高壓脊
而其南側在印度北部到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則有對應的寬位槽停留
西風噴流的分叉點(分為南北支的位置)偏西~
造成北支波槽的經向伸展量不足~而阻高南側的寬槽停留又造成南支波動不明顯
所以副高壓大致都可以維持西伸態勢~一直從太平洋伸展到南海北部
而且持續性會蠻好的~雖然北支槽活動還是會造成高壓強弱的交替變化
不過22W的北面預估會一直維持脊場引導~槽線勾到的機會偏低
因此一路往西侵襲菲律賓後進入南海的機會頗大
只是高壓脊的強弱變化會讓速度的快慢有所差異
像是目前比較快~但是預估明晚北邊的西風槽東移過程會讓高壓脊稍減弱
位勢下降~引導力也會降低~22W來到關島西方海面時可能會減速
然後槽線過去~高壓脊位勢上升~引導力又提高
22W將再加速西進~預估下週中後期可能橫掃菲律賓北部進入南海
形勢不變的話對台灣沒有直接威脅
但是會不會又造成共伴效果很值得觀察
以上簡單供參考囉~
--
昨天東北季風下來~前緣鋒面把台灣東部海面擾嚷多日的不穩定低壓波帶開
恢復到正常的東北季風型態降雨後~雨勢總算是比較減少下來了
不過也如昨天講的~底層的水氣還是很多
東北季風將這些水氣帶到迎風的北基宜等地還是下了不少雨
蘇澳的日雨量仍超過1百毫米以上
或許有人會問為何不同季節~上空都是太平洋高壓影響的情況下天氣會不相同?
原因還是在於冬季有位於低層的東北季風搞鬼
東北季風是來自北方較冷的空氣~原本是偏乾的大陸氣團
南下到台灣的過程中經過黃海東海等地~底部跟較暖海面接觸
經由海氣熱通量以及混合作用逐漸增濕~夾帶水氣增加
於是很容易在迎風面因為地形的阻擋以及舉升作用形成持久不散的低雲
加上秋冬季節台灣往往位於副高壓的北緣
帶來的是南海或低緯度海面繞上來的水氣
這些水氣在中高層活動~北上到台灣附近遇到底層的冷空氣自然又會加重雲層的產生
甚至變成是產生鋒面系統因素之一的暖濕氣團部分
也就是台灣在冬半年承受來自東北季風帶來的底部潮濕空氣
以及中高層由副高壓帶上來的低緯度水氣~
配合冷暖空氣的對峙交會~不斷有低壓波動或是鋒面系統出現
因此迎風的北部東北部就經常是陰雨不斷
夏季的狀況則不相同~副高壓位置偏北
台灣經常位於副高壓中心附近或是高壓南側的東風到東南風範圍內
副高壓屬於動力下沉的高壓~研究發現高壓中心以及其南側下沉的特別厲害
而且沒有冷暖空氣對峙的問題~因此天氣經常是又熱又晴朗
降雨只能靠突破高壓限制而發展起來的熱力對流
高壓較弱的時候發展的就比較強烈~降雨就很明顯
其實夏季的太平洋高壓也不是不會帶來陰雨的天氣
當高壓中心位於台灣東方或東南方~帶來潮濕的偏南或西南氣流時~降雨也是相當明顯
扯遠了~還是來看今天的天氣
昨天帶來東北季風補充的大陸冷高壓中心目前已經南下到長江下游
今天會逐漸東移出海減弱~但是仍然持續帶來東北風
迎風的北部(桃園台北)東北部(基隆宜蘭)還有花蓮仍是陰沉沉的天氣
降雨也還是會有的~屬於東北季風的正常降雨型態~也就是短暫陣雨或毛毛細雨
尤其在基隆北海岸還有宜蘭會比較明顯~台北縣市東側的情況也相同
台北西側到桃園一帶還有花蓮則主要是多雲或陰的天氣~偶爾有幾陣小雨
台東到恆春半島還有新竹為多雲的天氣~新竹以南到高屏地區天氣相對晴朗許多
溫度上在台北基隆宜蘭較為陰涼~高溫可能只有25~26度左右
桃園新竹其次~高溫約26~27度~花蓮北側又稍微高一點可能達到28度以上
新竹以南還有南花蓮到台東恆春等地仍然較溫暖~高溫可超過30度以上
今天清晨在北台灣低溫約21~23度之間~今晚到明晨也差不多是這個溫度
苗栗以南的日夜溫差較大~中部低溫也可達22~23度~南部約24~25度
花蓮北部低溫也只有22~23度~但是南花蓮到台東恆春半島低溫逐漸升到24~25度左右
整體來看低溫不算低~不過仍要注意穿著上的搭配以免著涼
明天的天氣可能稍有變化~
北邊的地面冷高壓出海~台灣附近漸轉偏東風~風速減小
不過南海的擾動93W東北側慢慢有水氣北飄~
從最新資料看起來水氣量不會很多~畢竟93W強度較弱而且位置也較偏南
但是配合偏東風以及冷暖空氣交會的作用
東半部的基隆宜蘭花蓮台東到恆春半島持續有短暫陣雨~
台北桃園的天氣在轉東風後則可能比今天好一點~
為多雲或陰的天氣~有機會看到一點陽光出現
預估明晚北邊有新一波西風槽東移~前緣冷鋒掠過東海往東前進
台灣東部海面的冷暖交會區上可能逐漸產生低壓波動系統
不過看起來將會隨著槽前鋒面往東朝琉球方向發展~水氣也會被帶開
因此到周末假期雖然東北季風再度增強~槽後地面高壓再度南下
但是天氣不會太糟糕~只有迎風面地區有正常的東北季風型態降雨機會
原本擔心的共伴效應看起來這一回應該是伴不成了~
溫度上北東較涼~中南部較暖的形態還會持續下去
昨天到今天逐漸通過菲律賓進入南海的擾動93W目前來看仍結構鬆散
對流活動旺盛~不過它的環流還沒有看到收縮整理的現象~旋轉的狀況到是有增強~
菲律賓群島的神奇輻合作用似乎沒有幫到多少忙~CISK機制未見啟動
現在它的LLCC已經進入南海~環流會不會慢慢收緊整理值得觀察
未來預估會繼續往西順著高壓邊緣往越南靠近
另一個焦點就是TD-22W
這個系統過去一天迅速沿著高壓南側的偏東風往西移動
範圍頗大~螺旋狀的雲系也相當明顯~有旋轉的現象
不過可能是速度很快的關係~結構還是顯得有點鬆散~環流範圍仍在收縮整理之中
但是對流已經慢慢鞏固到LLCC周圍~CISK機制可望開始有效運作~建立明顯暖心
環境上相當不錯~不論是海溫~垂直風切以及水氣供應跟輻散通道都不差
預估今天進一步進行環流整理~CISK機制持續運轉~24小時內有機會增強為輕度颱風
未來的方向大致會朝菲律賓移動~也就是以偏西為主
雖然北邊的西風槽頗為活躍~不過看起來都是北支噴流內的系統
而且南伸的幅度都不夠~主要原因是南支噴流內的南支槽系統並不配合
往上游看在亞洲中部未來一段時間將存在阻塞高壓脊
而其南側在印度北部到喜馬拉雅山脈以南則有對應的寬位槽停留
西風噴流的分叉點(分為南北支的位置)偏西~
造成北支波槽的經向伸展量不足~而阻高南側的寬槽停留又造成南支波動不明顯
所以副高壓大致都可以維持西伸態勢~一直從太平洋伸展到南海北部
而且持續性會蠻好的~雖然北支槽活動還是會造成高壓強弱的交替變化
不過22W的北面預估會一直維持脊場引導~槽線勾到的機會偏低
因此一路往西侵襲菲律賓後進入南海的機會頗大
只是高壓脊的強弱變化會讓速度的快慢有所差異
像是目前比較快~但是預估明晚北邊的西風槽東移過程會讓高壓脊稍減弱
位勢下降~引導力也會降低~22W來到關島西方海面時可能會減速
然後槽線過去~高壓脊位勢上升~引導力又提高
22W將再加速西進~預估下週中後期可能橫掃菲律賓北部進入南海
形勢不變的話對台灣沒有直接威脅
但是會不會又造成共伴效果很值得觀察
以上簡單供參考囉~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Iris
at 2009-10-15T13:50
at 2009-10-15T13:50

By Olivia
at 2009-10-15T17:35
at 2009-10-15T17:35

By Madame
at 2009-10-15T21:20
at 2009-10-15T21:20

By Victoria
at 2009-10-16T01:04
at 2009-10-16T01:04

By Christine
at 2009-10-16T04:49
at 2009-10-16T04:49

By Olivia
at 2009-10-16T08:34
at 2009-10-16T08:34

By Tristan Cohan
at 2009-10-16T12:19
at 2009-10-16T12:19

By Frederic
at 2009-10-16T16:04
at 2009-10-16T16:04

By Ethan
at 2009-10-16T19:48
at 2009-10-16T19:48

By Jessica
at 2009-10-16T23:33
at 2009-10-16T23:33

By Robert
at 2009-10-17T03:18
at 2009-10-17T03:18

By Heather
at 2009-10-17T07:03
at 2009-10-17T07:03

By Hardy
at 2009-10-17T10:47
at 2009-10-17T10:47

By Irma
at 2009-10-17T14:32
at 2009-10-17T14:32

By Irma
at 2009-10-17T18:17
at 2009-10-17T18:17

By Daph Bay
at 2009-10-17T22:02
at 2009-10-17T22:02

By Tracy
at 2009-10-18T01:46
at 2009-10-18T01:46

By George
at 2009-10-18T05:31
at 2009-10-18T05:31

By Yuri
at 2009-10-18T09:16
at 2009-10-18T09:16

By Quintina
at 2009-10-18T13:01
at 2009-10-18T13:01

By Ursula
at 2009-10-18T16:46
at 2009-10-18T16:46

By Caitlin
at 2009-10-18T20:30
at 2009-10-18T20:30

By Connor
at 2009-10-19T00:15
at 2009-10-19T00:15

By Puput
at 2009-10-19T04:00
at 2009-10-19T04:00

By Vanessa
at 2009-10-19T07:45
at 2009-10-19T07:45

By Donna
at 2009-10-19T11:29
at 2009-10-19T11:29

By Jacky
at 2009-10-19T15:14
at 2009-10-19T15:14

By Mason
at 2009-10-19T18:59
at 2009-10-19T18:59

By Kyle
at 2009-10-19T22:44
at 2009-10-19T22:44

By Doris
at 2009-10-20T02:28
at 2009-10-20T02:28

By Edwina
at 2009-10-20T06:13
at 2009-10-20T06:13

By Yedda
at 2009-10-20T09:58
at 2009-10-20T09:58

By Quanna
at 2009-10-20T13:43
at 2009-10-20T13:43

By Bethany
at 2009-10-20T17:27
at 2009-10-20T17:27

By Genevieve
at 2009-10-20T21:12
at 2009-10-20T21:12

By Emma
at 2009-10-21T00:57
at 2009-10-21T00:57

By Mary
at 2009-10-21T04:42
at 2009-10-21T04:42

By Odelette
at 2009-10-21T08:27
at 2009-10-21T08:27

By Quintina
at 2009-10-21T12:11
at 2009-10-21T12:11

By Lauren
at 2009-10-21T15:56
at 2009-10-21T15:56
Related Posts
九月創高溫 十月快速轉涼

By Erin
at 2009-10-15T10:02
at 2009-10-15T10:02
美國歐美多地提早入冬,全球氣候異常

By Irma
at 2009-10-15T02:12
at 2009-10-15T02:12
"未專業預警"釀災 監院糾正氣象局

By Jacky
at 2009-10-14T23:05
at 2009-10-14T23:05
1953年的克蒂颱風

By Frederica
at 2009-10-14T22:21
at 2009-10-14T22:21
颱風資料庫進不去

By Aaliyah
at 2009-10-14T20:25
at 2009-10-14T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