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破洞的故事 主文 - 生態環境討論
By Elma
at 2011-11-02T05:17
at 2011-11-02T05:17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TY_Research 看板 #1EgVZKjd ]
作者: dpFish ()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Re: [故事] 天空破洞的故事 主文
時間: Fri Oct 28 08:35:30 2011
(引文恕刪)
※ 引述《dsilver (細數遠星永唱泉水)》之銘言:
: 臭氧和全球暖化有關係嗎?有些間接關係的。全球暖化,其實是對流層暖化
: ,而平流層溫度會更低。(地球整體熱通量為定值)。更有機會形成平流層
: 冰雲,進而造成臭氧洞。不過這是嘴巴上的理論,還沒有實際驗證。
: 2005年,北極出現極地坪流層冰雲,觀測到臭氧濃度為平均值的一半。雖然
: 規模還小,但南極無人居住,北極的臭氧洞卻有機會波及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 。
: 洛夫洛克是提出蓋亞學說的人,他於1999年寫下這段話:
: 「我們地球是顆絕美的行星:它的美是我們祖先的氣、血和骨骼構成的。我
: 們必須記得,我們的祖先是意識到地球是種生物,對它敬畏有加。蓋亞自誕
: 生以來一直扮演地球的守護神,若不肯讓他照管,我們都會自行惡果。」
本身不是做這方面的,
所以平常沒什麼在關心,
但是今天後知後覺的聽到一個消息,
是關於今年春天北極發生史無前例臭氧洞的事,
還滿震驚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參考文獻在此: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0556.html
大意是說原本我們認為北極不會出現臭氧洞,
因為北極平流層冬天的溫度不會降到像南極那麼低,
無法生成穩定且大規模的極地平流層冰雲,
因此不會像南極一樣在春天發生嚴重的臭氧破壞。
(原因請參考原作,就不再贅述。)
但是今年三月人們卻在北極觀測到有史以來最低的臭氧濃度,
已經接近南極臭氧洞的規模了,
原因是今年北極冬天平流層的溫度是有史以來最低,
也和南極一樣形成了大規模的極地平流層冰雲,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和南極一模一樣了。
震驚的點是在於:
人們以為臭氧破壞已經成功控制了,
1987 年簽訂的蒙特屢條約公認是近年科學影響國際政策最成功的一次典範,
(在環境議題上也幾乎是「唯一」可以當成典範的例子...)
簽訂以後沒幾年,全球 CFC 的排放量就迅速降到相當低,
但因為 CFC 在平流層的生命期很長,
大約是百年這種尺度的,
因此即使排放量已經趨近於零了,
但目前大氣中的 CFC 濃度僅呈現「緩慢」降低。
不過這樣也還好,至少不會惡化,
而且南極的臭氧洞的確在這十年來有緩和的趨勢,
算是成功控制了。
但北極今年發生的臭氧洞無疑是個震撼彈。
近年來北極冬天平流層的溫度偏低的極端狀況越來越多,
這和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暖化脫不了關係,
溫室效應會造成對流層增溫但在平流層卻是降溫,
這算是很確定的科學結論了。
因此在溫室效應持續惡化的 21 世紀,
北極平流層溫度履創新低是可以預見的,
也就是說今年北極的臭氧洞事件不會是個案,
在未來很可能會越來越常發生,
直到全球的 CFC 濃度緩慢降低到某個水準下之前。
北極的臭氧洞比南極危險多了,
因為它真的可能會影響到有人居住的區域,
因此這在未來可能會是個大議題。
這時候,科學家要怎麼跟政策決策者傳達這個事實:
「我們曾經自豪的臭氧洞控制政策,
其實沒有奏效,
現在北極的臭氧洞威脅正逐漸增大,
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連溫室效應一起控制......」
--
作者: dpFish () 看板: TY_Research
標題: Re: [故事] 天空破洞的故事 主文
時間: Fri Oct 28 08:35:30 2011
(引文恕刪)
※ 引述《dsilver (細數遠星永唱泉水)》之銘言:
: 臭氧和全球暖化有關係嗎?有些間接關係的。全球暖化,其實是對流層暖化
: ,而平流層溫度會更低。(地球整體熱通量為定值)。更有機會形成平流層
: 冰雲,進而造成臭氧洞。不過這是嘴巴上的理論,還沒有實際驗證。
: 2005年,北極出現極地坪流層冰雲,觀測到臭氧濃度為平均值的一半。雖然
: 規模還小,但南極無人居住,北極的臭氧洞卻有機會波及到有人居住的地方
: 。
: 洛夫洛克是提出蓋亞學說的人,他於1999年寫下這段話:
: 「我們地球是顆絕美的行星:它的美是我們祖先的氣、血和骨骼構成的。我
: 們必須記得,我們的祖先是意識到地球是種生物,對它敬畏有加。蓋亞自誕
: 生以來一直扮演地球的守護神,若不肯讓他照管,我們都會自行惡果。」
本身不是做這方面的,
所以平常沒什麼在關心,
但是今天後知後覺的聽到一個消息,
是關於今年春天北極發生史無前例臭氧洞的事,
還滿震驚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參考文獻在此: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0556.html
大意是說原本我們認為北極不會出現臭氧洞,
因為北極平流層冬天的溫度不會降到像南極那麼低,
無法生成穩定且大規模的極地平流層冰雲,
因此不會像南極一樣在春天發生嚴重的臭氧破壞。
(原因請參考原作,就不再贅述。)
但是今年三月人們卻在北極觀測到有史以來最低的臭氧濃度,
已經接近南極臭氧洞的規模了,
原因是今年北極冬天平流層的溫度是有史以來最低,
也和南極一樣形成了大規模的極地平流層冰雲,
接下來發生的事就和南極一模一樣了。
震驚的點是在於:
人們以為臭氧破壞已經成功控制了,
1987 年簽訂的蒙特屢條約公認是近年科學影響國際政策最成功的一次典範,
(在環境議題上也幾乎是「唯一」可以當成典範的例子...)
簽訂以後沒幾年,全球 CFC 的排放量就迅速降到相當低,
但因為 CFC 在平流層的生命期很長,
大約是百年這種尺度的,
因此即使排放量已經趨近於零了,
但目前大氣中的 CFC 濃度僅呈現「緩慢」降低。
不過這樣也還好,至少不會惡化,
而且南極的臭氧洞的確在這十年來有緩和的趨勢,
算是成功控制了。
但北極今年發生的臭氧洞無疑是個震撼彈。
近年來北極冬天平流層的溫度偏低的極端狀況越來越多,
這和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暖化脫不了關係,
溫室效應會造成對流層增溫但在平流層卻是降溫,
這算是很確定的科學結論了。
因此在溫室效應持續惡化的 21 世紀,
北極平流層溫度履創新低是可以預見的,
也就是說今年北極的臭氧洞事件不會是個案,
在未來很可能會越來越常發生,
直到全球的 CFC 濃度緩慢降低到某個水準下之前。
北極的臭氧洞比南極危險多了,
因為它真的可能會影響到有人居住的區域,
因此這在未來可能會是個大議題。
這時候,科學家要怎麼跟政策決策者傳達這個事實:
「我們曾經自豪的臭氧洞控制政策,
其實沒有奏效,
現在北極的臭氧洞威脅正逐漸增大,
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連溫室效應一起控制......」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Olga
at 2011-11-02T10:56
at 2011-11-02T10:56
By Ula
at 2011-11-02T16:34
at 2011-11-02T16:34
By Lauren
at 2011-11-02T22:13
at 2011-11-02T22:13
By Eden
at 2011-11-03T03:52
at 2011-11-03T03:52
By Mia
at 2011-11-03T09:30
at 2011-11-03T09:30
By Barb Cronin
at 2011-11-03T15:09
at 2011-11-03T15:09
By Belly
at 2011-11-03T20:47
at 2011-11-03T20:47
Related Posts
聯合國警告 極端氣候將更常見
By Linda
at 2011-11-02T03:58
at 2011-11-02T03:58
太陽圖書館啟用 自助借書
By Regina
at 2011-11-02T02:18
at 2011-11-02T02:18
蘋果咬一口:綠色選擇戰略的成果
By Annie
at 2011-11-02T02:17
at 2011-11-02T02:17
保衛南亞水源
By Audriana
at 2011-11-02T02:09
at 2011-11-02T02:09
人人都該懂的生物多樣性!
By Kumar
at 2011-11-01T07:43
at 2011-11-01T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