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溼地vs.碳炸彈 看全球暖化下溼地如何儲碳? - 地球科學討論

Agatha avatar
By Agatha
at 2010-01-17T22:01

Table of Contents

小溼地vs.碳炸彈 看全球暖化下溼地如何儲碳? 2010.01.12 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陳品潔
審校:趙榮台(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12/109/1yo9h.html


全球暖化,「碳炸彈」像是看不見的地雷,蓄勢待發。什麼是「碳炸彈」?「碳炸
彈」就是溼地。根據2008年巴西「國際溼地會議」的資料表示,因為全球溼地容納
約7710億噸的含碳溫室氣體,佔地球碳總量的五分之一,也相當於目前大氣層中所
的總含碳量。這些溼地若受到破壞,其中儲存「活碳」的有機體一旦死亡,或說是
「引爆」,就會像引爆「炸彈」般地釋出巨量的氣態碳,加劇全球暖化的效應。

溼地的生物多樣性僅次於熱帶雨林,具有淨化水源、補充地下水層、調節逕流、緩
衝沿海地帶暴風雨,而且還可過濾污染物。更重要的是,溼地與雨林同樣具有調節
氣候的重要功能。這些「溼地」並非只是水窪地,還包括湖泊、沼澤、泥煤沼、河
流三角洲、紅樹林、凍原、潟湖及河流氾濫平原。雖然溼地約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
6%,不過四分之一的糧食來自溼地,儲存了地球20%的碳。據國際溼地聯盟的資料,
溼地,尤其是泥炭地(peatland)蘊含的含碳溫室氣體,遠超過整個大氣的含量。
隨著地球變暖,已經有科學家地球提出警訊,「凍土溶解後的數十億噸碳,將釋入
大氣層」。目前人類的更需要關切的,除了生活努力節能減碳之外,如何保護溼地
也將是全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


全球暖化與溼地破壞的交互惡性循環

溼地受到破壞,引起全球氣候異常,交互作用的惡性循環之下,溼地生態破壞更形
劇烈。另外因為全球變暖,冰河、凍原與冰山融化,代表著依賴冰河為水源的國家
可能面臨水枯竭;凍原融化後的裸露土地會釋放更多溫室氣體,加劇全球暖化。不
僅如此,海平面上升,融化的暖水流動,也會更進一步造成冰河的融化,如果鹹水
淹入沿岸溼地,鹽分將沿著溼地侵蝕森林與沼澤地生態,或可能徹底淹沒溼地。

全球暖化也會造成乾旱等特殊的氣候狀況出現。溼地水分如果蒸發,可能引起溼地
沙漠化或是引發森林燃燒。近年來地中海附近的國家以及非洲,每年降雨量愈來愈
少,河流與澤地也逐漸消失,地表景觀和生態鏈的循環也巨幅地改變。據估計,在
上一個世紀,全球有一半的溼地已經乾涸,或是被破壞與毀滅。這些現象,使憂心
的科學家呼籲,或許人類無法阻止北極圈內的永凍層在未來20年融化,釋放大量溫
室氣體進入大氣層,但接近赤道的溼地,應該予以復原。


急切保存東南亞泥炭溼地 與雨林共生息

「泥炭地」佔全球陸地表面積3%,卻蘊含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壤碳資源,是目前全球
溼地保育的焦點。光是東南亞熱帶森林的泥炭地,至少儲存了420億公噸的碳。不
過為了農耕和伐木,焚地與排乾泥炭地裡的水分,以致於土壤釋放到大氣裡的碳愈
來愈多。現今東南亞2千7百萬公頃的泥炭地上,45%的森林已被砍伐,泥炭地因乾
燥所致的裂解,使每公頃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高達100公噸。隨著森林濫伐,現在
東南亞泥炭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佔全球的8%。

據 2006年一份研究報告「東南亞汲乾泥炭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評估」(Peat-CO2:
Assessment of CO2 emissions from drained peatlands in South-east Asia,
請見下圖)指出,泥炭中豐富的碳和空氣接觸,氧化後產生二氧化碳釋出到大氣中,
光是汲乾泥炭地使土壤崩解所釋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可能就達6.32億公噸。乾
裂的泥炭還有自燃與排放更多二氧化碳的風險。若再不進行土地管理和改變泥炭地
開發計畫,二氧化碳排放情形只會日益嚴重。面臨地球村氣候變遷的風險,目前許
多歐美國家以實質的國際行動協助東南亞國家,進行森林保育與環境教育,以減少
濫伐,並鼓勵回復地下水位高度為目標,改善水資源管理,來保存泥碳資源。


因應暖化調整土地利用政策?

節能減碳是一句響亮的口號,但它需要更多人理解、反省減碳的用意是為了緩和激
烈變化的環境,讓人類能夠在地球生存下去。為此,許多國家積極調整因應國土規
劃的政策。以荷蘭的填海造陸為例,荷蘭約有1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填海造陸
而來。然而近年來荷蘭人發現重要的水文生態都已消失,不但徹底反思填海造陸對
生態的破壞,並提出「拯救自然大行動」的補救方案,將耕地或是一些放牧地大規
模地恢復為湖泊及沼澤,約有60萬英畝農地還原成溼地。荷蘭過去採用「雙重堤壩
」阻擋河水,內堤負責乾燥季節的防洪工作,外堤負責雨季阻擋洪水沖入住宅區。
現在打掉內堤,讓河水慢慢淹沒土地變成溼地。這個計畫施行後,超過600種植物
在新形成的池塘周圍生長,同時吸引水鳥覓食,成功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增加。

因為海平面上升,像荷蘭這樣的低窪土地管理政策,因而更形重要;美國紐約市市
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也認為,都市的小型溼地其實具有抗暖化之效。和
過去相比,今日紐約市僅保存下1%的淡水溼地和10%的潮汐溼地(請見下圖),不
過卻很少市民認識這些溼地。此外,由於紐約市缺乏一個完整的低窪土地的管理政
策,加上地表的水資源被許多州與聯邦法律法規所約束。而且小於12.4英畝的淡水
溼地,不受州法律的保護,也不在聯邦保護範圍之內。為改變現況,目前紐約市政
府提出「規劃紐約」(PlaNYC)的願景方案,希望能夠恢復紐約溪流、池塘含其他
溼地區域等天然排水通道,同時也積極推動回復紐約市溼地與相關法案修改的工作。
因為紐約市政府已意識到,這些天然溼地是活的生態系統,具有調節水文和氣候功
能,和傳統的下水道建設相比,節省了數千萬的建設成本。


有遠見的政府應制訂友善溼地政策

人們過去認為溼地是瘴癘之地,而今卻了解溼地是孕育生命的處所,對地球的健康
非常重要。不過在台灣,政府與大多民眾仍未體認到溼地的可貴,不知溼地對海岸
保護、防洪及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加上土地價格狂飆、海防的管制鬆綁,使得開
發區位大量設置溼地,溼地被大量填土做為住宅區、魚塭、工業區、公園遊樂區。
殊不知這些溼地是大自然的排水道,扮演了補注地下水與民生用水補給站的重要角
色。另有地方政府將溼地做為處理垃圾的選擇,許多河川溼地、埤塘成了垃圾、工
業有毒廢氣物、建築廢土的堆置場。如果大水一來,這些原本屬於溼地的必還給溼
地,而由溼地向外流溢擴散的毒物,必帶給居民與食物鏈莫大的污染,如此一來,
勢必又將增加國民醫療的社會成本。

另外台灣地區許多休耕農田、廢棄鹽田、養殖魚池等,過去這些積水之處,經常是
生物匯聚之所,如何讓這些原本具豐富多樣的生態系恢復生機?將會是台灣在全球
暖化下如何維護永續環境的挑戰。政府與民眾必須了解,永續不只是為了周遭的生
物生存,也是讓自身存活的唯一道路。當海平面上升與極端氣候已發生在我們身邊
的此刻,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下求生,許多國家的前車之鑑,值得台灣參考。




--

All Comments

本世紀最長日環食 千年等一回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10-01-17T21:29
本世紀最長日環食 千年等一回 【大紀元 1 月 16 日訊】 2010.01.16 06:17:20 am 本世紀最長日環食今天登場,人們在非洲和亞洲部份地區看到了近乎全食的日食。此次日 環食最長持續時間可達11分4秒,是未來千年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環食。 這次日食星期五早晨在中非共和國最西端首次 ...

防震不足?核電廠擬重啟海陸域地質調查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0-01-17T21:28
防震不足?核電廠擬重啟海陸域地質調查 2010.01.16 中央社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16/5/1ywtn.html 立委質疑核電廠防震係數不足,若發生強震,恐引發意外。原能會核管處長陳宜 彬說,核電廠設定耐震係數「0.2G ...

為什麼潮汐一天比一天晚52分鐘左右?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0-01-17T21:19
為什麼潮汐一天比一天慢52分鐘左右? 老師給的提示是(月球繞日一周27.3天) 越詳細越好!!! 感謝!! - ...

日蝕導致天災? 史上例子多不盛舉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0-01-17T19:51
日蝕導致天災? 史上例子多不盛舉 2010.01.15 NoeNEWS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15/17/1ytb6.html 本世紀第一次,也是最長的日環蝕將在15日登場。從歷史紀錄來看,當太陽、月 亮、地球連成一線時,世界各地都 ...

氣候,晝夜與公轉自轉的關係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10-01-17T17:54
其實我現在最想先釐清的就是 既然赤道與黃道有著約23度的交角而有了四季的變化 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冬天和夏天會顛倒嗎 ※ 引述《hidefan (hidefan)》之銘言: : 高中地科上過的東西,但苦於找不到課本 : 上網搜尋了幾天,發現很多不管是天文或地科網站 : 都沒在講這麼基礎的東西 : 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