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伯帶 發現龐大「冰」世界 - 地球科學討論

By Barb Cronin
at 2002-10-08T09:36
at 2002-10-08T09:36
Table of Contents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
12002100800068,00.html
2002.10.08 中國時報
庫伯帶 發現龐大「冰」世界
劉鐵虎╱美聯社洛杉磯七日電
天文學家已在冥王星外十億英里處發現一處寬一千二百八十七公里的冰凍世界,這是自七
十二年前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太陽系內最大的發現。
這個物體直徑約地球的十分之一,在距離太陽六十億公里處以二百八十八年的週期繞行太
陽,其大小為冥王星的一半,但顯然比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大。
帕沙第納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家布朗說:「他的大小大約等於所有小行星加起來,相
當龐大。」
布朗和博士後研究員楚吉羅在六月四日拍攝的影像中發現這個世界,他們今天在阿拉巴馬
州伯明罕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組會議上宣布他們的發現。
這二人用聖地牙哥附近的帕洛瑪天文台望遠鏡發現這個世界,暫名為「夸歐瓦」-意為印
地安神話中的一種創造力量。哈伯太空望遠鏡後續觀察證實了它的大小。
布朗說,檔案研究顯示,夸歐瓦早在一九八二年即已錄入膠捲,但從未受到注意。他和楚
吉羅翻出舊檔鑽研,繪出它繞日運行的圓形軌道。布朗指出,廿年前即可輕易偵測到夸歐
瓦,卻把它給漏掉了。
夸歐瓦位於所謂的「庫伯帶」,這裡是海王星外的一群物體,由冰和岩石組成,繞日運行
。這些物體被視為約五十億年前形成太陽系的旋轉雲體殘留的化石,一般也相信庫伯帶是
一些彗星的來源。
庫伯帶至少包含多達一百億個至少一英里寬的物體;天文學家估計其中有五至十個巨無霸
。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吉維特說:「這項新發現吻合我們的預期,那裡有幾個和冥王星一
樣大的物體。」隨較大的庫伯帶天體出現,冥王星是行星的理論,說服力已日漸薄弱。冥
王星位於庫伯帶內,許多人視之為僅只是其間天體最大幾顆裡的一顆,本身並不具行星地
位。天文學家預期庫伯帶內還有大小可與冥王星匹敵的天體。
--
12002100800068,00.html
2002.10.08 中國時報
庫伯帶 發現龐大「冰」世界
劉鐵虎╱美聯社洛杉磯七日電
天文學家已在冥王星外十億英里處發現一處寬一千二百八十七公里的冰凍世界,這是自七
十二年前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太陽系內最大的發現。
這個物體直徑約地球的十分之一,在距離太陽六十億公里處以二百八十八年的週期繞行太
陽,其大小為冥王星的一半,但顯然比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大。
帕沙第納加州理工學院行星天文學家布朗說:「他的大小大約等於所有小行星加起來,相
當龐大。」
布朗和博士後研究員楚吉羅在六月四日拍攝的影像中發現這個世界,他們今天在阿拉巴馬
州伯明罕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組會議上宣布他們的發現。
這二人用聖地牙哥附近的帕洛瑪天文台望遠鏡發現這個世界,暫名為「夸歐瓦」-意為印
地安神話中的一種創造力量。哈伯太空望遠鏡後續觀察證實了它的大小。
布朗說,檔案研究顯示,夸歐瓦早在一九八二年即已錄入膠捲,但從未受到注意。他和楚
吉羅翻出舊檔鑽研,繪出它繞日運行的圓形軌道。布朗指出,廿年前即可輕易偵測到夸歐
瓦,卻把它給漏掉了。
夸歐瓦位於所謂的「庫伯帶」,這裡是海王星外的一群物體,由冰和岩石組成,繞日運行
。這些物體被視為約五十億年前形成太陽系的旋轉雲體殘留的化石,一般也相信庫伯帶是
一些彗星的來源。
庫伯帶至少包含多達一百億個至少一英里寬的物體;天文學家估計其中有五至十個巨無霸
。夏威夷大學天文學家吉維特說:「這項新發現吻合我們的預期,那裡有幾個和冥王星一
樣大的物體。」隨較大的庫伯帶天體出現,冥王星是行星的理論,說服力已日漸薄弱。冥
王星位於庫伯帶內,許多人視之為僅只是其間天體最大幾顆裡的一顆,本身並不具行星地
位。天文學家預期庫伯帶內還有大小可與冥王星匹敵的天體。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可以問有關"彗星"的問題嗎? ><~

By Dinah
at 2002-10-04T17:25
at 2002-10-04T17:25
地球核心還有心

By Kumar
at 2002-10-04T08:54
at 2002-10-04T08:54
Time to urge the Bush government!

By Linda
at 2002-10-04T08:22
at 2002-10-04T08:22
Whale Shark

By Olga
at 2002-10-03T21:04
at 2002-10-03T21:04
海洋館三年有感 - 海龜與鯨鯊受難記

By Queena
at 2002-10-03T21:02
at 2002-10-03T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