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蓮強震論地震再現周期準確性 - 地球科學討論

By Freda
at 2018-02-07T22:32
at 2018-02-07T22:3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uygy952671 (LiuZn)》之銘言:
: 鑑於最近的花蓮強震
: 翻到了8年前的這篇報導
: https://goo.gl/56DjS4
: 文中提了台灣近50年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地區
: 而其中花蓮的米崙斷層被點名為排行第二的
: 斷層,正巧前幾天發生的群震事件和昨天發
: 生的花蓮強震也是在米崙斷層,再看看這地
: 區上次發生大地震的時間為1951年,距今也
: 將近70年了。
這邊八年前的報導已經過時了,在過去十年中台灣地震地質的研究已經改變了不少,
對未來災害性地震發生的分佈與發生機率也有更好的認識
如要知道詳細的結果請參見科技部等單位所支持研究的
2015年版的台灣地震模型
http://tec.earth.sinica.edu.tw/TEM/index.php
: 而文中排名第一的斷層為嘉義的梅山斷層,
: 上次發生大地震的時間為1906年的梅山大地
: 震,距今也有112年了,且其他有被點名的
: 觸口、大尖山等斷層也都位於雲嘉地區,加
: 上2017年的5月和11月也在嘉義附近發生了
: 群震的現象,是不是近年雲嘉地區發生大地
: 震的機率非常高呢?
如果以2015年版的台灣地震模型來看,米崙斷層自2015年起未來30年的破裂機率約28%
意思是他幾乎是全台灣本島發生災害性,有地表破裂的地震機會最高的。
台灣西南部有數條構造的破裂機率達20%以上,也屬於高危險活動斷層。
如果以規模6.5為基準,則東部縱谷斷層系統,與西南部的活動斷層系統在50年內
發生M6.5以上地震的機會都超過30%
: 我只是覺得,既然地震無法避免而且沒有辦
: 法準確預測的話,應該要訂定相關法規把建
: 築物再做加強把損傷降低吧?
是的,所以建築抗震法規每幾年(數年到十數年)幾乎都會修正,不過能做到的修正有限
如果遇到黑天鵝事件後問題一樣很大..
: 如果8年前就有預期花蓮會發生強震而將花蓮
: 地區的建物都再補強,或許昨天就不會發生
: 大樓倒塌的悲劇了。
憑良心講,小弟個人覺得這次花蓮的表現已經是水準以上了..
除少數大樓外,大多數的建物損害都很輕微..
另外建物的補強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外,還有經濟,跟人心層面
這個問題已經超過單純科學與法規的問題了。
: 不知道板上有沒有對雲嘉地區或地震前兆有
: 相關研究的,從長期的斷層活動周期和一些
: 較短期的地震前兆研究,是不是真的有相符
: 合的跡象呢?
長期的地震活動預報跟短期地震前兆監測是兩個不同走向的科學。
這次,長期地震活動預報基本上應該可以算是發揮了作用,短期的地震前兆
目前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
--
: 鑑於最近的花蓮強震
: 翻到了8年前的這篇報導
: https://goo.gl/56DjS4
: 文中提了台灣近50年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地區
: 而其中花蓮的米崙斷層被點名為排行第二的
: 斷層,正巧前幾天發生的群震事件和昨天發
: 生的花蓮強震也是在米崙斷層,再看看這地
: 區上次發生大地震的時間為1951年,距今也
: 將近70年了。
這邊八年前的報導已經過時了,在過去十年中台灣地震地質的研究已經改變了不少,
對未來災害性地震發生的分佈與發生機率也有更好的認識
如要知道詳細的結果請參見科技部等單位所支持研究的
2015年版的台灣地震模型
http://tec.earth.sinica.edu.tw/TEM/index.php
: 而文中排名第一的斷層為嘉義的梅山斷層,
: 上次發生大地震的時間為1906年的梅山大地
: 震,距今也有112年了,且其他有被點名的
: 觸口、大尖山等斷層也都位於雲嘉地區,加
: 上2017年的5月和11月也在嘉義附近發生了
: 群震的現象,是不是近年雲嘉地區發生大地
: 震的機率非常高呢?
如果以2015年版的台灣地震模型來看,米崙斷層自2015年起未來30年的破裂機率約28%
意思是他幾乎是全台灣本島發生災害性,有地表破裂的地震機會最高的。
台灣西南部有數條構造的破裂機率達20%以上,也屬於高危險活動斷層。
如果以規模6.5為基準,則東部縱谷斷層系統,與西南部的活動斷層系統在50年內
發生M6.5以上地震的機會都超過30%
: 我只是覺得,既然地震無法避免而且沒有辦
: 法準確預測的話,應該要訂定相關法規把建
: 築物再做加強把損傷降低吧?
是的,所以建築抗震法規每幾年(數年到十數年)幾乎都會修正,不過能做到的修正有限
如果遇到黑天鵝事件後問題一樣很大..
: 如果8年前就有預期花蓮會發生強震而將花蓮
: 地區的建物都再補強,或許昨天就不會發生
: 大樓倒塌的悲劇了。
憑良心講,小弟個人覺得這次花蓮的表現已經是水準以上了..
除少數大樓外,大多數的建物損害都很輕微..
另外建物的補強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外,還有經濟,跟人心層面
這個問題已經超過單純科學與法規的問題了。
: 不知道板上有沒有對雲嘉地區或地震前兆有
: 相關研究的,從長期的斷層活動周期和一些
: 較短期的地震前兆研究,是不是真的有相符
: 合的跡象呢?
長期的地震活動預報跟短期地震前兆監測是兩個不同走向的科學。
這次,長期地震活動預報基本上應該可以算是發揮了作用,短期的地震前兆
目前還處於早期研究階段..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Hedy
at 2018-02-08T17:31
at 2018-02-08T17:31

By Eden
at 2018-02-09T12:30
at 2018-02-09T12:30

By Bennie
at 2018-02-10T07:29
at 2018-02-10T07:29
Related Posts
昨地震不斷... 美學者曾警告:今年全球

By Victoria
at 2018-02-07T22:07
at 2018-02-07T22:07
從花蓮強震論地震再現周期準確性

By Kristin
at 2018-02-07T19:43
at 2018-02-07T19:43
首例!前震達94起 氣象局:地震史上沒碰過

By Mia
at 2018-02-07T03:25
at 2018-02-07T03:25
花蓮連震是強震前兆? 氣象局:安啦

By Dorothy
at 2018-02-07T00:12
at 2018-02-07T00:12
昨地震不斷... 美學者曾警告:今年全球

By George
at 2018-02-06T12:08
at 2018-02-06T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