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暖化 環保人士不再反核 - 生態環境討論

By David
at 2009-11-25T12:56
at 2009-11-25T12:56
Table of Contents
華郵頓郵報24日報導,環保人士曾認為核電廠對環境危害極大,因此誓死反核。但因近來
全球暖化,幾乎不會排放溫室氣體的核能發電可能是對抗暖化的利器,讓部分環保人士改
變反核立場。
美國上一次啟用核電廠是13年前。如今,各國因承受溫室效應氣體減排的壓力而再次想到
低排碳的核能。為爭取民意對減排法案的支持,歐巴馬政府與民主黨領袖有意以減稅與貸
款擔保的誘因,資助在全美各地興建新一代核電廠,期望有助於達成減排目標。
自中國大陸至巴西,各國目前正在興建的核電廠共53座,是5年前的2倍,波蘭、阿拉伯聯
合大公國、印尼則打算興建首次引進的核電廠。
部分環保人士勉強接受。以英國為例,車諾比爾核電廠事故發生後,英國即禁止興建核電
廠,如今正認真考慮增建核電廠。綠色和平組織倫敦分處前負責人丁達爾表示:「這是兩
害相權取其輕的問題。如今再無任何辯論。氣候變遷是更大的危害,核能是解決問題的手
段之一。我逐漸明白,我們不再享有排除核能的選擇餘地。」
專家指出,車諾比爾及賓州三哩島核電廠事故發生後,核能技術即有明顯進展。最明顯的
例子是,1980年代末至今,全球436座現役核電廠的工安意外銳減80%。
至少到目前為止,所謂「新核能時代」揭開序幕之際,反對的分貝已明顯降低,以往的反
核抗議及強闖廠區事件大幅減少。
隨著反對聲浪消退,即使曾矢言絕不再興建核電廠的國家,例如瑞典、比利時與義大利,
最近也改變態度。它們認為,如果兩相權衡,核能幾近零碳排放的好處顯然大於核廢料貯
存與核子擴散問題。
來源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270454.shtml
其實我也不反對核能發電,如果人類還想持續擁有文明的話。
--
身為受薪族、上班族的你,不能不知道的陰謀。
http://blog.udn.com/kazama1974/3525247
政府、資本家、奴隸銀行聯合坑殺台灣老百姓!
--
全球暖化,幾乎不會排放溫室氣體的核能發電可能是對抗暖化的利器,讓部分環保人士改
變反核立場。
美國上一次啟用核電廠是13年前。如今,各國因承受溫室效應氣體減排的壓力而再次想到
低排碳的核能。為爭取民意對減排法案的支持,歐巴馬政府與民主黨領袖有意以減稅與貸
款擔保的誘因,資助在全美各地興建新一代核電廠,期望有助於達成減排目標。
自中國大陸至巴西,各國目前正在興建的核電廠共53座,是5年前的2倍,波蘭、阿拉伯聯
合大公國、印尼則打算興建首次引進的核電廠。
部分環保人士勉強接受。以英國為例,車諾比爾核電廠事故發生後,英國即禁止興建核電
廠,如今正認真考慮增建核電廠。綠色和平組織倫敦分處前負責人丁達爾表示:「這是兩
害相權取其輕的問題。如今再無任何辯論。氣候變遷是更大的危害,核能是解決問題的手
段之一。我逐漸明白,我們不再享有排除核能的選擇餘地。」
專家指出,車諾比爾及賓州三哩島核電廠事故發生後,核能技術即有明顯進展。最明顯的
例子是,1980年代末至今,全球436座現役核電廠的工安意外銳減80%。
至少到目前為止,所謂「新核能時代」揭開序幕之際,反對的分貝已明顯降低,以往的反
核抗議及強闖廠區事件大幅減少。
隨著反對聲浪消退,即使曾矢言絕不再興建核電廠的國家,例如瑞典、比利時與義大利,
最近也改變態度。它們認為,如果兩相權衡,核能幾近零碳排放的好處顯然大於核廢料貯
存與核子擴散問題。
來源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5270454.shtml
其實我也不反對核能發電,如果人類還想持續擁有文明的話。
--
身為受薪族、上班族的你,不能不知道的陰謀。
http://blog.udn.com/kazama1974/3525247
政府、資本家、奴隸銀行聯合坑殺台灣老百姓!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Jacky
at 2009-11-26T14:39
at 2009-11-26T14:39

By Kama
at 2009-11-27T16:21
at 2009-11-27T16:21

By Emily
at 2009-11-28T18:04
at 2009-11-28T18:04

By Edward Lewis
at 2009-11-29T19:46
at 2009-11-29T19:46

By Kelly
at 2009-11-30T21:29
at 2009-11-30T21:29

By Genevieve
at 2009-12-01T23:12
at 2009-12-01T23:12

By Dora
at 2009-12-03T00:54
at 2009-12-03T00:54

By Emily
at 2009-12-04T02:37
at 2009-12-04T02:37

By Anonymous
at 2009-12-05T04:19
at 2009-12-05T04:19

By Michael
at 2009-12-06T06:02
at 2009-12-06T06:02

By Olga
at 2009-12-07T07:44
at 2009-12-07T07:44

By Yuri
at 2009-12-08T09:27
at 2009-12-08T09:27

By Callum
at 2009-12-09T11:09
at 2009-12-09T11:09

By Jessica
at 2009-12-10T12:52
at 2009-12-10T12:52

By Jessica
at 2009-12-11T14:34
at 2009-12-11T14:34

By Sandy
at 2009-12-12T16:17
at 2009-12-12T16:17

By Margaret
at 2009-12-13T18:00
at 2009-12-13T18:00

By Caroline
at 2009-12-14T19:42
at 2009-12-14T19:42
Related Posts
全球過「美式生活」 5地球才夠

By Jessica
at 2009-11-25T12:49
at 2009-11-25T12:49
[資訊] 公視今晚十點 播出 村樹 (談中興新村ꨠ…

By Daph Bay
at 2009-11-25T00:14
at 2009-11-25T00:14
造林斷了糧?鰲鼓濕地 猛禽恐絕跡(聯合報)

By Adele
at 2009-11-24T22:45
at 2009-11-24T22:45
南極冰融 海面漲幅5公尺起跳(2009/11/ …

By Mary
at 2009-11-24T20:23
at 2009-11-24T20:23
南極冰融 海面漲幅5公尺起跳(2009/11/24 01:52)

By Adele
at 2009-11-24T15:41
at 2009-11-24T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