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背包客--2--交通 - 新加坡

By Brianna
at 2008-03-09T23:22
at 2008-03-09T23:22
Table of Contents
我的工作跟交通相關,所以交通是我這次觀察的重點項目之一.我沒辦法全部看到,
只能從我看到的部分來衡量.
先從國際運輸談起
七十多年前,我爺爺到新加坡轉船去緬甸(當外勞).華人嘛,就是為了賺點錢千里跋涉
吃苦耐勞無怨無悔.從Raffles爭取新加坡成為自由貿易港,就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的重
要性.開店的三要素是:location, location & location;但運輸更是如此.
由於位處南北半球的中間又四面環海,新加坡運輸節點的條件當然十分優異.
海運
蔽公司也在當地設廠,我每個月都會接到好幾個來自新加坡廠的貨櫃.即使新加坡非產
油國,但我相信海運發達的國家不愁沒有從中東或印尼運來的原油.
對歐洲,只要通過印度洋,阿拉伯海與蘇黎士運河就到地中海;亞洲則根本就在掌握中.
只有美國遠一點...因為在地球對面.
空運
我終於了解空運的成功其實是建立在海運的基礎上.
Q:除了觀光景點以外,哪裡會有大量的空運需求?
A:貿易,高科技,高難度的建設等等需要人才流動的地方就會帶來空運的需求.
這些人搭飛機來,談的是有多少船要進出.(只有少數真的是用飛機運輸的如電子產品)
經貿需求帶動空運,而穩定的航班則帶動觀光.(不然哪來促銷票?)這是個正循環.
我相信新加坡政府玩得很高明,所掌握的地理位置優勢一點都沒放過.
再談島內運輸
其實我看到的只有部分,但給我很深的印象.
軌道運輸
一離開機場就可以搭上地鐵,在台灣這是今天(2008/3/9)高雄捷運通車才達到的成就.
(剛好今天去試乘探路,明天開始搭捷運上班)
新加坡的軌道運輸幾本上涵蓋了沿海地區,且東南方也就是新加坡河附近的車站最為集中.
這一區也是商業大樓最密集的區域.我想這是很清楚的-利用捷運來疏散高密度上班人口.
道路
我對新加坡道路的印象非常好;地面非常平整.雖然摩擦力不是很高,連我的Nike都會打滑,
但對交通目的來說是夠用了.老實說我比較擔心F1比賽會不會不夠用.
公車
我很遺憾沒去撘公車...怕不知道搭到哪裡去回不來.(其實是沒有時間研究)
就我目前的認知,公車的站牌會標示在城市的座標位置,只要知道目的地座標即可查詢有
到達的公車.公車可以成為捷運車站對外的連結.說真的,兩個捷運站間用走的太遠了.
(以台北來說,兩個站間是可以用走的;高雄就不行.我想這是人口密度問題)
私家車
大概是因為擁有車輛的成本高,路上跑的車平均來說狀況都比台灣好.我這輩子看過兩次
的Bentley其中一次就是在跟板主吃完海南雞飯後看到的.政府的政策逼一般人使用大眾
運輸系統,這樣大眾運輸系統才不會賠錢,也才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而進入正循環.
機車
這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當初住在小印度,其中一個因素是因為那條街叫Dunlop St.
(Dunlop是知名的機車輪胎廠商)
新加坡的scootor非常少;絕大部分是motorcycle.再加上一些山羊.我想新加坡人可能以
大眾運輸為交通工具,而汽機車的主要用途為休閒活動.因此較具實用性但犧牲性能的
scootor就沒市場了.(當然這是跟台灣相比...台灣自製的scootor太便宜了)
小結:
只要能達成目的,就是好的系統.
如果我去新加坡工作,我會想辦法養一輛NSR150SP,然後每天搭捷運上班吧.
--
只能從我看到的部分來衡量.
先從國際運輸談起
七十多年前,我爺爺到新加坡轉船去緬甸(當外勞).華人嘛,就是為了賺點錢千里跋涉
吃苦耐勞無怨無悔.從Raffles爭取新加坡成為自由貿易港,就可看出其地理位置的重
要性.開店的三要素是:location, location & location;但運輸更是如此.
由於位處南北半球的中間又四面環海,新加坡運輸節點的條件當然十分優異.
海運
蔽公司也在當地設廠,我每個月都會接到好幾個來自新加坡廠的貨櫃.即使新加坡非產
油國,但我相信海運發達的國家不愁沒有從中東或印尼運來的原油.
對歐洲,只要通過印度洋,阿拉伯海與蘇黎士運河就到地中海;亞洲則根本就在掌握中.
只有美國遠一點...因為在地球對面.
空運
我終於了解空運的成功其實是建立在海運的基礎上.
Q:除了觀光景點以外,哪裡會有大量的空運需求?
A:貿易,高科技,高難度的建設等等需要人才流動的地方就會帶來空運的需求.
這些人搭飛機來,談的是有多少船要進出.(只有少數真的是用飛機運輸的如電子產品)
經貿需求帶動空運,而穩定的航班則帶動觀光.(不然哪來促銷票?)這是個正循環.
我相信新加坡政府玩得很高明,所掌握的地理位置優勢一點都沒放過.
再談島內運輸
其實我看到的只有部分,但給我很深的印象.
軌道運輸
一離開機場就可以搭上地鐵,在台灣這是今天(2008/3/9)高雄捷運通車才達到的成就.
(剛好今天去試乘探路,明天開始搭捷運上班)
新加坡的軌道運輸幾本上涵蓋了沿海地區,且東南方也就是新加坡河附近的車站最為集中.
這一區也是商業大樓最密集的區域.我想這是很清楚的-利用捷運來疏散高密度上班人口.
道路
我對新加坡道路的印象非常好;地面非常平整.雖然摩擦力不是很高,連我的Nike都會打滑,
但對交通目的來說是夠用了.老實說我比較擔心F1比賽會不會不夠用.
公車
我很遺憾沒去撘公車...怕不知道搭到哪裡去回不來.(其實是沒有時間研究)
就我目前的認知,公車的站牌會標示在城市的座標位置,只要知道目的地座標即可查詢有
到達的公車.公車可以成為捷運車站對外的連結.說真的,兩個捷運站間用走的太遠了.
(以台北來說,兩個站間是可以用走的;高雄就不行.我想這是人口密度問題)
私家車
大概是因為擁有車輛的成本高,路上跑的車平均來說狀況都比台灣好.我這輩子看過兩次
的Bentley其中一次就是在跟板主吃完海南雞飯後看到的.政府的政策逼一般人使用大眾
運輸系統,這樣大眾運輸系統才不會賠錢,也才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而進入正循環.
機車
這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當初住在小印度,其中一個因素是因為那條街叫Dunlop St.
(Dunlop是知名的機車輪胎廠商)
新加坡的scootor非常少;絕大部分是motorcycle.再加上一些山羊.我想新加坡人可能以
大眾運輸為交通工具,而汽機車的主要用途為休閒活動.因此較具實用性但犧牲性能的
scootor就沒市場了.(當然這是跟台灣相比...台灣自製的scootor太便宜了)
小結:
只要能達成目的,就是好的系統.
如果我去新加坡工作,我會想辦法養一輛NSR150SP,然後每天搭捷運上班吧.
--
Tags:
新加坡
All Comments

By William
at 2008-03-13T23:19
at 2008-03-13T23:19

By Leila
at 2008-03-14T02:52
at 2008-03-14T02:52

By Kristin
at 2008-03-15T01:19
at 2008-03-15T01:19
Related Posts
ㄧ些"lobang"

By Blanche
at 2008-03-08T22:22
at 2008-03-08T22:22
新加坡背包客--1--種族

By Enid
at 2008-03-08T21:49
at 2008-03-08T21:49
預付卡

By Odelette
at 2008-03-08T17:39
at 2008-03-08T17:39
CPF公積金

By Catherine
at 2008-03-08T17:10
at 2008-03-08T17:10
有關工作薪水

By Irma
at 2008-03-07T21:29
at 2008-03-07T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