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瞭望 - 新加坡未來的路怎麼走? - 新加坡

By Erin
at 2008-08-25T20:31
at 2008-08-25T20:31
Table of Contents
星洲瞭望 — 年過40 新加坡 亞洲四小龍之一 新加坡未來的路怎麼走?
2008/08/06 - 財經焦點 - 劉傑中/特別報導
關於年齡這檔事,從來就不是個討喜的問題。除了跟天真瀾漫的孩童攀談之外,多半時候
人們得體的迴避這個問題。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恐怕是覺得社會對於某種年紀的人有某
些期待,當坦承自己幾歲,便無可避免的要面對這些壓力,以及因為沒有達到這些標準,
自己多年來好像在虛擲光陰的憂慮。
新加坡自1965年與馬來西亞分離以來,已經43歲,倘若這個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的南海之
珠,回顧自己的前半生,你覺得他能不能驕傲的告訴大家自己的年紀?
多項排比名列前茅
新加坡從小到大,得過好多第1名。2007年人均GDP達35,163美元(IMF數據),超越日本成
亞洲之首;2007 年生活品質(Mercer Report)、競爭力排名(IMD World Competitive
Report)、基礎建設(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都是亞洲第1名;在人力素質
(BERI Report)以及投資誘因(Mercer Report)方面,更是世界第1。
我還可以再說下去,不過對於1個40多歲正值壯年的人來說,太多第1名的頭銜並不特別令
人impressed。我們希望這個歲數的人能夠多點歷練、多點視野、有種闖蕩江湖、飽嚐風
霜之後,那種寧靜的胸懷,以及深沉的智慧。
經濟穩定茁壯 僅3度負成長
以這方面來說,新加坡真的有點無趣。在經濟成長歷程中,他稱得上一帆風順,40多年來
只有3次經濟負成長,而且還是因為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1年全球科技股泡
沫化的影響。你可以想像他就像求學時的資優生,偶然間考差了,兩手一攤跟媽媽說,沒
辦法,全班都考很爛,我算還不錯的。2003年他的成績也是低空飛過,那時候SARS爆發全
亞洲人心惶惶,事後證明新加坡其實只是小感冒,虛驚一場。
不過這樣表現無懈可擊的資優生,其實並不是富裕人家裡的天之驕子。新加坡從小生長的
環境其實有點像貧民區,小時候人均GDP才300美元;鄰居馬來西亞的人均GDP至今仍不到
7,000美元;住對面的印尼,祖傳的天然資源還算多,可惜生了2億個小孩嗷嗷待哺。新加
坡在這樣的環境下兀自奮鬥,70年代憑藉勞力技術打拼、80年代靠工程及資本密集產業、
到了30幾歲用科技及服務產業,在全球經濟場域上,取得一席之地。
國土小資源匱乏 全面開放成門戶
新加坡個頭小,才700平方公里,其中100平方公里還是填海得來的,感覺像皮鞋裡多塞了
好幾個鞋墊。他知道單憑一己之力難以克盡全功,唯有借力使力才能事半功倍。新加坡採
取絕對的開放,絕對的市場經濟,絕對的國際化,以維持必要的人才供給與產業動能。目
前有7,000家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有據點,其中有60%將區域、甚或全球總部設於此。
有人說新加坡現實,不過他覺得自己只是務實和誠實,像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見縫插
針、鑽營求利的亞洲其他國家,多半都做得不好,甚至明目張膽製造侵權產品,所以重視
研發及技術專利的醫藥生技及數位媒體產業,即使在人才招募仍有疑慮的狀況下,還是很
樂意與新加坡合作,於此設立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成為進入亞洲的樞紐。
製造業面臨大陸威脅 提升附加價值
就跟許多成功企業家一樣,新加坡的名片上頭銜還不少:電子新貴、投資銀行家、石化大
亨、物流運輸中心、資訊通信科技重鎮等。不過年過40的新加坡,也漸漸感受到中年危機
,因為製造業仍舊佔其GDP的24%,就注定受到來自鄰近國家低價勞工、及新興市場廣大內
需市場對企業的磁吸力,所造成的壓力。
製造優勢已不復返,也談不上規模經濟,新加坡只好致力於提升附加價值,從技術、研發
、品牌方面著手。2006年全國研發支出佔GDP的2.39%,2010年上看3%。政府更提供研發經
費可乘以1.5倍來抵免營利所得的稅務優惠,鼓勵研發創新。不過在品牌方面,新加坡則
顯得乏善可陳,說來說去似乎也只有全球排名第4大的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
,再加上創新科技(Creative Technology);勝科(SembCorp)及吉寶(Keppel)則是外海鑽
油設備產業的佼佼者。還有那個跟法國知名「鱷魚」休閒服飾Lacoste打官司打了好久的
Crocodile,其實也來自新加坡。
貧富差距大 政府管控嚴
有限的勞動力,也讓新加坡薪資以每年9%的速度成長,對企業經營成本來說壓力不小。不
過這高漲的薪資,也不是所有新加坡人都受惠,以測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來看,2007年已達到0.425,逼近0.45的警戒線,你可以想像有多少物慾在
烏節路橫流,同時間有多少人在溝壑裡掙扎。
而以1個40多歲的成年人來講,新加坡可能太聽長輩的話了。爺爺李光耀曾經擔任總理31
年,1990年卸任後仍擔任資政及新加坡投資局(EDB)主席;現任總理李顯龍則是其長子。
新加坡有時想問父執輩說自己怎麼不乾脆姓李算了,但終究只敢在心裡犯嘀咕。但他也了
解自由、民主、與均富或許真是場零和賽局,顧此,就會失彼。
當前面臨世代交替的台灣,其實一直很想找新加坡聊聊,談他的致富心法和治國之道。不
過這些年來,他有他的五湖四海,我有我的大江南北,產業發展歷程及國家政經變遷,有
其獨特的時空背景因素,難以等比複製。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關於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他
倆多少還是覺得有些侷促徬徨。
--
2008/08/06 - 財經焦點 - 劉傑中/特別報導
關於年齡這檔事,從來就不是個討喜的問題。除了跟天真瀾漫的孩童攀談之外,多半時候
人們得體的迴避這個問題。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恐怕是覺得社會對於某種年紀的人有某
些期待,當坦承自己幾歲,便無可避免的要面對這些壓力,以及因為沒有達到這些標準,
自己多年來好像在虛擲光陰的憂慮。
新加坡自1965年與馬來西亞分離以來,已經43歲,倘若這個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的南海之
珠,回顧自己的前半生,你覺得他能不能驕傲的告訴大家自己的年紀?
多項排比名列前茅
新加坡從小到大,得過好多第1名。2007年人均GDP達35,163美元(IMF數據),超越日本成
亞洲之首;2007 年生活品質(Mercer Report)、競爭力排名(IMD World Competitive
Report)、基礎建設(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都是亞洲第1名;在人力素質
(BERI Report)以及投資誘因(Mercer Report)方面,更是世界第1。
我還可以再說下去,不過對於1個40多歲正值壯年的人來說,太多第1名的頭銜並不特別令
人impressed。我們希望這個歲數的人能夠多點歷練、多點視野、有種闖蕩江湖、飽嚐風
霜之後,那種寧靜的胸懷,以及深沉的智慧。
經濟穩定茁壯 僅3度負成長
以這方面來說,新加坡真的有點無趣。在經濟成長歷程中,他稱得上一帆風順,40多年來
只有3次經濟負成長,而且還是因為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1年全球科技股泡
沫化的影響。你可以想像他就像求學時的資優生,偶然間考差了,兩手一攤跟媽媽說,沒
辦法,全班都考很爛,我算還不錯的。2003年他的成績也是低空飛過,那時候SARS爆發全
亞洲人心惶惶,事後證明新加坡其實只是小感冒,虛驚一場。
不過這樣表現無懈可擊的資優生,其實並不是富裕人家裡的天之驕子。新加坡從小生長的
環境其實有點像貧民區,小時候人均GDP才300美元;鄰居馬來西亞的人均GDP至今仍不到
7,000美元;住對面的印尼,祖傳的天然資源還算多,可惜生了2億個小孩嗷嗷待哺。新加
坡在這樣的環境下兀自奮鬥,70年代憑藉勞力技術打拼、80年代靠工程及資本密集產業、
到了30幾歲用科技及服務產業,在全球經濟場域上,取得一席之地。
國土小資源匱乏 全面開放成門戶
新加坡個頭小,才700平方公里,其中100平方公里還是填海得來的,感覺像皮鞋裡多塞了
好幾個鞋墊。他知道單憑一己之力難以克盡全功,唯有借力使力才能事半功倍。新加坡採
取絕對的開放,絕對的市場經濟,絕對的國際化,以維持必要的人才供給與產業動能。目
前有7,000家跨國公司在新加坡設有據點,其中有60%將區域、甚或全球總部設於此。
有人說新加坡現實,不過他覺得自己只是務實和誠實,像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見縫插
針、鑽營求利的亞洲其他國家,多半都做得不好,甚至明目張膽製造侵權產品,所以重視
研發及技術專利的醫藥生技及數位媒體產業,即使在人才招募仍有疑慮的狀況下,還是很
樂意與新加坡合作,於此設立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成為進入亞洲的樞紐。
製造業面臨大陸威脅 提升附加價值
就跟許多成功企業家一樣,新加坡的名片上頭銜還不少:電子新貴、投資銀行家、石化大
亨、物流運輸中心、資訊通信科技重鎮等。不過年過40的新加坡,也漸漸感受到中年危機
,因為製造業仍舊佔其GDP的24%,就注定受到來自鄰近國家低價勞工、及新興市場廣大內
需市場對企業的磁吸力,所造成的壓力。
製造優勢已不復返,也談不上規模經濟,新加坡只好致力於提升附加價值,從技術、研發
、品牌方面著手。2006年全國研發支出佔GDP的2.39%,2010年上看3%。政府更提供研發經
費可乘以1.5倍來抵免營利所得的稅務優惠,鼓勵研發創新。不過在品牌方面,新加坡則
顯得乏善可陳,說來說去似乎也只有全球排名第4大的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
,再加上創新科技(Creative Technology);勝科(SembCorp)及吉寶(Keppel)則是外海鑽
油設備產業的佼佼者。還有那個跟法國知名「鱷魚」休閒服飾Lacoste打官司打了好久的
Crocodile,其實也來自新加坡。
貧富差距大 政府管控嚴
有限的勞動力,也讓新加坡薪資以每年9%的速度成長,對企業經營成本來說壓力不小。不
過這高漲的薪資,也不是所有新加坡人都受惠,以測量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來看,2007年已達到0.425,逼近0.45的警戒線,你可以想像有多少物慾在
烏節路橫流,同時間有多少人在溝壑裡掙扎。
而以1個40多歲的成年人來講,新加坡可能太聽長輩的話了。爺爺李光耀曾經擔任總理31
年,1990年卸任後仍擔任資政及新加坡投資局(EDB)主席;現任總理李顯龍則是其長子。
新加坡有時想問父執輩說自己怎麼不乾脆姓李算了,但終究只敢在心裡犯嘀咕。但他也了
解自由、民主、與均富或許真是場零和賽局,顧此,就會失彼。
當前面臨世代交替的台灣,其實一直很想找新加坡聊聊,談他的致富心法和治國之道。不
過這些年來,他有他的五湖四海,我有我的大江南北,產業發展歷程及國家政經變遷,有
其獨特的時空背景因素,難以等比複製。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關於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他
倆多少還是覺得有些侷促徬徨。
--
Tags:
新加坡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帶小孩玩的地方

By Joseph
at 2008-08-24T22:03
at 2008-08-24T22:03
新加坡日常購物

By Sandy
at 2008-08-24T11:28
at 2008-08-24T11:28
有板友想教成人中文嗎? (待遇不錯)

By Sarah
at 2008-08-23T10:33
at 2008-08-23T10:33
請問一下新加坡那裡有賣蝦醬呢?

By Megan
at 2008-08-21T17:23
at 2008-08-21T17:23
滾石巨星演唱會

By Oscar
at 2008-08-20T17:53
at 2008-08-20T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