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預報模式 今年首颱恐7日生成 - 颱風討論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6-07-01T18:15

Table of Contents

(一)新聞標題

歐美預報模式 今年首颱恐7日生成

(二)新聞內容
(中央社記者陳葦庭台北1日電)今年首颱恐在下週生成,氣象專家吳德榮今天說,歐洲
和美國預報模式都認為7日有颱風形成特徵,不過,生成位置、強度都不相同。

今年到目前尚無颱風生成,不過,下週西北太平洋恐怕真的會出現今年首颱「尼伯特」,
中央大學大氣系副教授吳德榮今天在洩天機教室專欄中表示,最新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
WF)及美國氣象局模式(GFS)模擬,皆顯示7日有颱風特徵。
吳德榮說,雖然2項模擬的生成位置、強度都不同,值得持續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期待
颱風史上最晚生成的說法,該改口了。
他表示,6月底就不斷有今年將破史上最晚颱風生成的說法出現,其實,如果瞭解數值預
報,以及其能力的極限,就不會作這種臆測。
吳德榮強調,不應過度詮釋遠超過預報資料所能透露的訊息,現在最適當的作法就是持續
觀察新的資料。1050701

(三)新聞連結
https://tw.mobi.yahoo.com/home/歐美預報模式-今年首颱恐7日生成-051127033.html


(四) 心得
持續觀察中... 不過也才差幾天,破不破紀錄其實沒什麼差吧... 就算破紀錄2、3天也沒
實質意義。
洩天機專欄和fb好像不太一樣,
應該不用附reference的reference吧? @@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Dinah avatar
By Dinah
at 2016-07-02T21:17
副高不夠強勢,對臺灣的影響要看生成位置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16-07-04T00:20
跟典哥槓上了?
Ursula avatar
By Ursula
at 2016-07-05T03:22
怎麼會沒實質意義 每一項紀錄都有其背後的原因
Genevieve avatar
By Genevieve
at 2016-07-06T06:25
明明就有意義啊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6-07-07T09:27
註解又在引戰囉
Edward Lewis avatar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7-08T12:30
CWB的風場預報顯示圖..7/8是登陸台灣
Elizabeth avatar
By Elizabeth
at 2016-07-09T15:32
7月8日是GFS的預報
還大概168小時 準確度有待觀察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6-07-10T18:34
一週預測圖,還有一堆距離
看那個比較準?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6-07-11T21:37
都還不準 星期一到星期三以後來看才準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6-07-13T00:39
之前預測由巴海到日本的預測都有
Frederica avatar
By Frederica
at 2016-07-14T03:42
所以不要緊張 先觀望
要像2000年碧利斯跟去年蘇迪勒這種一路殺到底的預測
Valerie avatar
By Valerie
at 2016-07-15T06:44
基本上很少見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6-07-16T09:47
2009 莫拉克其實也是一路殺到底 只是殺過頭了...xd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6-07-17T12:49
回顧了一下蘇迪勒 大概在150E預測就可能直接撲台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6-07-18T15:52
2009 2009年8/4生成 一開始預測靠近北部
相隔一天8/5 就預測登陸台灣了 莫拉克很快發海景
後來就...不用多說了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6-07-19T18:54
去年杜鵑則是另一種類型,大翻盤型的XDXD
Delia avatar
By Delia
at 2016-07-20T21:56
還有一種更絕的 不受控制類型 例如2003 米勒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16-07-22T00:59
納莉則是屬於迷走型XDXD
Olive avatar
By Olive
at 2016-07-23T04:01
這個才是翻盤中的經典
納利其實也算 不受控制類型
Daniel avatar
By Daniel
at 2016-07-24T07:04
米勒是最後一刻翻盤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16-07-25T10:06
納莉在台灣陸地中間有多不受控制說
當年桃芝的最後的轉彎其實也是翻盤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6-07-26T13:09
桃芝大方向不變,地形效應每個颱風多少都有些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16-07-27T16:11
西進颱風登陸前通常北偏,出海後都會再南偏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6-07-28T19:14
去年的兩個颱風都有示範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6-07-29T22:16
桃芝登陸前並沒北偏啦@@是比預測南登陸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16-07-31T01:19
所以當年北部整個逃過一劫 反而花蓮中部措手不及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6-08-01T04:21
隱約記得當年因為這個急轉彎 整個又被罵翻了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6-08-02T07:23
基本上當年 三潑婦各自讓北中南上了一課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6-08-03T10:26
潭美的 小颱風也不能輕忽大威力
桃芝的 暴力降雨
以及納莉的怪異路徑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8-04T13:28
桃芝是南偏 不過也是地形效應
桃芝應該屬北進型颱風 與背風低壓互動造成的轉彎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6-08-05T16:31
這一年颱風登陸後還有一個特色 在路地時間超久
桃芝 已經蠻久了 後面的 納莉跟利奇馬更久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6-08-06T19:33
完全不知道回什麼~強詞奪理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6-08-07T22:36
沒專業又不懂尊重專業的人當然覺得這些都不重要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6-08-09T01:38
如果專家都像你一樣覺得沒有實質意義,那你有生之年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6-08-10T04:41
大氣科技大概只會原地踏步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16-08-11T07:43
蘇迪勒和杜鵑幾乎一模一樣 影響因素又非常單純 幾乎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16-08-12T10:45
就是副高而已 桃芝的話再登陸前有點被"吸"過來 這種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6-08-13T13:48
現象一堆颱風都有 另外不要因為你覺得不重要就說這
個紀錄沒意義 每個紀錄都有它的價值所在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6-08-14T16:50
蘇迪勒跟杜鵑雖然路徑相似,但兩個時空的大氣位置完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16-08-15T19:53
全不同,蘇迪勒是太平洋高壓一路引導穩定向西北西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6-08-16T22:55
杜鵑則是原本槽線切斷副高卻沒勾到颱風,使颱風被華
Yedda avatar
By Yedda
at 2016-08-18T01:58
中高壓接手向西,在兩高壓接手的過程就會出現滯留,
Enid avatar
By Enid
at 2016-08-19T05:00
而一路只有太平洋高壓引導的蘇迪勒就沒有出現滯留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6-08-20T08:03
另外兩個颱風結構本身不同,細看各地最大陣風出現時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6-08-21T11:05
機和風向就知道對台灣的影響狀況還是有出現差異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6-08-22T14:08
當今分析不了的才需要留下來等日後樣本數夠大再分析
Catherine avatar
By Catherine
at 2016-08-23T17:10
k大說的沒錯 應該說兩者路徑幾乎一樣 但是杜鵑的環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6-08-24T20:12
境較複雜 強度方面也略強但暴風半徑略小 不過兩者看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16-08-25T23:15
來還算非常相似 影響程度也沒有差很多
Victoria avatar
By Victoria
at 2016-08-27T02:17
本文先s,請大家推文注意用詞並謹慎使用噓文,如推
文將發生爭執將鎖文處理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6-08-28T05:20
會噓就是因為這多加的心得啊 怕發生爭執 乾脆禁心得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16-08-29T08:22
心得跟爭執是兩回事,心得有爭議和推文引發爭執不是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6-08-30T11:25
必然,心得本來就可以批評可以噓,我只是要提醒請注
意用詞
Catherine avatar
By Catherine
at 2016-08-31T14:27
雖然非必然 但相較於新聞本文 心得這主觀的東西本來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6-09-01T17:30
就容易起爭執...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6-09-02T20:32
希望是我想太多 也許只有某些人的心得比較會有火花?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16-09-03T23:34
再觀察一陣子吧(偽版主口氣)
Gilbert avatar
By Gilbert
at 2016-09-05T02:37
樓主ID不意外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6-09-06T05:39
這心得擺明就是要...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6-09-07T08:42
大家要謹慎推文阿~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6-09-08T11:44
說「不擲骰子的上帝」就 LOW 了,那句是愛因斯坦駁
Olivia avatar
By Olivia
at 2016-09-09T14:47
波耳時說的,但後世驗證哥本哈根說比較正確,
愛因斯坦一直想推翻之但失敗。
Hedy avatar
By Hedy
at 2016-09-10T17:49
#1MVhTH6S 我曾寫過當年颱風有多詭異
有興趣各位可以看看

高壓籠罩 可能打破最晚颱風生成紀錄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6-07-01T01:18
(一)新聞標題 高壓籠罩 可能打破最晚颱風生成紀錄 (二)新聞內容 (中央社台北30日電)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今天在臉書指出,太平洋高壓籠罩,短 期間內還是沒有颱風發展的跡象,再過1周,有可能打破有史以來最晚颱風生成的紀錄。 中央氣象局表示,台灣有統計以來,颱風最晚生成的紀錄是1998年7月9日, ...

聖嬰年隔年的颱風強度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16-06-30T18:52
※ 引述《azcooper (cooper)》之銘言: : 小弟想弱弱的問一下: : 西太平洋颱風在聖嬰年的形成數量較多、形成位置較偏東是因為垂直風切較小以及 : 海洋高OHC區域較偏東 : 聖嬰年隔年的形成時間較晚、數量較少,形成位置較偏西 : 那想問的是,是不是聖嬰年的隔年,颱風是不是因為垂直風切的因素 ...

大雨特報 (中南部)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6-06-30T15:47
氣象局又發布大雨特報了 目前發布區域主要為中南部 敬請注意瞬間強降雨 目前中部山區都有雨勢出來了~ 彰化田中 10分鐘雨量13mm 瞬間雨勢不小 有甚麼特別的天氣狀況也歡迎在這篇推文喔! - ...

聖嬰年隔年的颱風強度

William avatar
By William
at 2016-06-29T23:23
※ 引述《azcooper (cooper)》之銘言: : 小弟想弱弱的問一下: : 西太平洋颱風在聖嬰年的形成數量較多、形成位置較偏東是因為垂直風切較小以及 : 海洋高OHC區域較偏東 : 聖嬰年隔年的形成時間較晚、數量較少,形成位置較偏西 : 那想問的是,是不是聖嬰年的隔年,颱風是不是因為垂直風切的因素 ...

聖嬰年隔年的颱風強度

Kama avatar
By Kama
at 2016-06-29T17:14
小弟想弱弱的問一下: 西太平洋颱風在聖嬰年的形成數量較多、形成位置較偏東是因為垂直風切較小以及 海洋高OHC區域較偏東 聖嬰年隔年的形成時間較晚、數量較少,形成位置較偏西 那想問的是,是不是聖嬰年的隔年,颱風是不是因為垂直風切的因素 比較不會形成相當於五級颶風的強度呢(與正常年、聖嬰年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