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測溫室氣體 台灣完成全球首航 - 地球科學討論

By Carol
at 2009-07-05T08:33
at 2009-07-05T08:33
Table of Contents
海測溫室氣體 台灣完成全球首航 2009.07.05 自由時報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5/78/1mh29.html
長榮海運巨輪 最大海測平台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人類活動產出的溫室氣體正在悄悄反撲,
科學家急著與時間賽跑搶救地球。台灣負責執行「太平洋溫室效應氣
體觀測計畫」(PGGM)的長榮海運長巨輪,昨天完成首航西太平
洋海域觀測返抵台北港,創下世界科學家以船體成功觀測溫室氣體紀
錄的首例。
目前監測溫室氣體的方法包括衛星、飛機空中監測及最新啟動的海洋
船測,長巨輪是目前海上最大觀測平台,上個月二十二日從高雄港出
發,經廈門港、香港港、鹽田港、上海港、寧波港,首次記錄西太平
洋海域觀測的大氣資料,有了海測數據,搭配衛星及空中調查,科學
家就能建立太平洋地區溫室效應氣體的3D資料,精算排碳量,揪出排
碳大戶。
首航西太平洋 建立大氣資料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國英表示,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是三八五pp
m,在離地十公里高度處偵測時,即使是人口密集程度不同的區域,
二氧化碳濃度正負差不到二ppm;長巨輪首航行經廈門、香港、上海
港口區域時,二氧化碳濃度升到四○○ppm以上,但在離陸地較遠的
海洋所測得的卻只有三七○ppm,正負差達到三○ppm以上。
王國英表示,海測數字比空測數字高出十五倍,證實生物活動領域離
海平面越近,受到溫室效應的傷害就越大,意即活在地面上的人類受
到嚴重衝擊。這些數字同時也證實經濟活躍、人口較多的區域,排碳
量真的比較多。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表示,海洋佔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但海洋與二
氣化碳的研究太少;現在台灣有科研技術,又將研究資料開放全球氣
候變遷學術機構使用,有助提供台灣的環境研究能量。
PGGM計畫將於年底前,繼續進行太平洋到印度洋及太平洋到大西
洋的經常性觀測,王國英表示,大西洋靠近歐美地區,預期二氣化碳
濃度可能攀升到三九○至四○○ppm左右,是全世界溫室效應影響最
嚴重區域。
數據提供全球 我與世界接軌
王國英指出,二○○八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已到達三八五ppm,數
字仍在攀升,「估計到二○三○年,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可能爬升到四
四○ppm,屆時,北極冰融,海岸邊無法住人,梅雨、颱風不來,人
類面臨死亡威脅。」王國英說:「我們不知道地球何時會像吸飽水的
海綿,再也無法作用。要救地球,就要改變生活習慣,全民都有責任
。」
研究團隊今起要改搭乘規模小一級的長威輪,進行四十三天的印度洋
到太平洋區域的研究,明年亦將增加空中觀測,由華航提供十架以上
波音B747-400飛機,進行二氧化碳濃度觀測。
攜手對抗溫室效應 台灣與世界接軌 來源:中央社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4/5/1mgoy.html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4日電)台灣希望與全球共同致力於減碳
工作,期盼成為綠色生活、綠色產業的實踐者;今天完成世界首筆太
平洋氣體觀測數據,日後將分享學術資訊,讓台灣在抗溫室效應與世
界接軌。
歐盟自1994年開始執行MOZAIC(商用民航機大氣觀測計畫)和IAGOS
(商用民航機全球觀測系統)計畫,由空中巴士A340-300飛機,收集
南、北大西洋、北美洲、亞洲等航線大氣資料。
但是,這個平台獨缺太平洋觀測資料;太平洋地區為全球經濟成長最
迅速區域之一,溫室氣體排放量驚人。台灣不在國際環保行動缺席,
中華航空將提供10架以上的波音機隊,進行二氧化碳濃度研究,明年
提供空中巴士機隊,進行水汽、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觀測。
除太平洋空中數據,海域的觀測計畫,則由中央大學與長榮海運合作
,蒐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資訊。今天完成首航任務,數據顯示
,與夏威夷觀測站二氧化碳濃度平均值比對,海洋的濃度變化幅度有
30ppm(百萬分之一)以上。進一步模擬資料將在年底於學術期刊發
表,與全球分享資訊。
在太空方面,台灣福爾摩沙衛星三號2006年發射升空後,收集全球溫
度、水汽、與電離層電子密度等寶貴資料。其中,溫室效應氣體的水
汽對瞭解氣候變遷與天氣預報,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歐盟的觀測計
畫,未來加入台灣提供的數據後,將可更完整、更全面。
歐盟已啟動氣候變遷對應計畫,目標是於202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1990年排放量減少20%。環保署長沈世宏說,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
er-national EnergyAgency)去年出版的統計資料,台灣2006年燃料
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約1%,人均排放量全球排名第16位。
台灣身為地球村一份子,應為世界的環境承擔更多的責任。
難怪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英今天獲得資訊後,
既興奮又感動。因為,這是全世界首次蒐集西太平洋的海洋邊界溫室
氣體濃度觀測資料。
在國際舞台上,台灣產官學界為抗地球暖化不缺席,並將研究成果提
供給台灣、歐盟及全球相關氣候變遷學術研究機構分享,可說是送給
全世界最好的禮物,誠如王國英所說,「台灣雖小,但對世界的貢獻
很大,這是身為科學家最感到驕傲的地方。」
--
▎
◤ ◢ catsangel ▍▂@PTT▃ ▂▄◢
________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烏 ▍ 】 阿融
▎ █▉ ◥▄ ◣ ▋◤ ◥▅ ◣ 咪 ◣◢
█ █◢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5/78/1mh29.html
長榮海運巨輪 最大海測平台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人類活動產出的溫室氣體正在悄悄反撲,
科學家急著與時間賽跑搶救地球。台灣負責執行「太平洋溫室效應氣
體觀測計畫」(PGGM)的長榮海運長巨輪,昨天完成首航西太平
洋海域觀測返抵台北港,創下世界科學家以船體成功觀測溫室氣體紀
錄的首例。
目前監測溫室氣體的方法包括衛星、飛機空中監測及最新啟動的海洋
船測,長巨輪是目前海上最大觀測平台,上個月二十二日從高雄港出
發,經廈門港、香港港、鹽田港、上海港、寧波港,首次記錄西太平
洋海域觀測的大氣資料,有了海測數據,搭配衛星及空中調查,科學
家就能建立太平洋地區溫室效應氣體的3D資料,精算排碳量,揪出排
碳大戶。
首航西太平洋 建立大氣資料
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王國英表示,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是三八五pp
m,在離地十公里高度處偵測時,即使是人口密集程度不同的區域,
二氧化碳濃度正負差不到二ppm;長巨輪首航行經廈門、香港、上海
港口區域時,二氧化碳濃度升到四○○ppm以上,但在離陸地較遠的
海洋所測得的卻只有三七○ppm,正負差達到三○ppm以上。
王國英表示,海測數字比空測數字高出十五倍,證實生物活動領域離
海平面越近,受到溫室效應的傷害就越大,意即活在地面上的人類受
到嚴重衝擊。這些數字同時也證實經濟活躍、人口較多的區域,排碳
量真的比較多。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表示,海洋佔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積,但海洋與二
氣化碳的研究太少;現在台灣有科研技術,又將研究資料開放全球氣
候變遷學術機構使用,有助提供台灣的環境研究能量。
PGGM計畫將於年底前,繼續進行太平洋到印度洋及太平洋到大西
洋的經常性觀測,王國英表示,大西洋靠近歐美地區,預期二氣化碳
濃度可能攀升到三九○至四○○ppm左右,是全世界溫室效應影響最
嚴重區域。
數據提供全球 我與世界接軌
王國英指出,二○○八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已到達三八五ppm,數
字仍在攀升,「估計到二○三○年,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可能爬升到四
四○ppm,屆時,北極冰融,海岸邊無法住人,梅雨、颱風不來,人
類面臨死亡威脅。」王國英說:「我們不知道地球何時會像吸飽水的
海綿,再也無法作用。要救地球,就要改變生活習慣,全民都有責任
。」
研究團隊今起要改搭乘規模小一級的長威輪,進行四十三天的印度洋
到太平洋區域的研究,明年亦將增加空中觀測,由華航提供十架以上
波音B747-400飛機,進行二氧化碳濃度觀測。
攜手對抗溫室效應 台灣與世界接軌 來源:中央社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4/5/1mgoy.html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4日電)台灣希望與全球共同致力於減碳
工作,期盼成為綠色生活、綠色產業的實踐者;今天完成世界首筆太
平洋氣體觀測數據,日後將分享學術資訊,讓台灣在抗溫室效應與世
界接軌。
歐盟自1994年開始執行MOZAIC(商用民航機大氣觀測計畫)和IAGOS
(商用民航機全球觀測系統)計畫,由空中巴士A340-300飛機,收集
南、北大西洋、北美洲、亞洲等航線大氣資料。
但是,這個平台獨缺太平洋觀測資料;太平洋地區為全球經濟成長最
迅速區域之一,溫室氣體排放量驚人。台灣不在國際環保行動缺席,
中華航空將提供10架以上的波音機隊,進行二氧化碳濃度研究,明年
提供空中巴士機隊,進行水汽、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觀測。
除太平洋空中數據,海域的觀測計畫,則由中央大學與長榮海運合作
,蒐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資訊。今天完成首航任務,數據顯示
,與夏威夷觀測站二氧化碳濃度平均值比對,海洋的濃度變化幅度有
30ppm(百萬分之一)以上。進一步模擬資料將在年底於學術期刊發
表,與全球分享資訊。
在太空方面,台灣福爾摩沙衛星三號2006年發射升空後,收集全球溫
度、水汽、與電離層電子密度等寶貴資料。其中,溫室效應氣體的水
汽對瞭解氣候變遷與天氣預報,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歐盟的觀測計
畫,未來加入台灣提供的數據後,將可更完整、更全面。
歐盟已啟動氣候變遷對應計畫,目標是於202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
1990年排放量減少20%。環保署長沈世宏說,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
er-national EnergyAgency)去年出版的統計資料,台灣2006年燃料
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約1%,人均排放量全球排名第16位。
台灣身為地球村一份子,應為世界的環境承擔更多的責任。
難怪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英今天獲得資訊後,
既興奮又感動。因為,這是全世界首次蒐集西太平洋的海洋邊界溫室
氣體濃度觀測資料。
在國際舞台上,台灣產官學界為抗地球暖化不缺席,並將研究成果提
供給台灣、歐盟及全球相關氣候變遷學術研究機構分享,可說是送給
全世界最好的禮物,誠如王國英所說,「台灣雖小,但對世界的貢獻
很大,這是身為科學家最感到驕傲的地方。」
--
▎
◤ ◢ catsangel ▍▂@PTT▃ ▂▄◢
________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烏 ▍ 】 阿融
▎ █▉ ◥▄ ◣ ▋◤ ◥▅ ◣ 咪 ◣◢
█ █◢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7/22 的日蝕是否有可能引發地震或海嘯?

By Wallis
at 2009-07-04T23:34
at 2009-07-04T23:34
台灣分潮模擬網頁

By Vanessa
at 2009-07-02T09:23
at 2009-07-02T09:23
中央大學 太空看地球(衛星遙測科技)研習營

By Hedda
at 2009-07-02T02:03
at 2009-07-02T02:03
花蓮和平震不停 昨至今54次有感地震

By Una
at 2009-06-30T16:38
at 2009-06-30T16:38
2009師大地球科學暑期學生計畫

By Daph Bay
at 2009-06-29T09:20
at 2009-06-29T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