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奢華讓人反感 華人在菲律賓不太合群(轉) - 馬來西亞

By Audriana
at 2006-09-18T15:25
at 2006-09-18T15:25
Table of Contents
不知道馬來西亞的華人是不是也是這樣的。
有人說,同為馬來民族,菲律賓人由于信仰天主教,比馬來西亞、印尼的馬來人要寬容
的多,素質也高些。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WISI/210724.htm
近日,曾有“菲律賓電影女王”之稱的華裔女富商李楊麗華准備拍攝一部以“正面反映
菲律賓華人生活”為主題的電影的消息,重新引發了筆者對菲律賓華人生活及地位等問
題的關注。
在過去30年里,李楊麗華一直是很成功的電影制片人,她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但卻
屢屢獲獎。她制作過的影片,有被當地勢力巨大的天主教會抨擊的艷情片,也有馬科斯
政府統治期間所拍的反政府電影。据說,她本人非常富有,可常遭菲人誤解和嫉妒,這
或許是她決心拍攝此片的直接動因。
一部分華人的奢華生活确實讓人反感
的确,同許多國家情況一樣,菲律賓的華人也被當地人認為是血液中流淌著天生的
狡黠与机巧,善于經商与致富的高智商族群。而少數富裕華人的奢華生活做派,确實時
常招致菲律賓中產階級人士的艷羡与反感。
同菲上流社會的家庭一樣,富裕的華人家里一般都有用人和司机,更甚者還有警衛
、保鏢及花工等。盡管篤信天主教、樂天順良的菲律賓人對此已習以為常,但是,華社
一些有識之士卻認識到了貧富懸殊之后埋藏著的長久隱患。曾經擔任前總統華人顧問的
陳國仁老先生就几次對筆者表示他的擔心,他認為盡管隨著祖籍國的強大,菲中兩國友
好關系的深入發展,冷戰時期華人們惶惶不可終日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但是,華人仍應
擯棄“上流社會”陋習,洁身自好,以免菲人積怨突發。
很多華人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社會了
在菲律賓8000万人口中,華人約130万左右,而有華人血統的菲律賓人据說近1000万
。不少名人賢達都表示或不回避自己擁有華人血統。1999年11月朱鈆基總理訪菲前夕,
記者專訪當時的外長西亞松(SIASON),這位享有盛譽的資深外交家的開場白竟是“江
澤民主席是我的舅舅”,他幽默地承認他本人有華人血統,是中國人的好朋友。記者從
菲律賓朋友那里得知,凡是名字后綴帶SON的,比如菲律賓前國家警察總監、現參議員拉
克松(LACSON),以及把前總統埃斯特拉達拉下台的前省長辛森(SINSON)等,都帶有
華人血統。最有名的還有現任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丈夫及紅衣大主教辛海綿等。但是,
在普通菲人眼中他們已不再是華人,因為他們講菲語,生活也已菲化,完全融入了菲律
賓社會。
几十年前,華人為了生存,想出不少能快速“融入當地社會”的法子,有的与菲人
通婚───在原配之外,再娶一名菲女;更多的是花錢買菲律賓人的姓氏,在各類需注
冊的官方文件上,達到“真假難辨”的效果。記者不少華人朋友的英文名或西班牙文名
,就与中文名毫不搭界。連祖宗姓氏都背棄了,多少可以体現這些背井离鄉的同胞們身
處异國的不易。
華人不直接參政,他們更愿意用錢來結交權貴
雖說在菲律賓不到2%的華人控制著近60%的國家經濟命脈,并有机會參与金融、交
通運輸、通信等關鍵部門的經營,但經濟領域的超前,并不能掩蓋華人在政治舞台上的
滯后。以筆者看,后者才是衡量華人是否融入菲律賓社會的標尺。
自1982年華人開始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后,在政壇嶄露頭角的華人算起來已有10
多位。但多數華人還是鐘情于花錢買平安、結交權貴的“短平快”做法。反過來,在不
滿足現狀的勤勞的華人眼中,菲人太多地承襲了西班牙拉丁式的浪漫与慵懶、樂天与閑
散。正因為如此,直到現在絕大多數華人家長仍反對子女与當地人通婚,“娶了一個,
負擔全家”是他們慣用的借口。當然,對以從事販毒、走私或非法小零售業為主的极少
數新移民來說,他們的態度又另當別論了。
《環球時報》2002年9月27日
--
有人說,同為馬來民族,菲律賓人由于信仰天主教,比馬來西亞、印尼的馬來人要寬容
的多,素質也高些。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WISI/210724.htm
近日,曾有“菲律賓電影女王”之稱的華裔女富商李楊麗華准備拍攝一部以“正面反映
菲律賓華人生活”為主題的電影的消息,重新引發了筆者對菲律賓華人生活及地位等問
題的關注。
在過去30年里,李楊麗華一直是很成功的電影制片人,她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但卻
屢屢獲獎。她制作過的影片,有被當地勢力巨大的天主教會抨擊的艷情片,也有馬科斯
政府統治期間所拍的反政府電影。据說,她本人非常富有,可常遭菲人誤解和嫉妒,這
或許是她決心拍攝此片的直接動因。
一部分華人的奢華生活确實讓人反感
的确,同許多國家情況一樣,菲律賓的華人也被當地人認為是血液中流淌著天生的
狡黠与机巧,善于經商与致富的高智商族群。而少數富裕華人的奢華生活做派,确實時
常招致菲律賓中產階級人士的艷羡与反感。
同菲上流社會的家庭一樣,富裕的華人家里一般都有用人和司机,更甚者還有警衛
、保鏢及花工等。盡管篤信天主教、樂天順良的菲律賓人對此已習以為常,但是,華社
一些有識之士卻認識到了貧富懸殊之后埋藏著的長久隱患。曾經擔任前總統華人顧問的
陳國仁老先生就几次對筆者表示他的擔心,他認為盡管隨著祖籍國的強大,菲中兩國友
好關系的深入發展,冷戰時期華人們惶惶不可終日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但是,華人仍應
擯棄“上流社會”陋習,洁身自好,以免菲人積怨突發。
很多華人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社會了
在菲律賓8000万人口中,華人約130万左右,而有華人血統的菲律賓人据說近1000万
。不少名人賢達都表示或不回避自己擁有華人血統。1999年11月朱鈆基總理訪菲前夕,
記者專訪當時的外長西亞松(SIASON),這位享有盛譽的資深外交家的開場白竟是“江
澤民主席是我的舅舅”,他幽默地承認他本人有華人血統,是中國人的好朋友。記者從
菲律賓朋友那里得知,凡是名字后綴帶SON的,比如菲律賓前國家警察總監、現參議員拉
克松(LACSON),以及把前總統埃斯特拉達拉下台的前省長辛森(SINSON)等,都帶有
華人血統。最有名的還有現任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丈夫及紅衣大主教辛海綿等。但是,
在普通菲人眼中他們已不再是華人,因為他們講菲語,生活也已菲化,完全融入了菲律
賓社會。
几十年前,華人為了生存,想出不少能快速“融入當地社會”的法子,有的与菲人
通婚───在原配之外,再娶一名菲女;更多的是花錢買菲律賓人的姓氏,在各類需注
冊的官方文件上,達到“真假難辨”的效果。記者不少華人朋友的英文名或西班牙文名
,就与中文名毫不搭界。連祖宗姓氏都背棄了,多少可以体現這些背井离鄉的同胞們身
處异國的不易。
華人不直接參政,他們更愿意用錢來結交權貴
雖說在菲律賓不到2%的華人控制著近60%的國家經濟命脈,并有机會參与金融、交
通運輸、通信等關鍵部門的經營,但經濟領域的超前,并不能掩蓋華人在政治舞台上的
滯后。以筆者看,后者才是衡量華人是否融入菲律賓社會的標尺。
自1982年華人開始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后,在政壇嶄露頭角的華人算起來已有10
多位。但多數華人還是鐘情于花錢買平安、結交權貴的“短平快”做法。反過來,在不
滿足現狀的勤勞的華人眼中,菲人太多地承襲了西班牙拉丁式的浪漫与慵懶、樂天与閑
散。正因為如此,直到現在絕大多數華人家長仍反對子女与當地人通婚,“娶了一個,
負擔全家”是他們慣用的借口。當然,對以從事販毒、走私或非法小零售業為主的极少
數新移民來說,他們的態度又另當別論了。
《環球時報》2002年9月27日
--
Tags:
馬來西亞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06-09-23T12:36
at 2006-09-23T12:36

By Annie
at 2006-09-25T22:27
at 2006-09-25T22:27

By Candice
at 2006-09-29T14:21
at 2006-09-29T14:21

By Ida
at 2006-10-03T16:40
at 2006-10-03T16:40

By Wallis
at 2006-10-08T14:30
at 2006-10-08T14:30

By Margaret
at 2006-10-11T08:52
at 2006-10-11T08:52
Related Posts
雲頂高原

By Zanna
at 2006-09-17T15:42
at 2006-09-17T15:42
雲頂高原

By Heather
at 2006-09-17T15:15
at 2006-09-17T15:15
雲頂高原

By Bethany
at 2006-09-17T14:37
at 2006-09-17T14:37
有沒有人最近要回馬來西亞玩的阿~?

By Tom
at 2006-09-16T16:44
at 2006-09-16T16:44
從台灣都帶什麼回去啊?

By Daniel
at 2006-09-16T13:30
at 2006-09-16T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