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電價費率 經部本周敲定 - 生態環境討論
By Odelette
at 2012-01-05T10:59
at 2012-01-05T10:59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網址:http://times.hinet.net/news/finance/6930003
工商時報/ 2012/01/02
經濟部研擬綠色電價機制,預計本周四(5日)研議費率計價公式,民國101年3月正式上
路。能源局表示,綠色電價將會參考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且每年定期檢討,可以預期,未
來綠色電價每度電費,勢必會比目前傳統發電每度2.6元高。
至於業界期望,綠色電價可以跟碳權交易銜接,也可望納入,能源局盼藉此增加產業界自
願使用綠色電價誘因。
這是經濟部第2次推動綠色電價,官員表示,第1次推動的時間是在民國98年,當時由於社
會對於節能減碳意識,並沒有這麼強烈,再加上,產業界也沒有需求,所以推廣不成功。
不過這次,由於歐盟國家相當注重碳足跡或是綠色商品,我國電子零組件或機械廠商,被
反過來要求表示碳足跡,因此國內業者紛紛向經濟部詢問購買綠色電價,期望藉此降低碳
排放量。
能源局正研擬綠色電價機制,預計本周將會制定一套費率計算公式,官員說,由於綠色電
價是收購整體再生能源發電,目前政府收購再生能源電力,7成為風力發電、2成為太陽光
電,其餘則是其他再生能源發電。
因此,未來綠色電價,每度電並不會如同太陽光電收購價格,每度高達8~9元高,也不會
低於傳統石化發電,每度2.6元,將以整體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為基準。
能源局說,3C產品、電機與電子零組件業廠商,紛紛來詢問綠色電價,
主要是歐盟國家近年來,相當重視碳足跡或者是綠色商品,
所以廠商期望透過購買綠色電價,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
為了鼓勵產業界多採用綠色電價,將會把綠色電價連結碳權交易。
不過,現階段環保署仍然在研議碳權交易機制,能源局期望,廠商採用綠色電價後,
可以依據電力排放係數去做折抵,也就是每度電,抵消0.612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
但官員說,還要跟環保署協調,由於這部份複雜度較高,
因此,綠色電價連結碳權交易作業機制,
民國101年3月恐怕來不及一併上路。
--
工商時報/ 2012/01/02
經濟部研擬綠色電價機制,預計本周四(5日)研議費率計價公式,民國101年3月正式上
路。能源局表示,綠色電價將會參考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且每年定期檢討,可以預期,未
來綠色電價每度電費,勢必會比目前傳統發電每度2.6元高。
至於業界期望,綠色電價可以跟碳權交易銜接,也可望納入,能源局盼藉此增加產業界自
願使用綠色電價誘因。
這是經濟部第2次推動綠色電價,官員表示,第1次推動的時間是在民國98年,當時由於社
會對於節能減碳意識,並沒有這麼強烈,再加上,產業界也沒有需求,所以推廣不成功。
不過這次,由於歐盟國家相當注重碳足跡或是綠色商品,我國電子零組件或機械廠商,被
反過來要求表示碳足跡,因此國內業者紛紛向經濟部詢問購買綠色電價,期望藉此降低碳
排放量。
能源局正研擬綠色電價機制,預計本周將會制定一套費率計算公式,官員說,由於綠色電
價是收購整體再生能源發電,目前政府收購再生能源電力,7成為風力發電、2成為太陽光
電,其餘則是其他再生能源發電。
因此,未來綠色電價,每度電並不會如同太陽光電收購價格,每度高達8~9元高,也不會
低於傳統石化發電,每度2.6元,將以整體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為基準。
能源局說,3C產品、電機與電子零組件業廠商,紛紛來詢問綠色電價,
主要是歐盟國家近年來,相當重視碳足跡或者是綠色商品,
所以廠商期望透過購買綠色電價,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
為了鼓勵產業界多採用綠色電價,將會把綠色電價連結碳權交易。
不過,現階段環保署仍然在研議碳權交易機制,能源局期望,廠商採用綠色電價後,
可以依據電力排放係數去做折抵,也就是每度電,抵消0.612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
但官員說,還要跟環保署協調,由於這部份複雜度較高,
因此,綠色電價連結碳權交易作業機制,
民國101年3月恐怕來不及一併上路。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撥雲見日還需20年 中國塵霾成因複雜
By Enid
at 2012-01-04T22:18
at 2012-01-04T22:18
全日本52市町村 再生能源供電自給自足
By Connor
at 2012-01-04T04:07
at 2012-01-04T04:07
《憂樹蛙消失》台南社大催生自然公園
By Zenobia
at 2012-01-03T03:55
at 2012-01-03T03:55
蔬菜向前衝
By Oliver
at 2012-01-03T02:29
at 2012-01-03T02:29
留住八卦驛站
By Olive
at 2012-01-02T14:25
at 2012-01-02T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