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新加坡大學生對東協認同感低 - 新加坡

By Sierra Rose
at 2008-04-30T16:57
at 2008-04-30T16:57
Table of Contents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321643.shtml
【中央社╱新加坡三十日專電】 2008.04.30 01:31 pm
東協基金會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和其他東協國家相較,新加坡大學生對東協最缺乏
認同感,僅百分之四十九點三認同是東協公民;而認同感最強烈的則是寮國大學生,有百
分之九十六認同自己是東協公民。
東協基金會委託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湯普遜和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天泰博士,於
去年九月到十一月間向十個東協會員國頂尖大學二千一百七十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
這些可能成為未來國家領袖的青年,對東協的認識與心態。
參與這項調查的新加坡大學生都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生,調查顯示這些大學生不但對東
協最缺乏認同感,對東協的認識,和其他會員國的大學生相較,也只有中、下的水準。
調查顯示,雖然新加坡現在仍是東協輪值主席國,去年底還舉辦東協與東亞高峰會,並舉
辦許多活動慶祝東協成立四十週年,但接受調查的新加坡大學生,竟然有超過半數不知道
東協成立於一九六七年。
相較於新加坡,寮國、柬埔寨和越南三個最晚加入東協的國家大學生,有九成認同自己是
東協公民,且近百分之百渴望認識其他東協國家。
湯普遜指出,新加坡大學生雖然受惠於良好的教育制度,但對東協的認識遠遠不及於越南
、汶萊等國,這可能和中學教育有關。
湯普遜說,新加坡的中學課本,東南亞單元介紹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部份很多,但提到東
南亞其他國家的部份卻很少。
調查顯示,新加坡的大學生眼中,東協會員國在經濟、文化和政治上有很大差異。反而是
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等經濟稍差的東協會員國大學生,認為東協會員國的差異不大。
湯普遜認為,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一般人總會「向上看齊」,拉近本身與條件更好國家的
距離,同時會「向下分歧」,拉開自己和條件較差國家的距離。
不過,新加坡則是東協各國大學生首選的的旅遊和工作地點,但如果讓這些東協大學生自
由挑選國家,則多數寧願到東協以外的地區工作。
--
【中央社╱新加坡三十日專電】 2008.04.30 01:31 pm
東協基金會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和其他東協國家相較,新加坡大學生對東協最缺乏
認同感,僅百分之四十九點三認同是東協公民;而認同感最強烈的則是寮國大學生,有百
分之九十六認同自己是東協公民。
東協基金會委託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湯普遜和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天泰博士,於
去年九月到十一月間向十個東協會員國頂尖大學二千一百七十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
這些可能成為未來國家領袖的青年,對東協的認識與心態。
參與這項調查的新加坡大學生都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生,調查顯示這些大學生不但對東
協最缺乏認同感,對東協的認識,和其他會員國的大學生相較,也只有中、下的水準。
調查顯示,雖然新加坡現在仍是東協輪值主席國,去年底還舉辦東協與東亞高峰會,並舉
辦許多活動慶祝東協成立四十週年,但接受調查的新加坡大學生,竟然有超過半數不知道
東協成立於一九六七年。
相較於新加坡,寮國、柬埔寨和越南三個最晚加入東協的國家大學生,有九成認同自己是
東協公民,且近百分之百渴望認識其他東協國家。
湯普遜指出,新加坡大學生雖然受惠於良好的教育制度,但對東協的認識遠遠不及於越南
、汶萊等國,這可能和中學教育有關。
湯普遜說,新加坡的中學課本,東南亞單元介紹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部份很多,但提到東
南亞其他國家的部份卻很少。
調查顯示,新加坡的大學生眼中,東協會員國在經濟、文化和政治上有很大差異。反而是
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等經濟稍差的東協會員國大學生,認為東協會員國的差異不大。
湯普遜認為,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一般人總會「向上看齊」,拉近本身與條件更好國家的
距離,同時會「向下分歧」,拉開自己和條件較差國家的距離。
不過,新加坡則是東協各國大學生首選的的旅遊和工作地點,但如果讓這些東協大學生自
由挑選國家,則多數寧願到東協以外的地區工作。
--
Tags:
新加坡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Contact Singapore 是國營機構嗎

By Hedwig
at 2008-04-30T15:29
at 2008-04-30T15:29
彩色新加坡:南洋大學

By Belly
at 2008-04-28T23:57
at 2008-04-28T23:57
等新加坡教書的消息

By Selena
at 2008-04-28T14:20
at 2008-04-28T14:20
等新加坡教書的消息

By Linda
at 2008-04-28T13:21
at 2008-04-28T13:21
沙茶醬

By Mason
at 2008-04-27T19:06
at 2008-04-27T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