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新手要如何自學看懂觀測資料 ? - 颱風討論

By Hedwig
at 2017-09-11T15:48
at 2017-09-11T15:4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zxc810527 ()》之銘言:
: 第一次發文,希望沒有觸犯到板規,如果有哪裡不妥還請見諒
: 不好意思,想請問各位前輩,最近周末出遊常常聽到氣象局公告
: 要注意午後對流雨,降雨機率顯示 80% 我知道這是夏天很典型
: 的天氣,不過有時候看到氣象局說午後易有陣雨,下午看天空確
: 實也很暗,但是運氣都還滿好的,都剛好沒有遇到大雨發生,想
: 請問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稍微判斷當天空黑黑的時候,晚點下雨
: 發生的機會有多大,或是可以知道大概多久之後可能會有下雨的
: 情形。目前我大概知道可以從雷達回波的顏色稍微判斷雨勢的大
: 小或是下的範圍,還請大家幫忙分享一些判斷下雨的方法,謝謝
利用這個機會也來討論一下如果手邊沒有資料只能從天空判斷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夏天對流旺盛是積雲/積雨雲的好發時節,
早晨一個小小的淡積雲經常帶來無限可能,
有時擴大加深成濃積雲之後便逐漸消退,有時候卻能一路發展到積雨雲降下大雷雨,
所以原PO的問題可以簡化成怎麼分辨濃積雲會不會直接發展成積雨雲。
引用這篇描述濃積雲轉換成積雨雲的過程
http://scimonth.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86.html
收集水氣的過程
濃積雲低層的輻合氣流會帶進大量暖濕空氣,強烈的對流很有效率地把水氣往高空傳送,
水氣凝結釋放的潛熱會加熱大氣繼續帶動環流,如此便能維持低層的輻合氣流。
另一方面,在雲的邊緣,空氣也會不斷進行小尺度的交換,雲內的濕冷空氣會被帶出來,
稱為「逸出」。雲外的暖乾空氣進入雲內稱為「逸入」。逸出作用會讓雲外的空氣變溼,
逸入則會讓雲滴蒸發掉,因此雲內的液態水又轉變成水氣。
濃積雲也會下雨,但雨勢不大,所以消耗掉的水氣遠小於氣流帶進來的水氣量。就這樣,
從底層收集來的水氣,在上升的過程中凝結,釋放出潛熱,加熱大氣,衝到高空後又蒸發
掉,持續不斷的環流會馬上補充水氣,所以濃積雲的整體效應便是讓對流層變得越來越熱
、越來越潮溼,也越來越不穩定。當對流層中的能量累積到足以突破融化層的限制時,對
流就可以繼續向上發展,成為積雨雲。
也就是說,決定濃積雲能不能發展成積雨雲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空氣的濕度,
看到一個發展旺盛的雲層,如果體感感受到今日的溼度較高,甚至偶爾伴隨強風,
表示對流層正往潮濕不穩定的狀態發展,容易發展成積雨雲降下陣雨。
如果看到天空雖然陰暗,但體感感受偏向乾燥,表示對流發展已經成熟難以繼續突破限制
接下來可能只能維持濃積雲甚至逐漸轉成淡積雲消失。
此外,濃積雲的透光度還是能和積雨雲區分,
如果空氣呈現乾熱,雲層滿布但有透光間係,此為濃積雲,
如果空氣呈現濕熱,雲層滿布且非常陰暗幾乎蔽光,那可能已發展成積雨雲準備下雨
另外,積雨雲高層發展到成熟階段,由於伴隨強風,
雲頂位於高層雲族的高度,可能發展成卷雲,
雲頂位於中層雲族的高度,可能發展成高積雲,
根據中高層的雲相,判斷雲頂發展的高度,也是一種分辨濃積雲和積雨雲的方式。
以上算是綜合經驗和家中關於雲相的科普書籍得到的一些心得,
歡迎針對雲相有深入研究的板友一同討論~
--
: 第一次發文,希望沒有觸犯到板規,如果有哪裡不妥還請見諒
: 不好意思,想請問各位前輩,最近周末出遊常常聽到氣象局公告
: 要注意午後對流雨,降雨機率顯示 80% 我知道這是夏天很典型
: 的天氣,不過有時候看到氣象局說午後易有陣雨,下午看天空確
: 實也很暗,但是運氣都還滿好的,都剛好沒有遇到大雨發生,想
: 請問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稍微判斷當天空黑黑的時候,晚點下雨
: 發生的機會有多大,或是可以知道大概多久之後可能會有下雨的
: 情形。目前我大概知道可以從雷達回波的顏色稍微判斷雨勢的大
: 小或是下的範圍,還請大家幫忙分享一些判斷下雨的方法,謝謝
利用這個機會也來討論一下如果手邊沒有資料只能從天空判斷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夏天對流旺盛是積雲/積雨雲的好發時節,
早晨一個小小的淡積雲經常帶來無限可能,
有時擴大加深成濃積雲之後便逐漸消退,有時候卻能一路發展到積雨雲降下大雷雨,
所以原PO的問題可以簡化成怎麼分辨濃積雲會不會直接發展成積雨雲。
引用這篇描述濃積雲轉換成積雨雲的過程
http://scimonth.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86.html
收集水氣的過程
濃積雲低層的輻合氣流會帶進大量暖濕空氣,強烈的對流很有效率地把水氣往高空傳送,
水氣凝結釋放的潛熱會加熱大氣繼續帶動環流,如此便能維持低層的輻合氣流。
另一方面,在雲的邊緣,空氣也會不斷進行小尺度的交換,雲內的濕冷空氣會被帶出來,
稱為「逸出」。雲外的暖乾空氣進入雲內稱為「逸入」。逸出作用會讓雲外的空氣變溼,
逸入則會讓雲滴蒸發掉,因此雲內的液態水又轉變成水氣。
濃積雲也會下雨,但雨勢不大,所以消耗掉的水氣遠小於氣流帶進來的水氣量。就這樣,
從底層收集來的水氣,在上升的過程中凝結,釋放出潛熱,加熱大氣,衝到高空後又蒸發
掉,持續不斷的環流會馬上補充水氣,所以濃積雲的整體效應便是讓對流層變得越來越熱
、越來越潮溼,也越來越不穩定。當對流層中的能量累積到足以突破融化層的限制時,對
流就可以繼續向上發展,成為積雨雲。
也就是說,決定濃積雲能不能發展成積雨雲的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空氣的濕度,
看到一個發展旺盛的雲層,如果體感感受到今日的溼度較高,甚至偶爾伴隨強風,
表示對流層正往潮濕不穩定的狀態發展,容易發展成積雨雲降下陣雨。
如果看到天空雖然陰暗,但體感感受偏向乾燥,表示對流發展已經成熟難以繼續突破限制
接下來可能只能維持濃積雲甚至逐漸轉成淡積雲消失。
此外,濃積雲的透光度還是能和積雨雲區分,
如果空氣呈現乾熱,雲層滿布但有透光間係,此為濃積雲,
如果空氣呈現濕熱,雲層滿布且非常陰暗幾乎蔽光,那可能已發展成積雨雲準備下雨
另外,積雨雲高層發展到成熟階段,由於伴隨強風,
雲頂位於高層雲族的高度,可能發展成卷雲,
雲頂位於中層雲族的高度,可能發展成高積雲,
根據中高層的雲相,判斷雲頂發展的高度,也是一種分辨濃積雲和積雨雲的方式。
以上算是綜合經驗和家中關於雲相的科普書籍得到的一些心得,
歡迎針對雲相有深入研究的板友一同討論~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By Noah
at 2017-09-12T04:07
at 2017-09-12T04:07

By Joseph
at 2017-09-12T16:27
at 2017-09-12T16:27

By Zora
at 2017-09-13T04:47
at 2017-09-13T04:47

By Madame
at 2017-09-13T17:06
at 2017-09-13T17:06

By Donna
at 2017-09-14T05:26
at 2017-09-14T05:26

By Agatha
at 2017-09-14T17:46
at 2017-09-14T17:46

By Leila
at 2017-09-15T06:05
at 2017-09-15T06:05

By William
at 2017-09-15T18:25
at 2017-09-15T18:25

By Tracy
at 2017-09-16T06:45
at 2017-09-16T06:45

By Madame
at 2017-09-16T19:04
at 2017-09-16T19:04

By Lydia
at 2017-09-17T07:24
at 2017-09-17T07:24

By Audriana
at 2017-09-17T19:44
at 2017-09-17T19:44

By Liam
at 2017-09-18T08:03
at 2017-09-18T08:03

By Suhail Hany
at 2017-09-18T20:23
at 2017-09-18T20:23

By Hazel
at 2017-09-19T08:43
at 2017-09-19T08:43

By Robert
at 2017-09-19T21:02
at 2017-09-19T21:02
Related Posts
賴清德提醒氣象局:預報內容要準確

By Oscar
at 2017-09-11T13:46
at 2017-09-11T13:46
1718-泰利形成

By Edith
at 2017-09-11T13:13
at 2017-09-11T13:13
Hurricane Irma Discussion Number 48

By Liam
at 2017-09-11T11:40
at 2017-09-11T11:40
1718-泰利形成

By Sarah
at 2017-09-11T10:28
at 2017-09-11T10:28
2000年以後的侵台颱風 台北總雨量排名

By Michael
at 2017-09-11T01:52
at 2017-09-11T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