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顯示:恐龍朝代 成也隕石 敗也隕石 - 地球科學討論

By Necoo
at 2002-05-19T01:19
at 2002-05-19T01:1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sky 看板]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無時無刻就是不想...), 看板: sky
標 題: 證據顯示:恐龍朝代 成也隕石 敗也隕石
發信站: 中山南十字BBS站 (Sat May 18 18:53:08 2002)
轉信站: Ptt!news.ntu!freebsd.ntu!ctu-peer!news.nctu!news.CDPA.nsysu!news.nsysu
@目錄:
1.中國時報.............證據顯示:恐龍朝代 成也隕石 敗也隕石
2.聯合報...............流星撞地球 開啟恐龍時代?
1.
=============================================================================
【證據顯示:恐龍朝代 成也隕石 敗也隕石】﹤閻紀宇/綜合華盛頓十七日外電報導 ﹥
本文轉載自:2002.05.18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
-content/0,3546,110504+112002051800058,00.html
-----------------------------------------------------------------------------
一個國際性科學家團隊已經發現證據,顯示兩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大滅絕」,很可
能是由一顆廿四公里寬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這次撞擊滅絕了原本佔優勢的爬行類動物
,讓恐龍一躍成為生物圈的霸主,縱橫地球一億三千五百萬年,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
白堊紀末期,才因另一次隕石撞擊而滅絕。因此恐龍的演化史可謂成也隕石、敗也隕石
。
這項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教授歐森主持的研究,發表於今天出版的「
科學」週刊。研究人員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實驗室運用高解析度的質譜儀,分析從北
美洲「紐華克超群」採集的岩層樣本,在兩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的岩層中發現含量特高的
金屬元素「銥」。這種元素在地殼中甚為罕見,但在許多由小行星形成的隕石中卻含量
豐富,因此可做為外太空天體撞擊地球的證據。不過研究人員尚未發現此一時期的隕石
撞擊坑。
歐森教授表示:「這是一項地球化學指標,顯示在我們熟悉的恐龍群落主宰地球之前
,曾有重大事件發生,很可能就是一次小行星撞擊……(撞擊之後)恐龍取代了一整群
其他的肉食性動物,這些被取代的動物多半與現今的鱷類有遠親關係。」
歐森的團隊並研究從將近八十個地點採集的一萬個腳印化石,推斷北美洲東岸地區的
動物群落在兩億年前發生重大變化,恐龍數目在那次大滅絕之後反而大幅增加,而且其
體型也在五萬年間成長了一倍。三疊紀的大型恐龍如板龍身長不過六公尺,但後來的暴
龍與培羅龍可以生長到十餘公尺,甚至有長達五十公尺的巨無霸。研究人員還在兩億年
前的岩層中發現大量羊齒植物的孢子,由於孢子可藉風力吹送至遠處,因此羊齒植物通
常是環境劇變後最先復甦的植物。
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地球在過去六億年間曾歷經五次環境劇烈變化,造成原有生物
大量滅絕,由其他生物代之而興。但對於大滅絕的元凶有兩派說法相持不下,一派學者
主張是火山長期爆發,導致漸進式的滅絕,過程可延續數百萬年;另一派學者則認定是
隕石撞擊,使得生物圈在短短數萬年中改朝換代。對於最近的一次白堊紀末期大滅絕,
科學家已經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外海發現一處直徑一百八十公里的巨大隕石坑,成為
「隕石撞擊」說最堅實的證據。
恐龍雖於兩億三千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但早期的恐龍體型嬌小,還要與許多動物
競爭,處境艱難。在三疊紀末期大滅絕之前,最大的肉食性恐龍約莫只近似大型犬類,
但較小的體型也較能忍受惡劣的環境,通過大滅絕的考驗;於是恐龍在三疊紀之後取代
其他大型肉食動物,在侏儸紀獨霸生物圈,而且因為天敵消失,食物充裕,其體型遂一
發不可收拾。
恐龍這種演化模式,與哺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之後的興盛如出一轍。歐森教
授指出:「小型動物在天翻地覆的環境中,總是會表現得比較好,因為牠們能以較少的
食物維持生命。」歐森也提醒人們,其實小型恐龍仍然存活了下來,他說:「只是我們
現在稱牠們為『鳥類』。」
============================================================= 完 ============
2.
=============================================================================
【流星撞地球 開啟恐龍時代?】﹤編譯霍達文/綜合十七日電 ﹥
本文轉載自:2002/05/18 聯合報
http://udnnews.com/NEWS/INTERNATIONAL/NEW/827066.shtml
-----------------------------------------------------------------------------
恐龍時代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流星墜落地球時結束,但恐龍時代也可能是另一顆流
星撞地球後才開始。
研究人員今天在「自然」雜誌發表報告,宣稱取得初步直接證據,顯示兩億年前有另
一顆流星墜落地球,使各主要物種絕種過半,並引起恐龍的演化過程。
主持前項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及環境科學教授奧爾森說:「有地質化學證據顯示
,在恐龍橫行的時代之前曾發生重大事情,很可能是流星墜落。」
科學家知道恐龍絕種一事,但最近他們才認為,恐龍絕種是個很緩慢的過程,經歷了
數十百萬年,原因可能是火山爆發或氣候轉變。
在和恐龍絕種年代對應的岩層中,科學家發現大量稀有元素銥,流星中的依含量比地
球岩石多。
一九七年代,科學家在年代約六千五百萬年的岩石中發現銥,於是推論流星墜落引起
恐龍絕種。此說多年來聚訟紛紜,最後科學家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外海發現流星墜落地
點。
年代兩億年岩石內含的銥元素也要用同樣方法研究,這些岩石的銥含量約為六千五百
萬年代前岩石含銥量的一成。
這可能顯示,兩億年前墜落地球的流星較小,甚或地球當時並未發生流星墜落事件。
銥可能來自地球內部,在火山爆發後流墜地面。
奧爾森等人還在這些年代達兩億年的岩石中發現大量蕨類孢子。蕨類孢子是顯示自然
環境經過大規模的擾攘的證據之一。靠風力傳播的蕨類孢子可以飄很遠,因此蕨類往往
是率先回到受破壞地表的植物。科學家也蒐集一萬多個印在泥地的動物腳印,貯存在資
料庫內。發現這些腳印的地點是從維吉尼亞州向北延伸至加拿大新斯科夏省一帶的湖底
盆地。科學家認為,這是恐龍快速絕種的證據。
科學家要從腳印辨認動物的種類並不容易,家貓的腳印和乳虎的腳印很相似,但腳印
數量遠比動物骨骼化石多,可以使人對有何種動物出現過有比較廣泛的概念。
據此,科學家宣稱,約兩億年前,現在北美洲東岸的動物種類突然發生劇變。據說,
若干種爬蟲類腳印一直在岩層出現,直至兩億兩萬年前三疊紀的岩層為止,但在較年輕
的侏羅紀岩層卻不見蹤影。
============================================================= 完 ============
--
╒════╕
╘▅▅▅▅╛
╱☆★.☆.╲ 失蹤...
║★∴★.☆║
║.★☆∵:★║ 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
※ 來源:‧南十字 crux.chem.nsysu.edu.tw‧[FROM: dial117-kh.hitron.ne]
--
★積光電漿衝壓發動機(LaP-39B) Lenth 2105mm Width 363mm Weight 1.24Ton
以組合paper-bate提供持續時間5000s的高能電壓,啟動600MJ激光,以互償透鏡聚焦成
10^-9m的熱點,使D通過熱點,形成6*10^3MK電漿。再以高電壓對電漿加速聚焦,焦點位置
於發動機尾,產生par核融合,噴射出的超高速粒子形成10^4MF衝擊波,使發動機可在
18.56s橫渡太平洋、約90000s到月球。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無時無刻就是不想...), 看板: sky
標 題: 證據顯示:恐龍朝代 成也隕石 敗也隕石
發信站: 中山南十字BBS站 (Sat May 18 18:53:08 2002)
轉信站: Ptt!news.ntu!freebsd.ntu!ctu-peer!news.nctu!news.CDPA.nsysu!news.nsysu
@目錄:
1.中國時報.............證據顯示:恐龍朝代 成也隕石 敗也隕石
2.聯合報...............流星撞地球 開啟恐龍時代?
1.
=============================================================================
【證據顯示:恐龍朝代 成也隕石 敗也隕石】﹤閻紀宇/綜合華盛頓十七日外電報導 ﹥
本文轉載自:2002.05.18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
-content/0,3546,110504+112002051800058,00.html
-----------------------------------------------------------------------------
一個國際性科學家團隊已經發現證據,顯示兩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大滅絕」,很可
能是由一顆廿四公里寬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這次撞擊滅絕了原本佔優勢的爬行類動物
,讓恐龍一躍成為生物圈的霸主,縱橫地球一億三千五百萬年,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
白堊紀末期,才因另一次隕石撞擊而滅絕。因此恐龍的演化史可謂成也隕石、敗也隕石
。
這項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教授歐森主持的研究,發表於今天出版的「
科學」週刊。研究人員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實驗室運用高解析度的質譜儀,分析從北
美洲「紐華克超群」採集的岩層樣本,在兩億年前三疊紀末期的岩層中發現含量特高的
金屬元素「銥」。這種元素在地殼中甚為罕見,但在許多由小行星形成的隕石中卻含量
豐富,因此可做為外太空天體撞擊地球的證據。不過研究人員尚未發現此一時期的隕石
撞擊坑。
歐森教授表示:「這是一項地球化學指標,顯示在我們熟悉的恐龍群落主宰地球之前
,曾有重大事件發生,很可能就是一次小行星撞擊……(撞擊之後)恐龍取代了一整群
其他的肉食性動物,這些被取代的動物多半與現今的鱷類有遠親關係。」
歐森的團隊並研究從將近八十個地點採集的一萬個腳印化石,推斷北美洲東岸地區的
動物群落在兩億年前發生重大變化,恐龍數目在那次大滅絕之後反而大幅增加,而且其
體型也在五萬年間成長了一倍。三疊紀的大型恐龍如板龍身長不過六公尺,但後來的暴
龍與培羅龍可以生長到十餘公尺,甚至有長達五十公尺的巨無霸。研究人員還在兩億年
前的岩層中發現大量羊齒植物的孢子,由於孢子可藉風力吹送至遠處,因此羊齒植物通
常是環境劇變後最先復甦的植物。
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地球在過去六億年間曾歷經五次環境劇烈變化,造成原有生物
大量滅絕,由其他生物代之而興。但對於大滅絕的元凶有兩派說法相持不下,一派學者
主張是火山長期爆發,導致漸進式的滅絕,過程可延續數百萬年;另一派學者則認定是
隕石撞擊,使得生物圈在短短數萬年中改朝換代。對於最近的一次白堊紀末期大滅絕,
科學家已經在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外海發現一處直徑一百八十公里的巨大隕石坑,成為
「隕石撞擊」說最堅實的證據。
恐龍雖於兩億三千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但早期的恐龍體型嬌小,還要與許多動物
競爭,處境艱難。在三疊紀末期大滅絕之前,最大的肉食性恐龍約莫只近似大型犬類,
但較小的體型也較能忍受惡劣的環境,通過大滅絕的考驗;於是恐龍在三疊紀之後取代
其他大型肉食動物,在侏儸紀獨霸生物圈,而且因為天敵消失,食物充裕,其體型遂一
發不可收拾。
恐龍這種演化模式,與哺乳類動物在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之後的興盛如出一轍。歐森教
授指出:「小型動物在天翻地覆的環境中,總是會表現得比較好,因為牠們能以較少的
食物維持生命。」歐森也提醒人們,其實小型恐龍仍然存活了下來,他說:「只是我們
現在稱牠們為『鳥類』。」
============================================================= 完 ============
2.
=============================================================================
【流星撞地球 開啟恐龍時代?】﹤編譯霍達文/綜合十七日電 ﹥
本文轉載自:2002/05/18 聯合報
http://udnnews.com/NEWS/INTERNATIONAL/NEW/827066.shtml
-----------------------------------------------------------------------------
恐龍時代在六千五百萬年前一顆流星墜落地球時結束,但恐龍時代也可能是另一顆流
星撞地球後才開始。
研究人員今天在「自然」雜誌發表報告,宣稱取得初步直接證據,顯示兩億年前有另
一顆流星墜落地球,使各主要物種絕種過半,並引起恐龍的演化過程。
主持前項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地球及環境科學教授奧爾森說:「有地質化學證據顯示
,在恐龍橫行的時代之前曾發生重大事情,很可能是流星墜落。」
科學家知道恐龍絕種一事,但最近他們才認為,恐龍絕種是個很緩慢的過程,經歷了
數十百萬年,原因可能是火山爆發或氣候轉變。
在和恐龍絕種年代對應的岩層中,科學家發現大量稀有元素銥,流星中的依含量比地
球岩石多。
一九七年代,科學家在年代約六千五百萬年的岩石中發現銥,於是推論流星墜落引起
恐龍絕種。此說多年來聚訟紛紜,最後科學家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外海發現流星墜落地
點。
年代兩億年岩石內含的銥元素也要用同樣方法研究,這些岩石的銥含量約為六千五百
萬年代前岩石含銥量的一成。
這可能顯示,兩億年前墜落地球的流星較小,甚或地球當時並未發生流星墜落事件。
銥可能來自地球內部,在火山爆發後流墜地面。
奧爾森等人還在這些年代達兩億年的岩石中發現大量蕨類孢子。蕨類孢子是顯示自然
環境經過大規模的擾攘的證據之一。靠風力傳播的蕨類孢子可以飄很遠,因此蕨類往往
是率先回到受破壞地表的植物。科學家也蒐集一萬多個印在泥地的動物腳印,貯存在資
料庫內。發現這些腳印的地點是從維吉尼亞州向北延伸至加拿大新斯科夏省一帶的湖底
盆地。科學家認為,這是恐龍快速絕種的證據。
科學家要從腳印辨認動物的種類並不容易,家貓的腳印和乳虎的腳印很相似,但腳印
數量遠比動物骨骼化石多,可以使人對有何種動物出現過有比較廣泛的概念。
據此,科學家宣稱,約兩億年前,現在北美洲東岸的動物種類突然發生劇變。據說,
若干種爬蟲類腳印一直在岩層出現,直至兩億兩萬年前三疊紀的岩層為止,但在較年輕
的侏羅紀岩層卻不見蹤影。
============================================================= 完 ============
--
╒════╕
╘▅▅▅▅╛
╱☆★.☆.╲ 失蹤...
║★∴★.☆║
║.★☆∵:★║ 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
※ 來源:‧南十字 crux.chem.nsysu.edu.tw‧[FROM: dial117-kh.hitron.ne]
--
★積光電漿衝壓發動機(LaP-39B) Lenth 2105mm Width 363mm Weight 1.24Ton
以組合paper-bate提供持續時間5000s的高能電壓,啟動600MJ激光,以互償透鏡聚焦成
10^-9m的熱點,使D通過熱點,形成6*10^3MK電漿。再以高電壓對電漿加速聚焦,焦點位置
於發動機尾,產生par核融合,噴射出的超高速粒子形成10^4MF衝擊波,使發動機可在
18.56s橫渡太平洋、約90000s到月球。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Re: 為什麼台灣雨多卻還是水不夠用??

By Ula
at 2002-05-16T19:16
at 2002-05-16T19:16
Re: 為什麼台灣雨多卻還是水不夠用??

By Olive
at 2002-05-16T09:52
at 2002-05-16T09:52
地震報告~

By Todd Johnson
at 2002-05-15T13:03
at 2002-05-15T13:03
小弟與大家分享分享珠寶展一日遊心得~~

By Kelly
at 2002-05-09T21:32
at 2002-05-09T21:32
Re: 鐵假說

By Erin
at 2002-05-09T07:07
at 2002-05-09T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