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使用--棲地破壞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 自然保育討論

By Kama
at 2004-12-06T23:15
at 2004-12-06T23:15
Table of Contents
建議看網頁版
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4/bi04120201.htm
超限使用--棲地破壞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每種生物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在適合它的環境下生存,當這個生物賴以維生的環境
消失了,生物也無法存活下來,終至滅絕。有些種類甚至只生存於很小的範圍內,生存範
圍愈小、環境愈特殊的物種,愈容易有滅絕的危險。
在這份依存關係上,植物常常扮演著重要生存環境的角色。植物身上經常住著靠它維
生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脊椎動物(包含許多地區的人類),可能還有寄生性的植物或
真菌。這些住客往往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形成了複雜的食物鍊,也造就了完整的生態系。
所以植物往往是決定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條件,當植物消失,意謂著生物的棲地消失了,整
個生態系也跟著崩潰瓦解。
而植物的消失,除了天災外,大部份是來自人類的超限使用。
森地內拉式滅絕
森地內拉(Centinela)是中南美洲厄瓜多爾一處鮮為人知的小山脊。1978年時,博
物學者在此地的森林發現約90種特有種植物,大多數是林冠下的草本植物、枝幹上的各種
蘭花,以及其他附生植物。其中有幾種植物具有黑色葉子,這在植物中是極度稀有的特徵
,至今仍為植物生理學上的未解之謎。
在數個月後,當地農民開闢一條私有道路,砍掉山上的森林,種上可可與其他作物。
那些特有種植物因樹林遭砍除而消失,只剩下少數幾種存活在鄰近山脊的森林,但是也岌
岌可危,因為人們會去砍伐樹木做為建材或薪材。至於稀有的黑葉植物,則從此默默的消
失了,只留下當初博物學家的記載,後人無緣見識它們的特殊。
其實類似森地內拉的事件不斷在全球各地上演,只是大多數我們都不曾知道。森地內
拉是剛巧有博物學家進入研究,才讓我們知道,原來有一個地方的生物多樣性,就這樣快
速的、悄悄的滅絕了。從此,這種來不及讓世人發現,且在短時間內就滅絕的事件,就稱
為「森地內拉式滅絕」(Centinelan Extinction)。
濫墾濫伐
目前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森林,就是熱帶雨林。但是這些熱帶雨林皆位於開發中國家。
當地農民為了生計,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種植高經濟作物,如可可、牧草等。更有些大企
業,看準了開發中國家勞工便宜、土地廉價,於是出資在熱帶雨林區大肆開墾,種植牧草
,大量飼養牛羊,以供應全球商業所需,所以森地內拉式滅絕一直不斷在熱帶雨林發生。
著名的速食企業麥當勞,就被英國倫敦綠色和平組織認為有破壞熱帶雨林的嫌疑,英國倫
敦綠色和平組織甚至從1985年開始,將每年的10月16日(聯合國世界糧食日)定為「全球
反麥當勞日」。另外,世界銀行組織每年均會撥出大筆預算,供開發中國家做為某地區的
保育經費,但也藉此換得土地經營權,進行開發。
人口增加也是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原因,因為人們必須砍除樹木,以騰出更多的空地
建造房屋。另外,溫帶森林多由檜、杉、柏等一級良木組成,身價相當高,常被富商巨賈
認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普通民眾很少使用。為了滿足人們的虛榮心,許多溫帶林木被砍
伐下來出口。而且溫帶林木也是上好的製紙原料,擁有廣大溫帶森林的加拿大,至今日還
是最大的紙漿輸出國。以上這些原因都使得多種植物瀕臨滅絕的危機,連帶棲息於當地的
動物,也步入滅絕。
危機區
像這樣的濫墾濫伐危機,正威脅著全世界許多的生物棲地。英國保育學家Norman Mye
rs,在1988年將特有種種類多,但棲地卻因人類活動而快速縮小的地區,定為「危機區」
,大部份是原始森林但臨近都市開發區的邊緣。他列出了18個森林與灌叢林危機區,總面
積不過占全球陸地的千分之五,但卻是全球五分之一種植物的唯一家園。然而,全球還有
許多地區尚未列入,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賴比瑞亞、昆士蘭與夏威夷等地
的殘存雨林。
永續利用
為避免棲地不斷消失,各國保育團體曾經提出不再伐木的要求。但是近代學者提倡永
續利用,強調並不是完全不使用就能保存森林,而且這樣做也不符合人類需求。所以有學
者提出「帶狀採伐(Strip logging)」的作法,只砍伐狹窄的帶狀區,既可維持生產,
使林木快速生長,又可保護其它動植物。
這是人類與自然取得的一個平衡點,但是還是需要全人類的配合,否則只會流於形式
與口號,那麼我們最終還是會面臨生態系瓦解的危機。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
帶狀採伐
一種與傳統火耕類似的採伐方式。砍伐的區域寬度只有65英呎(約2公尺寬), 砍伐的木
材以牛隻搬運到鋸木廠。這樣的寬度足夠林木快速再生, 及種子的傳播。而且以動物運輸
, 土壤也不會受到干擾。大約20年後這些砍伐後的帶狀區,就可以再次長滿足以砍伐的次
生林。伐木公司可以計算相隔多遠砍伐一個帶狀,最符合經濟效益。不過先決條件是必須
讓森林有足夠休養生息的時間,以及有足夠的養份資源使其復原,也就是在砍伐的帶狀周
圍, 必須有足夠的族群及土地。
--
http://e-info.org.tw/column/biodiv/2004/bi04120201.htm
超限使用--棲地破壞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每種生物都有獨特的生活方式,在適合它的環境下生存,當這個生物賴以維生的環境
消失了,生物也無法存活下來,終至滅絕。有些種類甚至只生存於很小的範圍內,生存範
圍愈小、環境愈特殊的物種,愈容易有滅絕的危險。
在這份依存關係上,植物常常扮演著重要生存環境的角色。植物身上經常住著靠它維
生的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脊椎動物(包含許多地區的人類),可能還有寄生性的植物或
真菌。這些住客往往是其他生物的食物,形成了複雜的食物鍊,也造就了完整的生態系。
所以植物往往是決定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條件,當植物消失,意謂著生物的棲地消失了,整
個生態系也跟著崩潰瓦解。
而植物的消失,除了天災外,大部份是來自人類的超限使用。
森地內拉式滅絕
森地內拉(Centinela)是中南美洲厄瓜多爾一處鮮為人知的小山脊。1978年時,博
物學者在此地的森林發現約90種特有種植物,大多數是林冠下的草本植物、枝幹上的各種
蘭花,以及其他附生植物。其中有幾種植物具有黑色葉子,這在植物中是極度稀有的特徵
,至今仍為植物生理學上的未解之謎。
在數個月後,當地農民開闢一條私有道路,砍掉山上的森林,種上可可與其他作物。
那些特有種植物因樹林遭砍除而消失,只剩下少數幾種存活在鄰近山脊的森林,但是也岌
岌可危,因為人們會去砍伐樹木做為建材或薪材。至於稀有的黑葉植物,則從此默默的消
失了,只留下當初博物學家的記載,後人無緣見識它們的特殊。
其實類似森地內拉的事件不斷在全球各地上演,只是大多數我們都不曾知道。森地內
拉是剛巧有博物學家進入研究,才讓我們知道,原來有一個地方的生物多樣性,就這樣快
速的、悄悄的滅絕了。從此,這種來不及讓世人發現,且在短時間內就滅絕的事件,就稱
為「森地內拉式滅絕」(Centinelan Extinction)。
濫墾濫伐
目前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森林,就是熱帶雨林。但是這些熱帶雨林皆位於開發中國家。
當地農民為了生計,大量砍伐原始森林,種植高經濟作物,如可可、牧草等。更有些大企
業,看準了開發中國家勞工便宜、土地廉價,於是出資在熱帶雨林區大肆開墾,種植牧草
,大量飼養牛羊,以供應全球商業所需,所以森地內拉式滅絕一直不斷在熱帶雨林發生。
著名的速食企業麥當勞,就被英國倫敦綠色和平組織認為有破壞熱帶雨林的嫌疑,英國倫
敦綠色和平組織甚至從1985年開始,將每年的10月16日(聯合國世界糧食日)定為「全球
反麥當勞日」。另外,世界銀行組織每年均會撥出大筆預算,供開發中國家做為某地區的
保育經費,但也藉此換得土地經營權,進行開發。
人口增加也是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原因,因為人們必須砍除樹木,以騰出更多的空地
建造房屋。另外,溫帶森林多由檜、杉、柏等一級良木組成,身價相當高,常被富商巨賈
認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普通民眾很少使用。為了滿足人們的虛榮心,許多溫帶林木被砍
伐下來出口。而且溫帶林木也是上好的製紙原料,擁有廣大溫帶森林的加拿大,至今日還
是最大的紙漿輸出國。以上這些原因都使得多種植物瀕臨滅絕的危機,連帶棲息於當地的
動物,也步入滅絕。
危機區
像這樣的濫墾濫伐危機,正威脅著全世界許多的生物棲地。英國保育學家Norman Mye
rs,在1988年將特有種種類多,但棲地卻因人類活動而快速縮小的地區,定為「危機區」
,大部份是原始森林但臨近都市開發區的邊緣。他列出了18個森林與灌叢林危機區,總面
積不過占全球陸地的千分之五,但卻是全球五分之一種植物的唯一家園。然而,全球還有
許多地區尚未列入,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賴比瑞亞、昆士蘭與夏威夷等地
的殘存雨林。
永續利用
為避免棲地不斷消失,各國保育團體曾經提出不再伐木的要求。但是近代學者提倡永
續利用,強調並不是完全不使用就能保存森林,而且這樣做也不符合人類需求。所以有學
者提出「帶狀採伐(Strip logging)」的作法,只砍伐狹窄的帶狀區,既可維持生產,
使林木快速生長,又可保護其它動植物。
這是人類與自然取得的一個平衡點,但是還是需要全人類的配合,否則只會流於形式
與口號,那麼我們最終還是會面臨生態系瓦解的危機。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
帶狀採伐
一種與傳統火耕類似的採伐方式。砍伐的區域寬度只有65英呎(約2公尺寬), 砍伐的木
材以牛隻搬運到鋸木廠。這樣的寬度足夠林木快速再生, 及種子的傳播。而且以動物運輸
, 土壤也不會受到干擾。大約20年後這些砍伐後的帶狀區,就可以再次長滿足以砍伐的次
生林。伐木公司可以計算相隔多遠砍伐一個帶狀,最符合經濟效益。不過先決條件是必須
讓森林有足夠休養生息的時間,以及有足夠的養份資源使其復原,也就是在砍伐的帶狀周
圍, 必須有足夠的族群及土地。
--
Tags:
保育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一起來玩角色扮演吧

By Madame
at 2004-12-06T22:51
at 2004-12-06T22:51
公告通緝要犯iwannacry之特徵

By Ethan
at 2004-12-04T01:24
at 2004-12-04T01:24
問問問....

By Tracy
at 2004-12-03T05:18
at 2004-12-03T05:18
關於社刊

By Olivia
at 2004-12-02T11:54
at 2004-12-02T11:54
還記得當年...

By Linda
at 2004-11-29T23:39
at 2004-11-29T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