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闢地 - 地球科學討論

By Brianna
at 2001-04-16T22:16
at 2001-04-16T22:16
Table of Contents
[這是好久以前在天下板寫的,轉過來這裡]
書名:開天闢地
原文書名:How to build a habitable planet
(直譯:如何建構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
作者:Wallace S. Broecker(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譯者:袁彼得(中山大學海洋地質研究所副教授)
出版者:天下文化1999.1 【科學天地05】
這本書原本就是地質(特別是地球化學)學者推崇的經典之作。原作第一版寫於
1985年,是作者在哥倫比亞大學講座課程的總結。對一般科普讀者來說,也許難
度高了些。因為作者為了討論地球生成的理論,提到許多同位素地球化學的觀念
,如果細究每個原理的意義,連大學修過地球化學導論的學生,閱讀起來可能都
還覺得吃力。袁彼得教授花了六年的時間,才把這本書詳實地引介給國內讀者。
如果我們不那麼在乎讀懂不懂同位素地球化學,
隨著作者豐富的學養,一同探索宇宙的誕生、行星的形成到本書的主題--
如何建構一個適合居住的星球--地球的一些必要條件,這倒是國內第一本
中文書能深入到這樣的議題。(第二本,同為天下出版:Laboratory Earth
地球實驗室)
如果細算248頁的文章中,有170多頁的內容都在描述建構星球的過程;
關於書題『為什麼地球能居住』的內容到了173頁才出現。對某些偏好環境演化的
讀者,可能會覺得一路探索來真是漫長了些。
作者其實對各個議題說話都不囉嗦,也不會將話題扯到無關宏旨的題目上,更不會
賣弄學問,東抄西撿一些科學研究就論起是非。許多議題的討論,作者能將問題與
解決途徑娓娓道來,往往是該論點精闢的回顧。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勇於探討維持生命的要件、控制地表溫度的機制、氧氣來
源、如何形成行星的美麗等等問題,都是非通曉地球科學說不清楚的大問題。
作者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在於能清楚扼要地點出各個問題解題的要點,引證據來步
步推理,即使推理的過程彷彿用到了化學、物理、地質、生物,有時難免做了一些
數學計算,但這桌科學料理一點也不讓人感覺昏頭轉向,除了說故事者精熟於駕馭
其豐富的學養外,我想這也由於譯者譯筆流暢,思緒嚴謹,方能將原文精簡的文字
翻譯得清楚可讀。
這本書有許多閱讀的角度,當作地球科學的延伸閱讀,是非常不錯的教材。文起自
宇宙形成以來,元素的演變及存留在行星的含量,許多地球化學核心的觀念就這樣
毫無神祕地揭露,宛如目睹創造天地的實驗過程。作者關心地球環境的形成、演化
,深刻描繪人類居中扮演的角色,這份科學家的情懷處處可見,更使這本書儼然成
為環境保育必讀的入門書。由於作者本身在地球環境的研究有卓越的貢獻,對自然
史宏觀的演化,以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見解讀到,關心地球前世今生的人豈可
錯過。
本書標題翻譯多運用了中國的成語,固為譯者巧思,但在目錄額外加了一些譯註,
有違一般檢索習慣。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文簡潔的標題,將之羅列如下:
Contents
1. THE SETTING: The Big Bang and Galaxy Formation 混沌初開
2. THE RAW MATERIAL: Synthesis of Elements in Stars 天工開物
3. THE HEAVY CONSTRUCTION: The Formation of Planets 脫鹼而出
4. THE SCHEDULE: The Timing of Raw-Material Production and
Heavy Construction 洩漏天機
5. INTERIOR MODIFICATIONS: Segregation into Core, Mantle,
Crust, Ocean, and Atmosphere 分崩離析
6. CONTENDING WITH THE NEIGHBORS: Moons, Asteroids, and
Comets 鬩牆之爭
7. MAKING IT COMFORTABLE: Running Water and Temperature 風調雨順
8. STORING UP RESOURCES: The Ingredients of a Civilization 養精蓄銳
9. MAINTENANCE: Mankind at the Helm 守成不易
看了這樣的架構,你是否已看出如何藉由本書來透視地球?
我相信不滿意中學地球科學課程的人,在這本書的引領下,有機會深入地球的奧祕
(不要忘了書後有難得的延伸閱讀,讓你可以涉獵更多你喜歡的議題)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礦物性質

By Ursula
at 2001-04-14T19:07
at 2001-04-14T19:07
地質辭典

By Zora
at 2001-04-13T14:18
at 2001-04-13T14:18
Re: 古褶曲與新摺曲的分類年代

By Ethan
at 2001-04-13T10:43
at 2001-04-13T10:43
Re: 古褶曲與新摺曲的分類年代

By Gilbert
at 2001-04-12T21:07
at 2001-04-12T21:07
認識星空

By Mary
at 2001-04-12T15:14
at 2001-04-12T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