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漁村社造 - 自然保育討論

By Isla
at 2004-12-06T23:12
at 2004-12-06T23:12
Table of Contents
關於漁村社造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在「挑戰2008國家重點計畫」中,「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名列其中,而這是為社會
改造的軟體基礎建設中,漁村社區總體營造也是其一,而主管機關也就分由漁業署來負責
。而當社區營造遇見漁村,其實有幾個結構性的問題,亟待正視並尋求解決的共識。
首先,政府是希望透過補助的機制以及競爭型的方式,來達到以社區營造的方式來凝
聚並推動漁村新願景。但是當鄰避設施的回饋金,或是類似離島建設基金等等預算來源,
以毫無審核把關的形式大開便宜行事之門時,會不會讓原先的獎勵誘因失靈,甚至劣幣逐
良幣?
另一個問題是所謂的漁村社造,其中的學術界、NGO與社區居民,應該扮演什麼樣的
角色?漁業署援引的是這十年來以文建會為主的社區營造發動、輔導、培力的模式。然而
,以漁村漁民而言,卻會有特別窒礙難行之處。例如漁港堤防要不要加、消波塊該不該放
,在很多場合,很快都變成兩造對立的居面,而這種強烈不信任感,恐怕很難在社區營造
下,單純的「輔導」就能解決。事實上,資深漁民,自年幼接受有限的國民教育下,整個
國家教育資源的分配,就再也沒有考慮到這一群體;甚至電視、廣播等媒體,也鮮少有提
供適合漁民培力的節目;而漁會的角色,通常較多是漁撈等技術性的課程。因此若沒有在
地持續而穩定的教育資源(例如社區大學),並且是以在地智慧與專業間互重的良性對話
的話,互信基礎不可能建立,那麼即使是徒有「由下而上」的形式,耳語、頭人以及倫理
依然是當道主宰的力量,凡而更強化正當性。
再來是漁會的角色,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屏東林邊區漁會,他們讓地方建設與發展由
地方人士主導、討論與參與,漁會作溝通、協調與整合的角色;另外以地方特色找出「在
地化」的產業。漁會成員就是在地子弟,展現出驚人的創意以及執行力,在尊重長者充分
討論的情況之下,得到豐碩的成果。然而,把鏡頭拉遠,這個基地正是大鵬灣國家風景特
定區,政府另一方面正在進行的是大鵬灣國家風景特定區,採BOT形式,為93年度國家十
大列管的指標案之一,總投資金額將達到180億。漁會的年輕幹部落寞而含蓄的說:「我
們沒能力阻擋什麼,只能抓著這個資源的邊多做一些」。其實,整地整平了很多特有的生
態與景觀,徵收也讓很多漁民只能淪為爭補償金的多寡,兩種截然不同甚至衝突的價值觀
,以及衍生的經營理念與運作體系,卻擺在一起,還都是政府獎勵的政策。
漁業署提出一個說法:全球化是爭「第一」、在地化是爭「唯一」,而這也變成很多
「XX祭」的思維起點,鮪魚、翻車魚、烏魚、旗魚,各地搶著以專有魚種搭配著捕撈、品
鮮作為活動軸線,蔚為顯學,然而,這種被稱為只有海鮮文化而沒有海洋文化的富麗漁村
,恐怕漁業資源與文化內涵難以永續,更遑論漁業署號稱的依此「與世界對話」。如果拉
開另一個軸線,台灣漁村在「黑潮」流經下的所有普遍性與個別獨特性風貌,或秋冬共同
面臨的「東北季風問題」如何與之共生甚至逆向操作,這些文化經驗的深化與轉化,或許
才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新視野。
社區營造從來就不只是改造社區,而是整個與之關連的各種社會角色、法規與制度的
全面檢視。漁村也是如此,漁業署更是如此。
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2004/en04120301.htm
--
作者:賴偉傑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在「挑戰2008國家重點計畫」中,「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名列其中,而這是為社會
改造的軟體基礎建設中,漁村社區總體營造也是其一,而主管機關也就分由漁業署來負責
。而當社區營造遇見漁村,其實有幾個結構性的問題,亟待正視並尋求解決的共識。
首先,政府是希望透過補助的機制以及競爭型的方式,來達到以社區營造的方式來凝
聚並推動漁村新願景。但是當鄰避設施的回饋金,或是類似離島建設基金等等預算來源,
以毫無審核把關的形式大開便宜行事之門時,會不會讓原先的獎勵誘因失靈,甚至劣幣逐
良幣?
另一個問題是所謂的漁村社造,其中的學術界、NGO與社區居民,應該扮演什麼樣的
角色?漁業署援引的是這十年來以文建會為主的社區營造發動、輔導、培力的模式。然而
,以漁村漁民而言,卻會有特別窒礙難行之處。例如漁港堤防要不要加、消波塊該不該放
,在很多場合,很快都變成兩造對立的居面,而這種強烈不信任感,恐怕很難在社區營造
下,單純的「輔導」就能解決。事實上,資深漁民,自年幼接受有限的國民教育下,整個
國家教育資源的分配,就再也沒有考慮到這一群體;甚至電視、廣播等媒體,也鮮少有提
供適合漁民培力的節目;而漁會的角色,通常較多是漁撈等技術性的課程。因此若沒有在
地持續而穩定的教育資源(例如社區大學),並且是以在地智慧與專業間互重的良性對話
的話,互信基礎不可能建立,那麼即使是徒有「由下而上」的形式,耳語、頭人以及倫理
依然是當道主宰的力量,凡而更強化正當性。
再來是漁會的角色,有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屏東林邊區漁會,他們讓地方建設與發展由
地方人士主導、討論與參與,漁會作溝通、協調與整合的角色;另外以地方特色找出「在
地化」的產業。漁會成員就是在地子弟,展現出驚人的創意以及執行力,在尊重長者充分
討論的情況之下,得到豐碩的成果。然而,把鏡頭拉遠,這個基地正是大鵬灣國家風景特
定區,政府另一方面正在進行的是大鵬灣國家風景特定區,採BOT形式,為93年度國家十
大列管的指標案之一,總投資金額將達到180億。漁會的年輕幹部落寞而含蓄的說:「我
們沒能力阻擋什麼,只能抓著這個資源的邊多做一些」。其實,整地整平了很多特有的生
態與景觀,徵收也讓很多漁民只能淪為爭補償金的多寡,兩種截然不同甚至衝突的價值觀
,以及衍生的經營理念與運作體系,卻擺在一起,還都是政府獎勵的政策。
漁業署提出一個說法:全球化是爭「第一」、在地化是爭「唯一」,而這也變成很多
「XX祭」的思維起點,鮪魚、翻車魚、烏魚、旗魚,各地搶著以專有魚種搭配著捕撈、品
鮮作為活動軸線,蔚為顯學,然而,這種被稱為只有海鮮文化而沒有海洋文化的富麗漁村
,恐怕漁業資源與文化內涵難以永續,更遑論漁業署號稱的依此「與世界對話」。如果拉
開另一個軸線,台灣漁村在「黑潮」流經下的所有普遍性與個別獨特性風貌,或秋冬共同
面臨的「東北季風問題」如何與之共生甚至逆向操作,這些文化經驗的深化與轉化,或許
才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新視野。
社區營造從來就不只是改造社區,而是整個與之關連的各種社會角色、法規與制度的
全面檢視。漁村也是如此,漁業署更是如此。
http://e-info.org.tw/issue/environ/2004/en04120301.htm
--
Tags:
保育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一起來玩角色扮演吧

By Madame
at 2004-12-06T22:51
at 2004-12-06T22:51
公告通緝要犯iwannacry之特徵

By Ethan
at 2004-12-04T01:24
at 2004-12-04T01:24
問問問....

By Tracy
at 2004-12-03T05:18
at 2004-12-03T05:18
關於社刊

By Olivia
at 2004-12-02T11:54
at 2004-12-02T11:54
還記得當年...

By Linda
at 2004-11-29T23:39
at 2004-11-29T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