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塱壹劃定自然保留區 學術界再推一把 - 生態環境討論
By Puput
at 2011-09-28T02:23
at 2011-09-28T02:23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網址:http://e-info.org.tw/node/70510
阿塱壹劃定自然保留區 學術界再推一把
本報2011年9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保留原始美麗的海岸阿塱壹古道,學者也出面相挺。
公路總局台26線安朔旭海段路段雖通過環評,但屏東縣政府
基於保護地方珍貴資產,公告「旭海-觀音鼻暫定自然保留
區」(阿塱壹古道),學者擔心面對開發利益與民代的強烈
壓力下,專業的學術審查極可能因而難產甚至被扭曲,26日
召開記者會,呼籲縣政府指定為自然保留區,並要求立法院
本會期凍結台26線之預算。
自反國光石化運動,學者投入支持社會運動的氛圍有增無減
。由學術界發起的「學者與社會賢達共同守護阿塱壹聯署」
截至目前為止為700人,包括366位來自各領域的學者。
公路總局懷抱環島公路夢想,將僅剩的12.8公里阿塱壹古道
,視為台26線安朔旭海段,環島公路的缺口。台北大學不動
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則認為,環島公路的想法是
舊思維,不適用於新時代,新時代應有新思維,應認知此路
段之價值。
葉品妤攝影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阿塱壹古道是少數可
數的至今仍保存500年前甚至1000年前樣貌的地方,是研究
古地理以及古氣候的重要指標。如此珍貴的地方,開路絕對
無法保存。
除了具備古地理,阿塱壹古道也具備古氣候的研究價值,陳
文山指出此處為難得的高山濕地,保持了幾千年,完整記錄
南部古時候氣候變化;此外,阿塱壹的珊瑚礁具重要地位,
而開發棄土處理,可能破壞海岸環境。
陳文山說他想不出開路的理由,「開路不僅只是一段路,路
開了,跟著進入的人潮,跟政府承租土地的人也來了,環境
破壞光了,影響的是整個區域。」
台大地理系榮譽教授張長義表示,阿塱壹是不智的開發行為
。國家一方面宣示自然海岸不低於50%,2005年自然海岸線
還超過一半,現在只剩44.55%,還在檢討,卻又在自然海岸
開發,十分不智。
而開路無論明挖或開隧道,都會造成傷害。張長義說,若道
路採隧道方式興建,施工期間大量棄土的處理、海岸飄沙的
問題一定會發生。因此即使往內退縮200公尺,對於當地生
態系及地景、地貌破壞仍不亞於沿著海岸開路。
「在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自然地景的稀有性,阿塱壹都具備劃
設海岸保護區的條件,內政部應將此地設立海岸保護區。」
張長義也提及,本案受國家永續會列管,環差分析卻未進入
永續會討論,指程序上有瑕疵、決策過程太粗糙。他也表示
,即使環評通過也不見得要開發,並以「沒有利用是最好的
利用」,建議國家重視此地之價值。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當地
有很多台灣特有種生物,理應保育。「政府為了保護白海豚
這一種特有種煞費苦心,何況阿塱壹所擁有的多個特有物種
!」記者會現場,陳昭倫展示椰子蟹的照片,是世界上最大
也是最珍稀的甲殼類物種,而阿塱壹、恆春半島即孕育如此
珍貴之物種。
陳昭倫也舉最近一次颱風造成墾丁國家公園淹水為例,多年
前未仔細考慮,開了屏鵝公路,每遇颱風較造成淹水。他認
為阿塱壹開路也將造成類似的問題。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則以重大政策卻缺乏民眾參
與為例,指出台灣已經開發過度,基本政策卻仍以開發為主
;使得永續與開發的國家利益形成對立面。「開發可以,但
常常是未全面評估,只以國家利益為著眼點。」瞿海源認為
在此情況下,無法談永續。而阿塱壹環評過程,他認為缺乏
當地民眾的聲音,民眾很容易錯過表達意見的機會,而環評
3分鐘的時間也無法讓民眾充分表達意見。
另一方面,公路總局表示因「沒錢建新路線」,2012年預算
沒有納入台26線安朔旭海段興建經費。這項消息雖使阿塱壹
古道開路威脅雖暫時解除,能否保住阿塱壹,仍需民眾認同
其價值,選擇劃設保護區而非公路。縣政府劃設保護區的決
心,仍需克服重重挑戰。
排灣長老吟唱祈福歌 留下僅剩古道見證歷史
26 日記者會上,來自牡丹鄉當地的排灣族長老古英勇吟唱
著排灣古老的祈福歌,歌聲慷慨激揚。他一度停下歌聲,調
整激動的心情。「我何德何能,能在首府吟唱祖先留下的歌
,感謝祖靈!」他說,失去阿塱壹,也將失去台灣的榮耀,
這不僅是一條古道,也是台灣的未來,「這是一段讓心靈沉
澱之處」,正是台灣人所需要的。
古英勇以古調吟唱著土地與人的關係,愛護、守護土地,就
會看到未來,就有希望;祖靈賜給人們力量與信心,要成為
這塊土地文化傳承的見證人。
古英勇說,要當部落的男人,就要走阿塱壹古道,象徵著勇
敢堅強的形象。「走這一條路,內心便湧起莫名的感動。」
這條充滿歷史見證的古道,是排灣族人說故事的地方。「原
本跨越恆春、墾丁的阿塱壹古道,只剩下這12公里,若是開
路,這條古道就癱瘓了,連說故事的機會都消失了。」說故
事是文化傳承的一環,對排灣族深具意義。
當地位處東北季風出風口以及熱帶雨林氣候,具有豐富的生
態資源,多樣性而獨特的植物,如七里香、紅柴樹,以及排
灣族人可以辨識的藥用植物,都讓古英勇如數家珍。
「難免感到身體不適或受到大自然的傷害,這裡都有藥材可
以醫治。」古英勇說。被蛇咬,都可以就地取材找到處方的
寶庫,公路一開,都會不見。
當地對於開路與文化保存參雜著矛盾的情緒,對於意見不同
的雙方,只能盡量溝通。古英勇表示,反對劃設保留區聲浪
,來自旭海、滿州鄉地方民代、議員、協會,部落雖有支持
開路的意見並不多,但比較強勢。古英勇雖反對開路,但也
提及配套措施的重要。而屏東縣政府已進行相關的部落培力
計畫,就看部落族人能不能接受,或許能為阿塱壹的未來提
供解套。
--
阿塱壹劃定自然保留區 學術界再推一把
本報2011年9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保留原始美麗的海岸阿塱壹古道,學者也出面相挺。
公路總局台26線安朔旭海段路段雖通過環評,但屏東縣政府
基於保護地方珍貴資產,公告「旭海-觀音鼻暫定自然保留
區」(阿塱壹古道),學者擔心面對開發利益與民代的強烈
壓力下,專業的學術審查極可能因而難產甚至被扭曲,26日
召開記者會,呼籲縣政府指定為自然保留區,並要求立法院
本會期凍結台26線之預算。
自反國光石化運動,學者投入支持社會運動的氛圍有增無減
。由學術界發起的「學者與社會賢達共同守護阿塱壹聯署」
截至目前為止為700人,包括366位來自各領域的學者。
公路總局懷抱環島公路夢想,將僅剩的12.8公里阿塱壹古道
,視為台26線安朔旭海段,環島公路的缺口。台北大學不動
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則認為,環島公路的想法是
舊思維,不適用於新時代,新時代應有新思維,應認知此路
段之價值。
葉品妤攝影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阿塱壹古道是少數可
數的至今仍保存500年前甚至1000年前樣貌的地方,是研究
古地理以及古氣候的重要指標。如此珍貴的地方,開路絕對
無法保存。
除了具備古地理,阿塱壹古道也具備古氣候的研究價值,陳
文山指出此處為難得的高山濕地,保持了幾千年,完整記錄
南部古時候氣候變化;此外,阿塱壹的珊瑚礁具重要地位,
而開發棄土處理,可能破壞海岸環境。
陳文山說他想不出開路的理由,「開路不僅只是一段路,路
開了,跟著進入的人潮,跟政府承租土地的人也來了,環境
破壞光了,影響的是整個區域。」
台大地理系榮譽教授張長義表示,阿塱壹是不智的開發行為
。國家一方面宣示自然海岸不低於50%,2005年自然海岸線
還超過一半,現在只剩44.55%,還在檢討,卻又在自然海岸
開發,十分不智。
而開路無論明挖或開隧道,都會造成傷害。張長義說,若道
路採隧道方式興建,施工期間大量棄土的處理、海岸飄沙的
問題一定會發生。因此即使往內退縮200公尺,對於當地生
態系及地景、地貌破壞仍不亞於沿著海岸開路。
「在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自然地景的稀有性,阿塱壹都具備劃
設海岸保護區的條件,內政部應將此地設立海岸保護區。」
張長義也提及,本案受國家永續會列管,環差分析卻未進入
永續會討論,指程序上有瑕疵、決策過程太粗糙。他也表示
,即使環評通過也不見得要開發,並以「沒有利用是最好的
利用」,建議國家重視此地之價值。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當地
有很多台灣特有種生物,理應保育。「政府為了保護白海豚
這一種特有種煞費苦心,何況阿塱壹所擁有的多個特有物種
!」記者會現場,陳昭倫展示椰子蟹的照片,是世界上最大
也是最珍稀的甲殼類物種,而阿塱壹、恆春半島即孕育如此
珍貴之物種。
陳昭倫也舉最近一次颱風造成墾丁國家公園淹水為例,多年
前未仔細考慮,開了屏鵝公路,每遇颱風較造成淹水。他認
為阿塱壹開路也將造成類似的問題。
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則以重大政策卻缺乏民眾參
與為例,指出台灣已經開發過度,基本政策卻仍以開發為主
;使得永續與開發的國家利益形成對立面。「開發可以,但
常常是未全面評估,只以國家利益為著眼點。」瞿海源認為
在此情況下,無法談永續。而阿塱壹環評過程,他認為缺乏
當地民眾的聲音,民眾很容易錯過表達意見的機會,而環評
3分鐘的時間也無法讓民眾充分表達意見。
另一方面,公路總局表示因「沒錢建新路線」,2012年預算
沒有納入台26線安朔旭海段興建經費。這項消息雖使阿塱壹
古道開路威脅雖暫時解除,能否保住阿塱壹,仍需民眾認同
其價值,選擇劃設保護區而非公路。縣政府劃設保護區的決
心,仍需克服重重挑戰。
排灣長老吟唱祈福歌 留下僅剩古道見證歷史
26 日記者會上,來自牡丹鄉當地的排灣族長老古英勇吟唱
著排灣古老的祈福歌,歌聲慷慨激揚。他一度停下歌聲,調
整激動的心情。「我何德何能,能在首府吟唱祖先留下的歌
,感謝祖靈!」他說,失去阿塱壹,也將失去台灣的榮耀,
這不僅是一條古道,也是台灣的未來,「這是一段讓心靈沉
澱之處」,正是台灣人所需要的。
古英勇以古調吟唱著土地與人的關係,愛護、守護土地,就
會看到未來,就有希望;祖靈賜給人們力量與信心,要成為
這塊土地文化傳承的見證人。
古英勇說,要當部落的男人,就要走阿塱壹古道,象徵著勇
敢堅強的形象。「走這一條路,內心便湧起莫名的感動。」
這條充滿歷史見證的古道,是排灣族人說故事的地方。「原
本跨越恆春、墾丁的阿塱壹古道,只剩下這12公里,若是開
路,這條古道就癱瘓了,連說故事的機會都消失了。」說故
事是文化傳承的一環,對排灣族深具意義。
當地位處東北季風出風口以及熱帶雨林氣候,具有豐富的生
態資源,多樣性而獨特的植物,如七里香、紅柴樹,以及排
灣族人可以辨識的藥用植物,都讓古英勇如數家珍。
「難免感到身體不適或受到大自然的傷害,這裡都有藥材可
以醫治。」古英勇說。被蛇咬,都可以就地取材找到處方的
寶庫,公路一開,都會不見。
當地對於開路與文化保存參雜著矛盾的情緒,對於意見不同
的雙方,只能盡量溝通。古英勇表示,反對劃設保留區聲浪
,來自旭海、滿州鄉地方民代、議員、協會,部落雖有支持
開路的意見並不多,但比較強勢。古英勇雖反對開路,但也
提及配套措施的重要。而屏東縣政府已進行相關的部落培力
計畫,就看部落族人能不能接受,或許能為阿塱壹的未來提
供解套。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台北市以環保再生之名的可能污染案例
By Margaret
at 2011-09-27T00:57
at 2011-09-27T00:57
新店溪蓋秀朗堰 環團批新北市浪費公帑
By Quanna
at 2011-09-27T00:26
at 2011-09-27T00:26
[招募] 台北 環保聯盟 核能公投連署志工
By Blanche
at 2011-09-26T16:27
at 2011-09-26T16:27
台北市以環保再生之名的可能污染案例
By Hedda
at 2011-09-26T12:35
at 2011-09-26T12:35
[問卦] 有沒有放生的八卦?
By Jacky
at 2011-09-24T21:02
at 2011-09-24T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