霙、雪、霰 - 颱風討論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16-01-29T19:25

Table of Contents

挖一下五年前的文章XD

以下節錄自氣象局長期預報的現況分析與較驗

本週(1月23日至1月29日)前半受到寒流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期初因水氣較多,各地
有雨,且多處山區有降雪紀錄;期中後氣溫回升,雨勢減緩;期末受鋒面影響,各地又轉
為有雨。詳細天氣概述如下:23日隨著寒流接近,各地氣溫逐漸下降,且受華南雲系東移
影響,各地均有降雨,其中中部以北及東部山區雨勢明顯,局部地區有大雨。24日至25日
受強烈寒流影響,各地氣溫明顯偏低,其中蘇澳、鞍部及竹子湖站24日最低氣溫均為設站
以來單日最低溫紀錄,且全臺25站除了玉山及阿里山站外,其他23站於24日的平均氣溫均
達設站以來單日平均氣溫的最低溫前三名;由於水氣充足,玉山、阿里山、日月潭、鞍部
及竹子湖站均有降雪,且新竹站、彭佳嶼站為設站以來首次下霰,臺北站、彭佳嶼和嘉義
站也創下設站以來首次降下冰珠的紀錄。

氣象局的定義好像對雪霰的定義好像不太一樣?
新竹和彭佳嶼當時的觀測天氣是陰有雪珠和陰有陣雪,
應該比較像大眾普遍認知的雨夾雪?但以氣象局的說法是下霰?
另外我記得2005年小元宵冰雨寒流台北就有下過冰珠了,
這邊的首次下冰珠好像怪怪的?還是2005年那次冰珠沒下到氣象站?

可以簡單推論氣象局這邊霰=霙,冰珠=霰嗎?
可是跟作業規範的定義好像又不太一樣...?





※ 引述《nyodyaswos (小緯)》之銘言:
: 其實,《地面氣象測報作業規範》裡面有提到「霙」喔
: 而且跟「雪」和「霰」在同一頁
: 只是他是被歸在「冰珠」裡面...
: 依照書裡所講
: 「雪」:
: 冰結晶之固態降水,其結晶為六角型。
: 基本形狀有針狀、柱狀、板狀(片狀)、樹枝狀、扇子狀、星狀等不同結構。
: 此外,上有各種不規則組合之形狀,種類及變化繁多。
: 雪通常以雪花飄落地面,氣溫約在攝氏-5度左右。
: 有時會以比較稀疏之過冷水滴凍結之微小冰粒降落,惟多數以粘附之雪片下降。
: 「霰」:
: 白色不透明冰粒之固態降水。
: 冰粒為圓形或球型,直徑約5mm,降落硬地面易彈起,且質鬆易碎。
: 霰多與雨或雪混合而為陣性降落,地面溫度約在攝氏0度左右。
: 霰之中心冰粒是雲水滴急速凍結而成,而其不透明之冰粒乃雲水滴層層覆蓋急凍之結果。
: 由於內外層有間隙存在,故其密度較小,不及0.8 克/立方公分。
: 「冰珠」:
: 透明或半透明冰粒組成之固態降水。
: 冰粒呈球狀、不規則狀、圓錐狀。其直徑約5mm或不足。
: 冰珠降自高層雲或雨層雲,質地較硬,落地能彈起,且發出聲音而不易破碎。
: 冰珠時有水滴附著,部份呈液體狀。
: 其密度與冰之密度接近或超過,多屬連續性降落。
: 冰珠可劃分為兩種別型:
: 其一為霙或冰粒,一般為透明球狀之固體顆粒,因雨滴凍結,或因大部分已融化之雹片降落經接觸地面或穿過溫度在冰點以下氣層而再凍結
: 其二為小雹,一般為半透明之顆粒,在霰外裹一層薄冰而成。
: 此冰層既可因小水滴附著在霰上,亦可因霰面溶解與再凍結而成。
: 當初念這本的時候,一直覺得編譯的人文法很爛...

--
Tags: 颱風

All Comments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16-01-29T20:41
氣象局一直沒說明 大概內部也很矛盾吧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16-01-29T21:58
沒有霰夾雪或雨夾霰的狀況嗎?@@
Ina avatar
By Ina
at 2016-01-29T23:14
2005那次印象中只有仰德大道那裡有下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6-01-30T00:31
這次是真的連氣象局內部也有下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6-01-30T01:47
聽學長說那天值班大家都出去看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16-01-30T03:04
正字一下。較驗應該是「校」驗吧,校發較的音
Freda avatar
By Freda
at 2016-01-30T04:20
很多地方雨夾霰夾雪有的沒的,氣象局到底怎麼認定
Erin avatar
By Erin
at 2016-01-30T05:37
好像也沒有官方說法。日本的標準是みぞれ算雪的一種
Megan avatar
By Megan
at 2016-01-30T06:53
雪花隨風飄
Una avatar
By Una
at 2016-01-30T08:10
如果六角形的都叫雪,那確定雲林樟湖就是下雪了呀
有圖為證 XD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16-01-30T09:26
六角形片狀結晶才是雪,六角形不透明/半透明白色鬆
散塊狀而且落地會彈跳的話就是霰。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6-01-30T10:43
樓上多出來矯正視聽吧 終於看到比較明確的說法
Puput avatar
By Puput
at 2016-01-30T11:59
台北氣象站這次下霰是確定的 教科書要改了
Caitlin avatar
By Caitlin
at 2016-01-30T13:16
我是拍到六角形片狀結晶沒錯喔~~
Rebecca avatar
By Rebecca
at 2016-01-30T14:32
印像中去韓國玩時,一開始下霰是圓形的後來變6角形
,但隨著溫度越來越低,變雪時就真的是漂亮6角型而
且風一吹會飛很遠

鋒面影響全台有雨 明後天雨更大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6-01-29T11:31
今受到鋒面影響,西半部地區、東北部地區及馬祖、金門、澎湖有陣雨,其他地區亦有短 暫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雨勢將比昨天來得更加明顯,也可能出現局部大雨, 提醒您出門記得攜帶雨具,部分路段視線較差,行車亦注意安全。 這次天氣的轉變,主要是受到來自於南海的水氣影響,隨著東北風逐漸減弱,北方的高壓 東移,台 ...

天氣小觀:副高使南支槽減弱,未來一周典型冬季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6-01-29T08:37
天氣小觀:副高勢力比預期強,西風南支槽減弱中,冷氣團漸進,未來一周典型冬季 經數天前的超級寒流過後,西風南支槽出線, 原先模式預報,強西風南支槽往台灣接近, 槽前地面場甚至都出現西南風始南部出現大雨甚至豪雨。 不過天候瞬變,無人曉得副高的影響力在超級寒流過後,要悄悄發揮。 由於副高比預期來的強,使西風南支 ...

霰的種類和型態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16-01-28T23:22
上周末台灣平地很多地放下霰 但是跟我印象中的霰好像不太一樣 下面這影片是前年去青森時拍的(風太大+第一次看到很興奮所以有點晃 請見諒X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9hWfxr0alU 霰的顆粒非常大 摸起來很硬 很輕 而且不會一碰到手就開始融化 第一次看到下 ...

鋒面明天通過,留意局部大雨~2016/01/28

Donna avatar
By Donna
at 2016-01-28T19:44
今天受到鋒面前方雲系通過的影響,各地都有下雨的狀況, 雖然雨勢不是很大,但是滴滴答答的下著雨還是蠻麻煩的。 目前鋒面系統已經來到台灣以西,後方有清楚的南支短波槽, 槽前一直到地面鋒線之間有大片的鋒區雲雨帶存在, 從CMA的雷達觀測顯示雲雨帶中的降雨回波相當活躍,華南今天已經有較大的雨勢發生, 預估隨 ...

雪量觀測

Tristan Cohan avatar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1-28T13:02
我剛剛查了一下中央氣象局的網站, 也爬了文, 那個降雪地區圖超精美的!!! 可是想請問有各地累積降雪量得圖表或紀錄嗎? 跪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