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官方史觀介紹 - 馬來西亞

By Anonymous
at 2016-01-05T13:49
at 2016-01-05T13:4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MYqD87p ]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看板: historia
標題: [轉文] 馬來西亞官方史觀介紹
時間: Tue Jan 5 12:14:45 2016
共四篇,原載馬來西亞東方日報,作者黃金城
巫統史觀下的教科書
2015年11月30日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每一次發生「官方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
」、「官方歷史教科書忽視非馬來人貢獻」、「官方歷史教科書裡的建國英雄未提及馬華
領袖」等各種怪事的時候,除了政客呼天搶地表演民族大義,社團大佬發文告表態力挺,
似乎天下就太平了,歷史就糾正了,先賢就正名了。
這當然是「很傻很天真」的駝鳥式思維。但問題不在於國家語文出版局那幾個小官的偏差
視野,也不是教科書作者對歷史的無知糊塗;這些小官文人都已是過夜油條,既使要當「
民族英雄」,也不會和自己的荷包作對;語文出版局那幾個小官更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慎防敵營滲透,確保官位永固,才能名利雙收、全身而退。
大馬歷史教科書出現問題,早就見諸歷史;去年便有學者指小學歷史教科書太偏向單一種
族,更早前也有一堆政客說要設立種族關係課程、編寫種族關係教科書等,迄今還在紙上
談兵。
近幾年的報章,也有教師要學生「滾回中國」、「滾回印度」的新聞。教師心態思維與黨
官機構如出一轍,究其原因,實乃受了「巫統史觀」之毒所致。
「巫統史觀」的形成,主要是馬來亞獨立、馬來西亞成立以後,以巫統利益為中心,把巫
統領袖奉為建國者的一套思路,目的在於壟斷歷史詮釋,樹立巫統神話,確保政權永固。
巫統的「建黨偉業」和馬來亞獨立的確息息相關;但是,官方歷史的書寫,卻在樹立巫統
的神話。「巫統史觀」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不斷重覆「馬來人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巫統
捍衛馬來人和馬來統治者利益」、「馬來人給予其他族公民權,其他種族接受馬來人特權
」等所謂的假大空「社會契約」;目的也無非在警告其他族群不要存有幻想和異心改變現
狀(挑戰「馬來人主權」),只需接受現有由巫統設計和領導的制度,繼續確保巫統?國
陣執政。
由於巫統掌政大馬五十餘年,長期掌握「歷史詮釋權」,得以利用國家機器與資源進行「
歷史書寫」,以欽定「我們是誰」、「誰是國家主人」、「誰是外來者」等。而「御用歷
史學家」的工作,就是如何通過歷史教科書製造「官方意識型態」,進而達致馴化他族的
目的。具體做法,就是憑藉官方歷史教材形塑「特定史觀」,教育出服從官方意識型態的
所謂「國民」。一本歷史教科書,不過是牛刀小試,更重要的是整個國家機器都為這套意
識型態服務,從國家博物館到商業電影都不能逾越這套官方意識型態。
從過去的「華人文化未列國家文化」、「馬華文學未列國家文學」、描寫馬共的電影《新
村》被禁,到現在的「官方歷史教科書忘了馬華領袖」等,都是「巫統史觀」下的產物。
意思就是:只有巫統(政府)有權決定誰是「國家英雄」、「國家文學」等。
按照這樣的「巫統史觀」特定思路,加上馬華民政國大黨等國陣夥伴並未掌握實權,負責
歷史課本書寫編輯的官員當然也懂得觀顏察色,明白巫統才是真正的「老闆」,其他政黨
意思意思一下就算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這麼一回事。
國家幹訓局(BTN)總監最近開腔談歷史,不忘強調華人印度人是「外來者」,就是忘了順
便告訴大家馬來人的先輩也來自印尼諸島和中國雲南。去年十月,民政黨黨員陳來順指馬
來人也是外來者,竟遭中央涷結黨籍。可見民政黨中毒之深,也可見巫統霸權之惡。
巫統史觀下的教科書,不過反映了政治權力對國家歷史的扭曲和詮釋,如何撥亂反正?要
靠民間力量。下回再談。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729
建構歷史撥亂反正──反擊巫統史觀
2015年12月07日
上週談「巫統史觀」下的教科書,反映了政治權力對國家歷史的扭曲和詮釋;華人社會一
度把希望寄託在與巫統比肩,黨員百萬的馬華公會,然而,馬華建黨66年非但沒有書寫歷
史,反而與華社漸行漸遠。308、505兩屆大選把前人打下的江山幾乎敗光,連帶自己的建
黨先賢功績都保不住了。
馬華不滿黨元老王保尼名字不列小學教科書的建國偉人榜,教育部長也很直率地回應,小
學教科書沒錯,王保尼不是科博委員會(Cobbold Commission)主要領袖。至此,小學課
本不改了,馬華鬧了一陣,無功而返,繼續沉淪。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史,更不知如何正衣冠、知興替,更不知如何與外族交流。尋常百
姓為三餐奔波,無法強求讀史讀詩;強調終身學習,要當民族先鋒,創辦大學、建有黨校
、黨員百萬之純華人政黨,何以連一本像樣的《馬華黨史》都沒有?建黨偉人、國之大老
敦陳禎祿的紀念館,迄今也未見一瓦。
馬華已是政府的一員,要求政府建立「陳禎祿紀念館」尚且如此,其他更浩大之文化工程
,也就不必再提了。至於雪蘭州之華人文化中心,經歷兩屆大選尚且在空中樓閣,當然也
是政治問題。
就在馬華為王保尼請命不成之時,巫統宜力國會議員哈斯布拉建議政府在霹靂宜力興建一
間「共產黨博物館」(museum komunis),避免下一代被誤導,以為共產黨對國家獨立有
貢獻云云。華人社會當然不必跟著巫統小咖起舞,我們對馬共與左翼的看法也不必圍繞著
官方的那一套巫統黨國「官方意識型態」,但要撥亂反正,就得拿出像樣的作品,例如建
立自己的博物館、書寫自己的建國史。而且,還要譯成英文和馬來文,讓不同文化的人們
明白,也和官方歷史交鋒,破除官方塑造的神話與偏見。
華人社會無法寄望政黨主動修史建館,唯有從旁殺出,自掏腰包,莊敬自強。就博物館和
文化館的層面,全馬各地都有一些小型的華人文物館,如檳城的韓江華人文化館、吉隆玻
的陳嘉庚紀念館、麻六甲的鄭和館等,但沒有一間「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始終美中不
足,也無法完整的呈獻華人在大馬的史跡與貢獻。
美國華人占全美總人口不過區區1.2%,民間有識之士亦有感先賢之功,並冀望後人明白華
人在美國之奮鬥,遂建「美國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MOCA)
www.mocanyc.org/)以資紀念,迄今35年。
大馬華人人口佔全馬24.5%之钜,達700萬人,並稱第二大族;政治上華人當然舉足輕重,
經濟上更貢獻了最多的稅捐,推動大馬進步。然而,全馬並沒有一家「馬來西亞華人博物
館」,箇中原因,當然是巫統史觀之害;但華人民間不乏資金人才,政府不建,民間也巍
然不動,才是咄咄怪事。若說過去敏感云云,如今時移勢易,再踟躕不前,就錯過時機了
。華總的華人文物館之設是否達標,有待觀察。
從英國人巴素那一本《馬來亞華人史》迄今,坊間迄今仍然沒有一本通史式的「馬來西亞
華人史」、「馬來西亞左翼史」甚至「馬共通史」。有些青年學子,甚至文藝界人士只能
從網上半調子的「面書歷史學家」胡扯的「大馬歷史」中吸取資訊,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
。
因此,華社更應及時出版一本可信的「馬來西亞華人史」,以昭大信,啟蒙後世,並與巫
統史觀抗衡,公正地書寫華人在這個國家的貢獻。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765
巫統史觀的意識型態機器
2015年12月21日
巫統大會過了,巫伊結盟來了,就連所謂的「第二劉蝶廣場」也開張大吉了。淨選盟的滾
滾五十萬黃潮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狗熊,反而三幾十人的紅潮突起,從巫統大會的「小
紅書」開始紅起,還燒到了「大家購物中心」。背後的「那些事兒」,也和巫統的權力保
衛戰息息相關。
從警方到公務員系統,甚至大部分的馬來群眾都默默的認可了「巫統史觀」的核心價值;
否則,國陣和在野黨222位國會議員當中,竟無一名馬來議員公然反對「第二劉蝶廣場」
之設,也足以教人拍案驚奇了。
非馬來人在「巫統史觀」底下,固然被列為「外來者」和二等公民,馬來人思維更深陷巫
統史觀的隱形監獄,只能在巫統、伊斯蘭黨和公正黨打轉;一日不打開牢籠,巫統即使敗
選,巫統史觀仍然主宰了絕大部分馬來人的心靈。
而打造巫統史觀的四大神器,就是教科書、幹訓局、馬來報與博物館。清真寺的作用反而
被高舉宗教旗幟的伊黨掌控了,尤其是巫統沒有一位在精神、道德上足以作為典範的「魅
力型領袖」,更是如此。
馬來人與土著佔大馬人口60.3%之譜,但在大馬的環境,卻是「一個土著,各自表述」;
非穆斯林土著與穆斯林土著的命運並不一致,就連拿政府工程和申請獎學金也有不同的待
遇。教科書對「非穆斯林土著」的題材著墨不多,以致不少大馬人仍然把土著、伊斯蘭教
視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在是大錯特錯。把「非穆斯林土著」列為土著,旨在強化
巫統史觀之論述,既土著是大馬的主要人口,是真正的主人。
即便是馬來穆斯林,在巫統史觀主導下,他們只能在單一的教科書中接受巫統「建黨建國
」的偉大論述,沒有機會理解英殖民時期的其他馬來政治運動,如馬來左翼和馬共的歷史
。大多數華人青年知道陳平是馬共總書記,大部分馬來人卻不知道馬共主席是一名叫阿都
拉西迪的馬來穆斯林,馬共還有一支以馬來人為主的遊擊隊(第十支隊)。官方教科書裡
的馬共,幾乎成為華人專屬,與馬來人無尤,這在識者眼中當然是一大笑話,但卻是官方
想要達致蒙昧群眾的手段。
官方教科書如此,馬來民間也鮮有不跟巫統史觀唱反調的歷史讀本,長期以降,思想定格
,也難以突破意識型態的牢籠,「只有巫統能維護馬來人」的政治口號也就被植入腦海,
成為馬來人的集體記憶。308,505兩屆大選的馬來選票仍控制在巫統手裡,與此息息相關
。許多馬來人仍然無法想像,沒有了巫統以後的世界;可見巫統史觀荼毒之深。
教科書己將馬來人和非馬來人劃分為不同的馬來西亞公民,政治口號搞再多的1Malaysia
,也就無法取信於人。說到底,這不過是一種博取選票的公關手段。也因此,在政客和跟
班高唱「一個大馬,以民為先」,扮起白臉的時候,長期宏揚巫統史觀的國家幹訓局(
BTN)也就扮了黑臉,宣稱華人與印度人為「外來者」,兩路夾擊,軟硬兼施。
幹訓局是國家機構,幹的卻是黨務;吃的是公糧,吐的是黨話。它長期向大學生和公務員
搞思想工作,宣揚馬來人主權和貶低其他族裔的地位,形同巫統史觀的宣傳機器,在資訊
時代終於踢到了鐵板。不願接受洗腦的學員甚把內容放上YouTube,揭翻了底牌。
自此,巫統史觀也就受到非馬來人青年的挑戰,也影響了國陣的政治版圖;馬來青年奔向
火箭的動作,更是對巫統史觀開了一槍。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839
巫統史觀遺毒難清
2015年12月28日
2015年即將過去,但巫統史觀的遺毒卻盤據不去,佔領了大部份馬來人的思維。而且將延
至2016,2018,2020,甚至2106年。屆時,不論大馬是否成為先進國,巫統史觀仍然統治了
大多數馬來人心靈,要談甚麼各族團結,都有氣無力。
2015年,大馬人經歷了黃潮與紅潮的衝擊;也見識了官方處理劉蝶廣場和大家購物廣場事
件的手法,以及背後的「那些事兒」。即使智慧沒有突飛猛進,總算洞明世事,明白26億
政治獻金浪奔浪流,千億黑金錢進錢出,背後都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操盤手;廣場內外
的憤怒與聲音,不過是劇情需要,隨時可以改寫。
這個國家在巫統史觀和霸權的統治下,馬來穆斯林都不容易打開思想牢獄,尋找自由天空
,何況非馬來人、非穆斯林這些「雙非」之輩?彼等即使苟全求存、一心賺錢、不問世事
、吃喝玩樂、準備移民,巫統及其朋黨哪天錢不夠用,就會祭出民族主義的符咒,用政治
方量對經濟資源巧取豪奪,以充實口袋,滿足慾望。所謂的財富轉移和社會工程云云,說
穿了,就是搶錢。
上週談到打造巫統史觀的四大神器:教科書、幹訓局、馬來報與博物館;教科書、幹訓局
(BTN)將馬來人和非馬來人劃分為不同的馬來西亞公民,並鞏固「馬來人是國家主人,
非馬來人為外來者」的洗腦工程,馬來報(廣義而言應指馬來媒體、國營媒體)與博物館
則在大馬現況與歷史繼續點火造神,使到非馬來人、非穆斯林與馬來人永遠都保持距離,
讓巫統繼續統治這個國家,佔有其資源。
說到馬來報,當以《馬來西亞前鋒報》為巫統造神運動先鋒。此黨營媒體被吹捧為「馬來
人的聲音」,長期為巫統鳴鑼開道;實則上該報本為民營,並反抗巫統;創辦人即為新加
坡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尤索夫伊薩(YusofbinIshak)──新加坡鈔票上那位儒雅男士。
尤索夫伊薩沒當總統之前,和友人創辦了「馬來人的第一份報章」,之後與巫統理念不和
,受到東姑阿拉曼等人在政治和經濟的無情打擊,退出該報,黯然離開吉隆玻。1959年以
後《馬來前鋒報》也從此轉為巫統喉舌,長期為巫統打擊「挑戰馬來人主權的外部敵人」
和肅清黨內「非當權派」。國營電視電臺對華語新聞、華人文化節目的態度,更自動証明
了華人,以至非馬來人在這個國家的地位。
國家博物館不僅是對歷史和文物的展覽點,也是當權者對歷史的詮釋和權力的展示。大馬
國家博物館當然也是巫統史觀下的產物,它展示的建國英雄和歷史文物必然反映出掌權者
的慾望投射,而不是甚麼真理和天條。
國陣和巫統自大馬獨立迄今都掌握了執政權力,博物館作為「愛國教育基地」,也就展示
了巫統史觀下的人、事、物,目的是說服馬來人必需感恩巫統建國之功,也告訴非馬來人
誰才是這個國家的「老闆」。非馬來人佔了這個國家人口40%,非馬來人的歷史與文明在
博物館所展示的比例卻僅有十幾巴仙;馬華元老王保尼等的貢獻云云,也就當然不必當一
回事了。
因此,參觀令人昏昏欲睡的國家博物館,只能當成對巫統造神運動的考察,而非對大馬歷
史與文明的欣賞。在巫統史觀底下的國家博物館和國營(黨營)媒體如何對待非馬來人,
也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國民團結不可能成功。
除非打破巫統史觀對大馬歷史與文明的壟斷詮釋,否則,大馬要成為文明先進國,就只是
愚弄民眾的一根胡蘿蔔,背後就是一根巫統棒子。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875
--
易卜拉欣和他的教徒,是你們的好模範。當時,他們曾對自己的宗族說:「我們對於你們
,和你們捨真主而崇拜的,確是無干的,我們不承認你們。我們彼此間的仇恨,永遠存在
。直到你們只信仰真主。」
古蘭經60:4
--
作者: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看板: historia
標題: [轉文] 馬來西亞官方史觀介紹
時間: Tue Jan 5 12:14:45 2016
共四篇,原載馬來西亞東方日報,作者黃金城
巫統史觀下的教科書
2015年11月30日
「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每一次發生「官方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
」、「官方歷史教科書忽視非馬來人貢獻」、「官方歷史教科書裡的建國英雄未提及馬華
領袖」等各種怪事的時候,除了政客呼天搶地表演民族大義,社團大佬發文告表態力挺,
似乎天下就太平了,歷史就糾正了,先賢就正名了。
這當然是「很傻很天真」的駝鳥式思維。但問題不在於國家語文出版局那幾個小官的偏差
視野,也不是教科書作者對歷史的無知糊塗;這些小官文人都已是過夜油條,既使要當「
民族英雄」,也不會和自己的荷包作對;語文出版局那幾個小官更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慎防敵營滲透,確保官位永固,才能名利雙收、全身而退。
大馬歷史教科書出現問題,早就見諸歷史;去年便有學者指小學歷史教科書太偏向單一種
族,更早前也有一堆政客說要設立種族關係課程、編寫種族關係教科書等,迄今還在紙上
談兵。
近幾年的報章,也有教師要學生「滾回中國」、「滾回印度」的新聞。教師心態思維與黨
官機構如出一轍,究其原因,實乃受了「巫統史觀」之毒所致。
「巫統史觀」的形成,主要是馬來亞獨立、馬來西亞成立以後,以巫統利益為中心,把巫
統領袖奉為建國者的一套思路,目的在於壟斷歷史詮釋,樹立巫統神話,確保政權永固。
巫統的「建黨偉業」和馬來亞獨立的確息息相關;但是,官方歷史的書寫,卻在樹立巫統
的神話。「巫統史觀」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不斷重覆「馬來人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巫統
捍衛馬來人和馬來統治者利益」、「馬來人給予其他族公民權,其他種族接受馬來人特權
」等所謂的假大空「社會契約」;目的也無非在警告其他族群不要存有幻想和異心改變現
狀(挑戰「馬來人主權」),只需接受現有由巫統設計和領導的制度,繼續確保巫統?國
陣執政。
由於巫統掌政大馬五十餘年,長期掌握「歷史詮釋權」,得以利用國家機器與資源進行「
歷史書寫」,以欽定「我們是誰」、「誰是國家主人」、「誰是外來者」等。而「御用歷
史學家」的工作,就是如何通過歷史教科書製造「官方意識型態」,進而達致馴化他族的
目的。具體做法,就是憑藉官方歷史教材形塑「特定史觀」,教育出服從官方意識型態的
所謂「國民」。一本歷史教科書,不過是牛刀小試,更重要的是整個國家機器都為這套意
識型態服務,從國家博物館到商業電影都不能逾越這套官方意識型態。
從過去的「華人文化未列國家文化」、「馬華文學未列國家文學」、描寫馬共的電影《新
村》被禁,到現在的「官方歷史教科書忘了馬華領袖」等,都是「巫統史觀」下的產物。
意思就是:只有巫統(政府)有權決定誰是「國家英雄」、「國家文學」等。
按照這樣的「巫統史觀」特定思路,加上馬華民政國大黨等國陣夥伴並未掌握實權,負責
歷史課本書寫編輯的官員當然也懂得觀顏察色,明白巫統才是真正的「老闆」,其他政黨
意思意思一下就算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這麼一回事。
國家幹訓局(BTN)總監最近開腔談歷史,不忘強調華人印度人是「外來者」,就是忘了順
便告訴大家馬來人的先輩也來自印尼諸島和中國雲南。去年十月,民政黨黨員陳來順指馬
來人也是外來者,竟遭中央涷結黨籍。可見民政黨中毒之深,也可見巫統霸權之惡。
巫統史觀下的教科書,不過反映了政治權力對國家歷史的扭曲和詮釋,如何撥亂反正?要
靠民間力量。下回再談。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729
建構歷史撥亂反正──反擊巫統史觀
2015年12月07日
上週談「巫統史觀」下的教科書,反映了政治權力對國家歷史的扭曲和詮釋;華人社會一
度把希望寄託在與巫統比肩,黨員百萬的馬華公會,然而,馬華建黨66年非但沒有書寫歷
史,反而與華社漸行漸遠。308、505兩屆大選把前人打下的江山幾乎敗光,連帶自己的建
黨先賢功績都保不住了。
馬華不滿黨元老王保尼名字不列小學教科書的建國偉人榜,教育部長也很直率地回應,小
學教科書沒錯,王保尼不是科博委員會(Cobbold Commission)主要領袖。至此,小學課
本不改了,馬華鬧了一陣,無功而返,繼續沉淪。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史,更不知如何正衣冠、知興替,更不知如何與外族交流。尋常百
姓為三餐奔波,無法強求讀史讀詩;強調終身學習,要當民族先鋒,創辦大學、建有黨校
、黨員百萬之純華人政黨,何以連一本像樣的《馬華黨史》都沒有?建黨偉人、國之大老
敦陳禎祿的紀念館,迄今也未見一瓦。
馬華已是政府的一員,要求政府建立「陳禎祿紀念館」尚且如此,其他更浩大之文化工程
,也就不必再提了。至於雪蘭州之華人文化中心,經歷兩屆大選尚且在空中樓閣,當然也
是政治問題。
就在馬華為王保尼請命不成之時,巫統宜力國會議員哈斯布拉建議政府在霹靂宜力興建一
間「共產黨博物館」(museum komunis),避免下一代被誤導,以為共產黨對國家獨立有
貢獻云云。華人社會當然不必跟著巫統小咖起舞,我們對馬共與左翼的看法也不必圍繞著
官方的那一套巫統黨國「官方意識型態」,但要撥亂反正,就得拿出像樣的作品,例如建
立自己的博物館、書寫自己的建國史。而且,還要譯成英文和馬來文,讓不同文化的人們
明白,也和官方歷史交鋒,破除官方塑造的神話與偏見。
華人社會無法寄望政黨主動修史建館,唯有從旁殺出,自掏腰包,莊敬自強。就博物館和
文化館的層面,全馬各地都有一些小型的華人文物館,如檳城的韓江華人文化館、吉隆玻
的陳嘉庚紀念館、麻六甲的鄭和館等,但沒有一間「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始終美中不
足,也無法完整的呈獻華人在大馬的史跡與貢獻。
美國華人占全美總人口不過區區1.2%,民間有識之士亦有感先賢之功,並冀望後人明白華
人在美國之奮鬥,遂建「美國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MOCA)
www.mocanyc.org/)以資紀念,迄今35年。
大馬華人人口佔全馬24.5%之钜,達700萬人,並稱第二大族;政治上華人當然舉足輕重,
經濟上更貢獻了最多的稅捐,推動大馬進步。然而,全馬並沒有一家「馬來西亞華人博物
館」,箇中原因,當然是巫統史觀之害;但華人民間不乏資金人才,政府不建,民間也巍
然不動,才是咄咄怪事。若說過去敏感云云,如今時移勢易,再踟躕不前,就錯過時機了
。華總的華人文物館之設是否達標,有待觀察。
從英國人巴素那一本《馬來亞華人史》迄今,坊間迄今仍然沒有一本通史式的「馬來西亞
華人史」、「馬來西亞左翼史」甚至「馬共通史」。有些青年學子,甚至文藝界人士只能
從網上半調子的「面書歷史學家」胡扯的「大馬歷史」中吸取資訊,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
。
因此,華社更應及時出版一本可信的「馬來西亞華人史」,以昭大信,啟蒙後世,並與巫
統史觀抗衡,公正地書寫華人在這個國家的貢獻。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765
巫統史觀的意識型態機器
2015年12月21日
巫統大會過了,巫伊結盟來了,就連所謂的「第二劉蝶廣場」也開張大吉了。淨選盟的滾
滾五十萬黃潮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狗熊,反而三幾十人的紅潮突起,從巫統大會的「小
紅書」開始紅起,還燒到了「大家購物中心」。背後的「那些事兒」,也和巫統的權力保
衛戰息息相關。
從警方到公務員系統,甚至大部分的馬來群眾都默默的認可了「巫統史觀」的核心價值;
否則,國陣和在野黨222位國會議員當中,竟無一名馬來議員公然反對「第二劉蝶廣場」
之設,也足以教人拍案驚奇了。
非馬來人在「巫統史觀」底下,固然被列為「外來者」和二等公民,馬來人思維更深陷巫
統史觀的隱形監獄,只能在巫統、伊斯蘭黨和公正黨打轉;一日不打開牢籠,巫統即使敗
選,巫統史觀仍然主宰了絕大部分馬來人的心靈。
而打造巫統史觀的四大神器,就是教科書、幹訓局、馬來報與博物館。清真寺的作用反而
被高舉宗教旗幟的伊黨掌控了,尤其是巫統沒有一位在精神、道德上足以作為典範的「魅
力型領袖」,更是如此。
馬來人與土著佔大馬人口60.3%之譜,但在大馬的環境,卻是「一個土著,各自表述」;
非穆斯林土著與穆斯林土著的命運並不一致,就連拿政府工程和申請獎學金也有不同的待
遇。教科書對「非穆斯林土著」的題材著墨不多,以致不少大馬人仍然把土著、伊斯蘭教
視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在是大錯特錯。把「非穆斯林土著」列為土著,旨在強化
巫統史觀之論述,既土著是大馬的主要人口,是真正的主人。
即便是馬來穆斯林,在巫統史觀主導下,他們只能在單一的教科書中接受巫統「建黨建國
」的偉大論述,沒有機會理解英殖民時期的其他馬來政治運動,如馬來左翼和馬共的歷史
。大多數華人青年知道陳平是馬共總書記,大部分馬來人卻不知道馬共主席是一名叫阿都
拉西迪的馬來穆斯林,馬共還有一支以馬來人為主的遊擊隊(第十支隊)。官方教科書裡
的馬共,幾乎成為華人專屬,與馬來人無尤,這在識者眼中當然是一大笑話,但卻是官方
想要達致蒙昧群眾的手段。
官方教科書如此,馬來民間也鮮有不跟巫統史觀唱反調的歷史讀本,長期以降,思想定格
,也難以突破意識型態的牢籠,「只有巫統能維護馬來人」的政治口號也就被植入腦海,
成為馬來人的集體記憶。308,505兩屆大選的馬來選票仍控制在巫統手裡,與此息息相關
。許多馬來人仍然無法想像,沒有了巫統以後的世界;可見巫統史觀荼毒之深。
教科書己將馬來人和非馬來人劃分為不同的馬來西亞公民,政治口號搞再多的1Malaysia
,也就無法取信於人。說到底,這不過是一種博取選票的公關手段。也因此,在政客和跟
班高唱「一個大馬,以民為先」,扮起白臉的時候,長期宏揚巫統史觀的國家幹訓局(
BTN)也就扮了黑臉,宣稱華人與印度人為「外來者」,兩路夾擊,軟硬兼施。
幹訓局是國家機構,幹的卻是黨務;吃的是公糧,吐的是黨話。它長期向大學生和公務員
搞思想工作,宣揚馬來人主權和貶低其他族裔的地位,形同巫統史觀的宣傳機器,在資訊
時代終於踢到了鐵板。不願接受洗腦的學員甚把內容放上YouTube,揭翻了底牌。
自此,巫統史觀也就受到非馬來人青年的挑戰,也影響了國陣的政治版圖;馬來青年奔向
火箭的動作,更是對巫統史觀開了一槍。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839
巫統史觀遺毒難清
2015年12月28日
2015年即將過去,但巫統史觀的遺毒卻盤據不去,佔領了大部份馬來人的思維。而且將延
至2016,2018,2020,甚至2106年。屆時,不論大馬是否成為先進國,巫統史觀仍然統治了
大多數馬來人心靈,要談甚麼各族團結,都有氣無力。
2015年,大馬人經歷了黃潮與紅潮的衝擊;也見識了官方處理劉蝶廣場和大家購物廣場事
件的手法,以及背後的「那些事兒」。即使智慧沒有突飛猛進,總算洞明世事,明白26億
政治獻金浪奔浪流,千億黑金錢進錢出,背後都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操盤手;廣場內外
的憤怒與聲音,不過是劇情需要,隨時可以改寫。
這個國家在巫統史觀和霸權的統治下,馬來穆斯林都不容易打開思想牢獄,尋找自由天空
,何況非馬來人、非穆斯林這些「雙非」之輩?彼等即使苟全求存、一心賺錢、不問世事
、吃喝玩樂、準備移民,巫統及其朋黨哪天錢不夠用,就會祭出民族主義的符咒,用政治
方量對經濟資源巧取豪奪,以充實口袋,滿足慾望。所謂的財富轉移和社會工程云云,說
穿了,就是搶錢。
上週談到打造巫統史觀的四大神器:教科書、幹訓局、馬來報與博物館;教科書、幹訓局
(BTN)將馬來人和非馬來人劃分為不同的馬來西亞公民,並鞏固「馬來人是國家主人,
非馬來人為外來者」的洗腦工程,馬來報(廣義而言應指馬來媒體、國營媒體)與博物館
則在大馬現況與歷史繼續點火造神,使到非馬來人、非穆斯林與馬來人永遠都保持距離,
讓巫統繼續統治這個國家,佔有其資源。
說到馬來報,當以《馬來西亞前鋒報》為巫統造神運動先鋒。此黨營媒體被吹捧為「馬來
人的聲音」,長期為巫統鳴鑼開道;實則上該報本為民營,並反抗巫統;創辦人即為新加
坡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尤索夫伊薩(YusofbinIshak)──新加坡鈔票上那位儒雅男士。
尤索夫伊薩沒當總統之前,和友人創辦了「馬來人的第一份報章」,之後與巫統理念不和
,受到東姑阿拉曼等人在政治和經濟的無情打擊,退出該報,黯然離開吉隆玻。1959年以
後《馬來前鋒報》也從此轉為巫統喉舌,長期為巫統打擊「挑戰馬來人主權的外部敵人」
和肅清黨內「非當權派」。國營電視電臺對華語新聞、華人文化節目的態度,更自動証明
了華人,以至非馬來人在這個國家的地位。
國家博物館不僅是對歷史和文物的展覽點,也是當權者對歷史的詮釋和權力的展示。大馬
國家博物館當然也是巫統史觀下的產物,它展示的建國英雄和歷史文物必然反映出掌權者
的慾望投射,而不是甚麼真理和天條。
國陣和巫統自大馬獨立迄今都掌握了執政權力,博物館作為「愛國教育基地」,也就展示
了巫統史觀下的人、事、物,目的是說服馬來人必需感恩巫統建國之功,也告訴非馬來人
誰才是這個國家的「老闆」。非馬來人佔了這個國家人口40%,非馬來人的歷史與文明在
博物館所展示的比例卻僅有十幾巴仙;馬華元老王保尼等的貢獻云云,也就當然不必當一
回事了。
因此,參觀令人昏昏欲睡的國家博物館,只能當成對巫統造神運動的考察,而非對大馬歷
史與文明的欣賞。在巫統史觀底下的國家博物館和國營(黨營)媒體如何對待非馬來人,
也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國民團結不可能成功。
除非打破巫統史觀對大馬歷史與文明的壟斷詮釋,否則,大馬要成為文明先進國,就只是
愚弄民眾的一根胡蘿蔔,背後就是一根巫統棒子。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columns/pl20151875
--
易卜拉欣和他的教徒,是你們的好模範。當時,他們曾對自己的宗族說:「我們對於你們
,和你們捨真主而崇拜的,確是無干的,我們不承認你們。我們彼此間的仇恨,永遠存在
。直到你們只信仰真主。」
古蘭經60:4
--
Tags:
馬來西亞
All Comments

By Zora
at 2016-01-06T07:16
at 2016-01-06T07:16

By Jack
at 2016-01-08T17:12
at 2016-01-08T17:12

By Olga
at 2016-01-10T06:41
at 2016-01-10T06:41

By Charlotte
at 2016-01-13T21:10
at 2016-01-13T21:10

By Ophelia
at 2016-01-16T21:20
at 2016-01-16T21:20

By Donna
at 2016-01-18T10:15
at 2016-01-18T10:15

By Quintina
at 2016-01-18T19:40
at 2016-01-18T19:40

By Anonymous
at 2016-01-20T04:37
at 2016-01-20T04:37

By James
at 2016-01-23T12:04
at 2016-01-23T12:04

By Steve
at 2016-01-25T12:18
at 2016-01-25T12:18

By Doris
at 2016-01-27T07:19
at 2016-01-27T07:19

By Edith
at 2016-01-31T11:17
at 2016-01-31T11:17

By Isla
at 2016-02-03T05:21
at 2016-02-03T05:21

By Edith
at 2016-02-06T06:41
at 2016-02-06T06:41

By Quanna
at 2016-02-07T02:43
at 2016-02-07T02:43

By Daniel
at 2016-02-11T16:57
at 2016-02-11T16:57
Related Posts
語言相關問題

By Sandy
at 2016-01-04T19:10
at 2016-01-04T19:10
檳城雙威飯店(sunway hotel georgetown)

By Tom
at 2016-01-02T14:45
at 2016-01-02T14:45
LTE網卡兩張

By Elizabeth
at 2015-12-31T14:49
at 2015-12-31T14:49
宜必思尚品吉隆坡弗雷澤商業園酒店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12-30T20:43
at 2015-12-30T20:43
賣Sambal江魚仔 / Sambal蝦米

By Lucy
at 2015-12-29T16:18
at 2015-12-29T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