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5 國際環境新聞節選 - 生態環境討論

By Edith
at 2009-09-05T17:26
at 2009-09-05T17:26
Table of Contents
20090905 國際環境新聞提要:
1. 澳洲研究:餵牛吃海草 可救大堡礁
2. 暖化威脅物種又一例 美加白楊樹大片枯死
3. 草原沙漠化 肯亞、內蒙「乾」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5/19/1qhrw.html
法新社- 澳洲研究:餵牛吃海草 可救大堡礁 2009.09.05
法新社雪梨4日電/中央社林仟懿編譯
一位澳洲科學家今天展開「堡礁與牛肉」(reef and beef)計畫,以探究改餵牛吃海草
,能否降低牛隻放屁排出的碳量。這項行動或可幫忙拯救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
任教於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派克(Tony Parker)指出,牛群排
放的甲烷量佔全球人為排放量的20%,問題主要出在牛群的飼料。
他的研究夥伴德尼斯(Rocky de Nys)說:「海草、海藻等其他海草植物,經證明比一般
牧草更好消化,因為纖維較少,澱粉較高。餵牛群更優質的飼料能促進消化,因而減少甲
烷排放量。」
肉牛群每年平均的碳排放量約1500公斤。
這兩位科學家表示,用海草飼養牛隻對環境還有更大好處,因為住在沿岸的農民可利用此
方法,淨化流入大堡礁水域的水道。
派克說:「我將此計畫稱為『堡礁與牛肉』,因為這項計畫的影響深遠,自成循環:從海
草開始、再延伸至畜牧業與水產養殖業,然後回歸大海,幫助保育大堡礁。」
------------------------------------------------------------------------------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5/16/1qhto.html
路透社- 暖化威脅物種又一例 美加白楊樹大片枯死 2009.09.05
愛達荷州薩爾門4日電/中央社翻譯
全球暖化的破壞力逐漸蔓延之際,美國西部昔日的秋天美景也日益失色,而岌岌可危的還
不僅止於如詩如畫的風景。
科羅拉多州(Colorado)著名滑雪場以有著白樹幹、金黃葉的白楊樹(aspen)命名。但
洛磯山區(Rocky Mountain)的白楊樹卻莫名地相繼枯萎而死,部分林業專家員認為元兇
就是氣候變遷。
這場災難發生的同時,也出現甲蟲暴增現象,破壞美國、加拿大西部好幾百萬英畝的松樹
和雲杉木林。暖冬被認為與此相關,因為寒冬的低溫會讓昆蟲死亡。
最近的乾旱及其他全球暖化引發的現象,被視為「白楊樹驟減」的可能因素,這令人十分
難過,因為整片森林會迅速遭破壞。
服務於美國農業部林務署(U.S.Forest Service)、森林病理學家沃洛(Jim Worrall)
指出:「假設氣候預測都是真的,那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每到秋天遊客總會湧進科羅拉多州的阿斯本(Aspen)欣賞白楊樹轉黃的桃形葉,滑雪客
則接著在冬季造訪。白楊樹日漸減少,恐怕會給阿斯本這類小山城的觀光帶來麻煩。
-------------------------------------------------------------------------------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5/4/1qhw0.html
中國時報- 草原沙漠化 肯亞、內蒙「乾」苦 2009.09.05
黃麗如/專題報導
前言:夏天,本是水草豐美的季節。東非數百萬動物從坦尚尼亞走到肯亞草原覓食,蒙古
牧民本應開心慶祝草豐水美,但如今草原已變了調,地球暖化讓聯合國對肯亞的生態環境
發出警告,內蒙草原的沙漠化更讓牧民無草可牧。 本報記者特別參與地球上兩場重要的
草原盛會,一是東非動物大遷徙、二是蒙古人的那達慕賽會,目睹「地球發燒,知名草原
恐將消失」的人類重大警訊與國際搶救努力,提供關心生態的國人共同省思。
每年七月到十月,上百萬隻牛羚、斑馬,從坦尚尼亞一路走到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覓食
。這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哺乳類遷徙活動恐成絕響,因為馬賽馬拉的草原一年比一年乾枯、
草原面積一再縮小。肯亞生態專家甚至大膽預估,若水源問題不解決,在馬賽馬拉一帶生
活的代表性部族馬賽人恐在四十年內消失。
馬賽人恐會在四十年內絕跡
今年馬賽馬拉最重要的水源馬拉河嚴重乾枯,過去盛夏會看到牛羚躍河大遷徙的驚心動魄
場面已經不再,只能看到牛羚、斑馬像洗腳一樣走過河床。這十年來,每到遷徙季節都會
來馬賽馬拉十次以上的司機史蒂夫說:「馬拉河的源頭茂山(Mau Mountain)無法涵養水
份,已經成了枯山。一旦馬拉河水源斷絕,影響的還包括坦尚尼亞的賽倫蓋提(Seregeti
)大草原,想要看到那麼多動物越來越難。」
不只馬賽馬拉保護區生態告急,位在肯亞北半球的薩布魯(Samburu)向來以特有品種的
長頸鹿、斑馬聞名,動物狀況非常豐富,今年也為乾旱所苦。根據野生動物局統計,今年
六月在薩布魯死了三十七頭大象,多半因極度乾旱缺少食物而亡。
記者八月上旬走訪薩布魯時,國家公園內原本的河流竟已經成了塵土飛揚的河床,只見一
群象群以象牙用力的敲擊河床,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掘水。常年辦理深度動物之旅的「Run
Wild」旅行社總經理提塔斯(Isaac Titus)說:「大象掘水是很反常的現象,至少在薩
布魯很少見到!」象群掘出一小攤的地下水,鄰近的斑馬、飛羚紛紛到小水塘旁喝水,旱
象讓動物不知道下一攤水塘在何處。
科爾沁不再風吹草低見牛羊
無獨有偶,今年中國大陸北方也在鬧乾旱,原本草原肥美的內蒙古遭受無雨之苦。住在內
蒙通遼市甘旗卡的白少軍說:「已經四十幾天沒下雨,農地的作物都快乾枯,今年的冬天
不曉得要怎麼儲存糧食!」
通遼市周邊的科爾沁「草原」已經成了一個傳奇,現在當地人都稱這裡是科爾沁沙漠區。
牧民韓雨說:「三、四十年前這裡真的是及膝的草原,一般人對蒙古『風吹草低見牛羊』
的想像就是這裡啊!」
暖化再加上過度放牧,讓這片離東北很近的草原一年比一年縮小,現在已經變成一片細沙
,牧民的牲畜沒地方吃草,只好一一改行,幾千年來的遊牧民族,恐也成為傳說。日本遊
客福田先生戲稱:「這是離日本最近的沙漠區。」草原的沙漠化讓沙塵暴的問題一年比一
年嚴重,不只把北京變成沙城,還會殃及日本、台灣。
--
1. 澳洲研究:餵牛吃海草 可救大堡礁
2. 暖化威脅物種又一例 美加白楊樹大片枯死
3. 草原沙漠化 肯亞、內蒙「乾」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5/19/1qhrw.html
法新社- 澳洲研究:餵牛吃海草 可救大堡礁 2009.09.05
法新社雪梨4日電/中央社林仟懿編譯
一位澳洲科學家今天展開「堡礁與牛肉」(reef and beef)計畫,以探究改餵牛吃海草
,能否降低牛隻放屁排出的碳量。這項行動或可幫忙拯救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
任教於詹姆士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派克(Tony Parker)指出,牛群排
放的甲烷量佔全球人為排放量的20%,問題主要出在牛群的飼料。
他的研究夥伴德尼斯(Rocky de Nys)說:「海草、海藻等其他海草植物,經證明比一般
牧草更好消化,因為纖維較少,澱粉較高。餵牛群更優質的飼料能促進消化,因而減少甲
烷排放量。」
肉牛群每年平均的碳排放量約1500公斤。
這兩位科學家表示,用海草飼養牛隻對環境還有更大好處,因為住在沿岸的農民可利用此
方法,淨化流入大堡礁水域的水道。
派克說:「我將此計畫稱為『堡礁與牛肉』,因為這項計畫的影響深遠,自成循環:從海
草開始、再延伸至畜牧業與水產養殖業,然後回歸大海,幫助保育大堡礁。」
------------------------------------------------------------------------------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5/16/1qhto.html
路透社- 暖化威脅物種又一例 美加白楊樹大片枯死 2009.09.05
愛達荷州薩爾門4日電/中央社翻譯
全球暖化的破壞力逐漸蔓延之際,美國西部昔日的秋天美景也日益失色,而岌岌可危的還
不僅止於如詩如畫的風景。
科羅拉多州(Colorado)著名滑雪場以有著白樹幹、金黃葉的白楊樹(aspen)命名。但
洛磯山區(Rocky Mountain)的白楊樹卻莫名地相繼枯萎而死,部分林業專家員認為元兇
就是氣候變遷。
這場災難發生的同時,也出現甲蟲暴增現象,破壞美國、加拿大西部好幾百萬英畝的松樹
和雲杉木林。暖冬被認為與此相關,因為寒冬的低溫會讓昆蟲死亡。
最近的乾旱及其他全球暖化引發的現象,被視為「白楊樹驟減」的可能因素,這令人十分
難過,因為整片森林會迅速遭破壞。
服務於美國農業部林務署(U.S.Forest Service)、森林病理學家沃洛(Jim Worrall)
指出:「假設氣候預測都是真的,那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每到秋天遊客總會湧進科羅拉多州的阿斯本(Aspen)欣賞白楊樹轉黃的桃形葉,滑雪客
則接著在冬季造訪。白楊樹日漸減少,恐怕會給阿斯本這類小山城的觀光帶來麻煩。
-------------------------------------------------------------------------------
新聞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05/4/1qhw0.html
中國時報- 草原沙漠化 肯亞、內蒙「乾」苦 2009.09.05
黃麗如/專題報導
前言:夏天,本是水草豐美的季節。東非數百萬動物從坦尚尼亞走到肯亞草原覓食,蒙古
牧民本應開心慶祝草豐水美,但如今草原已變了調,地球暖化讓聯合國對肯亞的生態環境
發出警告,內蒙草原的沙漠化更讓牧民無草可牧。 本報記者特別參與地球上兩場重要的
草原盛會,一是東非動物大遷徙、二是蒙古人的那達慕賽會,目睹「地球發燒,知名草原
恐將消失」的人類重大警訊與國際搶救努力,提供關心生態的國人共同省思。
每年七月到十月,上百萬隻牛羚、斑馬,從坦尚尼亞一路走到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覓食
。這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哺乳類遷徙活動恐成絕響,因為馬賽馬拉的草原一年比一年乾枯、
草原面積一再縮小。肯亞生態專家甚至大膽預估,若水源問題不解決,在馬賽馬拉一帶生
活的代表性部族馬賽人恐在四十年內消失。
馬賽人恐會在四十年內絕跡
今年馬賽馬拉最重要的水源馬拉河嚴重乾枯,過去盛夏會看到牛羚躍河大遷徙的驚心動魄
場面已經不再,只能看到牛羚、斑馬像洗腳一樣走過河床。這十年來,每到遷徙季節都會
來馬賽馬拉十次以上的司機史蒂夫說:「馬拉河的源頭茂山(Mau Mountain)無法涵養水
份,已經成了枯山。一旦馬拉河水源斷絕,影響的還包括坦尚尼亞的賽倫蓋提(Seregeti
)大草原,想要看到那麼多動物越來越難。」
不只馬賽馬拉保護區生態告急,位在肯亞北半球的薩布魯(Samburu)向來以特有品種的
長頸鹿、斑馬聞名,動物狀況非常豐富,今年也為乾旱所苦。根據野生動物局統計,今年
六月在薩布魯死了三十七頭大象,多半因極度乾旱缺少食物而亡。
記者八月上旬走訪薩布魯時,國家公園內原本的河流竟已經成了塵土飛揚的河床,只見一
群象群以象牙用力的敲擊河床,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掘水。常年辦理深度動物之旅的「Run
Wild」旅行社總經理提塔斯(Isaac Titus)說:「大象掘水是很反常的現象,至少在薩
布魯很少見到!」象群掘出一小攤的地下水,鄰近的斑馬、飛羚紛紛到小水塘旁喝水,旱
象讓動物不知道下一攤水塘在何處。
科爾沁不再風吹草低見牛羊
無獨有偶,今年中國大陸北方也在鬧乾旱,原本草原肥美的內蒙古遭受無雨之苦。住在內
蒙通遼市甘旗卡的白少軍說:「已經四十幾天沒下雨,農地的作物都快乾枯,今年的冬天
不曉得要怎麼儲存糧食!」
通遼市周邊的科爾沁「草原」已經成了一個傳奇,現在當地人都稱這裡是科爾沁沙漠區。
牧民韓雨說:「三、四十年前這裡真的是及膝的草原,一般人對蒙古『風吹草低見牛羊』
的想像就是這裡啊!」
暖化再加上過度放牧,讓這片離東北很近的草原一年比一年縮小,現在已經變成一片細沙
,牧民的牲畜沒地方吃草,只好一一改行,幾千年來的遊牧民族,恐也成為傳說。日本遊
客福田先生戲稱:「這是離日本最近的沙漠區。」草原的沙漠化讓沙塵暴的問題一年比一
年嚴重,不只把北京變成沙城,還會殃及日本、台灣。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Dora
at 2009-09-08T07:54
at 2009-09-08T07:54
Related Posts
西瓜汁 —— 下一個再生能源作物

By Kelly
at 2009-09-05T09:36
at 2009-09-05T09:36
綠化網絡勤耕 科爾沁有樹納涼

By Joseph
at 2009-09-05T09:33
at 2009-09-05T09:33
豬糞尿變能源 沼氣發電新技術

By Yedda
at 2009-09-05T09:30
at 2009-09-05T09:30
台達電子與成功大學打造「綠色生態小學」

By Olive
at 2009-09-04T23:39
at 2009-09-04T23:39
災後 談談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

By Hazel
at 2009-09-04T18:38
at 2009-09-04T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