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Doodle] Inge Lehmann 127 歲冥誕 - 地球科學討論

By Damian
at 2015-05-13T22:57
at 2015-05-13T22:57
Table of Contents
以下為文章引用內容,
文圖引用出處:
SayDigi點子生活網
http://www.saydigi.com/2015/05/inge-lehmann.html
[Google Doodle] Inge Lehmann 帶你了解地球內核的女人!英厄萊曼 127 歲冥誕
今天的 Google 為了紀念丹麥女性地震學家 Inge Lehmann 英厄萊曼 127 歲冥誕,特別
設計了這樣的圖樣,呈現地球內部的構造,究竟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
Inge Lehmann 英厄萊曼這位地震學家最知名的,就是在 1936 年發現了地球的地核不是
單一的熔融球體,而是有物理狀態相當不同的内核和外核兩層。她從小就受到父親和學校
的影響,Lehmann 的父親和高中校長 Hanna Adler 讓她有很不一樣的知識發展。
--
後來 Lehmann 在哥本哈根大學拿到數學碩士學位,於 1925 年進入丹麥大地測量學院擔
任大地測量師,當時這是個非常冷門的學科,丹麥也很少發生地震,但地震學後來卻成
為 Lehmann 的畢生志業,可以說是當時丹麥唯一的地震學家。
--
她在丹麥從事地震工作 10 年之久,甚至還去過日本研究地震。1953 年 Inge Lehmann
從大地測量學院退休,並移居美國和其他學者研究地殼和地函。她在1936 年發表了一篇
論文,假設地核還能再分成液態的外部地核以及固態的內部地核,另外她也發現了另一個
地震波不連續面,該不連續面位於 190 到 250 公里深處。
--
而這樣分隔外地核及內地核的交界面也就被稱為著名的「雷氏不連續面」(Lehmann
discontinuity),以其姓氏命名作為對她的尊敬。有趣的是 Lehmann 的這篇論文還創了
一個特別的紀錄,就是這篇論文的題目只有一個字「P」,P 代表 P 波(primary wave)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她的故事:地球內核發現者的故事
資料與圖片來源:dr.dk、Wiki(於SayDigi網站內文引用)
--------------------------------
感想:
看到Google首頁放了"那麼地科"的首頁封面圖,於是好奇點開,
沒想到跟平常地科課介紹到的"雷曼不連續面"有關,而且是介紹他的故事,
竟然有機會看看這位科學家的故事,有種說不出的那種touching的感覺,
於是就想把這篇故事文章引用至此,分享給大家參考~~
--------------------------------
((ps.如有板規問題或文章引用版權問題,請麻煩告知,
小弟會立即移除或採取其他相關措施,感恩!))
--
文圖引用出處:
SayDigi點子生活網
http://www.saydigi.com/2015/05/inge-lehmann.html
[Google Doodle] Inge Lehmann 帶你了解地球內核的女人!英厄萊曼 127 歲冥誕
今天的 Google 為了紀念丹麥女性地震學家 Inge Lehmann 英厄萊曼 127 歲冥誕,特別
設計了這樣的圖樣,呈現地球內部的構造,究竟是為什麼呢?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
Inge Lehmann 英厄萊曼這位地震學家最知名的,就是在 1936 年發現了地球的地核不是
單一的熔融球體,而是有物理狀態相當不同的内核和外核兩層。她從小就受到父親和學校
的影響,Lehmann 的父親和高中校長 Hanna Adler 讓她有很不一樣的知識發展。
--
後來 Lehmann 在哥本哈根大學拿到數學碩士學位,於 1925 年進入丹麥大地測量學院擔
任大地測量師,當時這是個非常冷門的學科,丹麥也很少發生地震,但地震學後來卻成
為 Lehmann 的畢生志業,可以說是當時丹麥唯一的地震學家。
--
她在丹麥從事地震工作 10 年之久,甚至還去過日本研究地震。1953 年 Inge Lehmann
從大地測量學院退休,並移居美國和其他學者研究地殼和地函。她在1936 年發表了一篇
論文,假設地核還能再分成液態的外部地核以及固態的內部地核,另外她也發現了另一個
地震波不連續面,該不連續面位於 190 到 250 公里深處。
--
而這樣分隔外地核及內地核的交界面也就被稱為著名的「雷氏不連續面」(Lehmann
discontinuity),以其姓氏命名作為對她的尊敬。有趣的是 Lehmann 的這篇論文還創了
一個特別的紀錄,就是這篇論文的題目只有一個字「P」,P 代表 P 波(primary wave)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她的故事:地球內核發現者的故事
資料與圖片來源:dr.dk、Wiki(於SayDigi網站內文引用)
--------------------------------
感想:
看到Google首頁放了"那麼地科"的首頁封面圖,於是好奇點開,
沒想到跟平常地科課介紹到的"雷曼不連續面"有關,而且是介紹他的故事,
竟然有機會看看這位科學家的故事,有種說不出的那種touching的感覺,
於是就想把這篇故事文章引用至此,分享給大家參考~~
--------------------------------
((ps.如有板規問題或文章引用版權問題,請麻煩告知,
小弟會立即移除或採取其他相關措施,感恩!))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Dorothy
at 2015-05-18T03:04
at 2015-05-18T03:04
Related Posts
強震再襲尼泊爾 中部城鎮多人死傷

By Jacob
at 2015-05-12T19:34
at 2015-05-12T19:34
為什麼地震會震動???

By Edwina
at 2015-05-11T17:35
at 2015-05-11T17:35
地震規模8的振幅是規模6的幾倍?

By Lily
at 2015-05-11T13:52
at 2015-05-11T13:52
地震規模8的振幅是規模6的幾倍?

By Necoo
at 2015-05-11T10:55
at 2015-05-11T10:55
「史詩般的美麗」 智利火山爆發 超壯觀影

By Aaliyah
at 2015-05-07T12:40
at 2015-05-07T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