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保育的本位主義與偏差--談台灣保育團體反對熊 … - 自然保育討論

By Kyle
at 2005-05-05T23:25
at 2005-05-05T23:25
Table of Contents
談到熱門的話題--熊貓。姑且不論文章內容如何,我想對保育有興趣的人可以注
意的是--保育物種與棲地的保存有一定的關係。
我不夠專業於向大家說明是否棲地保存是保育物種最好的辦法。但是我可以告訴
大家,保育人士並不是如文章中所言--將棲地當作保育的手段。棲地也不是如文章作
者所言,是一個動物園可以代表的。嚴格來說,動物園頂多只是棲地的模擬,在動物
園出生的動物也只是不完全的動物。
我這裡提的不完全,是指因為生活環境的劇烈變化,使得動物失去了本來該有的
特性。簡單的說,動物園居住地的多樣性遠遠的低於原始棲地的多樣性,就像一隻被
關在鳥籠中的鳥一樣,動物無須學習捕食及躲避敵人,不了解飛翔的技巧與快樂,也
從來不知道大熱天或是大雷雨時應該怎麼辦。
任何與野生生物相處過的人都知道,野生動物所表現的行為是多麼令人驚豔與讚
嘆。這也是野生動物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牠們在原始棲地的表現代表了自然的真與
美,而這正是保育人士所追求的理想境地。
短短的文章不想牽扯太深奧的生態理論,我只想與大家分享我的觀念。保育人士
之所以如此努力的高喊保護生物的原始棲地,並不只是為了單純地要復育物種,而是
他們了解到,即便我們成功地孕育出上千隻稀有的生物,若是原始棲地已經消失,那
些生物充其量也不過只是一群無聊,呆板,生活在展覽室中的活標本,除了供人觀察
基因序列,蛋白質組成,器官構造外,只會吃喝拉撒睡生死的行屍走肉。
試著想想看,如果你再也看不到生物各種美妙的行為,那麼之前的孕育到底是為
了什麼。如果我們不能模擬出百分之百的棲地,我們又要怎麼讓生物展現百分之百的
美妙行為呢。如果你也熱愛生物,喜歡如孩童般觀察動物的有趣行為,那麼你一定會
了解我要強調的觀點--
棲地保育不是復育物種的手段,就算有了棲地,也有許多物種無法回復到足夠的
族群量,理由很簡單--人為的干擾已經成為棲地最重要的影響,而這個影響力從萬年
前到現在,何足成長了千萬倍。
棲地的保育其實是復育物種的目的,為了讓那些可能存活的美麗生物有機會去活
在牠們最合適的環境,保育人士大聲疾呼要將棲地的人為干擾減至最低。這不是意識
形態或是本位主義作祟,而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沒有看到背後那真正的意義罷了。
小小淺見,分享給豚部未來有志於保護地球的熱血青年。無意與該文章作者筆戰
,只是我希望大家可以多聽聽不同的聲音,決定自己的價值觀。
--
Tags:
保育
All Comments

By Zenobia
at 2005-05-10T11:30
at 2005-05-10T11:30

By Hamiltion
at 2005-05-13T16:28
at 2005-05-13T16:28

By Daph Bay
at 2005-05-17T20:20
at 2005-05-17T20:20

By Victoria
at 2005-05-18T12:36
at 2005-05-18T12:36
Related Posts

By Madame
at 2005-05-01T09:19
at 2005-05-01T09:19
我朋友又來嚕~~~

By Dora
at 2005-05-01T04:39
at 2005-05-01T04:39
留點飛魚給達悟人!

By Cara
at 2005-04-28T13:09
at 2005-04-28T13:09
爆肝了>_<"

By Valerie
at 2005-04-22T21:04
at 2005-04-22T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