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見解] 當部落遇上「有機農業」 - 生態環境討論

By Ina
at 2009-08-30T11:19
at 2009-08-30T11:1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Policy 看板]
作者: rkl3329 (新綠) 看板: Policy
標題: Re: [轉錄][見解] 當部落遇上「有機農業」
時間: Sun Aug 30 00:16:47 2009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很確實的點中了台灣目前發展有機農業的一大盲點:
過度的強調有機農業和健康的關係。
以目前我國的現況而言,如果在路上隨便拉十個人問他們有機農業是什麼
,我想至少有九個人會告訴你有機農業是為了保障消費者健康。事實上,有機
農業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保護自然。至於所謂的健康基本上只能算是一種反射利
益。
但在政府一開始的錯誤宣導下,一般人對有機農業的存在目的已經不只是
把首要目的和次要目的顛倒,甚至連那個最主要的目的都已經忘記。在這樣的
前提下,有機農業要在我國發展自然會導致不利。
舉例來說,之前消基會跳出來批評檢測出有機產品含有農藥的事件,就是
個誤解。有機農業本來就不是在確保消費者有沒有吃到農藥。有機農業只是在
確保種植方法環保。至於土壤本身含有的農藥殘留或是外界漂移的產物,基本
上是無法避免的。如果一般人民的心態持續以健康食品的態度面對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在我國的發展將會十分的艱難。這也是我在原文推文中指出的踏錯第
一步。(至於另外有板友強調的開始太晚,和我前面說的其實並不衝突,屬於
另外一個不太妙的問題)
不過我個人認為,上述的問題和原文中部落有機的窘境關係其實沒有那麼
大。畢竟強調不使用化學農藥本來就是有機環保的一個重要環節環,因此即使
在正確的認知下,部落有機也無法迴避這個問題。(老實說化學農藥之類的問
題還算相對好處理的,現在在國外戰很大的基改作物問題如果發生在台灣這樣
的自然環境,恐怕會更難處理)部落有機真正面臨的問題應該是在文中後半段
所提到的認證以及資源門檻部份。而這也是目前全球有機農業的共同難題。
資源門檻方面,大型企業利用大量資金及技術優勢痛擊小型農場的問題,
並不是只發生在臺灣。在有機農業發展多年的國家中,同樣存在著一樣的問題
。老實說當政府介入開始強制認證並訂立統一標準後,這樣的問題必然會產生
。有機生產本來生產成本就比較高。再加上認證費用後,小型農場將很難在價
格上和擁有技術以及生產規模優勢上的大型企業競爭。為了處理這個問題,美
國是針對一定生產額以下的有機農戶在認證費用上予以減免。不過效果如何,
我手邊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資料。
在認證方面,我國目前所採取的方式和大多數的國家相同,是採取強制認
證制度。很不幸的,我國法律對於有機農業的規範大概也僅止於此。除了認證
以外,相關的法律幾乎是零。而光就認證這一塊也差不多是靠三十多條條文就
規範完畢。像轉型期這樣的重要規範,也是今年七月才剛通過。依照目前轉型
期的規定,長期作物需要三年才能真正取得有機認證。也就是說就算現在加入
生產,也可能需要等三年後才能完全進入競爭市場。某種程度上這也呼應了版
友強調我國太晚開始處理有機農業的不滿。
至於原文中提到的採集問題,老實說還挺有趣的。外國法方面我當時沒有
接觸到相關資料,所以沒辦法和我國互相比較。而我國那簡單的30條條文,
自然也不會有所規定。從本質來看,採集是否能歸類為有機農業,其實還挺有
爭議的。採集和一般有機農業最大的差別在於生產者對於環境的控制力。一方
面採集的確是一種不會對環境增加負擔的生產方式。但另一方面採集也不會讓
環境污染的狀況獲得減輕。對於這種生產者無法控制環境的生產方式,究竟適
不適合納入有機認證管理機制,我想是有討論空間的。
有機農業本身是屬於一個需要高度投資,而且準備期間很長(讓環境代謝
污染達到標準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種事業。在目前政府只重視認證,卻沒有
鼓勵措施的情形下,不只是原住民,一般平地的中小型經營者,恐怕都很難進
入這塊市場。修法納入轉型期認證的規定固然是個開始,但這樣真的還不夠。
國外的有機農業產品已經發展到和各種產業相互結合的境界。甚至連某些品牌
的化妝品都開始標榜著自己是採用有機農產原料所製成。相較於國外的發展我
們已經落後太多,政府做的實在是太少了。
(因為以前剛好有接觸過相關議題,雖然已經忘的差不多了,還是憑印象打出
了這點東西。第一次在政策版PO文,內容有點亂,還請大家多包涵)
--
作者: rkl3329 (新綠) 看板: Policy
標題: Re: [轉錄][見解] 當部落遇上「有機農業」
時間: Sun Aug 30 00:16:47 2009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很確實的點中了台灣目前發展有機農業的一大盲點:
過度的強調有機農業和健康的關係。
以目前我國的現況而言,如果在路上隨便拉十個人問他們有機農業是什麼
,我想至少有九個人會告訴你有機農業是為了保障消費者健康。事實上,有機
農業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保護自然。至於所謂的健康基本上只能算是一種反射利
益。
但在政府一開始的錯誤宣導下,一般人對有機農業的存在目的已經不只是
把首要目的和次要目的顛倒,甚至連那個最主要的目的都已經忘記。在這樣的
前提下,有機農業要在我國發展自然會導致不利。
舉例來說,之前消基會跳出來批評檢測出有機產品含有農藥的事件,就是
個誤解。有機農業本來就不是在確保消費者有沒有吃到農藥。有機農業只是在
確保種植方法環保。至於土壤本身含有的農藥殘留或是外界漂移的產物,基本
上是無法避免的。如果一般人民的心態持續以健康食品的態度面對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在我國的發展將會十分的艱難。這也是我在原文推文中指出的踏錯第
一步。(至於另外有板友強調的開始太晚,和我前面說的其實並不衝突,屬於
另外一個不太妙的問題)
不過我個人認為,上述的問題和原文中部落有機的窘境關係其實沒有那麼
大。畢竟強調不使用化學農藥本來就是有機環保的一個重要環節環,因此即使
在正確的認知下,部落有機也無法迴避這個問題。(老實說化學農藥之類的問
題還算相對好處理的,現在在國外戰很大的基改作物問題如果發生在台灣這樣
的自然環境,恐怕會更難處理)部落有機真正面臨的問題應該是在文中後半段
所提到的認證以及資源門檻部份。而這也是目前全球有機農業的共同難題。
資源門檻方面,大型企業利用大量資金及技術優勢痛擊小型農場的問題,
並不是只發生在臺灣。在有機農業發展多年的國家中,同樣存在著一樣的問題
。老實說當政府介入開始強制認證並訂立統一標準後,這樣的問題必然會產生
。有機生產本來生產成本就比較高。再加上認證費用後,小型農場將很難在價
格上和擁有技術以及生產規模優勢上的大型企業競爭。為了處理這個問題,美
國是針對一定生產額以下的有機農戶在認證費用上予以減免。不過效果如何,
我手邊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資料。
在認證方面,我國目前所採取的方式和大多數的國家相同,是採取強制認
證制度。很不幸的,我國法律對於有機農業的規範大概也僅止於此。除了認證
以外,相關的法律幾乎是零。而光就認證這一塊也差不多是靠三十多條條文就
規範完畢。像轉型期這樣的重要規範,也是今年七月才剛通過。依照目前轉型
期的規定,長期作物需要三年才能真正取得有機認證。也就是說就算現在加入
生產,也可能需要等三年後才能完全進入競爭市場。某種程度上這也呼應了版
友強調我國太晚開始處理有機農業的不滿。
至於原文中提到的採集問題,老實說還挺有趣的。外國法方面我當時沒有
接觸到相關資料,所以沒辦法和我國互相比較。而我國那簡單的30條條文,
自然也不會有所規定。從本質來看,採集是否能歸類為有機農業,其實還挺有
爭議的。採集和一般有機農業最大的差別在於生產者對於環境的控制力。一方
面採集的確是一種不會對環境增加負擔的生產方式。但另一方面採集也不會讓
環境污染的狀況獲得減輕。對於這種生產者無法控制環境的生產方式,究竟適
不適合納入有機認證管理機制,我想是有討論空間的。
有機農業本身是屬於一個需要高度投資,而且準備期間很長(讓環境代謝
污染達到標準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種事業。在目前政府只重視認證,卻沒有
鼓勵措施的情形下,不只是原住民,一般平地的中小型經營者,恐怕都很難進
入這塊市場。修法納入轉型期認證的規定固然是個開始,但這樣真的還不夠。
國外的有機農業產品已經發展到和各種產業相互結合的境界。甚至連某些品牌
的化妝品都開始標榜著自己是採用有機農產原料所製成。相較於國外的發展我
們已經落後太多,政府做的實在是太少了。
(因為以前剛好有接觸過相關議題,雖然已經忘的差不多了,還是憑印象打出
了這點東西。第一次在政策版PO文,內容有點亂,還請大家多包涵)
--
Tags:
生態環境
All Comments

By Caroline
at 2009-09-03T01:23
at 2009-09-03T01:23
Related Posts
微海藻/能源 星投資研發綠色科技

By Isla
at 2009-08-30T09:29
at 2009-08-30T09:29
祐春排惡臭 湖口村民討公道

By Leila
at 2009-08-29T17:03
at 2009-08-29T17:03
有機認證 & 清真食品

By Daph Bay
at 2009-08-29T16:25
at 2009-08-29T16:25
丹麥創新設計針對氣候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By Heather
at 2009-08-29T14:22
at 2009-08-29T14:22
國土計畫法草案

By Emma
at 2009-08-29T04:38
at 2009-08-29T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