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高中101教師甄試考題 - 地球科學討論

By Rachel
at 2012-05-28T18:35
at 2012-05-28T18:35
Table of Contents
前日剛考完,今日公布題目與解答,有些疑惑請板上先進協助解惑,謝謝。
9.黑潮流經台灣附近海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係因高溫高鹽,故顏色較深
(B)中心流速高於中心流速高於1公尺/秒,可用於發電
(C)台灣附近,黑潮有一支流進入南中國海
(D)使得恆春鎮,冬季溫暖如使得恆春鎮,冬季溫暖如春
標準答案給的是(C)
我比較有疑問的是,黑潮之所以黑色的原因,是因為黑潮海水清澈,所以懸浮物質少
陽光比較不易反射或散射,所們會看到較深色的海水。
如果(A)是對的,表示高溫高鹽的海水會比較清澈嗎?
另外,黑潮支流不會流入南中國海嗎?就目前高國中課本的圖來看,目前強調的是
過去認為冬、夏時,台灣海峽的海水流向是相異的,
目前發現,無論冬、夏,台灣海峽的淨流量是向北的。
至於黑潮支流在冬天時,因東北季風與中國沿岸流的南下,會在西南沿海繞個小彎,
轉向南方這點倒是沒有其他說法。
若是如此,那(C)選項錯誤的點在哪裡? 麻煩各位先進幫忙解惑一下,感激不盡!
還有一題
17 . 有關懸浮微粒的可能說法
(a)懸浮微粒是人造的污染物
(b)某些懸浮微粒造成酸雨
(c)平均而言, 陸地上的懸浮微粒濃度比海上高
(d)懸浮微粒的冷卻作用遠小於溫室氣體暖化。
下列何者正確:
(A) a、b (B) a、b、d (C) b、c (D) c、d
標準答案是:(C)
但我以為(d)的說法是正確的!
火山爆發或森林大火產生的懸浮微粒,短期內是會造成地表溫度下降,
EX:1991年,菲律賓皮那杜波火山,爆發時釋放大量火山灰,
造成隨後兩三年地表的氣溫下降約0.6度。
不過,以長期來看,火山爆發噴出的火山氣體含有大量的溫室氣體,
這些氣體之後仍會造成全球暖化加劇。
然後,根據IPCC的資料,看的出來懸浮微粒的冷卻作用是小於溫室氣體暖化的
IPCC 1992 http://gis.geo.ncu.edu.tw/gis/globalc/fig/03-12.gif
所以(d)的錯誤是在"遠"小於嗎?
以上兩題是我的一點點不解之處,麻煩大家了,謝謝
--
9.黑潮流經台灣附近海域,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
(A)係因高溫高鹽,故顏色較深
(B)中心流速高於中心流速高於1公尺/秒,可用於發電
(C)台灣附近,黑潮有一支流進入南中國海
(D)使得恆春鎮,冬季溫暖如使得恆春鎮,冬季溫暖如春
標準答案給的是(C)
我比較有疑問的是,黑潮之所以黑色的原因,是因為黑潮海水清澈,所以懸浮物質少
陽光比較不易反射或散射,所們會看到較深色的海水。
如果(A)是對的,表示高溫高鹽的海水會比較清澈嗎?
另外,黑潮支流不會流入南中國海嗎?就目前高國中課本的圖來看,目前強調的是
過去認為冬、夏時,台灣海峽的海水流向是相異的,
目前發現,無論冬、夏,台灣海峽的淨流量是向北的。
至於黑潮支流在冬天時,因東北季風與中國沿岸流的南下,會在西南沿海繞個小彎,
轉向南方這點倒是沒有其他說法。
若是如此,那(C)選項錯誤的點在哪裡? 麻煩各位先進幫忙解惑一下,感激不盡!
還有一題
17 . 有關懸浮微粒的可能說法
(a)懸浮微粒是人造的污染物
(b)某些懸浮微粒造成酸雨
(c)平均而言, 陸地上的懸浮微粒濃度比海上高
(d)懸浮微粒的冷卻作用遠小於溫室氣體暖化。
下列何者正確:
(A) a、b (B) a、b、d (C) b、c (D) c、d
標準答案是:(C)
但我以為(d)的說法是正確的!
火山爆發或森林大火產生的懸浮微粒,短期內是會造成地表溫度下降,
EX:1991年,菲律賓皮那杜波火山,爆發時釋放大量火山灰,
造成隨後兩三年地表的氣溫下降約0.6度。
不過,以長期來看,火山爆發噴出的火山氣體含有大量的溫室氣體,
這些氣體之後仍會造成全球暖化加劇。
然後,根據IPCC的資料,看的出來懸浮微粒的冷卻作用是小於溫室氣體暖化的
IPCC 1992 http://gis.geo.ncu.edu.tw/gis/globalc/fig/03-12.gif

所以(d)的錯誤是在"遠"小於嗎?
以上兩題是我的一點點不解之處,麻煩大家了,謝謝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By Tracy
at 2012-06-01T09:44
at 2012-06-01T09:44

By Caroline
at 2012-06-05T00:53
at 2012-06-05T00:53

By Ethan
at 2012-06-08T16:03
at 2012-06-08T16:03

By Ethan
at 2012-06-12T07:12
at 2012-06-12T07:12

By Delia
at 2012-06-15T22:21
at 2012-06-15T22:21

By Necoo
at 2012-06-19T13:31
at 2012-06-19T13:31

By Caroline
at 2012-06-23T04:40
at 2012-06-23T04:40

By Elizabeth
at 2012-06-26T19:49
at 2012-06-26T19:49

By Una
at 2012-06-30T10:59
at 2012-06-30T10:59

By Yuri
at 2012-07-04T02:08
at 2012-07-04T02:08

By Madame
at 2012-07-07T17:17
at 2012-07-07T17:17

By Damian
at 2012-07-11T08:27
at 2012-07-11T08:27

By Wallis
at 2012-07-14T23:36
at 2012-07-14T23:36

By Edwina
at 2012-07-18T14:45
at 2012-07-18T14:45

By Iris
at 2012-07-22T05:55
at 2012-07-22T05:55

By Dinah
at 2012-07-25T21:04
at 2012-07-25T21:04
Related Posts
義大利北部 規模M6.0

By Anthony
at 2012-05-20T18:03
at 2012-05-20T18:03
簡述新生代以來的氣候趨勢-1

By George
at 2012-05-20T07:44
at 2012-05-20T07:44
簡述新生代以來的氣候趨勢-0

By Elizabeth
at 2012-05-19T11:49
at 2012-05-19T11:49
請問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所引起的冰期?

By Lily
at 2012-05-16T09:37
at 2012-05-16T09:37
台北都會區土地使用變遷研究 成果發表會

By Cara
at 2012-05-11T16:17
at 2012-05-11T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