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研究碳捕捉與封存技術有成 - 地球科學討論

By Odelette
at 2009-05-19T17:01
at 2009-05-19T17:01
Table of Contents
中油研究碳捕捉與封存技術有成 來源:中央社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19/5/1jr2e.html
中油今(19)日表示,為有效解決溫室氣體排放量問題,中油探採研究所致力於研
究碳的捕捉與封存技術(CCS, Carbon Capture & Storage),並初估台灣地質構
造二氧化碳儲存潛力約達28億噸,是在不影響經濟產業的發展前提下,能有效達
成減碳目的,並普獲世界各國採用的方法。
中油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其中CCS 碳捕捉與封存即為
重要研發項目之一。
中油探採研究所CCS研究初步結論認為台灣地質構造CO2儲存潛力約達28億噸,約
為全國2000年之年排放量2.65億噸之10倍,若可落實推動,將可對我國溫室氣體
排放減量有所貢獻。
中油探採研究所結合化工與油氣探採的專業技術,積極研究開發碳的捕捉與地質
封存技術 (CCS),其中「捕捉」係指自固定排放源,如火力發電廠、煉鋼廠、石
化廠等,將二氧化碳(CO2)分離及壓縮,並透過管線輸送予以地質封存。「地
質封存」係將分離出來之CO2以油氣井方式加壓灌注至地下1,000至2,000公尺深
不會洩漏之合適地層中,以有效封存CO2。
中油強調,CCS在化工業界是行之已久且非常安全成熟的技術,關鍵反而是在如
何降低CO 2捕捉成本。目前國際間對CCS的應用案例首推油氣生產業者,如挪威
外海的Sleipner計畫,自1996年開始,每年自天然氣中捕捉100萬噸的二氧化碳
注入北海的鹽水層中。其他商業運轉的計畫尚包括:加拿大的Weyburn、阿爾及
利亞的In Salah、挪威的Snøhvit與美國的Rangeley,這4個計畫估計每
年可儲存超過700萬噸的二氧化碳。
另外,在先導性或示範性擠注計畫方面,世界各國亦相繼投入,如澳洲的Otway、
美國的Frio、日本的Nagaoka等均為成功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第一個結合
CCS的發電廠,已於2008年9月在德國運轉,以上種種案例顯示,全球對以CCS解
決CO2排放之方式均寄予厚望,並大力推動中。未來中油將持續積極發展CCS技術
,致力為地球減碳,以彰顯中油為地球公民之一份子的用心及努力。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19/5/1jr2e.html
中油今(19)日表示,為有效解決溫室氣體排放量問題,中油探採研究所致力於研
究碳的捕捉與封存技術(CCS, Carbon Capture & Storage),並初估台灣地質構
造二氧化碳儲存潛力約達28億噸,是在不影響經濟產業的發展前提下,能有效達
成減碳目的,並普獲世界各國採用的方法。
中油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其中CCS 碳捕捉與封存即為
重要研發項目之一。
中油探採研究所CCS研究初步結論認為台灣地質構造CO2儲存潛力約達28億噸,約
為全國2000年之年排放量2.65億噸之10倍,若可落實推動,將可對我國溫室氣體
排放減量有所貢獻。
中油探採研究所結合化工與油氣探採的專業技術,積極研究開發碳的捕捉與地質
封存技術 (CCS),其中「捕捉」係指自固定排放源,如火力發電廠、煉鋼廠、石
化廠等,將二氧化碳(CO2)分離及壓縮,並透過管線輸送予以地質封存。「地
質封存」係將分離出來之CO2以油氣井方式加壓灌注至地下1,000至2,000公尺深
不會洩漏之合適地層中,以有效封存CO2。
中油強調,CCS在化工業界是行之已久且非常安全成熟的技術,關鍵反而是在如
何降低CO 2捕捉成本。目前國際間對CCS的應用案例首推油氣生產業者,如挪威
外海的Sleipner計畫,自1996年開始,每年自天然氣中捕捉100萬噸的二氧化碳
注入北海的鹽水層中。其他商業運轉的計畫尚包括:加拿大的Weyburn、阿爾及
利亞的In Salah、挪威的Snøhvit與美國的Rangeley,這4個計畫估計每
年可儲存超過700萬噸的二氧化碳。
另外,在先導性或示範性擠注計畫方面,世界各國亦相繼投入,如澳洲的Otway、
美國的Frio、日本的Nagaoka等均為成功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第一個結合
CCS的發電廠,已於2008年9月在德國運轉,以上種種案例顯示,全球對以CCS解
決CO2排放之方式均寄予厚望,並大力推動中。未來中油將持續積極發展CCS技術
,致力為地球減碳,以彰顯中油為地球公民之一份子的用心及努力。
--
Tags:
地球科學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新聞] 加拿大公布世界首本完整北極地質地圖集

By Zanna
at 2009-05-19T00:04
at 2009-05-19T00:04
熱對流作用/雷陣雨 總在北午後南深夜

By Kyle
at 2009-05-18T15:02
at 2009-05-18T15:02
IPCC第1工作組第4次評估報告的RF單位

By Elma
at 2009-05-18T06:47
at 2009-05-18T06:47
有關地科的幾個問題

By Wallis
at 2009-05-18T00:11
at 2009-05-18T00:11
[分享] Wolfram Alpha與天氣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9-05-17T13:35
at 2009-05-17T13:35